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上官婉儿墓志首次公开展出(附高清大图)

上官婉儿(剧照)

上官婉儿这位生活在1300多年前武则天时期的“巾帼宰相”,美貌与智慧兼备,生前显赫却不得善终,一生萦绕诸多传奇。

2022年4月28日,我国首座考古科学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开放,首次向公众展示上官婉儿的墓志。

此为唐上官婉儿的墓志铭,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

历史书上、电视剧里、民间传说、当下火热的游戏……大众从不同的渠道认识上官婉儿,甚至因为认知途径而议论纷纷。

而这位在昨日拥有3.2亿阅读、2万话题讨论的主人公,上官婉儿其实自千年之前就是“话题女王”般的人物,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她的墓葬为何没有陪葬定陵,又为何被大规模人为破坏,以及时代背景下的宫廷斗争,甚至于千年之后上官婉儿墓发现、挖掘、研究的过程,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被称为一代才女、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儿,背后所处的朝代历史、人文脉络,当然更加耐人寻味。

1

一代才女的传奇一生

上官昭容(664~710年),唐西台侍郎、同东西台平章事上官仪之孙,周王府属上官庭芝女,中宗昭容,《旧唐书》卷五一、《新唐书》卷七六有传,“婉儿”是两唐书本传中记载的上官昭容的名。

上千年的史书记载中,能够有名在录的女性并不多,上官婉儿则是其一。

作为集政治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女诗人,上官婉儿无论是史书记载、民间野史,或者民间流传下的言论,均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女性,而此次公开展示的《唐昭容上官氏墓志》(以下简称《墓志》),可以看做是唐代第一手官方资料,不仅有助于了解这位女性在复杂动荡政治环境中的立身行事,厘清史书记载的一些疑窦,而且表现了上官氏家族从隋代到唐中宗时期的文学传承情况。

《墓志》运用骈体行文,注重细节描写和曲笔表现,将这位特殊女性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为我们展示了一篇极具文学价值的女性人物传记。

结合《墓志》与史书记载,以及诸多钻研上官婉儿生平及背后历史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研究观点,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盖拓本

墓志序文记载了上官婉儿的籍贯、世系(即父祖三代的名讳、官职、事迹等)、简要生平、死因、享年、葬时葬地等信息,序文后是不长的两段铭。序文描述上官昭容出身名门(其祖父上官仪曾任唐高宗宰相),自幼聪颖,才能出众,特别在对待逆党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态度上,始终保持立场并与其斗争。最后在政变中“遽冒铦锋,亡身于仓卒之际”。她的墓葬是睿宗皇帝下制修建并予以礼葬。

她的生平大体脉络从墓志中可了解一二,而至于她重要的人生节点,能够从星星点点可查询的史书中寻迹。

上官婉儿墓墓志盖

我们对于上官婉儿认知的第一个标签是一代才女,是因其有传世的诗作,《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仪凤二年(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墓志中也记载其十三岁为才人。

《景龙文馆记》记载:( 婉儿)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

而后,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其手者。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

《旧唐书》: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通天元年(696年)开始,武则天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等大多取决于上官婉儿。

《新唐书》: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丽可观。《景龙文馆记》(武平一):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

可以说,武则天是上官婉儿的“伯乐”,我们在谈论上官婉儿时也常将其与武则天相关联,在当时被重用。

出土陶立俑

而也有观点认为,武则天时代的宫廷中可能曾有多位如上官婉儿一样的才女担负过类似草拟王命、参与机密的角色(按唐制中书舍人置六员,后期翰林学士亦常置六员,事实上起草诏敕是极为繁巨的工作,不可能仅由一人承担)。

对上官婉儿的重用,该观点认为,事实上,直至中宗登基,上官婉儿方得“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因而上官婉儿在宫廷中权力的扩张与鼎盛,是在中宗时期,而非武则天时。

也正是神龙政变后,唐中宗的复辟,上官婉儿被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旧唐书·上官昭容传》云其“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则上官婉儿进入政治核心圈已在武周后期。

关于上官婉儿是因何而死,死后何时平反,史书上的记载与墓志略有不同。

《资治通鉴》与《新唐书》中的记载大致为: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在李隆基率军进入宫中时,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斩上官婉儿于旗下。

《唐会要》记载景云二年(711年)七月,复封为昭容,谥号惠文。

但据2013年9月出土的墓志铭可以确定上官婉儿是被葬于景云元年八月,其墓志盖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即可确定在上官婉儿死后不久,也即被葬的时候就已经恢复了其昭容的称号而不是史书上记载的死去一年后的景云二年七月。

墓葬剖视正射影像图

墓志文中也有记载:“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据相关历史推论,有学者认为上官昭容的礼葬,完全是出于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的结果,而实际上葬礼的资助者也正是这位当时说一不二的大唐公主。

而至于墓葬之后如何被毁,因墓志的撰文者在撰写这篇墓志文的时候不可能预知墓葬后来被毁,所以墓志文绝无可能记载这件事。目前所能翻阅的史书,也没有关于上官昭容被毁墓的记载。

是谁毁了上官婉儿的墓,又是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吗?

随着近年来上官婉儿墓的发掘与相关研究的推进,背后的原因也逐渐揭开了面纱。

2

墓志:揭示人物背后的历史脉络

为什么#上官婉儿墓志首次面向公众展示#话题登上了热搜,或者说大众为何对墓志如此关注,

其一是墓志是当时人撰写并镌刻于石上的人物传记,是考究一个人物,或者一个时代的重要实物证据。其二是,有很多墓志的文学价值较高。

另外,随着公众对考古工作和重要考古发现的关注和参与度越来越高,考古学家们对待墓志的考古不得不更加谨慎。

唐昭容上官氏遗址公园

20世纪以来,中古墓志特别是唐代墓志大量出土,保守估计不下于万方,不同的墓志向我们揭示了人物背后的历史脉络。

具体到唐昭容上官氏墓,试想如果没有墓志的出土,那么我们所能展现给世人只能是普通的墓葬形制、单薄的出土文物,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去关注这项考古发现了。用一句俗话来讲,“看点”就在这方墓志上。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

墓志的发现,从考古学家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兴奋的,因为记录这个历史名人的唯一实物线索——墓志,盖上的九个篆字,清楚地说明了墓主人是谁。

隋唐考古和历史的研究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院李明曾在2014年发表文章,讲述了他参与上官婉儿墓发掘过程的所想与推论,我们文中部分论述便是摘录于他所发表在《大众考古》中的文章。

上官婉儿墓壁龛清理后绘制线图

2013年,因为一条道路修建前的考古勘探,上官婉儿墓葬被发现。

上官婉儿墓发掘地点鸟瞰

2013年6月,勘探结果清楚地显示在路基正中有一座大型的墓葬。该墓有斜坡墓道、五个天井和砖券的墓室,根据墓葬形制,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这是一座高等级的唐代墓葬,然而通过考古勘探是无法判断墓主人具体是哪位历史人物。

考古发掘在8月初正式开始。

先发掘墓道和天井,墓道东西壁面上涂刷的极薄的白灰浆水,更加使我们确信这座墓葬不是精心制作的产物。因为这个时代的墓葬,壁画制作的好,说明墓葬建造者对墓主人是舍得付出的,而通常五个天井的墓葬应该是皇帝同意由朝廷出资建造,反过来讲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就很高贵。在打通过洞后,清理了四个壁龛。壁龛没有被盗,保存良好,龛内放置的全部是随葬的陶俑和陶动物,共170余件。陶俑体型不大,种类也不多,基本没有彩绘,也是这个时代很普通的随葬器物。然后就是发掘甬道和墓室。

从第四天井开始,墓葬的北半部分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第四、第五天井被一个形状不太规则的大坑所打破,这个坑垂直向下,在接近天井底部的位置水平向北深入,破坏掉了砖券甬道的拱顶和墙壁直通墓室。墓室被毁坏的惨不忍睹,顶部已完全塌掉,四面砖墙最高处仅余1.3米,墁地砖被揭的一块不剩,原本墓室西部棺床的位置被彻底铲平,墓室里没有一件随葬器物,棺椁和墓主人的遗骨不翼而飞。根据这种迹象,考古人员判断这十有八九是“官方毁墓”所造成的破坏。

墓室内倒塌堆积情况

第五天井西壁的典型扰动情况(红线以上是扰坑,红线以下是墓葬原始结构)

8月底,甬道发掘接近完成的时候,发现了墓志。这合边长75厘米的青石墓志还保持着它被放入甬道时的状态。墓志盖顶面篆刻“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上官婉儿墓志出土

李明回忆称,即便不读墓志,我也知道,它的主人就是上官婉儿,因为有唐一代被册为昭容而又姓上官的,只有她一位。上官婉儿墓面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令整个文博界震惊,考古学家们对待墓志的考古也更加谨慎。

这合墓志用高质量的青石制作,呈正方形,高广皆约75厘米,在唐代墓志中可以算作大型墓志。墓志盖面和志石四侧减地线刻牡丹、忍冬、瑞兽、十二生肖,造型优美、錾刻精细,在唐代墓志线刻装饰图案中属难得的上乘之作。

墓志正文正书982字,措辞工稳,文采华丽,且书、刻俱佳,其书法风格用专家的话来说是“丰腴流美”,符合当时流行的书风。

墓志侧边十二生肖图案-虎

上官婉儿墓发现之后,历史爱好者纷纷发表看法,在媒体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其中也有很多是真知灼见,能够启发思考。作为发掘者,李明也在发表的文章中谈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例如:

对毁墓迹象的判定

上官婉儿墓遭到大规模的人为破坏,是我们根据考古发掘迹象做出的推断,请注意仅仅是“推断”出的结论,任何掌握可令人信服证据的人都可以质疑甚至推翻这个推断。在当前阶段,考古队所提出的“唐昭容上官氏墓遭到官方毁墓”的推断,是考古发掘资料证据所指向的结论,是目前较为合理的解释,而且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墓志的解读提出了是“唐玄宗因认定上官昭容是太平公主一党而毁其墓”的进一步推断,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形成了证据链,所以被专家普遍认可。

上官婉儿为什么没有陪葬定陵

按照一般判断,上官婉儿是唐中宗所册封的昭容,唐太宗昭陵就有韦昭容陪葬,那么上官婉儿理应陪葬定陵。然而,上官昭容于李唐皇室有隙,又系横死,不能获陪葬帝陵也在情理之中。张建林研究员指出:上官婉儿没有陪葬定陵,关键的原因是唐代帝陵陪葬制度发生了变化。《唐会要》记载唐中宗定陵陪葬8人,均为中宗朝的太子、公主、驸马,即中宗的子女和女婿。从定陵开始,帝陵陪葬墓已经向家族化转变。之后的唐睿宗桥陵陪葬墓几乎都是李旦的子女。“所以,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上官昭容不入唐定陵陪葬墓区毫不奇怪。” 

随着墓葬的发掘,和对墓志、相关文物的研究,对上官婉儿的生平的讨论也越来越严谨,越来越全面。

2014年,上官婉儿墓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后随即将墓葬保护性回填,修改道路为两侧避让留出路中环岛建设遗址公园,唐昭容上官氏遗址公园现也成为一个不错的人文景观。

而当我们无论到遗址公园,或者到考古博物馆近距离接触上官婉儿墓志,这就是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为普罗大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也是一个有文化传承的民族对自身历史、对先辈古人的尊重。

现场高清

高清拓本

此为唐上官婉儿的墓志铭,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咸阳发现盛唐“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墓葬(组图)
上官婉儿:她很会做人也工于心计
上官婉儿墓志曝光
昔人冢犹存,《长相守》何在?——薛绍墓考古之解读
专家解析上官婉儿墓为何无唐三彩:因受牵连被杀
上官婉儿一生有过多少男人?在其墓中的发现,揭露了历史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