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乐大帝手下的一位奇才,狂书23万字,堪称中华书史第一人
牛人的手下一般有两种人,蠢材或者是和他一样牛的人,永乐大帝朱棣和他的宠臣沈度就是这样一对牛人。
先说朱棣,朱棣绝对是个牛人,夺位削藩,修《永乐大典》,建紫禁城,开创“永乐盛世”。
他的大臣沈度更是个奇才,作为一位文臣,沈度虽然不能跟随朱棣战场厮杀,但是文人有文人的牛法。
在现今的北京城的西北边,有座万寿寺,寺院的正当间摆放着明代永乐年间所造的世界第一大钟,永乐大钟。
在这口重达46吨的永乐大钟之上镌刻着23万字的经文,而这数量庞大的23万个字,全部都是由沈度独立书写完成的,估计当时要是有吉尼斯世界纪录,沈度肯定当仁不让。
给这口大钟撰写经文虽然是个累人的差事,但这在当时可是各路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差”。
因为想要接下这个活,最首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得获得皇帝的赏识,当年的沈度因为书法写得好一跃成了朱棣眼前的红人,朱棣更是将他称为“当朝的王羲之”。
沈度在永乐年间因为善书进入翰林院为官,篆、隶、楷、行都能写,但最擅长的书体还是楷书,一说到明清时期的楷书,大家不免就会想起“馆阁体”。
从发展时期上看,沈度可以被称作是“馆阁体”的祖宗,他是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到了清代“台阁体”才被改称为“馆阁体”。
沈度是承接元明两朝的一位书法宗师,在《明史》当中有这样的记载:“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成祖擢为翰林典籍。度之书,独为上所爱。”
相较于“馆阁体”,“台阁体”存在的明代距离元代更近,还能够有幸保留下一些宋元时期书法的意趣,并且明代理学盛行,为文人的书法增添了几分其他朝代所没有的“理趣”。
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沈度的作品《敬斋箴》《谦益斋铭》以及传承家学的沈度之子沈藻的《楷书桔颂帖》。
后人将“台阁体”书法的特点总结概括成了四个简短的词汇:方正、圆润、光洁与整齐。
许多时候,我们应该正视楷书,正视“台阁体”或者“馆阁体”。即使到了明清时代,楷书依旧是楷书,它不是“美术字”,也不是“印刷体”,它有着自己独有的端庄秀丽和整饬严谨的法度美。


点亮“在看”和“赞”,让更多人看到


大家都在看

评论全开,请发表你的观点!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馆阁体的鼻祖,曾抄写永乐大典23万字,被朱元璋赞为“书圣”
他3天写完23万字,独创的一门书体沿用至今,却遭主流书法圈排斥
原来“永乐大钟”是他写的,一手楷书垂范百世,不愧是“二代”王羲之
永乐大帝眼里的“我朝王羲之”
沈度楷书《心经》,清新俊逸
当代书法奇才徐之谦楷书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