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欣赏苏轼的《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撰并书,此二帖非常显著低体现了苏轼书法书风宽博大度、淋漓酣畅的风格。

前者作于公元1091年冬,后者作于公元1093年,为苏轼晚年所作,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二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时年已59岁。也就是说,若没有900年前那场大雨,我们也看不到如此惊世书法神作。

此二赋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苏东坡所书二赋原迹几经周折,现藏于辽宁博物院。乾明寺原址现已形成1500亩水面,为中原水城北湖景区水系重要组成部分,名曰“苏子湖”,又称“乾明湖”。

此二赋并後记,为白麻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一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後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

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

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如棉裹铁”“老熊当道”的苏轼二赋
碑帖大观之苏轼《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苏东坡《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高清欣赏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苏轼书法如此惊世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