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典与斯巴达

雅典是古希腊另一个著名的城邦国家,地处阿提卡(Attica)半岛,全境多山,不宜耕种,大量种植橄榄、葡萄,但手工艺相当发达。雅典城临近海岸又有优良港湾,雅典人长期定居于此。恩格斯指出:“到了雅典全盛时代,自由公民的总数,连妇女和儿童在内,约为九万人,而男女奴隶为三十六万五干人。这样,每个成年的男性公民至少有十八个奴隶和两个以上的被保护民。”统治阶级中的农业贵族,早就占有大量奴隶。工商业发展的结果,出现了新的工商业奴隶主。农民和手工业者,属于“自由民”,以别于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雅典的阶级关系比起斯巴达来要复杂得多。奴隶主与奴隶长期进行着殊死搏斗,与其它自由民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矛盾,农业贵族与商业奴隶主争权夺利的争斗,也相当激烈。农业贵族与商业奴隶主在争夺权力的斗争中,争得农民、手工业者的支持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得以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这种政治上的争夺与斗争,与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和联系。

雅典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又与夺得海上霸权有很大关系。公元前492年至前449年,希腊和波斯帝国进行过长达四十三年之久的希波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以雅典的取胜而告结束。自此,雅典牢牢地控制了地中海,几乎起着主宰和控制整个希腊和地中海地区全局的作用。雅典海上霸权全盛时期,正值其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与此同时,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也正在兴旺发展,盛极一时。民主政治的实施,很快就为各派学说的争鸣创造了条件。百家争鸣的局面,又为文化、科学、哲学、艺术和教育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雅典的教育,是繁荣的雅典文化、科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雅典实施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雅典的教育,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因为要参与和实施民主政治,当政之前,须得擅长演说、雄辩,争得平民的支持。当政之后,又要善于处理政事,保卫城邦不受内外敌人的侵扰。同时,作为商人,也重视智育,重视德育和美育,教育内容比单纯实施军事体育训练的斯巴达的教育要丰富、充实得多。教育方法也要灵活得多。雅典就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具体来说,雅典教育制度,大致分为以下各阶段。

儿童出生后,也要受到严格挑选。七岁前,由父母在家中养育。女孩七岁后仍继续由母亲照顾、教育,让她们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方面的技能,不进学校学习文化。男孩从七岁开始,同时上文法学校(TheGrammatistSchoo1)和音乐学校(TheMusicSchool)(也称弦琴学校)。文法学校教给儿童文学及简单知识,弦琴学校教儿童弹唱。这些学校都是私立的,收费的。自由民的子弟能变得起学费也可以入学。奴隶主的子弟上学时由“教仆”(Pedagode)陪送。教仆多系有知识的被俘奴隶。教师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也有不少是赎身奴隶。所以那时教师的地位是很低微的,就像沿街卖艺的人一样,并不受人尊重。文法学校没有明文规定的固定课程,一般只学些读写算的初步知识。读,即识字阅读,先字母,后单词。那时还没有重音(读)、标点,词与词之间也无间隔,所以学习读法非常困难。达到可以阅读程度时,主要是让读“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写也不容易,先用硬的尖笔,在蜡板上顺着教师刻好的字迹练,然后再把蜡板放在膝盖上刻写,最后才用墨水在羊皮纸上写,写起来非常慢。算术教学不太普遍,教师略加指点,学生即用手指或小石子(有时也用类似算盘的东西)练习,极其简单。弦琴学校最初练习乐器,再教以简单的宗教诗歌和抒情诗,然后用乐器伴奏诗歌进行演唱。最后还要学唱荷马史诗片段。音乐教育主要在于陶冶学生的性格和道德品质,而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演唱者。因为这被认为是卑贱的职业,奴隶主的子弟是不屑为之的。

十二岁至十三岁的少年,一方面继续在音乐学校或者文法学校学习,同时又开始入体操学校(The Palaestra)进行学习。体操学校又叫“角力学校”,是较高一级的学校。其实所谓体操学校,一般只是靠近音乐学校的一块空旷场地。顾名思义,体操学校是以体育操练为主。在这以前的文法学校或音乐学校里,也有一些初步的体育活动,如珧、跑、游戏以及站、走、坐的姿势的训练等等。不过进入体操学校后,则要集中大部分时间,在角力教师指导下进行体操训练。体操训练的内容有: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项。这五项竞技及游泳等运动项目,是雅典和斯巴达的体育训练中共同具有的项目,而且在设课的目的要求上,也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首先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使

1/4页

之成为身强力壮的人。但雅典则还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在雅典人看来,这种体操运动,对于身体的锻炼固然是很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它对于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精神意志的锻炼更为重要。体操运动,在技能技巧方面,要求达到步履轻快敏捷,姿势柔软美观;在精神意志力方面,要求经常保持坚韧刚毅,勇敢进取,并善于抑制脾气,把握情绪。因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视。故为使体操活动能与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的学习协调配合,各项体操练习常常伴以琴弦器乐的吹奏。所以体操学校也并不是单纯进行体育活动,它们还要跟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配合继续完成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音乐艺术(包括文学)的课业。

此外,在体操学校中,更注意奴隶主的道德教育,奴隶主国家的官吏或最受敬仰、很有声望的公民,常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各种谈话,或主持如体操演习等重要活动。

到了十五至十六岁时,大多数青年不再继续上学,要从事其他职业。只有少数显贵者的子弟,才可进入由国家主办的体育馆(Gymmasium)学习。国家体育馆实际上是实施全面教育的场所。体育作为首要的教育内容,在那里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五项竞技仍为主要训练项目,对赛跑、角力尤为重视。另外还增加骑马、驾车等项活动。各项活动要求更加严格,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达到参加每四年一度在奥林匹亚山麓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大会。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里要集中注意于文法、修辞学和哲学这三门学科。这三门学科又称为“三艺”。“三艺”原为四处游说的哲学教师“智者”(Sophist)所倡导,公元前五世纪时,在雅典倍受重视。这三门学科,都与发展雄辩演说术有很大关系。而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施,要求国家体育馆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青年雄辩才能和演说本领的培养、提高,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参加争取自由民的政治活动。国家体育馆还经常进行歌唱、演奏、舞蹈及各种文艺方面的练习。参加宗教仪式或国家的各种庆祝活动,也被看成是不可缺少的学习活动。法律、社会生活及公民生活的准则,也需要有所了解。奴隶主国家对于这一培养本来官吏的预备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大多是由在文法学、修辞学、哲学和体育等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人担任。国家体育馆的物质条件,比其他学校都优越得多。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奴隶主所要求的人才。

十八岁至二十岁的青年,属于预备公民阶段。可以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Ephebia)受军事训练。军事训练团实际即国家兵营。雅典和斯巴达不同,这一年龄的青年迸不进军事训练团,完全由自己决定,不是强制性的,但只有正式公民的后裔才能进得去。他们一进兵营就授予每人一矛一盾,到神庙庄严宣誓:永不玷污这些武器,一定服从官吏,遵守法律,为国家利益而战;然后以一名士兵的身份在城市卫戍队作为期一年的服役;第二年到边防守备队守卫边疆海防,在这期间,要学习航海并进行演习,还要学习一些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并要一再宣誓绝对效忠奴隶主国家;二十岁后,通过一定仪式,接受正式公民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这就有资格步入正式的国家官吏的行列了。

如果把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的教育加以对比,一方面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相同之处,如学校教育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教育不与生产劳动直接相联系,以及把军事体育操练放在头等重要地位等等,都是特别明显的。另一方面,更可以看出雅典教育所具有的特色,即实施体、智、美、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雅典教育最显著最突出的特征。

在雅典教育中,体育操练不仅要使学生身强力壮,更要求发育匀称,为个人的和谐发展打基础。智育是实施奴隶主民主政治所不可缺少的。雅典把知识教育作为培养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活动家和官吏的最主要的教育内容。这是斯巴达教育所望尘莫及的。雅典对音乐教育的要求比斯巴达要高得多。斯巴达设置音乐歌唱仅仅为了在战场上鼓舞士气,而雅典的音乐教育主要在培养人的节奏感,进而作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有利武器。雅典的音乐教育是其和谐教育和文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此可见,雅典教育的最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教育要求学生在体力、智力、美感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这在斯巴达的教育中是找不到的。

雅典的教育,与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与古罗马的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和联系。古希腊的思想家们,都直接吸取了雅典教育的实际经验,作为他们论证教育问题的重要依据。而罗马共和时期,一度几乎完全袭用了雅典教育的办法,连学校名称,学科内容以及教育目标,都莫能例外。

尤其是雅典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不仅当时就受到亚里斯多德的极太重视,而且后来对西方资产阶级进

2/4页

步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阶级社会,奴隶主对奴隶进行着极期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这个意义上讲,奴隶制的确是残酷野蛮的剥削制度。古希腊的奴隶制和它的教育制度,无疑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但对于这一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又必须历史地、全面地去看待它、分析它。从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来说,奴隶制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现象,因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如果没有最初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没有一一部分人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摆脱出来,专门从事文化知识的总结和研究,也就不可能产生当时文化、科学、艺术的繁荣。因此,这种分工是推动了历史、文明的发展的。

古代希腊的奴隶制度和教育制度,不仅对当时文化、科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意义,而且对于后世西方文化的发展,乃至对于社会的发展,也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恩格斯是这样评价的,他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化的欧洲。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智慧的发展,是以奴隶制既为人所公认、同样又为人所必需这种状态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可见,今天我们研究古代奴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教育,仍然是很必要的。

斯巴达式的教育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 Laconia )平原。平原北部有高山峻岭作屏障,南部以礁石海岸为国界,与外界交往甚为不便。所以斯巴达虽然靠近大海,却无法开展海外贸易,航海业很不发达。但这里土壤肥沃,适于农业种植,并且已经开采 ' 铁矿,铁器使用较为普遍,这就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斯巴达便成为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 !UBk

斯巴达又是一个奴隶制的公社国家,其土地归奴隶主国家所有。居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斯巴达人( Sparta ),为农业贵族,又称军事农业贵族,是外来的征服者。他们人数很少,总共不到三万人,都是斯巴达正式公民。原有居民希洛人( Helots )因被征服都变咙奴隶,将近三十万人,无任何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此外,还有少数居住在边境地区的皮里阿西人( Prioeci ),其名义上算自由民,实际上除了可以从事奴隶制工商业劳动外,也无任何政治权利。在斯巴达这个少数寡头贵族专政的国家里,斯巴达人对希洛人进行着非常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奴隶频繁起义。为了对付奴隶的反抗和暴动,全体斯巴达人无一例外都被编入军队。这种社会状况,决定了斯巴达教育注重军事体育的特点。 @&Y!-L 8 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也就是对奴隶残酷暴虐,对氏族贵族服贴恭顺,能死心塌地为维护军事农业贵族的利益而效力的人。作为一个武士,首要条件是身强力壮。因此,斯巴达的儿童一出世,就受到严格挑选,只有被认为体质合乎健壮标准的,才准许留下来,身体虚弱的,便弃之荒野,任其死去。斯巴达的儿童属于整个国家,母亲只对七岁前的孩子有养育的职责。 PJ+]5Ll-j

男孩从七岁到十八岁,住在国家教育场所,过兵营生活。在这十年中,要使他们接受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政治道德灌输,和严酷的身心磨炼,以求形成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品格。 DoEx.:4g 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 “ 五项竞技 ”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此外,骑马、游泳、作战游戏、击剑和唱战歌,也是未来军人必须学习的。 军事训练非常严格,各个项目,都必须达到一一定要求,才能终止。 tbRe;r6iM

国家教育场所的负责人,经常给青少年讲述斯巴达人是何等英勇果敢,而希洛人又是如何卑贱无能,讲述奴隶制国家的政治、法律、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生活准则,并让他们直接参加各项实际活动,如祭神、竞技、以至执政者的就职庆典等仪式,以巩固学习的成果。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经常巡视军营,和青少年进行政治道德谈话,以增强他们为维护奴隶主利益而效力的道德观念和意志。 q2% 5}|

军营的制度严峻残酷,不容许青少年的行动有丝毫疏忽和懈怠;军营的生活内容贫乏单调,生活方式机械呆板。青少年在军营中接受训教,穿着单薄,冬天也得光头赤足;平常吃很少的食物,甚至被故意不

3/4页

让吃饱;睡觉不用被褥,只能铺垫野草芦苇。为了经受磨炼,有时还特意在软泥或沙堆上睡觉。相互格斗列为日常课题,和野兽进行搏斗也是不可少的;无论受到管教者的抽打,或在相互搏斗中受了伤,都不能哀叫或流露出疼痛难忍的表情,否则就被认为是耻辱,更要遭到毒打以至处死。孩子们常常被唆使去偷窃柴米和蔬菜,如被发现,不但要受鞭挞,还以不准吃饭来惩罚。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要把他们训练得身强力壮,坚韧凶狠、忍饥耐寒、机敏和顺从。 Y>*nd0eSP

国家教育场所的管教工作,一般由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年担任。他们是青少年直接的和正式的管教者。此外,任何一个斯巴达公民,都有管教职责,随时都可以谴责和处罚违则的青少年。 @\) ;:?<

十八岁的青年,要转到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 Ephebia )。进入之前,首先得多次遭受鞭挞,以考验其勇敢性和发展其忍耐力。这种学校由所谓 “ 能干” 的战略家领导,专门对青年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在此期间,至少得进行一次 “ 秘密服役” ,就是在夜间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无端地去包围奴隶住地,任意殴打杀害奴隶。这样做的目的,一则是耍激起青年卑视和仇视奴隶的心理,培养更加凶狠残暴,嗜杀成性的品性,再则是要借此威吓奴隶,使之不敢轻举妄为,起义暴动。 年满二十岁的青年,要开往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实战训练。这 -- 阶段也需要十年的时间。直到年满三十岁,通过一定仪式,才能获得完全的公民( epheb )身份,成为一个正式的合格的军人。全部教育历程到此部正式结束。 GJ>]4m|\ 斯巴达的妇女也要接受军事训练。这是由于当男子外世征战时,妇女具有防守城池的责任。而且他们还认为,只有身体强壮的妇女,才能生育健壮的子女。 YO3$Ym=zH

斯巴达人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至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根本不被重视。当时希腊多数城邦竞相实施博学多能,和谐文雅,情操优美的教育,而斯巴达却根本不予理会,甚至还未能意识到其他城邦这样做究竟有多大必要。为了对付、镇压希洛人不断的暴动起义,斯巴达人只得把主要力量用于强化其军事体制。这是它强调军事教育的根本原因。正因如此,虽然斯巴达也随同其它城邦国家一起,进到奴隶制社会的繁荣时期,而在教育的实施上却仍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式的军事教育。但是作为一种古典的教育方式,即斯巴达式的教育,不仅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而且对后世西方教育的某些方面(如英国的寄宿学校和公学等)都具有明显的影响。

4/4页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二:柏拉图与“理想国”
古代希腊文明总结
色诺芬的公共财政思想及启示
【人类经济万年史】064古希腊奴隶制(下)
古希腊城邦奴隶制与民主制
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