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说:灭佛教者,佛教徒也。和尚、尼姑做了什么?被唐武宗大屠戮

唐武宗和佛教有什么深仇大恨,“武宗灭佛”有什么深层原因?

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发生了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

这四次灭佛事件中,唐武宗灭佛的规模和影响远远又超过其他三次。唐武宗和佛陀到底有什么大仇,一定要赶尽杀绝?找寻到武宗灭佛的原因,对于我们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有着一定帮助的。

一、灭佛是为了除掉政敌

(唐武宗)

唐武宗与李忱(后来的唐宣宗)的矛盾很深,在得知武宗想要除了自己后,李忱从宫中逃出,躲藏于佛门之中。

武宗灭佛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查杀宣宗,捣毁他的栖身之所。

武宗一开始对佛教并不十分反感,但是在会昌元年六月突然改变了对佛教的态度。

史载“武宗御宇,初尚钦释氏,后纳蛊或者议,望祀蓬莱山,筑高台以祈羽化。虽谏官抗疏,宰臣屡言,终不回上意”。

会昌二年,武宗下令对寺院僧尼加以勘问盘查。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会昌二年(842年)十月九日敕下:“天下所有僧尼解烧练、咒术、禁气、背军、身上杖痕、鸟文、杂工巧、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并敕还俗。”

(唐宣宗)

武宗要求僧尼中,五十岁以下无祠部牒者一律还俗,这明显是冲着李忱去的,因为当时李忱的年龄是33岁。

武宗有可能是得到情报,得知李忱藏身寺庙之中,但具体哪座寺庙并不清楚,所以以一刀切逼和尚还俗的办法来找。

据《入唐求法巡礼行纪》记载,有道士在武宗面前说了一条谶语:“李字十八子,为今上当第十八代,恐李家运尽,便有黑衣夺位欤”。

武宗怀疑这个“有黑衣夺位”的黑衣便是李忱。而 “黑衣”当时也是佛教徒的代称,《北齐书》载:“术士言亡高者黑衣,由是自神武(高欢)后,每出行,不欲见沙门,为黑衣故也”。

武宗死后,接位的偏偏是宣宗李忱。他登基之初,马上大兴佛教,根本原因也在于佛门对他的救命之恩。

佛门为藏匿宣宗付出了代价,所以,宣宗上台后会投挑报李,大兴佛教以报恩。特别是李忱本人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所以能不顾大臣之恳切论谏,“兴佛于既毁之后。”

(武宗灭佛图)

前一个皇帝灭佛,后一个皇帝兴佛,是魏晋至唐时的传统。北魏太武帝灭佛,文成帝即位就立即“初复佛法”;北周武帝灭佛禁道,周宣帝即位,很快就“初复佛像及天尊像”。

《旧唐书》载:大中元年(847年)宣宗下诏:“应会昌五年四月所废寺宇,有宿旧名僧,复能修创,一任主持,所司不得禁。

大中五年、十年,宣宗又两次在灵感寺和会善寺设戒坛,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二、灭佛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

历代反佛论者都指责僧人是“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

狄仁杰也说过:“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绩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瑰材竭于轮奂。”

《旧唐书》上说,唐中宗时“营造寺观皆务取宏博,竟崇瑰丽。大则费耗百十万,小则尚用三五万余,略计都用资财,动至千万以上。”

许多大臣都认为“用度过之矣!是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陛下何有之矣!百姓何食之矣!

大兴佛教必然加大政府财政上的支出,使国家府库空竭,遇到外患,僧尼不能出征打仗;逢灾害年月,寺塔不能解决众人的饥饿。国家与佛教在经济上的矛盾越来越大。

(唐代佛寺)

安史之乱后,中央财政不断恶化,矛盾进一步发展。

僧尼甚至成了“人害”。

唐文宗也认为: “古者三人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

武宗对灭佛的态度更加坚定:“穷吾天下,佛也。。。。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

佛教在唐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政府之间在经济上的矛盾也日益深化。

佛寺

僧人可以不缴纳租赋,又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占有许多良田,造成“物力凋萎,风俗浇诈”,威胁了帝王的统治。

武宗灭佛也得到了宰相李德裕的支持。当时有不少贵族把自己的佃户人口按僧徒上报,可以不纳赋税,损国肥私。

据李德裕估算,如果有60万丁壮转入佛门,政府就要损失60万人的租赋。针对这种情况,李德裕对武宗的灭佛也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他认为武宗解决了僧尼“耗蠹生灵,侵减租税,国家大蠹,千有余年”这个唐朝一直未能解决的大问题。

(唐代僧人剧照)

客观的说,佛教势力的发展,必然影响政府的财政来源。所以武宗灭佛是经济压力不堪重负之下的选择,是政府和佛教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三、灭佛的重要原因是政治问题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儒家思想相互影响、调和、会通、融合,二者有相通之处,也有相互对立的一面。

儒家思想毕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在佛教思想与儒家发生分歧时,统治者必然要扶持儒家,批判和排斥佛教。

儒家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积极的入世思想。

而佛教则要求人们出家,避世修行,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

儒家鼓励男女婚配,繁衍子孙,社会延续,与佛教的不近女色、清守戒律之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儒家人士对佛教存在反感。儒家认佛教“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 “追既往之罪,虚规将来之福”,完全是骗人的。

要是佛教势力太大,甚至会削弱君主的权力。

韩愈是个最著名的坚定反佛派。他一直指责佛教“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不利于巩固唐朝政权。韩愈为了谏迎佛骨,几乎丢掉性命,后来连宪宗也想明白了韩老先生的良苦用心:“因思其所谏佛骨事,大是爱我,我岂不知?然愈为人臣,不当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

杜牧是个反佛人士。他认为信佛的人都是心里有鬼的小人,“心自知其罪,皆捐己奉佛以求救”,希望“有罪罪灭,无福福至”。

这和儒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背道而驰的。

武宗也意识到佛教会与自己争权。他说“我高祖、太宗,以武定祸乱,以文理华夏,执此二柄,足以经邦,岂可以区区西方之教,与我抗衡哉!”

儒家思想是华夏治国之本,只有儒家思想才能治理好国家。这种思想上的冲突,佛教与皇权之间的矛盾,是武宗灭佛的重要原因。

四、佛道矛盾是灭佛的直接原因

佛教不但和儒家思想有冲突,和土生土长的道教也矛盾重重。佛道两家常为了争夺地位进行激烈的辩论。

佛道二教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北周时,周武帝规定:“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又规定:“道士宜在僧尼之前。”天授二年武则天又决定:“释教宜在道教之上,僧尼处道士之前。”景云二年,睿宗又决定:“僧尼、道士、女冠并宜齐行并集。”

佛道二教就如同跷跷板的两端,此起彼伏。

(道教祖师老子)

佛教教义相对来说,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佛经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说,也给人们带来了飘渺的希望。

佛教宣扬只要信佛修佛,死后可入西方极乐世界;道教更注重修练长生不死之道,可操作性太难,历代追求长生不死的帝王都无一成功,所以不具备多少可操作性。

相比之下,修今生,不如等轮回的佛教,就比道教更受百姓的欢迎。

也许是越玄乎的东西越有人信,从李世民开始,对长生不死总是抱着莫名的希望。

唐代皇帝屡屡服用丹药, “以身试之”。太宗、穆宗、敬宗都是在“明知金石之不可服矣”的情况下,服食大量丹药而死,可能是“贪生之心太甚”的缘故吧,唐朝皇帝是反而非常重视道教。

还有一点,李渊起兵之初,为了营造舆论,得到士族支持,尊老子为祖先,道教成了李家祖宗创立的宗教,地位自然很高。

(武宗国师赵归真剧照)

佛教利用教义打击道教,道教利用政治资源排斥佛教。武宗灭佛正是这两种矛盾激化的产物。

道士赵归真是武宗当皇帝之前就很信任的道士,他对武宗灭佛的作用很大。赵归真说要想长生不死,就得驱逐佛教。

《唐语林·政事上》载:“武宗好神仙。道士赵归真者,出入禁中,自言数百岁,上颇敬之。与道士刘元靖力排释氏,上惑其说,遂有废寺之诏。”

武宗迷信道教,拜赵归真为师,赵归真常“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帝颇信之”。

(灭佛后的佛窑)

会昌二年,一名为眩玄的僧人自称可做“剑轮”,并打保票说他可以打败回纥。结果这个吹牛的和尚被回纥打得大败,哪里有什么超自然的“剑轮”!武宗将其斩首,对佛教更加深恶痛绝。

会昌五年三月唐武宗进行了唐代最大规模的一次灭佛。规定天下寺舍,不许置庄园。将寺庙的财产及收入全部没收,迫使几乎所有的僧尼还俗。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唐武宗灭佛,主要是出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量,加上他自己受到道教的点拨,所以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和激进的手段灭佛,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发生了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

参考资料: 《唐语林·政事上》

《旧唐书》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武宗“灭佛”为何连黑色猪狗都不放过?
“永生说钱”之24:灭佛难道仅仅就是为了铸钱?
三武一宗灭佛
南怀瑾: ​​​​唐太宗与道佛两教
灭佛不灭道!佛教什么都没做为何屡屡被灭,而道教一点事没有?
会昌灭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