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亭集序“书法界的热点话题!从手札找寻书圣足迹



《兰亭集序》背后的故事

▲[明] 文徵明《兰亭修褉图》卷,金笺地设色,24.2×60.1cm

东晋是书家众星闪耀的时代。

历史记载,晋朝时共有113名书法家,其中王家就占23位。在这样书法世家熏陶下,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后又师从卫夫人、张芝等书法名家。

此时,王羲之书法已到了黄金时期。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时至今日,大都散落各处,被不同地方、藏家收藏,难得集齐互较。《王羲之书法集》将其收集整理成册,方便读者学习研究。

▲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卷(局部)

《兰亭序》在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间在民间珍藏,后真迹随唐太宗殉葬昭陵。但通过不下数百种写本、摹本、刻本流传,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书坛

王羲之书法集正是选用的是冯承素版《行书摹兰亭序》,此卷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而且不仅在中国,近千年来,在日本、韩国等流行中国书法的国家和地区,王羲之书法都受到极高赞誉,这也是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


王羲之的为官之路

王羲之生卒纪年当为公元303-361年。兰亭雅会之时,王羲之是51岁。

▲王羲之《远宦帖》,纸本墨拓,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远宦帖》亦称《省别帖》,王羲之在信中对周抚对家人的问候表示感谢,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况时,对其病重非常担忧。信中还问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况。

释文: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53岁,因与上司王述“情好不协”, 告誓辞官。王述名利心重,权势欲强,为官又十分贪鄙。王羲之对其甚轻之,耻为之下。 永和十一年,他采取了令世人吃惊的做法——在父母墓前立誓:永远不再出仕。


王羲之晚年“写日记”的日常

▲来禽帖与儿女帖(《十七帖》从帖选二)

释文:

1. 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2. 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垂暮之年,王羲之衰飒而不废作书。

王羲之书小楷《黄庭经》,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

《黄庭经》又称《换鹅帖》,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

▲(传)王羲之《东方朔画赞碑》/《黄庭经》


因服寒实散,饱受病痛折磨

晚年的王羲之因服寒食散而致病,深受其苦。

 在王羲之晚年写的诸杂帖中有许多是反映王羲之及家族、亲友深受“服食”之害的情况。

▲旃罽胡桃帖(《十七帖》从帖第二十四通)

释文: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王羲之在一帖说:因服寒食散违节度,则昼夜不得寐,食不得下。

在一帖又说:昨因过哀,几不能举步。而早来服寒食散后,强自起行,故更觉顿乏。

……

王羲之的晚年就是在这样的病痛之中度过的。

▲王羲之《上虞帖卷》,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全晋文》存王羲之一帖:“吾顷无一日佳,衰老之弊日至,夏不得有所啖,而犹有劳务,甚劣劣。”这年夏天,饭都吃不下去,已去死不远。


王羲之书作的流传

▲王羲之《快雪晴时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这是一件行楷书短简,内容是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乾隆皇帝极珍爱此迹,誉之为“天下无双,古今鲜对”。乾隆十一年,他将此迹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宝藏在“三希堂”中。

王羲之手写墨迹,梁武帝时收集到一万五千纸(包括王献之)。

公元544年12月2日,梁武帝之孙梁元帝在投降之前,遣人放了一把火,将梁朝积五十年之力搜蓄起来的“二王” 法书, 连同“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尽焚于烈焰之中。

隋文帝时“尽价购求”,只得到王羲之真书五十纸,行书二百四十纸,草书二千纸。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李世民“用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李世民去世时,将千古一贴《兰亭序》带到坟墓陪葬。到北宋时期,王羲之真迹仅存几件。

▲王羲之《平安奉橘三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由同增慨。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令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宋代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要将古人法帖学到手,要靠临摹,而比临摹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则是读帖。因为读帖锻炼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

有人说,读书像是在跟作者进行一场谈话,

而读帖亦是如此……

那么,书法爱好者的福利来了!

喜欢王羲之书法的朋友更是不容错过!

“书圣”的传世作品有很多,今天就不一一列举了,后面给大家推荐一套《王羲之书法集》,本套书籍采用仿古手工线装定制而成,传统典雅的装订风格与独特视觉美感的书法艺术完美融合,令人赏心悦目。

本书采用的墨迹底本以宋刻法帖为主,只有少数作品取用明、清刻本。

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常见一贴多名的现象,本书则采用较为通用的名称。书帖释文字均采用简体,更适合读者阅读研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的字被誉为“清代最美行书”,当代人再也写不出这么好的字了
书法奇才、风流探花郎,清朝第一行书,完虐当今无数书法家 原创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天下第一行书,风采依旧*
87岁的文徵明,所写的一部“旷世奇作”,丝毫不亚于《兰亭序》
把《兰亭序》写得如此精湛的老师,真是太少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