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氏温灸法 三 取穴法

十二、取穴法

取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指量法和骨度法。指量较为简便,而骨度法较为准确。

1、指量法  又称“指寸法”,是以患者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为共测量取穴的方法。如果医生与病人的身体相仿,便可以医生的手指宽度来测量。如不甚相仿,一般仍以医生手指宽度来测量,但须根据患者的高矮胖瘦的情适量增减之。常用的指寸法有

(1)中指同身寸法:中指第1节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2)拇指同身寸法:拇指第1节的宽度为1寸。

(3)一夫法:食、中、无名、小指并拢时4个指头第二节总的宽度为一夫(即3寸);同样以食、中二指的宽度为半夫。

表1  常用骨度分寸法

项目部

起    止    处

分  寸

(单位寸)

说                    明

 

 

前面头发边际至后面头发边际

12

用在头部、前额及后劲部。若前面头发边际不明,可自眉心量至后面发际作15寸;若后发际不明,可自眉发际另至第7颈椎棘突作15寸;前、后发际均不明,可自眉量富春纺第7颈椎棘突作18寸。

前面头发际至眉心

3

后面头发边际至第七颈椎棘突

3

两前发角之间

9

 

胸腹部

两乳头之间

8

女子可取两锁骨中点之间的距离作8寸,用在胸腹部

胸骨体下缘至脐中

8

用在上腹部,剑突骨折作0.5寸

脐孔至耻骨上缘

5

用在下腹部

背腰部

肩胛骨内缘至背正中线

3

用于背部

骶骼关节内缘至背正中线

1.5

用在腰骶部

 

腋前(后)横纹至肘横纹

9

用在上臂内外侧

肘纹横至腕横纹

12

用在前臂内外侧

 

 

 

股骨大粗隆(大转子)至膝中

19

用于大腿

同用于下肢前

膝中至外踝尖

16

用于小腿

外、后侧

耻骨上缘至股骨内上髁

18

用于大腿

同用于下肢内侧

胫骨内侧髁至内踝尖

13

用于小腿

 

 

2、骨度法   是将人体各部按骨骼标志分为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1寸,所以又叫“骨度分寸法”或“分寸折量法”。这种方法不论患者为成人,小孩或高矮胖瘦均可适用。

十三、常用穴

(一)头颈部

1、大椎  属督脉

(1)别名:百劳(《大全》);上杼(《循经》)。

(2)取穴法:低头,于第7椎棘突下取穴。

(3)特定穴:三阳、督脉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伤寒热盛,烦呕。

《千金》:小儿羊痫之为病,喜扬目吐舌。又:凡灸疟必先问其病之所发病,先灸之。从头顶发者,于未发前予灸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又:短气不得语。

《千金翼》:诸烦热,时气温病。

《圣惠方·明堂》:五劳虚损,七伤乏力,疰气背腰间,项强不得顾,皆疟久不愈者。

《资生》:癫病瘛痤,身热目眩,项急,卧不安。

《图翼》:一云泻胸中之热及诸热气,若灸寒热之法,先大椎次长强,以年为壮数。又:一云治衄血不止。灸20~30壮,断根不发。又引《神农经》:小儿急慢惊风。

《腧穴学》:咳喘,喘逆,骨蒸潮热,角弓反张,霍乱,黄疸,风疹。

(5)灸量:30分钟。

2、哑门  属督脉。

(1)别名:舌横、舌厌(《甲乙》)。

(2)取穴法:头稍前倾,于后正中线入发际0.5寸凹陷处取穴。

(3)特定穴:督脉、是维之会。

(4)主治汇要:

《治疗学》:哑门(风府的下方5分至1寸的发际的凹陷中),是言语障碍的主治穴。因此脑溢血、血压亢时症、嗜眼眠性脑炎等出现言语障碍时用之。

作者在此尚需指明,自《明堂》列哑门为禁灸穴以后,历代均信守其言,而日本代田六志氏则以直接灸哑门治疗言语障碍。少群先后的经验是:温灸哑门治高血压、关节炎、头重、头麻木、半身不遂、失语有效,按本书中各病灸法灸此穴官无不良。

(5)灸量:20~30分钟。

3、风府  属督脉。

(1)别名:舌本(《甲乙》);鬼枕、鬼穴(《千金》);曹溪(《本事》)。

(2)取穴法:头微前倾,于后正中线入发际1寸处取穴。

(3)特定穴:督脉、阳维之会。

(4)主治汇要:

《治疗学》对衄血、肥厚性鼻炎、蓄脓症等鼻疾病,脑充血及脑溢血后遗症、血压亢进症等有效。对头痛亦有效。

少群:可治流感。

(5)灸量:20~25分钟。

4、百会  属督脉。

(1)别名:三阳五会(《甲乙》);天满(《资生》);泥丸宫(《本事》);巅上(《聚英》)。

(2)取穴法: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头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取穴。

(3)特定处,督脉、足太阳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至。皆疟。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癫疾。耳鸣。小儿惊痫。热病汗出而善呕。

《千金》:百会、玉枕主卒起僵仆,恶见风寒。

《圣惠方·明堂》:鼻塞,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及大人小儿脱肛。

《图翼》:鼻衄。又:女人血风,胎前产后风疾。又:悲哭欲死,四肢冷气欲绝。

《真髓》:许多癔病患者,只要百会一穴,就可以治愈重,因为百会是一切经脉聚焦的地方。又:脑贫血,灸百会一次即愈。是救急疗法的最好方法。因所受之寒,上升头部而致及贫血的,用百会有效。同时再灸手三里,使向下。

《治疗学》:对脑充血、脑溢血、血压亢进症等有效。当脑溢血入于昏睡状态时,作为救急疗法或泻血或灸此穴。对于血压亢进症,灸此穴可以使血压显著下降。为治疗神经衰弱、头痛、头重、偏头痛、精神病等的脑神经疾病的重要穴。

少群按:慢性病患者的体质多为下寒上热、下虚上实,卒灸百会等头部穴,某些患者出现头晕、口干、耳鸣等反应,故一般宜先灸身体中下部穴,使邪热下行,然后再灸百会等头部穴则无不良反应,且必觉头脑轻松。

(6)灸量:20~25分钟。

5、囟会  属督脉

(1)别名:顶门(《玉龙经》)。

(2)取穴法:鼻直上,入前发际2寸处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至。寒热,喘喝,目不能视,目泣出,风眩,善呕烦满,头痛颜青。癫疾呕抹,暂起僵仆,恶见风寒,而赤肿。

《圣济》:初灸即不痛,病去即痛,痛即罢灸。若是鼻寒,灸至4日渐退,7日顿愈。

《圣惠方·明堂》头目眩,头皮肿,生白屑。

《资生》:脑虚冷,脑衄,风寒入脑,久远头疼。

《图翼》:小儿急慢惊风。

《治疗学》:对于神经衰弱、失眠症、它和百会同有著效。失眠症病人在就寝前灸此穴为宜。对肥厚性鼻炎、蓄脓症、嗅觉麻痹等的鼻疾病有效,对血压亢进症亦有效。

少群按:嗜睡亦效。小儿未满7岁,囟门未合,宜慎灸。

炙量:25分钟。

6、上星  属督脉

(1)别名:鬼堂(《千金》);明堂(《圣惠方》);神堂(《聚英》)。

(2)取穴法:鼻直上,入发际1寸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汗不出。皆疟。面付肿。风眩,善呕烦满,颜青。头痛引颔痛。癫疾,目中痛不能视,鼻鼽衄。

《千金》:鼻中息肉。又:上星、肝俞主目泪出,多眵朦,内眦赤痒,生白肤翳。

《腧穴学》:痫证,小儿惊风。

少群按:此穴灸后眼视物明亮,为眼病常用灸穴。

(4)灸量:20~25分钟。

7、神庭  属督脉。

(1)别名:发际(《本事》)。

(2)取穴法:鼻直上,入发际0.5寸取穴。

(3)特定穴: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皆症,寒热头痛、喘喝,目不能视。风眩,善呕,烦满,癫疾呕沫。

《圣惠方·明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羊痫吐舌也。

《腧穴学》:目翳,雀目,鼻渊。

(5)灸量:20~25分钟。

8、印堂  经外奇穴。

(1)取穴法: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取穴。

(2)主治汇要:

《玉龙经》:小儿惊风,灸7壮,大哭者为效,不哭着难治。随证急慢补泻,急者慢补,慢者急泻。

《腧穴学》: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不寐,颜面丁疮以及三叉神经痛。

(3)灸量:20~25分钟。

9、攒竹  属膀胱经.

(1)别名:员在、始光、夜光、明光(《甲乙》);员柱(《铜人》)。

(2)取穴法: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风头痛、鼻鼽衄,眉头痛,善嚏泣出,汗出寒热,面赤颊中痛,项强不可左右顾,目系急,瘛从。痔痛。小儿痫发。癫疾互引反折,戴眼及眩,狂走不得卧,心中烦.目锍锍不明,恶风寒。

《腧穴学》:近视,眼睑闰动,面瘫。

(4)灸量:20-25分钟。

10、曲差  属膀胱经。

(1)别名:鼻冲(《甲乙》)。

(2)取穴法:在神庭旁1.5寸,人发际0.5寸处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头痛身热,鼻窒、喘息不利,烦满汗不出。

《千金》:鼻咽僻多涕,鼽衄有疮。

《腧穴学》:目眩、目痛,目视不明。

(4)灸量:20-25分钟。

11、通天  属膀胱经。

(1)别名:天白(《甲乙》);;天伯(《铜人》)。

(2)取穴法:于曲差后4寸(百会旁开1.5寸)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头项痛重,誓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

《千金》:瘿气面肿。又:鼻内僻多涕。

《图翼》:耳鸣,狂走恝从,恍惚,青盲内障。

(4)灸量:20~25分钟。

12、玉枕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百会后4.5寸,再旁开1.3寸处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头项恶风,汗不出,妻厥恶寒,呕吐,目内系急痛引安,头重项痛。头眩目痛,头半寒,癫疾。

《千金》:狂走掣从。又:卒起僵仆。

《千金翼》,多汗寒热。

《圣惠方·明堂》:不能远视。

《腧穴学》:鼻塞。

(3)灸量:20~25分钟。

13、瞳子膠  属胆经。

(1)别名:太阳、前关(《千金》)。

(2)取穴法: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青盲无所见,远视锍锍,目中淫肝白膜。

《千金》:目泪出,金眵蠛,内眦赤痛痒。

《腧穴学》:头痛。

(5)灸量:20~25分钟。

14、听会  属胆经。

(1)别名:后关,听呵(《资生经》)。

(2)取穴法:张口时,耳前出现的凹陷处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聋,耳中颠膄颠膄者若风。齿瑀痛。狂,惊,恝从眩仆,皆不能言,羊鸣吐沫。

《千金翼》:牙车急及脱臼相离2寸。

《腧穴学》:亭耳流脓,口眼内斜,面痛,头痛。

(4)灸量:20~25分钟。

15、上关  属胆经。

(1)别名:客主人(《甲乙》)。

(2)取穴法:在耳前,颧骨弓上缘,当下关穴直上方取穴。

(3)特定穴: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4)主要汇要:

《明堂》:痉。寒热。恝从口沫出。青盲遗目,恶风寒。耳痛聋鸣。上齿龋痛,口僻噤不开。

《千金翼》:眯目,偏风,眼呙通睛。又:亭耳脓出。

《腧穴学》:头痛、面痛。

(5)灸量:20~25分钟。

16.头窍阴  属胆经。

(1)别名:枕骨(《大成》)。

(2)取穴法:在乳突后上方,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上取穴。

(3)特定穴:足太阳、少阳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项痛引颈,管疽发厉。

《千金》:窍阴、强间、主头痛如锥刺,不可动摇。

《腧穴学》:眩晕,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5)炙量:25分钟。

17.头临泣  属胆经。

(1)取穴法: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处取穴。

(2)特定穴: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余。

(3)主治汇要:

《明堂》颊清不得视,口沫泣出,两目眉头痛。小儿惊痫反视。

《西方子》:诸阳之热。阙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目眩瞑,唇吻强,上齿龋痛,目外眦赤,流流远视不明。

《腧穴学》:目翳,鼻塞,鼻渊,耳聋。

(4)灸量:20~25分钟。

18.目窗  属胆经。

(1)别名:歪营(《甲乙》)。

(2)取穴法:在头临泣后1寸,当头临泣与风池连线上取穴。

(3)特定穴:足少阳、阳维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头痛。目瞑,远视流流,上齿龋痛,龈肿。

《腧穴学》:目赤肿痛,远视,而浮肿,小儿惊痫。

(5)灸量:20~25分钟。

19、风池  属胆经。

(1)取穴法:与风府穴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2)特定不穴:足少阳、阳维之会。

(3)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汗不出,颈项痛,不得顾,目泣出,多眵眶,鼻鼽衄,目内眦赤痛,气厥,耳目不明,咽喉偻引项,筋孪不收。皆疟,寒热,头痛。癫疾,僵仆,狂。

《甲乙》:诸瘿。

《腧穴学》:眩晕,口眼歪斜。

少群认为:偏头而痛兼齿痛,用于降高血压之高压较好。治严重的眩晕宜配悬钟。

(4)灸量:20~25分钟。

20.四白  属胃经。

(1)取穴法:瞳孔直下1寸,于凹陷处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目痛口僻,泪出,目不明。

《千金》:多眵朦,内眦赤痛痒,生白肤翳。又:耳痛鸣聋。

《采艾编翼》:目润动。

(3)灸量:20~25分钟。

21.巨膠 :属胃经。

(1)取穴法:瞳孔直下,与鼻翼下缘平齐处取穴。

(2)特定穴:桥脉、足阳明之会。

(3)主治汇要:

《明堂》:面目恶风寒,页肿臃痛,招摇视瞻,恝从口僻。青盲无所见,远视流流,目中淫肤白膜。

《千金》:目泪出,多眵櫗,内眦赤痛痒。 

《腧穴学》:鼻衄。

(4)灸量:20~25分钟。

22.地仓  属胃经。

(1)别名:会维(《甲乙》);胃经(《外台》)。

(2)取穴法:瞳孔直下,嘴角旁开约0.4寸处取穴。

(3)特定穴:跷脉、手足阳明之会;手足阳明、任脉、阳跷之会(《奇经八脉考》)。

(4)主治汇要:

《明堂》:口缓不收,不能言语,手足瘘嬖不能行。

《金鉴》:口眼歪斜灸地仓,颊肿唇弛牙噤强,失音不语目不闭,润动视物目流流。

(5)灸量:20~25分钟。

23.大迎:属胃经。

(1)别名:髓孔(《甲乙》)。

(2)取穴法:当闭口鼓气时,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沟形凹陷,于此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痉,口噤。寒热,颈瘰疬。癫疾互引,口呙,喘悸。厥,下牙痛,颊肿,恶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得嚼。

《资生经》:目不能闭。

《腧穴学》:牙关脱臼,唇吻润动。

少群也用治痄腮。

(4)灸量:20~25分钟。

24.颊车  属胃经。

(1)别名:鬼床(《千金》):机关、曲牙(《大成》)。

(2)取穴法:上下牙咬紧,于咬肌隆起处的高点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颊肿口急,颊车骨痛,齿不可以嚼。

《腧穴学》:口眼歪斜,失音,颈项强痛。

(4)灸量:20~25分钟。

25.下关  属胃经

(1) 取穴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闭口有凹陷,张口则无)取穴。

(2)特定穴:足阳明、少阳之会。

(3)主要汇要:

《明堂》:口僻,卫聋鸣。下齿龋,下牙痛,页肿,痉。恶风寒不可以嚼。

《腧穴学》:面疼,眩晕。

少群:灸上牙痛亦效。

(4)灸量:20~25分钟。

26.头维  属胃经。

(1)别名:颡大(《灵柩·根结》马莳注)。

(2)取穴法:额角发际向外上方向入发际0.5寸(即神庭穴旁开4.5寸)取穴处。

(3)特定穴:足少阳、阳明之会(《素问·气府论》王冰注)。

(4)主治:少群常用治头脑昏沉,目视不明。

(5)灸量:20~25分钟。

27.天鼎  属大肠经。

(1)取穴法:扶突与缺盆之间,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凹陷中取穴(扶突平喉结,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2)主治汇要:

《明堂》:暴窨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不下。

《腧穴学》:瘿气,瘰疬。

少群:知麻痹。

(3)灸量:20~25分钟。

28.禾膠   属大肠经。

(1)别名:长频(《图翼》)。

(2)取穴法:于鼻孔外缘直下约0.3寸处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鼻窒口僻,清痍出,不可止,鼽衄有痈。

《千金》:风头痛。

《圣惠方·明堂》:尸厥。

(4)灸量:20~25分钟。

29.天容  属小肠经。

(1)取穴法:下颌角后缘凹陷中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寒热。疝积,胸中痛,不得穷屈,咳逆上气睡沫。肩痛不可举,颈项痈肿不能言,耳聋嘈嘈无所闻。喉痹。瘿。

(3)灸量:20~25分钟。

30.颧膠   属小肠经。

(1)别名:兑骨(《甲乙》)。

(2)取穴法: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取穴。

(3)特定穴:手少阳、太阳之会(《铜人》)。

(4)主治汇要:

《明堂》:口僻。页肿唇痈。面赤、目赤、目黄、口不能嚼。齿痛。

《腧穴学》:眼睑润动。

(5)灸量:20~25分钟。

31.丝竹空  属三焦经。

(1)别名:巨膠 (《甲乙》);目膠 (《外台》)。

(2)取穴法:在眉毛外端凹陷处取穴。

(3)主治:少群常用治眼结膜充血,角膜白翳,睫毛倒立内刺,颜面神经麻痹。

(4)灸量:20~25分钟。

32.天突:属任脉。

(1)别名:玉户(《甲乙》);天瞿(《千金》)。

(2)取穴法:于胸骨上窝(俗称嗓子窝)正中取穴。

(3)特定穴:阴维、任脉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咳逆上气,喘,暴窨不能言及舌下侠缝青脉,颈有大气,喉痹,咽中于急,不得息,喉中鸣,翕翕寒热,颈肿肩痛,胸满腹皮热,衄,气哽,心痛,隐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

《图翼》:一切瘿瘤初起。

《腧穴学》:噎膈,梅核气。

少群:食道肿瘤,舌麻痹。

(5)灸量:20~25分钟。

33.承浆  属任脉。

(1)别名:天池(《甲乙》);鬼市(《千金》);垂浆(《圣济》);悬浆(《铜人》)。

(2)取穴法:于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穴。

(3)特定穴:足阳明,任脉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寒热凄厥鼓颔。至,口噤互引,口干,小便赤黄或时不禁。癫疾呕沫。消渴嗜饮。目瞑,身汗出。衄血不止。

《肘后方》:卒中恶死。

《外台》:上齿龋。

《资生经》:新生儿不吮奶多啼,先灸承浆7壮,次灸颊车7壮,炷如雀屎。

《腧穴学》:面肿,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

(5)灸量:20~25分钟。

34.颈四椎旁  经外奇穴。

(1)取穴法:第4颈椎棘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寸取穴。

(2)主治:少群常用治目疾。

(3)灸量:20~25分钟。

35.百劳  经外奇穴。

(1)取穴法:大椎穴旁开1寸,再上2寸取穴。

(2)主治:《腧穴学》:骨蒸潮热,盗汗自汗,瘰疬,咳嗽,气喘,颈项强痛。

(3)灸量:20~25分钟。

(二)胸腹部

 1.会阴    属任脉。

(1)别名:屏翳(《甲乙》);海底(《六集》);下极(《金鉴》)。

(2)取穴法:于肛门与阴襄根部(女性为大阴唇后联合部)连线的中点取穴。

(3)特定穴: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窍中热,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痔,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不小便。痹,男子阴端寒,上冲心中很很。女子血不通。

《针灸集成》:产后暴卒,灸会阴、三阴交。

《腧穴学》: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

(5)灸量:30分钟。

2.曲骨  属任脉。

(1)别名:尿仓(《圣济》)。

(2)取穴法:脐下5寸(正当耻骨上沿)取穴。

(3)特定穴:任脉、足厥阴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膀胱胀、小便难、水胀满。癫疾。妇人下赤白淫,绝嗣,阴中于痛,恶合阴阳。

少群:治妇科各种痛,如子宫下垂、子宫肿瘤等,亦治尿频。

(5)灸量:30~60分钟。

3.中极  属任脉。

(1)别名:所原、玉泉(《甲乙》)。

(2)取穴法:脐下4寸取穴。

(3)特定穴:膀胱募:足三阴、任脉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奔肫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忽忽少气,尸厥,心烦痛,饥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直而痛,小腹与脊相控暴痛。丈夫失精。女子禁中(注:谓不得全阴阳也),腹热痛,乳余疾,绝子,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通,小便不利。

《千金》:腰痛,苦胞转。又:妇人胞落颓。又:少腹积聚,坚如石,小腹满。

《腧穴学》:带下,崩漏,阴挺,水肿。

少群:卵巢肿瘤、睾丸炎、肾炎。

(5)灸量:30~60分钟。

4.关元  属任脉。

(1)别名:下纪(《素问·气穴论》);三结交(《灵柩·寒热病》);次门(《甲乙》);大中极、丹田(《资生》)。

(2)取穴法:脐下3寸取穴。

(3)特定穴:小肠募;足三阴、任脉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奔肫,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腰背脐痛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石水,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胞转不得溺,少腹满,划时代疝,少腹大热。气癃溺黄。女子绝子,钚血在内不下。

《肘后方》:卒得霍乱,若绕脐痛急者。

《扁鹊心书》:伤寒少阴证,六脉缓大,昏睡自语,身重如山,或生里靥,噫气吐痰,腹胀,足指冷过节。又:伤主阴证,身凉足冷过节,六脉弦紧,发黄紫斑,多吐涎沫,发燥热,噫气。又:虚劳咳嗽,潮热咯血,吐血,六脉弦紧。又:脑疽发背,诸般疔疮恶毒。亦治瘰疬。又:中风病。又:上消病,日饮水三五升。又:中消病,多食而四肢赢瘦,困倦无力。又:腰足不仁,行步少力。又:卫包焦枯,面色渐黑,乃肾劳也。又: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肾水不生津液也。又: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骨关节作疼。又:腿骱间发赤肿,乃肾气虚,邪著骨,恐生附骨疽。又:老人气喘。又:老人大便失禁,乃脾肾气虚,灸左命关、关元各200壮。又:两眼昏黑,欲成内障。又:破伤风,牙关紧急,项背强直。又:牙疳。又:肠痔。又:手颤。

《图翼》:妊娠下血。又:赤白带下。

《丹溪心法》: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注:丹田即指石门或关元),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故也。

《腧穴学》: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阴挺,崩漏,阴门搔痒,恶露不止,眩晕。

(5)灸量:30~60分钟。

5.气海  属任脉。

(1)别名:脖映、下疴(《甲乙》)。

(2)取穴法:脐下1.5寸取穴。

(3)特定穴:盲之原,出于脖映(《灵柩·九针十二原》)。

(4)主治汇要:

《明堂》:少腹疝气游行五藏,腹中切痛,卧善惊。

《千金》:奔肫。又:遗尿。又:妇人水泄痢。又:徵瘕。

《外台》:引甄权:下热小便赤,气痛状如刀搅。

《圣惠方·明堂》:冷病,而黑,肌休赢瘦,四肢力弱。

《图翼》:呕吐不止。又:阴症伤寒,卵缩,四肢厥冷。又:白浊。

《治疗学》:对神经衰弱、精神病、忧虑症等有效,并能医治所谓下元不足、阳脱虚冷、下焦虚冷等。因此对于慢性疾病多用之。如肠炎、慢性腹膜炎、肾脏疾病、子宫疾病,不育症、阳痿、夜尿、腰痛等,它的应用范围极广。特别在患阑尾炎时,灸此穴30~40壮有消除右髂骨窝激痛的显著效力。在肠炎腹泻剧烈时,将水分穴和此穴灸30~50壮,常常可以立刻见效。

《腧穴学》:水肿鼓胀,大便不通,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

(5)灸量:30~60分钟。

6.阴交  属任脉。

(1)别名:少关、横户(《甲乙》)。

(2)取穴法:脐下1寸取穴。

(3)特定穴:任脉、冲脉、少阴之会(《外台》)。

(4)主治汇要:

《明堂》:贲肫气上,腹真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水胀,水气行皮中。阴疝引睾。惊不得眠,善介,水气上下,五藏游气、女子手脚拘挛,月水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

《肘后方》:胸胁腹内绞急切痛,不可抑接,或即吐血,或鼻中出血,或下血。又:卒得霍乱,吐止面利不止。

《千金》:大小便不通。又:肠鸣濯濯如有水声。

《扁鹊心书》:斑疹……但黑泡斑及缩陷等症。

《治疗学》:(脐下5分钟的凹陷中,距脐与水分相同),小儿慢性腹泻时,因此穴和身柱一起灸有特效,是小儿科必需的灸穴。

《腧穴学》:小儿陷囟,腹膝拘挛。

少群:盗汗。

(5)灸量:30分钟。

7、神厥  属任脉。

(1)别名:脐中(《甲乙》);环谷(《黄帝内经太素》);气舍(《外台》);维会(《循经》)。

(2)取穴法:于肚脐窝中点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脐疝绕脑脐痛,冲胸不得息。水肿,大脐平腹,无理不治。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绝子。

《肘后方》:卒中恶死。又:卒得霍乱,烦闷凑满。

《千金》:妇人胞落颓。又:气淋。又:寒冷脱肛。又:落水死。

《铜人》:小儿奶利不绝。又久冷伤惫。

《扁鹊心书》:肠癖下血久不止。又:老人滑肠困重,乃阳气虚脱,小便不禁。虚劳人及老人与病后大便不通,难服利药。

《资生》:中风不省人事。

《聚英》:风疴,角弓反张。

《循经》:阴证伤寒。

少群: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穴。慢性病,不论何症,多宜灸此,治急症亦效,以其助护元气尔。

(4)灸量:30~60分钟,脑溢及脑血栓昏迷者可灸至苏醒止。

8、水分  属任脉。

(1)别名:中守(《千金》)。

(2)取穴法:脐上1寸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至,脊强里急,腹中拘急痛。

《千金》:反胃,食即吐出,上气。

《外台》:引甄权:水病腹肿。

《腧穴学》:泄泻,小儿陷囟。

(4)灸量:30~60分钟。

9.下脘  属任脉。

(1)别名:下管(《千金》);幽门(《圣济》)。

(2)取穴法:脐上2寸取穴。

(3)特定穴:足太阴、任脉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食欲不化,入腹还出。

《外台》:引甄权:小便赤,腹坚硬。

《图翼》:虚肿。

《腧穴学》:脘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

(5)灸量:30~60分钟。

10.建里  属任脉。

(1)取穴法:脐上3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心痛上抢心,不欲食,支痛斥鬲。

《腧穴学》:肠中切痛,水肿。

11.中脘  属任脉。

(1)别名:上纪(《素问·气穴论》:太仓(《甲乙》);中管(《千金》))。

(2)取穴法:脐上4寸取穴。

(3)特定穴:胃募;八会之一——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大成》)。

(4)主治汇要:

《明堂》:至,先取太谿,后取太仓之原。心下大坚。胃胀。心痛身寒,难以挽仰,心疝冲冒,死不知人。伤忧捐思,气积。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饮不化,小肠有热,溺赤黄。溢饮,胁下坚痛。霍乱,泄出不自知,先取太谿,后取太仓之原。头热,鼻鼽衄,目黄振寒,噫,烦满,积聚,鼻间焦臭,大便难。

《千金》:虚劳。又:呕逆,吐血,少食多饱多唾,百病。又:狂癫风痫吐舌。又:中恶。又:腹中甚痛作脓肿,往来上下。

《真髓》:先生(注:指泽田健氏)善于治疗子宫左屈或后屈,治左屈时灸左手阳池,后屈灸中脘,均可立愈,屡试屡验。灸前,脐的左侧压时觉痛,关元附近有空虚感,灸阳池、中脘后,脐左立即不痛,关元附近也觉得充实了。这是子宫转正的征兆,的确有神效。但子宫转正以后,经过一些时候,还是会左屈或后屈的,应该继续天天施灸,使肌肉习于正常,使可以永久固定于正常的部位上了,否则是不易收效的。

《治疗学》:妊娠呕吐。

《腧穴学》:疳积,便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

少群:中脘的主治已不胜枚举,要言之,灸中脘有清除胃肠瘀滞,开启、强壮脾胃之效用。肠胃清则五脏六腑之瘀滞有倾泄之途,脾胃健则五脏六腑生化有源。因此中脘实为治疗一般慢性病之必要灸穴,急症亦多用。

(5)灸量:30~60分钟。

12.上脘  属任脉。

(1)别名:上管(《千金》);胃脘(《聚英》)。

(2)取穴法:脐上5寸取穴。

(3)特定穴: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4)主要汇要:头眩痛,身热汗不出。心痛有三虫,多羡,不得反侧。寒中伤饱,食饮不化,五脏腹胀,心腹满,胸胁稽,脉虚则生百病。心下有隔,呕血。

《千金》:心下坚积聚冷胀。又:霍乱。又:若吐下不禁,两手阴阳脉俱疾数者。

《外台》:引甄权:心风惊悸。又:目眩。

《腧穴学》:黄疸,咳嗽痰多,癫痫。

(5)灸量:30分钟。

13.巨阙  属任脉。

(1)取穴法:脐上6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胸中澹澹,腹满暴病,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满,恝从,心痛,气满不得息。狂,息贲时唾血,胸胁稽满,呕吐。狐疝,惊悸少气,霍乱,噫,膈中不通利。

《真髓》:抽筋,腰曲。

《腧穴学》:痫证,健忘,黄疸,泄痢。

少群:心积伏梁。

(3)灸量:30分钟。

14.鸠尾  属任脉。

(1)别名:尾翳、竭骬(《甲乙》)。

(2)取穴法:脐上7寸取穴。

(4)主治汇要:

《明堂》:心中寒,胀满不得食,息喷,时唾血,血瘀,热病,胸中痛,不得卧,心腹痛不可按,善哕,心疝,太息,面赤,心背相引而痛,数噫喘息,胸满咳呕,腹皮痛,瘙痒,喉痹。

《圣惠方·明堂》:心惊悸,神气耗,癫疴病,狂歇不择言。

(5)灸量:30分钟。

15.膻中  属任脉。

(1)别名:元儿(《甲乙》);上气海(《图翼》)。

(2)取穴法:乳头连线的中点取穴。

(3)特定穴:募穴;八会之一——气会。

(4)主治汇要:

《明堂》:胸痹心痛,烦满,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

《肘后方》:卒死尸厥。

《圣惠方·明堂》:妇人肺脉滞,无汗,下火立愈。又引歧伯云:积气成干噎。

《金鉴》:肺疝,气瘿。

少群:肺结核,产后乳汁不下及乳疮。

(5)灸量:30分钟。

16.紫宫  属任脉。

(2)取穴法:干膻中穴上3.2寸(平第二肋间)处取穴。

(4)主治汇要:

《明堂》:胸胁稽满,痹痛骨疼,饮食不下,咳逆上气,烦心。

《圣惠方·明堂》:土气吐血,及唾如白胶。

《腧穴学》:喉痹。

(3)灸量:20~30分钟。

17.华盖  属任脉。

(1)取穴法:于膻中穴上4.8寸(平第1肋间)处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咳逆上气,喘不能言。胸佃稽满,骨痛引胸中。

《腧穴学》:喉痹,咽肿。

(3)灸量:20~30分钟。

18.步廊  属肾经。

(1)取穴法:乳头下1肋间,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胸胁稽满,鬲逆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

《腧穴学》:乳痈。

(3)灸量:25分钟。

19.神封  属肾经

(1)取穴法:膻中穴旁开2寸,于第4肋间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胸胁稽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

《图翼》:呕吐不食。

(3)灸量:25分钟。

20.俞府  属肾经。

(1)取穴法:于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

(3)灸量:25分钟。

21.气户  属胃经。

(1)取穴法:在乳中线上,锁骨中点之下缘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胸胁稽满,喘逆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腧穴学》:吐血,呃逆,胸背疼痛。

(3)灸量:25分钟。

22.膺窗  属胃经。

(1)取穴法:于乳中线上,乳头上一肋间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胸胁肿痛。乳痈,寒热短气,卧不安。

《千金》:肠鸣泄注。

(3)灸量:25分钟。

23.乳根  属胃经。

(1)取穴法:乳头直下1肋间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胸下满痛,膺肿。乳痈,凄索寒热,痛不可按搔。

《金鉴》:小儿龟胸。

《腧穴学》:乳汁少,噎膈。

少群:各种乳腺病,包括乳腺癌。

(3)灸量:25分钟。

24.不容  属胃经。

(1)取穴法:脐上6寸,再旁开2寸处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呕血,肩息,胁下痛,口干,心痛与背相引,不可咳,咳则引肾痛。

《千金方》:脉不出。

《圣惠方·明堂》:腹内弦急,不得食,腹痛如刀刺,两肋积气膨膨然。

少群:治各种胃病,包括胃癌。

(3)灸量:30分钟。

25.承满  属胃经。

(1)取穴法:脐上5寸,再旁开2寸处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胁下痛,肠鸣相逐,不可倾侧,肩息唾血。

《千金》:痢下。

《腧穴学》:胃痛,呕吐。

(3)灸量:30分钟。

26.梁门  属胃经。

(1)取穴法:脐上4寸,旁开2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腹中积气结痛。

《治疗学》:除对于胃炎、胃痉孪、胃弛缓等胃的各种疾病有效外,对胆石症和黄疸亦有效,对幽门狭窄有时亦效,作为中脘的补充穴用。

《腧穴学》:大便溏。

(3)灸量:30分钟。

27.滑肉门  属胃经。

(1)取穴法:脐上1寸,旁开2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狂癫疾,吐舌。

《治疗学》:用于胃疾病,患肾盂肾炎或肾脏炎时,有时要在水分与滑肉门的中间取穴,为“司天之穴”,在扁桃体炎、中耳炎、或耳鸣时亦用。

(3)灸量:30分钟。

28.天枢  属胃经。

(1)别名:长溪、谷门(《甲乙》)。

(2)取穴法:脐旁开2寸取穴。

(3)特定穴:大肠募。

(4)主治汇要:

《明堂》:疟,振寒,热甚至狂言。脐疝绕脐而痛,时上冲心。烦呕,面肿,奔肫。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食不化,不嗜食,身重。女子胞中痛,恶血,月水不以时休止。

《千金》:妇人徵瘕,小便不利,大便注泄。

《千金翼》:体重四肢不举。

少群:急性肠炎及痢疾,配下脘、气海,往往一灸便愈,亦治肾炎

(5)灸量:30分钟。

29.外陵  属胃经。

(1)取穴法:脐下1寸,旁开2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腹中尽痛。

《景岳方书》:疝。

《腧穴学》:月经痛。

30.大巨  属胃经。

(1)别名:腋门(《甲乙》)。

(2)取穴法:脐下2寸,旁开2寸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颓疝。偏枯,四肢不用,善惊。腹满痛,善烦,小便难。

《真髓》下痢、便秘、肠卡他、支气管卡他、咽喉卡他、肺炎、肋膜炎。子宫病、带下、月经困难。

《腧穴学》:遗精、早泄。

少群:治失眠,睡前灸此穴配太溪。

(4)灸量:30分钟。

31.水道  属胃经。

(1)取穴法:脐下3寸,旁开2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三焦约,大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背痛。

《千金》:三焦、膀胱、肾中热气。

《千金翼》:妊胎不成,若堕胎腹痛,漏胞见赤,灸胞门50壮,关元左边2寸是也,右边名子户;子藏闭塞不受精,灸胞门50壮。

(3)灸量:30分钟。

32.归来  属胃经。

(1)别名:溪穴(《甲乙》)。

(2)取穴法:脐下4寸,旁开2寸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奔肫。少腹痛。女子阴中寒。

《治疗学》:用于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等,对于子宫肌瘤或卵巢襄肿特别必要。

(4)灸量:30分钟。

33.气冲  属胃经。

(1)别名:气街(《铜人》)。

(2)取穴法:天枢穴下5寸(曲骨穴旁开2寸)取穴。

(3)主要汇要:

《明堂》:石水。脱肛下。腰痛控睾、小腹及股。阴痛,瘘,茎中痛,两丸骞。女子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身热,腹中绞痛。妇人无子及少腹痛。

少群:下痢里急。

(4)灸量:30分钟。

34.中肩  属肺经。

(1)别名:膺中俞(《甲乙》);膺俞(《大成》)。

(2)取穴法:前正中线旁开6寸,于锁骨下1寸取穴。

(3)特定穴:肺募:手足太阴之会(《铜人》)。

(4)主治汇要:

《明堂》:肺系急,咳,胸中痛,恶寒,胸满悒悒然,善呕食,胸中热,喘逆,逆气相追逐,多浊唾不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鬲中不下食,喉痹,肤骨痛,寒热,烦满。

《千金》:奔肫上下,腹中痛与腰相引疝。

《扁鹊心书》:肺寒胸膈胀,时吐酸,逆气上攻、食已作饱,困倦乏力,口中如冰雪,此名冷痨,又名膏盲病。

少群:治肺结核等各种肺病,亦用于下肢水肿。

(5)灸量:25分钟。

35.天池  属心包经。

(1)别名:天会(《甲乙》)。

(2)取穴法:于同一肋间,乳头外1寸处取穴。

(3)特定穴:手厥阴,中少阳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寒热,胸满颈痛,四肢不举,掖下肿,上气,胸中有声,喉中鸣。

《腧穴学》:瘰疬,乳痈。

少群:治各种乳腺病,包括乳癌。

(5)灸量:25分钟。

36.府舍  属脾经。

(1)取穴法:脐旁开4寸再向下4.3寸处取穴。

(2)特定穴: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

(3)主治:《明堂》疝瘕,髀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气霍乱。

(4)灸量:30分钟。

37.腹结  属脾经。

(1)别名:腹屈(《甲乙》);肠结(《千金翼》);肠屈(《外台》)。

(2)取穴法:脐旁开4寸,再向下1.3寸处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绕脐痛,抢心,膝寒,注利。

少群:阑炎尾。

(4)灸量:30分钟。

38.大横  属脾经。

(1)别名:肾气(《医学纲目》)。

(2)取穴法:脐旁4寸取穴。

(3)特定穴:足太阴、阴维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大风,逆气,多寒,善悲。

《真髓》:脱肠。

《腧穴学》:虚寒泄痢,大便秘结,小腹痛。

少群:治大便不通只灸左侧大横,并配双侧承山穴,一般晚间灸,次日晨便下。

(5)灸量:30分钟。

大包  属脾经。

(1)取穴法:侧卧举臂,于腋中线,腋下6寸(第6肋间)取穴。

(2)特定穴:脾之大络。

(3)主治汇要:

《明堂》:大气不得息,息即胸胁中痛,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皆纵。

少群:治脾约证配商丘。

(4)灸量:25~30分钟。

40.幸门  属肝经。

(1)别名:长平,肋膠(《甲乙》)。

(2)取穴法:在第11浮肋游离端之下际取穴,屈肘合腋时,约当肘尖尽处。

(3)特定穴:脾之募;八会之一——脏会;足厥阴、少阳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奔肫。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四肝懈堕,善怒,咳。

《千金》:溺多白浊。又:癫疾呕沫,寒热痉互引。又:脚挛。

《千金翼》:偏风半身不遂,脚重热风疼不得履地。

《金鉴》:章门主治痞志病,但灸左边可拨根、若灸肾积脐下气,两边齐灸自然平。

《治疗学》:对缓解胃痉挛有效,对胃下垂亦有效、是腹膜炎、腹水的特效穴。

《腧穴学》:小儿疳积。

少群:章门所治甚广,因脾虚,脾气呆滞所致诸症皆宜久之,无论气痞,徵瘕、肝积肥气及各种肝、胆病证皆宜灸之。

(5)灸量:30分钟。

41.期门  属肝经。

(1)取穴法:乳头直下两肋间取穴。

(3)特定穴:肝之募;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痉,腹大坚不得息。咳,胁下积聚,喘逆,时寒热。心下大坚。奔肫胁下气上下,胸中有热。伤食,胁下满,不能转展反侧,目青而呕。霍乱泄注。喑不能言。

《采艾编翼》:伤寒过汗不汗,预防要穴。

《真髓》:胸部纵引作痛属肾,用太溪可愈。横引作痛,属肝经,用期门可愈,或用日月亦可愈。肝行横经,肾行竖经。又:产后瘀血不净,灸期门可下,期门是不可思议的经穴。月经闭止时,如用血洗无效,灸期门即通。

少群:期门所治甚广,如肝气盛、肝炎、肝硬化、肾炎、肋膜炎、脾肿大、伤寒不解、热入血室及喘息等症。大凡各脏腑有瘀滞,治须调肝者皆宜灸此穴配太冲。

(4)灸量:30分钟。

42.京门  属胆经。

(1)别名:气府、气俞(《甲乙》)。

(2)取穴法:当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

(3)特定穴:肾之募。

(4)主治汇要:

《明堂》:痉,脊强反折。寒热腹真胀怏怏不得息。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溢饮,水道不过,溺黄,小腹痛,里急肿,洞泄,髀痛引背。

少群:肾炎。

(5)灸量:30分钟。

43.带脉  属胆经。

(1)取穴法:于第11取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穴。

(2)特定穴: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素问·气府论》五冰注)。

(3)主治汇要:

《明堂》: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

《圣惠方·明堂》:带下赤白,两胁下气转连背痛不可忍。

《腧穴学》:疝气。

(4)灸量:30分钟。

44.五枢  属胆经。

(1)取穴法:在腹侧髂前上棘棘之前0.5寸,约平脐下3寸处取穴。

(2)特定穴: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素问·气府》王冰注)。

(3)主治汇要:

《明堂》:男子阴疝,两丸上下,上腹痛。妇人下赤白,里急恝从。

《圣惠方·明堂》:膀胱气攻两胁。

《腧穴学》:阴挺,月经不调,便秘,腰胯痛。

(4)灸量:30分钟。

45.维道  属胆经。

(1)别名:外枢(《甲乙》)。

(2)取穴法:于五枢穴前下0.5寸处取穴。

(3)特定穴:足少阳、带脉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呕,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气,不能食。

《腧穴学》: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

(5)灸量:30分钟。

(三)背、腰骶部

1.长强  属督脉。

(1)别名:气之阴郄(《甲乙》);橛骨(《聚英》)。

(2)取穴法:尾骨尖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寒热。腰痛上寒,实则脊急强。虚则头重洞泄,瘙痔,大小便难,腰尻重,难起居。小儿惊痫,恝从。

《图翼》:失精呕血,小儿囟陷。又:少年注夏赢瘦。

《腧穴学》:阴部湿痒。

(4)灸量:30分钟。

2.腰阳关  属督脉

(1)取穴法:第4腰椎棘棘突下取穴,约与髂嵴相平。

(2)主治汇要:

《腧穴学》:腰骶疼痛,下肝痿瘅,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

少群:膝肿,脊髓炎。

(3)灸量:30分钟。

3.命门  属督脉。

(1)别名:属累(《》)

(2)取穴法:第2腰椎棘棘突下(与脐水平相对)处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恝从里急,腰腹相引痛。

《千金》:五脏热及身体热,脉弦急者。

《图翼》:耳鸣,手足冷痹,挛疝,惊恐,头眩。

《腧穴学》: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癫痫。

少群:小儿急惊风、肾炎、脊髓炎、痔疾。

(4)灸量:30分钟。

脊中  属督脉。

(1)别名:宗,脊俞(《圣惠方》)。

(2)取穴法:第11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3)主治汇要:

《千金》:久冷五痔便血。

《腧穴学》: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癫痫。

(4)灸量:30分钟。

5.筋缩  属督脉。

(1)取穴法:第9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插。小儿惊痫,恝从。

《腧穴学》:胃痛,黄疸。

少群:小儿急惊风速灸甚效,配命门,中脘、脐。

(3)灸量:30分钟。

6.至阳  属督脉。

(1)取穴法:第7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寒热解烂(杨注:风成为寒热,为疮解烂),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所难言。

《图翼》:胃中寒,不食。又:胸胁支满。又引《神农经》:咳嗽。

《金鉴》:至阳专灸黄疸病,兼灸痞满喘促声。又:腰背痛疼,脊强,身热。

(3)灸量:30分钟。

7.灵台  属督脉。

(1)取穴法:第6胸椎棘突下取穴。

(2)主治汇要:

《图翼》:风冷久嗽。

《腧穴学》:咳嗽,气喘,项强,背痛,身热,瘀疮,

少群:哮喘发作时速灸灵台配身柱、太溪。

(3)灸量:30分钟。

8.神道  属督脉。

(1)别名:藏俞(《千金》)。

(2)取穴法:第5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身热头痛,进退往来,皆疟,悲愁,恍惚,肩痛腹满,腰背急强。

《肘后方》:乍得咳嗽。

《千金翼》:乏力。

《西方子》:热喘且痛,视物无明。

《腧穴学》: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恝从。

(4)灸量:30分钟。

9.身柱  属督脉。

(1)取穴法:第3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身热狂走,澹语见鬼,恝从,癫疾,怒欲杀人。

《外台》:备急疗得中风不语者方,急灸第3或第5椎上百五十壮。

《西方子》:胸热,口干,烦渴,头痛,汗不出。

《针灸说约》:头、项、背、肩疼痛。

《日用灸法》:劳察,小儿惊痫,疳气,习俗称为身柱灸,小儿必灸者也,出生75日灸之,如若疳疮满身,或患惊悸,虽75日之内亦可灸之。

(3)灸量:30分钟。

10.陶道  属督脉。。

(1)取穴法:第1胸椎棘突下取穴。

(2)特定穴:督脉、足太阳之会。

(3)主治汇要:

《明堂》:头重目瞑,凄厥寒热,项强难以反顾,汗不出。

《图翼》:一传此穴善退骨蒸之热。

《腧穴学》:咳嗽,气喘,胸痛,脊背浚痛,癫狂,角弓反张。

(4)灸量:30分钟。

11.大杼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1胸椎棘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八会之一——骨会;足太阳,手太阳之会。

(3)主治:《明堂》:颈项痛,不可以挽仰,头痛振寒,恝从,气实则胁满,夹脊有并气,热。汗不出,腰背痛。痉,脊强互引,恶风,时振粟,喉痹,大气满,喘息,胸中郁郁,目流流项强,寒热,僵仆,不能久立,烦满里急。皆疟。癫疾。

(4)灸量:30分钟。

12.风门  属膀胱经。

(1)别名:热府(《甲乙》)。

(2)取穴法: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3)特定穴:督脉、足太阳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风眩头痛,鼻鼽不利,时嚏,消涕自出。

《千金》:马黄、黄疸。又:上气、短气、咳逆,胸背痛,又:鼻衄、窒、喘息不通。

《图翼》: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疮疥等患。

《金鉴》:风门主治易感风,风寒痰嗽吐血红,兼治一切鼻中病,艾火鑫加嗅自通。

少群:配阳陵泉治四时感冒,初觉有异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热,少数患者于灸后热不退,可止灸,并无不良。

(5)灸量:25~30分钟。

13.肺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肺寒热,呼吸不得卧,咳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背膺急,振粟,肢鼓,气膈,胸中有热,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脊痛。癫疾,憎风时振寒,身热狂走欲自杀,目反妄见,恝从,泣出,死不知人。

《千金》:喉痹,口中涎垂。又:吐血唾血。又:水洼,口中涌水。又:黄疸。又:肺痫。又:瘿。

《千金翼》:盗汗寒热恶寒。

《圣惠方·明堂》:小儿龟背。

《资生》:积聚。

《图翼》:能泻五脏之热。

少群:治肺结核等各种肺病、搔痒、疮等各种皮肤病,常配尺泽。

(4)灸量:25~30分钟。

14.厥服俞  属膀胱经。

(1)别名:厥俞(《大成》)。

(2)取穴法: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3)特定穴:背俞穴。

(4)主治汇要:

《千金》:胸中膈气聚痛,好吐。

《图翼》:咳逆。

《腧穴学》:心痛,心悸。

(5)灸量:25~30分钟。

15.心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皆疟。寒热,心痛循循然,与背相引而痛,胸中悒悒不得息,咳唾血,多涎,烦中善噎,食不下,呕逆,汗不出,如疟状,目流泫,泪出悲伤。心胀。

《圣惠方·明堂》:小儿龟背。

《腧穴学》:癫狂,痫证,惊悸,失眠,心悸,健忘,梦遗。

(4)灸量:25~30分钟。

16.膈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八会之一——血会。

(3)主治汇要:

《明堂》:咳而呕,鬲寒,食欲不下,寒热,皮肉骨痛,少气不得卧,胸满支两胁,鬲上竞竞,胁痛腹真,胃脘暴痛,上气,肩背寒痛,汗不出,喉痹,腹中痛,积聚,嘿嘿嗜卧,身常湿湿,心痛无可摇者。大风汗出。癫狂。周痹,身背痛,无可大汗出。

《圣惠方·明堂》:小儿龟背。

《图翼》:诸血病者皆宜灸之,如吐血、衄血不已,虚损昏晕,血热妄行,心肺二经呕血,脏毒便血不止。

《腧穴学》:潮热,盗汗。

(4)灸量:25~30分钟。

17.胃管下俞  经外奇穴。

(1)别名:八俞、倅俞(《针灸学讲义》);胰俞(《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2)取穴法: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3)主治汇要:

《千金》:消渴,咽喉干。

《腧穴学》:胃痛,胰腺炎,胸胁痛,咳嗽。

(4)灸量:25~30分钟。

18.肝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痉,筋痛急互引。咳而胁满急,不得息,不得反侧,腋胁下与脐相引,筋急而痛反折。目上视,眩,目中循循然,眉头痛,惊狂,衄,少腹满,目流泫生白翳,咳引胸痛,筋寒热,唾血,短气,鼻酸,肝胀。癫狂。

《千金》:目泪出。内眦赤痛痒。又:热病差后食五辛多患眼音如雀目。又:黄疸。又:胸满,心腹积聚痞痛。

《金鉴》:更同命门一并灸,能使苜目得重明。

少群:痈疮,美尼尔病。

(4)灸量:25~30分钟。

19.胆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胸满,呕无所出,口苦舌干,饮食不下。

《千金》:胁痛不得卧。

《金鉴》:惊悸卧睡不能安,洒疸目黄色,而发赤斑。

《腧穴学》:咽痛,肺痨,潮热,腋下肿。

少群:胆襄炎,胆石症。

(4)灸量:25~30分钟。

20.脾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热至。脾胀。腹中气胀引脊痛,饮食多,身赢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胁。大肠转气,按之如履杯,热引胃痛,脾气寒,四肢急烦,不嗜食。黄疸善欠,胁下满欲叶,身重不欲动。

《千金》: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肤。又:胞转小便不得。又:虚劳屎血白浊。又:胀满水肿。又:唾血吐血。

《图翼》:食积肚大。又:泻五脏之热。又:久年积块胀痛。又:久疟不愈,黄瘦无力。

《金鉴》:婴儿慢脾风。

《腧穴学》:便血。

(4)灸量:25~30分钟。

21.胃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12胸椎棘突下(命门穴上两椎间),帝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胃中寒、胀、食多、身赢瘦,腹中满而鸣,腹真,风厥,胸胁稽满,呕吐,脊急痛,筋挛,食不下。

《图翼》: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肛脱,肚疼不可忍。又:一传治水肿鼓胀,气膈不食,泄泻年久不止,多年积块。

《金鉴》:胃俞主治黄疸病,食毕头目即晕眩,疟疾善饥不能食,艾火多加自可痊。

少群:治各种胃肠病,如溃疡病,胃癌等。

《腧穴学》:

(4)灸量:25~30分钟。

22.三焦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1腰椎棘突下(命门穴上一推间),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头痛,饮食不下,肠鸣胪胀欲呕,时泄注。

《千金》:五藏六腑心腹满,腰背疼,寒热往来,小便不利,赢瘦少气。又:少腹积聚,坚大如盘。又:虚劳尿白浊。

《千金翼》:妇人徵聚瘦脊。又:尿血。

少群:可治消化不良所致的慢性荨麻疹。

(4)灸量:25~30分钟。

23.肾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2腰椎棘突下与脐水平相对,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热至。寒热,食多,身赢瘦,两胁引痛,心下真痛,心如悬,下引脐,不、少腹急痛热,面黑,目流流,喘咳少气,溺浊赤。骨寒热,溲难。肾胀。腰痛不可挽仰反侧。风头痛如破,足寒如水,头重身热,振粟,腰中、四肢淫泺,欲呕,腹鼓大,寒中洞泄,食不化,骨寒热,引痛不得息。

《千金》:黄疸。又:丈夫梦失精,及男子小便浊难。又:消渴小便数。

《千金翼》:百病水肿。又:尿血。

《外台》:便难。

《扁鹊心书》:肾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壮。盖肾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则不死。又治中风失音,手足不遂,大风癫疾。

《图翼》:主脏之热。色欲过度,虚肿,耳痛耳鸣。

《金鉴》:兼灸吐血。

《腧穴学》:月经不调,白带。

(4)灸量:25~30分钟。

24.大肠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大肠转气,按之如覆杯,食欲不下,善噎,肠中鸣,腹真面肿,暴泄,腰痛。

《千金》:小腹绞痛,大小便难。

《普及方》: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衄血喉痹,前肩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盛有余则热肿,虚则寒憟。

少群:肾炎,阑尾炎。

(4)灸量:20~30分钟。

25.小肠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平第1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当髂后上棘内缘与骶骨间的凹陷中。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少腹痛热控睾引腰脊,疝痛,上冲心,腰脊强、溺难黄赤,口干。

《千金》:小腹胀满,虚乏。又:消渴口干不可忍者。又:妇人带下。又:大小便难,淋癃。又:泄注五痢,便脓血,重下,腹痛。

《外台》:痔。

《资生》:不嗜食。

《腧穴学》:遗精,遗尿,尿血。

(4)灸量:25~30分钟。

26.膀胱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平第2骶后孔,当髂后上棘内编织袋下与骶骨间的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热痉互引,汗不出,反折,尻臀内痛似瘅症状。腰脊痛强引背、少腹,挽仰难,不得仰息,脚痿重,尻不举,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

《千金》:坚结积聚。

《腧穴学》:遗清,遗尿,腹痛泄泻,阴部肿痛生疮,淋浊。

(4)灸量:25~30分钟。

27.中背俞

(1)别名:中脊内俞(《外台》);脊内俞(《铜人》)。

(2)取穴法:平第3骶后孔,后正中线旁1.5寸处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至反折互引,腹胀。寒热。腰痛不可挽仰。

《千金》:疝痛。

《腧穴学》:痢疾,消渴。

(4)灸量:25~30分钟。

28.白环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平第4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腰脊痛,不得挽仰,小便赤黄,尻重不能举。

《圣惠方·明堂》:手足不仁。

《腧穴学》:白带,疝气,遗精,月经不调。

(3)灸量:25~30分钟。

29.膏盲俞  属膀胱经。

(1)取穴法:两手臂抱肩头,于第4胸椎棘突下,再旁开3寸取穴(两臂抱肩头,将肩胛骨闪开,方能取到此穴,灸时亦然)。

(2)主治汇要:

《千金》:膏盲俞无缺心少肺治,主赢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又: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

《千金翼》:停痰宿疾。

《景岳全书》:噎膈。

《循经》:传尸痨瘰,骨蒸盗汗、吐血劾血,目眩头晕,脾胃虚弱,噎膈翻胃,痈疽发背。

《神灸经纶》:自汗。

(3)灸量:30~50分钟。

30.意舍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胀满胪胀,大便泄。消渴身健谈 ,面目黄。

《圣惠方·明堂》:背痛,恶寒,饮食不下,呕吐不留住。

(3)灸量:25~30分钟。

31.盲门  属膀胱经。

(1)取穴法:第1腰椎棘突下(命门上一椎间),旁开3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心下大坚。 妇人乳余疾。

《腧穴学》:便秘。

(3)灸量:25~30分钟。

32.志室  属膀胱经。

(1)别名:精宫(《金鉴》)。

(2)取穴法:第2腰椎棘突下(即命门穴),旁开3寸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腰痛脊急,胁下满,小腹坚急。

《圣惠方·明堂》:大便难,食饮不下。

《金鉴》:夜梦遗精。

《腧穴学》:阳痿,阴痛不肿,小便淋沥,水肿。

少群:肾炎。

(4)灸量:25~30分钟。

33.胞盲  属膀胱经。

(1)取穴法:平第2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3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腰脊痛,恶寒,少腹满坚,癃闭下重,不得小便。

《千金》:大小便难。

《腧穴学》:阴肿。

(3)灸量:25~30分钟。

(四)上肢部

1.尺泽  属肺经。

(1)别名:鬼受(《千金》);鬼堂(《千金翼》)。

(2)取穴法: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合穴。

(4)主治汇要:

《明堂》:振粟恝从,手不伸,咳嗽唾浊,气鬲善呕,鼓颔不得汗,烦满身痛目沩(注:即目不正)纵,衄。两胁下痛,呕泄上下出,胸满短气心膨膨痛,少气不足以息。舌干胁痛,心烦满乱,肩背寒,腹胀,喘。手臂不得上头,肘痛。癫疾。喉痹。

《千金》:五脏一切诸疟。

《外台》:实则肩背热痛,汗不出,四肢暴肿,虚则臂背寒,短气。

《圣惠方·明堂》:小儿缓惊风。

《图翼》:舌干,咳唾脓血。

《采艾编翼》:咯血,潮热,乳痈。

(5)灸量:25分钟。

2.孔最  属肺经。

(1)取穴法:在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距太渊7寸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汗不出。臂厥,头痛,振寒。

《腧穴学》: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肘臂掌痛,痔疮。

(4)灸量:25分钟。

3.死缺  属肺经。

(1)取穴法:立掌,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

(2)特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3)主治汇要:

《明堂》:身热恝从,唇口聚,鼻张,目下汗出如转珠,两乳下三寸坚,胁上满悸。善忘,四肝逆厥,善笑,溺白,寒热咳唾沫,掌中热,虚则肩背寒粟,少气不足以息,寒厥交两手而瞀,为口沫出,实则肩背热痛,汗出,四肢暴肿,身湿,摇时寒热,饥则烦,饱则面色变,口噤不开,恶风泣出。

《千金》:小便热痛。又:男子阴中疼痛,溺血精出。又:肘中痛。

《外台》:偏风口呐,半身不遂,腕劳。

《采艾编翼》:本经络与大肠凡病皆治。

《腧穴学》:咽喉痛,掌中热,偏正头痛,项强,惊痫,牙痛。

(4)灸量:25分钟。

4.经渠  属肺经。

(1)取穴法:在腕横纹上1寸,当桡骨茎突内侧与桡动脉之间陷中取穴。

(2)特定穴:经穴。

(3)主治:《针灸学辞典》:咳嗽,气喘,热病汗不出,胸背痛,喉痹,手腕痛,掌中热。

(4)灸量:25分钟。

5.太渊  属肺经。

(1)别名:大泉(《千金》)。

(2)取穴法:腕横纹桡动脉之桡侧陷中取穴。

(3)特定穴:输穴:原穴:八会之一——脉会。

(4)主治汇要:

《明堂》:皆疟。臂厥,肩膺胸痛,目中白眼青,转筋,掌中执业,乍寒乍热,缺盆中相引痛,数欠,臂内廉痛,土鬲,饮已烦满。寒厥急热湎心,善唾,哕噫,胸满嗷呼,胃气上逆,心痛。咳逆,烦闷不得卧,喘水得息,背冯。唾血,振寒,嗌下。狂言。佦乳。

《腧穴学》:无脉证,手腕无力疼痛。

少群:目翳,白睛充血。

(5)灸量:25分钟。

6.鱼际  属肺经。

(1)取穴法:在第1掌指关节后,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取穴。

(2)特定穴:荣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寒厥及热烦心,阴湿痒,腹痛不下饮食,肘挛支满,喉中焦干渴。痉,上气。厥心痛,卧若从居,心痛间,动作痛益,色不变者,肺心痛。短气心痹,悲怒逆气,恐,狂易。胃逆,霍乱逆气。

《图翼》:酒病。又:齿痛不得食饮。

(4)灸量:25分钟。

7.泽前  经外奇穴。

(1)取穴法:尺泽穴下1寸,直对中指取穴。

(2)主治:《针灸学辞典》:甲状腺肿大,上肢麻痹,前臂痉挛。

(3)灸量:25分钟。

8.二白  经外奇穴。

(1)取穴法:掌侧腕横纹中点上4寸取穴。按:二白为两个穴之合名,此为二白穴之一,另一个于此处外4寸,筋外缘取穴,温灸时两穴使用一个灸筒可同时灸到。

(2)主治汇要:

《腧穴学》:痔疮,脱肛,前臂痛,胸胁痛。

少群:痈疽。

(3)灸量:25分钟。

9.肘尖  经外奇穴。

(1)取穴法:位于肘尖取穴。

(2)主治汇要:

《千金》:肠痈。

《腧穴学》:疔疮,霍乱。

(3)灸量:25分钟。

10.曲泽  属心包经。

(1)取穴法:肘微屈,于肘横纹之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明堂》:心澹澹然善惊,身热,烦心,口干,手清,逆气,呕唾,肘恝,善摇头,颜洁,汗出不过眉,伤寒温病。

(4)灸量:25分钟。

11.部门  属心包经。

(1)取穴法:掌侧腕横纹中点上5寸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千金》:疔疮。

《图翼》:久痔。

《腧穴学》:心悸,胸痛,心烦,咳血,癫疾。

(4)灸量:25分钟。

12.间使  属心包经。

(1)取穴法:掌侧腕横纹中点上3寸取穴。

(2)特定穴:经穴。

(3)主治:《明堂》:热病烦心,善哕。卒中心痛,恝从互相引,肘内廉痛。胸痹引背时寒。心痛善悲,厥逆,悬心如饥之状,心澹澹而惊。头身风热,善呕,怵惕,寒中少气,掌中热,肘挛腋肿。面赤目黄。头大浸淫。音不能语,咽中哽。

(4)灸量:25分钟。

13.内关  属心包经。

(1)取穴法:掌侧腕横纹中点上2寸取穴。

(2)特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3)主治汇要:

《明堂》:面赤皮热,热病汗不出,中风热,目赤黄,肘挛腋肿,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

《图翼》:中风失志。又:目昏。又:生疮。

《腧穴学》: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哮喘,偏头痛,产后血晕。

(4)灸量:25分钟。

14.大陵  属心包经。

(1)取穴法:掌侧腕横纹中点取穴。

(2)特定穴:输穴;原穴。

(4)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烦心而汗不出,肘挛腋肿,善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黄,小便如血,欲呕,胸中热,狂言,不乐,太息,喉痹嗌干,喘逆,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短气胸痛,厥逆,悬心如饥之状,心澹澹而惊。两手挛不伸及腋偏枯不仁,手契偏小,筋急。呕血,涿蛘(按:疮肿瘙痒)。耳鸣。

《肘后方》:霍乱若腕者。

《千金》:舌本痛。

《腧穴学》:癫狂,痫证。

(4)灸量:25分钟。

15.劳宫  属心包经。

(1)别名:五里(《甲乙》)。

(2)取穴法: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掌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取穴。

(3)特定穴:荥穴。

(4)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发热,烦满而欲呕,哕,3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胁痛,不可反侧,咳满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呕吐血,气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干烂,掌中热。少腹积聚。胸胁稽满。风热,善怒,心中悲,喜思慕觑欷,喜笑不休。黄瘅目黄。大人小儿口中腥臭。热痔。

《真髓》:劳宫虽治中风有效,但最有效的是治咳嗽。

《腧穴学》:中暑,心痛,癫狂,痫症,口疮,鹅掌风。

(5)灸量:25~30分钟。

16.极泉  属心经。

(1)取穴法:在腋窝正中,动脉跳动处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心痹,干呕哕,四肢不举,心痛,渴而欲饮,为臂厥嗌干。

《腧穴学》:胸肋疼痛,目黄,瘰疬。

(3)灸量:25分钟。

17.少海  属心经。

(1)取穴法:屈肘,在肘横纹尺侧端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身热,皆疟,气逆,呼吸噫,哕,呕吐,手臂挛急。

《千金翼》:腋下瘰疬漏,臂疼屈伸不得,风痹。

《治疗学》:耳鸣,眼充血,蓄脓症。

《采艾编翼》:寒热汗出。

《腧穴学》:心痛,臂麻,手颤健忘,暴喑,颈痛,癫狂善笑,痫证,头痛,目眩,齿龋痛。

(4)灸量:25分钟。

18.通里  属心经。

(1)取穴法:掌侧腕横纹上1寸,直对小手指尖取穴。

(2)特定穴:络穴。

(3)主治汇要:

《明堂》:数欠频伸,心下悸,悲恐,癫,臂臑肘痛。实则支满,虚则不能言,苦呕,喉痹,少气,遗溺。

《腧穴学》:舌强不语,经血过多,崩漏,肩臑肘臂内后侧痛。

(4)灸量:25分钟。

19.阴郄  属心经。

(1)取穴法:掌侧腕横纹上0.5寸,直对小手指尖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凄凄寒,该吐血,气惊心痛。

《外台》:十二痫,失痞不能言。

《腧穴学》:骨蒸盗汗,衄血。

(4)灸量:25分钟。

20.神门  属心经。

(1)别名:兑冲,中都(《甲乙》);兑骨(《难经》);锐骨(《聚英》)。

(2)取穴法:手掌侧腕横纹中,直对小手指指尖取穴。

(3)特定穴:原穴;输穴。

(4)主治汇要:

《明堂》:遗溺。手及臂寒。呕血上气。热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悸,气不足,喘逆短气,身热,狂,悲哭。胸满胪胀,喉痹。

《腧穴学》:目黄胁痛,掌中热,大便脓血,头痛眩晕,失音。

少群:甲状腺肿。

(5)灸量:25分钟。

21.少肩  属心经。

(1)取穴法:屈指握拳,当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的手掌处取穴。

(2)特定穴:荥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烦满,少气,悲恐畏人,臂逡,掌中热,手卷不伸。

《千金》:阴痛,实则挺长,寒热,阴暴痛,遗尿,偏虚则暴痒气逆,卒疝,小便不利。

《腧穴学》:痈疡。

(4)灸量:25分钟。

22.合谷  属大肠经。

(1)别名:虎口(《甲乙》)。

(2)取穴法:在第1、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

(3)特定穴:原穴。

(4)主治汇要:

《明堂》:鼻鼽衄,热病汗不出,遗目,目痛瞑,头痛,龋齿痛。皆疟。寒热,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狂易。音不能言,口噤不开,聋,耳中不通。喉痹。面肿。

《千金》:吐舌颈戾喜惊。

《千金翼》:产后脉绝不还。又:胎上抢心。

《圣惠方·明堂》:目不明,生白翳、皮肤痂疥,遍身风疹。又:小心疳眼。

《资生经》:疮毒久不合。

《真髓》:治眼球突出宜出合谷。又:合谷治血压亢进的眼之白内障,亦治近视眼。

《腧穴学》:疔疮,痄腮,发热恶寒,多汗,咳嗽,经闭,滞产,胃痛,腹痛,痢疾,小儿惊风,瘾疹,疥疮,疟疾。

(4)灸量:30分钟。

23.阳溪  属大肠经。

(1)别名:中魁(《甲乙》)。

(2)取穴法:在腕背桡侧,拇指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经穴。

(4)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烦心,遗目,目痛泣出,厥头痛,胸满不得息。热病,肠辟,臑肘臂痛,虚则气鬲满,肩不举,吐舌,戾颈,妄言,疟寒甚。寒热。癫疾。痂疥。耳聋鸣。喉痹。齿痛惊掣。

《千金》: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

(5)灸量:25~30分钟。

24.偏历  属大肠经。

(1)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向上3寸取穴。

(2)特定穴:络穴。

(3)主治汇要:

《明堂》:风疟,汗不出,寒热。癫疾多言,耳鸣,口僻,颊肿,实则聋,喉痹不能言,齿龋痛,鼻鼽衄,虚则痹鬲。遗目,目流流。

《腧穴学》:水肿,肩膊肘腕逡痛。

(4)灸量:25~30分钟。

25.温溜  属大肠经。

(1)别名:逆注:蛇头(《甲乙》);池头(《资生》)。

(2)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阳溪上5寸取穴。

(3)特定穴:郄穴。

(4)主治汇要:

《明堂》:伤寒,寒热头痛,哕衄,肩不举。疟,面赤肿。肠鸣而痛。癫疾吐舌,鼓颔,狂言见鬼。狂仆。口齿痛。喉痹不能言。

《腧穴学》:口舌肿痛。

(5)灸量:25~30分钟。

26.上廉  属大肠经。

(1)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下3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小便黄,肠鸣相追逐。

《资生经》:偏风,腰腿手足不仁。

《图翼》:胸痛喘息,小便涩,主泻胃中之热。又:大肠气滞。

《腧穴学》:头痛,手臂膊逡痛麻木。

(3)灸量:25~30分钟。

27.手三里  属大肠经。

(1)取穴法:屈肘立掌,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下2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腹真肘寒,腰痛不得卧。

《甲乙》:亥疟,心下胀满痛,上气。又:遗目,目流流,少气。又:嗜卧,四肢不欲动摇,身体黄。

《外台》:风劳惊恐,久吐血,肘不欲举,风痫。

《治疗学》:遇到疖、疔、痈等时要灸此穴30壮甚至一百壮。可以使尚未化脓的病灶消散,开始化脓的病灶加速化脓而易医易愈。一般多和合谷穴并用。亦是蓄脓症(鼻渊)、肥厚性鼻炎的必要穴。

《腧穴学》:腹胀,吐泻,齿痛,失嗜,颊肿,瘰疬,偏瘫,手臂麻痛,肘挛不伸。

(3)灸量:25~30分钟。

28.曲池  属大肠经。

(1)别名:鬼臣(《千金》),阳泽(《千金翼》)。

(2)取穴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3)特定穴:合穴。

(4)主治汇要:

《明堂》:伤寒余热不尽。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肩肘中痛,难屈伸,手不可举,腕重急。目不明,身热,惊狂,擘痿痹,恝从。癫疾吐舌。喉痹不能言。

《千金》:举体痛痒如虫契,痒而搔之,皮便脱落作疮。又:恶风邪气泣出喜忘。又:湿痹。

《千金翼》:瘾疹。又:瘿。

《图翼》:瘰疬。

《治疗学》:确有将肩背部与头、颈、颜面之气下引的效力。因此对头痛、头重、神经衰弱、失眠、血压亢进、脑溢血、肩逡痛、齿痛等症有效。对于消除眼问充血亦有良效。对所有的眼科疾病如眼睑炎、结膜炎、麦粒肿(俗称偷针眼)、角膜或结膜上之小水泡(俗称葡萄花眼)、砂眼、血管翳、老花眼、眼突出等均有效。又为皮肤病与预防化脓的重要穴。

《腧穴学》:月经不调,腹痛如泻,痢疾。

(5)灸量:25~30分钟。

30.肩禺  属大肠经。  

(1)别名:中肩井、肩偏(《千金》);扁骨(《外台》)。

(2)取穴法:上臂平举,肩关节部出现两个凹陷,于前方的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手阳明、跷脉之会;手太阳、阳明、阳跷之会(《图翼》);手阳明、少阳、阳跷之会(《奇经八脉考》)。

(4)主治汇要:

《明堂》:肩中热,指痹臂痛。

《千金》:诸瘿。又:偏风,不得挽弓。又: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臂痛不得上头。

《腧穴学》:风势瘾疹,瘰疬。

(5)灸量:25~30分钟。

31.中渚  属三焦经。

(1)取穴法:在手背第4、5掌指关节后掌骨间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输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疟,发有四时,面上赤,目流流无所见。寒热。嗌外肿,肘臂痛,五指恝不可屈伸,头眩,颔额颅痛。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痛。耳聋,两颞颥痛。喉痹。

《外台》:身而痒。

《圣惠方·明堂》:小儿目涩怕明,状如青盲。

《腧穴学》:脊旅痛。

(4)灸量:25分钟。

32.阳池  属三焦经。

(1)别名:别阳(《甲乙》)。

(2)取穴法:于手背侧腕横纹的中央凹陷处取穴。

(3)特定穴:原穴。

(4)主治汇要:

《明堂》:皆疟。寒热。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

《千金》:热病汗不出。

《千金翼》:消喝口干烦闷。

《外台》:颈肿。

《治疗学》:整体治疗应先调理三焦的原气,籍着原气的力量使各痛自然治愈,阳池与中脘二穴决不可少的原因即在此。难经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而特别采用左阳池是因为人身左侧属阳的缘故。但并非说右边的即不能使用。有时候用右阳池亦有必要。左阳池能松弛腹直肌的紧张,因此能医治子宫左屈,又能促进小肠乳糜管吸收。如果与中脘合用,可矫正腹部内脏的位置,使下焦的原气充满,因此也可治子宫后屈。”

左阳池脘同灸,可以立刻解除左方的腹直肌的压痛。

《腧穴学》:腕痛,耳聋,喉痹。

(5)灸量:25分钟。

33.外关  属三焦经。

(1)取穴法:手背侧腕横纹中点上2寸取穴。

(2)特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3)主治汇要:

《明堂》:口僻噤。肘中濯濯,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卫谆谆浑浑无所闻。

《普及方》:喉痹嗌肿。

《腧穴学》:热病,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胁痛,手指疼痛,手颤。

(4)灸量:25分钟。

34.支沟  属三焦经。

(1)别名:飞虎(《大成》)。

(2)取穴法:手背侧腕横纹中点上3寸取穴。

(3)特定穴:经穴。

(4)主治汇要:

《明堂》:咳,面赤热。马刀肿痿,目痛,心痛稽满,逆气,汗出,口噤不可开。热病汗不出,互引,颈嗌外肿,肩臂逡重,胁腋急痛,四肢不举,痂疥,项不可顾。霍乱。男子痛急,目赤。暴喑不能言。

《千金翼》:偏风半身不遂。

(5)灸量:25分钟。

35.会宗  属三焦经。

(1)取穴法:手背侧腕横纹上3寸,于尺骨的内缘(直对无名指)指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明堂》:上空主皮毛,中空主肌肉,下空主耳聋,羊痫。

(4)灸量:25分钟。

36.三阳张  属三焦经。

(1)别名:过门(《大成》);通间(《图翼》)。

(2)取穴法:手背侧腕横纹上4寸,两骨之间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嗜卧,身体不能动摇,大温·内伤不足。

《圣惠方·明堂》:卒聋暴症及齿痛。

(4)灸量:25分钟。

37.天井  属三焦经。

(1)取穴法:屈肘,当肘尖上1寸之凹陷处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疟,食时发,心痛,悲伤不乐。胸痹心痛,肩肉麻木。大风默默不知所痛,嗜卧,善惊,恝从。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热,颈项肩痛痛,臂痿痹不仁。癫疾吐舌沫出,羊鸣,戾颈。

《腧穴学》:偏头痛,耳聋,瘰疬,瘿气。

(3)灸量:25分钟。

38.臑会  属三焦经。

(1)别名:臑卯(《甲乙》);臑突(《聚英》)。

(2)取穴法:肩膠至肘尖连线上,于肩膠下3寸取穴(举臂,于肩关节部会出现两个凹陷,后方的凹陷即是肩膠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腠理气瘿。

《千金》:咽肿。又:癫疾。

《外台》:臂痛气肿。

《西方子》:寒热,颈瘰疬,臂逡重,腋急痛,肘难屈伸。

《腧穴学》:目疾。

(4)灸量:25~30分钟。

39.肩井  属胆经。

(1)别名:膊井(《铜人》)

(2)取穴法: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3)特定穴: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气上不得眠卧。

《千金》:难产。又: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又:卵偏大癫。

《千金翼》:颈漏。又:癫狂。

《资生经》: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

《腧穴学》:乳痈,中风,瘰疬。

少群:配灸中足三里能使腹中逆气下行并使大便通畅。

(5)灸量:25~30分钟。

40.腕骨  属小肠经。

(1)取穴法:在腕前方,三角骨的前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特定穴:原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痉,互引。皆疟。寒热。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得伸,风头痛,泣出,肩臂颈痛,项急烦满,惊,五指恝,不可屈伸,战怵。狂易。消渴。耳鸭无闻。热病汗不出,胁痛不得息,颈颔肿。衄。

《腧穴学》:目翳,黄疸。

(4)灸量:25分钟。

41.阳谷  属小肠经。

(1)取穴法: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

(2)特定穴:经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汗不出,胸胁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聋无所闻。泄风汗出至腰,项急不可以左右顾及晚仰,肩驰肘废,痂疥,生疣,恝从,头眩目痛。皆疟。风眩惊,手腕痛。肩痛不可自带衣,臂腕外侧痛,不举。狂癫疾。上牙齿龋痛。

《千金》:腹满阴痿色不变。又:下牙齿痛。又:痔痛,腋下肿。

《资生经》:小儿舌强。

(4)灸量:25分钟。

42.养老  属小肠经。

(1)取穴法:掌心向下时,在尺骨茎突的高点处取穴。当屈肘掌心向内时,转手骨开,穴在尺骨茎突的桡侧骨缝中。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

《图翼》:引张仲文: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艰难,及筋挛脚痹不可屈伸。

《治疗学》:医治疔、痈时和手三里及合谷一起灸。又对腕关节风湿,上臂神经痛有效。

《腧穴学》:目视不明。

(4)灸量:25分钟。

43.支正  属小肠经。

(1)取穴法:当阳谷与不海的连线上,手腕上5寸取穴。

(2)特定穴:络穴。

(4)主治汇要:

《明堂》:振寒,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眩痛,狂易、虚则生疣,小者痂疥。风疟。

《千金》:热病先腰胫逡,喜渴数饮食,身热项痛而强。

《外台》:惊恐。

《圣惠方·明堂》:手不握,十指尽痛。又引秦承祖云:兼主五劳,四肢力弱,虚乏等病。

少群:眼睑麦粒肿。

(4)灸量:25分钟。

44.小海  属小肠经。

(1)取穴法: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踝之间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汇要:

《明堂》:风眩头痛。疟,背旅振寒,项痛引肘腋,腰痛引少腹,四肢不举。寒热。狂易。齿龋痛。

《千金》: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又:痫发恝从,狂走不得卧,心中烦。

《外台》:痈肿。

《腧穴学》:耳聋、耳鸣。

(4)灸量:25分钟。

(五)下肢部

1.行间  属肝经。

(1)取穴法:在足第一二趾缝间,趾蹼缘的上方纹头处取穴。

(2)特定穴:荥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心痛色仓仓然如死灰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咳逆上气,唾沫。善惊悲不乐,厥,胫足下热,面尽热,嗌干渴。溺难痛,白浊,卒疝,少腹肿,呕吐,卒阴跳腰痛不可以挽仰,腹中真满。腹痛上抢心,以下满,癃,茎中痛,怒瞋不欲视,泣出,长太息。癫疾,短气,呕血,胸背痛。喉痹气逆,口呙,月事不利,见血而有身反败,阴寒。

《千金》:小儿重舌。

《采艾编翼》:四肢逆冷。

《腧穴学》:月经过攀,闭经,痛经,白带,遗尿,胸胁满痛,呃逆,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恝从,失眠,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4)灸量:25~30分钟。

2.太冲  属肝经。

(1)取穴法:在足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输穴;原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环脐痛,阴骞,两丸缩,腹坚痛不得卧。呕,厥寒,时有微热,胁下支满,喉痹痛,嗌干,膝外廉痛,淫泺胫逡,腋,马刀痿,肩肿,吻伤痛。暴胀,大便难,面唇色白,时时呕血。狐疝。餮泄。黄瘅,热中,善渴,阴痛,面尘黑,目下眦痛。女人漏血。

《千金》:痢泄下血。

《千金翼》:产后出汗不止。

《腧穴学》:月事不调,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膝股内侧痛,足跗肿。

(4)灸量:25~30分钟。

3.中封  属肝经。

(1)取穴法:当内踝前方,在商丘与解溪二穴之间,靠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经穴;原穴(《千金》)。

(3)主治汇要:

《明堂》:疝,癃,脐少腹引痛,腰中痛。身黄,时有微热,不嗜食,膝内廉内踝前痛,少气身体重。女子少腹大,乳难,嗌干嗜饮。女子侠脐疝。

《千金》:男子虚劳失清阴缩。又:瘿。

《西方子》:咽遍肿,不可以咽。

《资生经》:膝肿。

《图翼》:一云能止汗出。

(4)灸量:25~30分钟。

4.蟲沟  属肝经。

(1)取穴法:在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取穴。

(2)特定穴:络穴。

(3)主治汇要:

《明堂》:阴跳腰痛,实则挺长,寒热,挛,阴暴痛,遗溺偏大,虚则暴痒,气逆,睾肿,卒疝,小便不利如瘾状,数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嗌中有热如有息肉状,背挛不可挽仰。女子疝,小腹肿,赤白淫时多时少。

《圣惠方·明堂》:足寒胫酸,屈伸难。

(4)灸量:25~30分钟。

5.膝关  属肝经。

(1)取穴法:屈膝,于胫骨内踝后下方,当阴陵泉穴后1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膝内廉痛引骸,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

《图翼》:寒湿走注,白虎历节风痛,不能举动。

《采艾编翼》:风痒。

(3)灸量:25~30分钟。

6.曲泉  属肝经。

(1)取穴法:屈膝,在膝关节内侧横纹头上方,当胫骨内髁之后,于半膜肌、半腱肌止端之前上方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汇要:

《明堂》:丈夫癫疝,阴跳痛引篡中不得溺,腹瞋,胁下稽满,闭癃阴痿,后时少泄,四肢不收,实则身热头痛汗不出,目流流然无所见,筋挛,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发,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嗌,足厥痛。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两股中,少腹肿,阴挺出痛,经水来下,阴中肿或痒,漉青汁若葵羹,血闭无子,不嗜食。

《腧穴学》:产后腹痛,遗精,阳痿。

(4)灸量:25~30分钟。

7.阴廉  属肝经。

(1)取穴法:由腹部气冲穴直下2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妇人绝产后若未曾产。

《腧穴学》: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3)灸量:25~30分钟。

8.急脉  属肝经。

(1)取穴法:当气冲穴之外下方,耻骨联合下缘中点旁开2.5寸处取穴。

(2)主治:《腧穴学》:疝气,阴挺,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3)灸量:25~35分钟。

9.公孙  属脾经。

(1)取穴法:于第1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特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3)主治汇要:

《明堂》:疟,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实则腹中切痛,厥头痛,面肿起,烦心,狂,多饮不嗜卧,虚则鼓胀,腹中气大满,热痛,霍乱。

《腧穴学》:水肿,失眠,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4)灸量:25~30分钟。

10.商丘  属脾经。

(1)取穴法:于内踝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2)特定穴:经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寒热善呕。厥头痛,面肿起。脾虚令人病寒不乐,好太息。腹满,不便,心下有寒痛。服股内痛,气痈,狐疝走上下,引少腹痛,不可挽仰。痔,骨蚀。骨痹烦满。癫疾,狂,多食,善笑不发于外,烦心,渴。善厌梦。管疽。喉痹。绝子,小儿咳而泄,不欲食,痫恝,手足扰,目昏,口噤,溺黄。筋挛痛。

《千金》:血泄后重。

《千金翼》:偏风半身不遂,脚重热风疼不得履地。

《腧穴学》:舌本强痛,黄疸,怠惰嗜卧,小儿痫疾,足踝痛。

(4)灸量:25~30分钟。

11.三阴交  属脾经。

(1)别名:承命、太阴(《千金》)。

(2)取穴法: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后缘取穴。

(3)特定穴: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

(4)主治汇要:

《明堂》: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

《肘后方》:卒得霍乱,先手足逆冷者。

《千金》:卵偏大上入腹。又:梦泄精。又:女人漏下赤白及血。又:脾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又:胫寒不得卧。又:咳逆,虚劳寒损,扰恚,鼻衄,鼻中干燥,烦满狂易。又:胆虚寒。

《千金翼》:产难,月水不禁,横生胎动。又:牙车失欠蹉跌。

《外台》:脾病者身重若饥,足痿不欲行,善恝,脚下痛,虚则腹胀,腹鸣,溏泄,食饮不化。

(5)灸量:25~30分钟。

12.漏谷  属脾经。

(1)别名:太阴络(《甲乙》)。

(2)取穴法:内踝尖上6寸处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癫疝。溏瘕,腹中痛,藏痹。

《圣惠方·明堂》:足庳痛,屈伸难也。

《腧穴学》:腹胀,食欲不振,痢疾,月经不调,痛经,遗精,女子徵瘕,腰痛不可俯仰,小便不利,水肿。

(5)灸量:25~30分钟。

13.地机  属脾经。

(1)别名:脾舍(《甲乙》)。

(2)取穴法:阴陵泉穴下3寸处取穴。

(3)特定穴:郄穴。

(4)主治汇要:

《明堂》:癫疝。溏瘕,腹中痛,藏痹。

《圣惠方·明堂》:足庳痛,屈伸难也。

《腧穴学》:腹胀,食欲不振,痢疾,月经不调,痛经,遗精,女子徵瘕,腰痛不可俯仰,小便不利,水肿。

(5)灸量:25~30分钟。

14.阴陵泉  属脾经。

(1)取穴法: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汇要:

《明堂》:水胀逆不得卧。腹中气胀嗑嗑不嗜食,胁下满。肾腰痛不可挽仰。气癃溺黄。溏泄,谷不化,寒热不同。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其股内至膝,餮泄,妇人阴中痛,少腹坚,急痛生下湿,心下满,寒中,小便不利,霍乱,足痹痛。

《腧穴学》:喘逆,黄疸,小便失禁,阴茎痛,遗精,膝痛。

(4)灸量:25~30分钟。

15.血海  属脾经。

(1)别名:百虫窠(《图翼》)。

(2)取穴法: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妇人漏下,若血闭不通,逆气胀。

《杂病穴法》:气淋、血淋最效。兼治偏坠疮疥。

《图翼》:带下。

《腧穴学》:月经不调,痛经,股内侧痛,皮肤湿疹,瘾疹,湿疮,瘙痒,丹毒,小便淋涩。

(4)灸量:25~30分钟。

16.涌泉  属肾经。

(1)别名:地冲(《甲乙》)。

(2)取穴法:位天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井穴。

(4)主治汇要:

《明堂》:热中少气,厥寒,烦心不嗜食,咳而短气善喘,喉痹,身热痛,脊胁相引,忽忽善忘。足下清至膝。大便难。少腹中满,小便不利。风入腹中,侠脐急,胸胁稽满,衄不止,五指端尽痛,足不能践地。肩背颈痛,时眩。喑不能言。妇人无子。癫疾。

《千金翼》:心中懊侬痛。又:霍乱……转筋。

《扁鹊心书》:远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胫骨蹙额,或下粗腿肿,沉重少力。

《采艾编翼》:中风不语。

《治疗学》:肾脏炎,尿毒症。

《腧穴学》:舌干,失音,小儿惊风,昏厥。

(5)灸量:30~60分钟。

17.然谷  属肾经。

(1)别名:龙渊(《甲乙》);龙泉(《千金》)。

(2)取穴法:在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荥穴。

(4)主治汇要:

《明堂》:至,互引,身热。寒热。石水。不嗜食,心如悬,衷而乱,善恐,嗌内肿,多羡出,喘,少气,吸吸不足以息。癃疝。胸中寒,脉代时不至,上重下轻,足不能安地,少腹胀,上抢心,胸胁稽满,咳唾有血。痿厥,癫疾,洞泄。消渴,黄瘅,足一寒一热,舌纵烦满。喉痹。女子不孕,阻暴出,经水漏。小儿脐风,口不开,善惊。男子精溢,胫逡不能久立。

《千金》:心痛如锥刺,甚者手足寒至节不息。

《图翼》:泻肾脏之热。

《腧穴学》:月经不调,阴痒,口噤不开。

(5)灸量:25~30分钟。

18.太溪  属肾经。

(1)别名:吕细(《大成》)。

(2)取穴法: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取穴。

(3)特定穴:输穴;原穴。

(4)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少腹热,嗌中痛,腹胀内肿,心痛如锥针刺。疟,咳逆心闷不得卧,呕甚,热多寒少,欲闭户牖面处,寒厥,足热。胞中有大疝瘕积聚,与阴相引而痛,苦涌泄上下出。消瘅,善噫,手足清,大便难,唾轿,口中热,唾如胶。

《外台》:胸中满痛,乳肿溃。

《圣惠方·明堂》:鼻衄不止。

《资生经》:腹胁痛连脊。

《图翼》:内股内湿痒生疮,便毒。

《腧穴学》:头痛目眩,齿痛,耳聋,耳鸣,月经不调 ,失眠,健忘,遗精,阳萎,小便频频,内踝肿痛。

(5)灸量:25~30分钟。

19.大钟  属肾经。

(1)取穴法:太溪穴后下方0.5寸,于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络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咳,喉中鸣;咳唾血。喘,少气不足以息,腹满,时上走胸中鸣,胀满,口舌干,口中吸吸,善惊,咽中痛,不可内食,善怒,惊恐不乐。实则闭瘾,嗜卧,虚则腰痛,寒厥,烦心闷。

《腧穴学》:痴呆,足跟痛,月经不调。

(4)灸量:25~30分钟。

20.水泉  属肾经。

(1)取穴法:太溪穴直下1寸,于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汇要:

《明堂》:月水不来,来而多,少而闭,心下痛,目流流不可远视。

《腧穴学》:痛经,阴挺,小便不利,腹痛。

(4)灸量:25~30分钟。

21.照海  属肾经。

(1)取穴法:内踝尖下1寸取穴。

(2)特定穴: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3)主治汇要:

《明堂》:惊,善悲不乐如堕坠,汗不出,面尘黑,病饮不欲食。卒疝少腹痛,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痹。女子不下月水。妇人淋沥,阴挺出,四肢淫泺,身闷。

《千金》:阴中肿或痒,漉清汁若葵汁。

《聚英》:引洁古:痫病夜发,灸阴桥、照海。

《腧穴学》:咽喉干燥,失眠,嗜卧,目赤肿痛,小便频数,脚气。

少群: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便秘、小便不利、水肿、癫痫昼发及夜发均可用。

(4)灸量:25~30分钟。

22.复溜  属肾经。

(1)别名:伏白;昌阳(《甲乙》)。

(2)取穴法:太溪穴上2寸,于跟腱前缘取穴。

(3)特定穴:经穴。

(4)主治汇要:

《明堂》:疟热,少气,足行寒不能自温,腹真切痛引心。心如悬,阴厥,脚揣后廉急,肠僻便脓血,足跗上痛,舌卷不能言,善笑,足痿不收履。血痔,鼻孔中痛,腹中雷鸣,骨寒热无所安,汗出不休。嗌手,坐起目流流,善怒多言。风逆,四肢肿。乳难。

《千金》:血淋。又:龋齿。

《圣惠方·明堂》女子赤白漏下;五淋,小便如散灰色。

《腧穴学》: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5)灸量:25~30分钟。

23.交行  属肾经。

(1)取穴法:复溜与胫骨后缘之间取穴。

(2)特定穴:阴跷之郄(《甲乙》)。

(3)主治汇要:

《明堂》:气癃,癫疝,阴急,股枢揣内廉痛。

《千金》:泄痢赤白漏血。

《圣惠方·明堂》:大便难。

《腧穴学》:月经不调,阴挺,睾丸肿痛,五淋,阴痒。

(4)灸量:25~30分钟。

24.筑宾  属肾经。

(1)取穴法:太溪穴直上5寸取穴。

(2)特定穴:阴维之郄(《甲乙》)。

(3)主治汇要:

《明堂》:狂癫疾,大疝,绝子。

《外台》:呕吐。

《圣惠方·明堂》:小儿胎疝。

《治疗学》:是解毒的特效穴。能下败小儿的胎毒,亦能解梅毒、淋病等的病毒及药毒。对脚气,腓肠肌痉挛亦有效。

《腧穴学》:小腿内侧病。

(4)灸量:25~30分钟。

26.承扶  属膀胱经。

(1)别名:肉郄、阴关、皮部(《甲乙》)。

(2)取穴法:在臀横纹正中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腰脊尻臀股阴寒,大痛,虚则血动,实则并热痛,痔,篡痛,尻隹中肿,大便直出。阴胞有寒,小便不利。

《千金》:失精。又:腋下肿。

(4)灸量:25分钟。

27.委中  属膀胱经。别名:血郄(《灵枢》)。

(1)取穴法:膝后横纹当中取穴。

(2)特定穴:合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胸满膨膨然,实侧闭癃,腋下肿,虚则遗溺,脚包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挽仰。痔。

《圣惠方·明堂》:半身不遂。

《腧穴学》:中风昏迷,吐泻,癫疾反折,衄血不止,自汗,盗汗,丹毒,疔疮,发背。

(4)灸量:25分钟。

28.合阳  属膀胱经。

(1)取穴法:膝后横纹当中,向下2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跟厥,膝急,腰脊痛引腹,篡,阴股热,阴暴痛,寒热,膝逡重,恝从拘急。癫疾。

《腧穴学》:崩漏。

(3)灸量:25~30分钟。

29.承山  属膀胱经。

(1)别名:鱼腹、肉柱(《甲乙》)。

(2)取穴法:于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出现交角处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鼽衄,腰背痛,脚揣酸重,战粟不能久立,揣如裂,脚急跟痛,足挛,少腹痛引喉咽,大便难,真胀。寒热篡反出。霍乱转筋。癫疾恝从。

《千金》:肠痫之为病,不动摇。又:头热。

(4)灸量:25~30分钟。

30.飞扬  属膀胱经。

(1)别名:厥阳(《甲乙经》)。

(2)取穴法:于承山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取穴。

(3)主治:《明堂》:下部寒,热病汗不出,体重,逆气,头眩痛,至,反折。疟,实则腰背痛,虚则鼽衄。疟,不渴,间日作。痔,篡痛。腰痛,颈项痛,历节汗出而步失履,寒腹不仁,揣中痛。癫狂疾。

(4)灸量:25~30分钟。

31.跗阳  属膀胱经。

(1)取穴法:昆仑穴上3寸取穴。

(2)特定穴:郄穴(阳跷脉)。

(3)主治汇要:

《明堂》:痿厥,风头重,頞痛,枢股揣外廉骨痛,恝从,痹不仁,振寒,时有热,四肢不举。

《圣惠方·明堂》:腰痛不能久立。

《腧穴学》:外踝红肿。

(4)灸量:25~30分钟。

32.昆仑  属膀胱经。

(1)取穴法:足外踝与跟腱之间取穴。

(2)特定穴:经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至,脊强,头眩痛,脚如结,揣如裂。疟,多汗,腰痛不能挽仰,目如脱,项如拔。寒热。大风,头多汗,腰尻腹痛,揣跟肿,上齿痛,闻食臭,恶闻人音,泄风从头至起。狂易。癫疾,目流流,鼽衄。女子字难,若胞衣不出。痫恝,口闭不能开,每大便腹暴满,按之不下,噫,悲,喘。

《西方子》:小儿阴肿,头眩痛,脚痿,转筋尸厥,中恶吐逆。

(4)灸量:25~30分钟。

33.中脉  属膀胱经。

(1)取穴法:外踝尖下方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

(3)主治汇要:

《明堂》:寒热,颈腋下肿。腰痛不能举足,少坐若下车踬地,胫中侨侨然。癫狂互引,僵仆。

《腧穴学》:头痛,眩晕,失眠,足胫寒,足胫寒,目赤痛。

少群: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癫疾病不论昼发、夜发均宜灸。

(4)灸量:25分钟。

34.金门  属膀胱经。

(1)别名:关梁(《甲乙》);梁关(《聚英》)。

(2)取穴法:在申脉尚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郄穴。

(4)主治汇要:

《明堂》:癫疾。尸厥暴死。霍乱转筋。小儿马痫。

《腧穴学》:腰痛,外踝痛,下肢庳痛。

(5)灸量:25分钟。

35.京骨  属膀胱经。

(1)取穴法:在足跗外侧,第5跖骨精隆下,赤白肉际取穴。

(2)特定穴:原穴。

(3)主治汇要:

《明堂》:鼽衄血不止,淫泺头痛,目白翳,跟尻恝从,头肿痛,泄注,上抢心,目赤眦烂无所见,痛从内眦始,腹满,眩,心痛。肩背相引,如以后触之状,身伛偻。唏头重,足寒,不欲食,脚挛。善自啮颊,偏枯,腰髀枢痛,善摇头,癫疾,狂妄行,振寒。

《圣惠方·明堂》:善惊悸。

(4)灸量:25分钟。

36.束骨  属膀胱经。

(1)取穴法:在足跗外侧,第5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取穴。

(2)特定穴:输穴。

(3)主治汇要:

《明堂》:暴病头痛,身热痛,肌肉动,耳聋,恶风,目眦烂赤,项不可以顾,髀枢痛,泄,肠僻。至,惊,互引,脚如结,揣如裂。疟从噫起。寒热,腰痛如折。狂,癫疾。

少群:小便淋沥。

(4)灸量:35分钟。

38.风市  属胆经。

(1)取穴法:身体直立,两手自然贴腿下垂,于中指尖所点压的大腿处取穴。

(2)主治汇要:

《千金》:两膝挛痛,引胁拘急,单足或青焦或枯或熬如腐木。又:缓纵痿痹,揣肠疼冷不仁。

《圣惠方·明堂》:冷痹,脚胫麻,腿膝逡痛,腰尻重,起坐难。

《金鉴》:风市主治腿跟风,两膝无力脚气冲,兼治浑身麻搔痒,艾火烧针皆就功。

少群:高血压、半身不遂。

(3)灸量:25~30分钟。

39.阳陵泉  属胆经。

(1)取穴法: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合穴;八会之一——筋会。

(3)主治汇要: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淡淡,恐人将捕之,嗌中介介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未,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明堂》:胆胀,胁下稽满。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

《千金》:治诸阳。又:失禁遗尿不自知。

《圣惠方·明堂》:喉中鸣。

《治疗学》:浅滩筋病。对坐骨神经痛、腓骨神经痛、颧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腰痛、脚气等有效。能治侧胁部的疼痛、在内藏出血时能作止血用(若对年轻妇人在此穴施灸会使月经停止,或会使它迟缓,因此希望在施灸时要和三阴交并用)。

《腧穴学》: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4)灸量:25~30分钟。

41.外丘  属胆经。

(1)别名:阳维郄(《甲乙》);足膠(《千金》);阳维(《铜人》);别阳(《大成》)。

(1)取穴法:在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汇要:

《明堂》:胸胁楮满,头痛,项内寒热。腹痛痿痹。痫疾。

《铜人》:制犬所伤,毒不出,发寒热,速以3壮,又可灸所啮外,立愈。

《腧穴学》:小儿龟胸。

(4)灸量:25-30分钟。

42.光明  属胆经。

(1)取穴法:外踝尖直上5寸取穴。

(2)特定穴:络穴。

(3)主治汇要:

《明堂》:淫泺胫逡。至。虚则痿嬖,坐不能起,实则厥,胫热膝痛,身体不仁,手足偏小,善啮颊。狂疾。

《外台》:身体寒少热甚,恶心惕热。又:淋沥。

《腧穴学》:目痛,夜盲,乳胀痛,颊肿。

(4)灸量:25~30分钟。

43.阳辅  属胆经。

(1)别名:分肉(《大成》)。

(2)取穴法:外踝尖上4寸,微向前,当非骨前缘取穴。

(3)特定穴:经穴。

(4)主治汇要:

《明堂》:寒热,酸瘠,四肢不举,腋下肿,马刀痿,喉痹,髀膝胫骨摇酸,痹不仁。

《千金》:胸胁痛。

《腧穴学》: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瘰疬,疟疾,半身不遂。

(5)灸量:25~30分钟。

44.悬钟  属胆经。

(1)别名:绝骨(《千金》)。

(2)取穴法: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凹陷处取穴。

(3)特定穴:八会之一——髓会。

(4)主治汇要:

《明堂》:腹满,胃中有热,不嗜食。小儿胀满不能食饮。

《千金》:髀枢痛,膝胫骨摇逡痹不仁,筋缩,诸节酸折。又:风劳身重。又:逆气虚劳,寒损忧患,筋骨挛痛,心中咳逆,泄注胀满,喉痹,颈项强,肠痔逆气,痔血阴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涩,鼻中干,烦满,狂走易气。又:湿痹流肿。又:五淋。又:病热欲呕。又:痿。又:脚气。

《资生》:手足沉重,日觉赢瘦。

《采艾编翼》:足五指痛。

《腧穴学》:半身不遂。

少群:高血压及各种属于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痛症。

(5)灸量:25~30分钟。

45.丘墟  属胆经。

(1)取穴法:在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原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疟振寒,掖下肿。寒热颈肿。大疝腹坚。胸胁痛,善太息,胸满膨膨然。瘦长厥寒,足腕不收,嬖,坐不能起,髀枢脚痛。狂疾。

(4)灸量:25~30分钟。

46.足临泣  属胆经。

(1)取穴法:在第4、5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中取穴穴当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2)特定穴:输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厥,四逆,气满,风身汗出面清,髓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疟,日西发。胸中满,腋下肿,马刀痿,善自啮颊,天牅中肿,淫泺胫酸,头眩,枕骨颔颅痛,廉痛。胸痹心痛不得息,痛无常处。大风目外眦痛,身热痱,缺盆中痛。月水不利,见血而有身则贩及乳肿。

《腧穴学》:中风偏瘫,足跗肿痛。

(4)灸量:25~30分钟。

47.伏兔  属胃经。

(1)取穴法:髌骨外上缘直上6寸取穴。

(2)主治:《腧穴学》:腰胯疼痛,腿膝寒冷,麻痹,脚气,疝气,腹胀。

(3)灸量:25~30分钟。

48.阴市  属胃经。

(1)别名:阴鼎(《甲乙》)。

(2)取穴法:髌骨外直上3寸取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疝痛腹胀满,痿厥少气。

《玉龙歌》:膝腿无力身立能,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

(4)灸量:25~30分钟。

49.梁丘  属胃经。

(1)取穴法:髌骨外上缘直上2寸取穴。

(2)特定穴:郄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大惊乳痛。胫苕苕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

《腧穴学》:胃痛。

(4)灸量:25~30分钟。

50.犊异  属胃经。

(1)取穴法:屈膝,在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犊鼻肿,其上坚勿攻,攻之者死。膝中痛不仁,难跪起。

《资生》:膝及膝下病。又:膝髌痈肿。

《腧穴学》:脚气。

(3)灸量:25~30分钟。

51.足三里  属胃经。

(1)别名:下陵(《灵柩·木输》):鬼邪(《千金》)。

(2)取穴法:在牍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

(3)特定穴:合穴。

(4)主治汇要:

《明堂》:喉痹不能言。五脏六腑胀。皮肿。腹中寒,胀满,善噫,恶闻食臭,胃气不足肠鸣腹痛,泄利,食不化,心下胀。霍乱,遗尿,矢气。阴气不足,热中,消谷善饥,腹热身烦,狂言。胸中瘀血,胸胁稽满,鬲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乳痈有热。

《千金》:脚气初得脚弱。又:僻噤。

《千金翼》:黄疸。

《圣惠方·明堂》:食气水气,盅毒徵癖,四肢肿满,腿膝逡痛,目不明。又引华佗云:五劳赢瘦,七伤虚乏,大小人热。又引《外台》云:凡人年30岁以上,若不灸三里,合气上眼言,所以三里下气也。

《大成》: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痿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3壮。

《真髓》:鼻塞,鼻管干燥,愈头痛。

《灸法口诀指南》:隔症,便血,上火,凡灸过上部者,须少灸此处,以减火气。此外,凡灸四毕、膏盲、百会等上部穴位时,尤须灸此。又,人过40以后,阴气渐衰,火气易于上冲,党灸此穴3~5壮可防上逆。

《腧穴学》:产妇血晕。

少群:不少的古医籍均载:小儿不能灸足三里。认为灸之可妨碍小儿生长及引起目疾等。如《图翼》云:“一云小儿禁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实则象小儿脾胃不和、泻痢、呕吐、痰喘等症,在灸其它穴时配灸足三里是常可取效的。只是应当注意,小儿不宜象成人一样以足三里做为常规保健穴使用,以免撤热于下,妨碍小儿生长。                          

(5)灸量:25~30分钟。

52.上巨虚  属胃经。

(1)别名:巨虚上廉(《甲乙》)。

(2)取穴法:于犊鼻穴下6寸取穴。

(3)特定穴:大肠下合穴。

(4)主治汇要:

《明堂》:风水面肿。胸胁稽满,恶闻人声与木音。大肠有热,肠鸣腹满,侠脐痛,食不化。狂,妄走,善欠。不餮泄,大肠痛。

《千金》:脚气初得脚弱。又:骨髓冷疼痛。又:小便难黄。

《外台》:引甄权:大气不足,偏风,畏腿脚不随。

《圣惠方·明堂》:脚胫逡痛,屈伸难。

《腧穴学》:便秘、肠痈。

(5)灸量:25~30分钟。

53.条口  属胃经。

(1)取穴法:牍鼻穴下8寸取穴。

(2)主治汇要:

《明堂》:胫疼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胫寒不得卧。

《千金》:膝股肿,脂酸转筋。

(3)灸量:25~30分钟。

54.下巨虚  属胃经。

(1)别名:巨虚下廉(《甲乙》)。

(2)取穴法:膑韧带外侧之犊鼻穴直下9寸,胫骨外侧取穴。

(3)特定穴:小肠下合穴。

(4)主治汇要:

《明堂》:餮泄,出糜,次指间热,寒热身痛,唇于不得汗出,毛发焦,脱肉少气,内有热,不欲动摇,泄脓血,腰引少腹痛,暴惊狂言非常。痹,胫重,足跗不收,跟痛。乳痈。

《千金》:脚气初得,脚弱。又:腰脚不遂,不能跪起。又:小便难黄。

(5)灸量:25~30分钟。

55.丰隆  属胃经。

(1)取穴法:在条口穴后方1横指处取穴。

(2)特定穴:络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厥头痛,面浮肿,烦心,狂见鬼,善笑不休,发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四肢肿,身湿。厥逆,足暴清,胸痛如刺,腹著刀切之,闷不能食,大小便涩难。

《采艾编翼》:止汗与肾经得溜合用。

《圣惠方·明堂》:四肢不收,身体怠坠,腿膝逡痛,屈伸难。

《腧穴学》:痰多,哮喘,咳嗽。

(4)灸量:25~30分钟。

56.解溪  属胃经。

(1)取穴法:平齐外踝高点,在足痛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取穴。

(2)特定穴:经穴。

(3)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胃热谵语。疟,恝从,惊,股膝重,行转筋,头眩痛,风水面付肿,颜黑。厥气上稽。足大指搏伤,下车至地,通难指端伤,为筋痹。风从头至足,面目赤,口痛,啮舌。癫疾,发寒热,欠,烦满,悲,泣出。狂易见鬼与火。霍乱。白膜覆珠,瞳子无所见。

《圣惠方·明堂》:上气咳喘息急。

《图翼》:泻胃热。又:一传气逆发噎。

《腧穴学》:便秘,眉棱骨疼。

(4)灸量:25~30分钟。

57.冲阳  属胃经。

(1)别名:会原(《甲乙》)。

(2)取穴法:足背动脉搏动处,距陷谷穴3寸取穴。

(3)特定穴:原穴。

(4)主治汇要:

《明堂》: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胃脘痛,时寒热。风水面付肿。腹大不嗜食。足下缓失履齿龋痛。振寒面角,狂妄而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资生》:瘿劳气。

《腧穴学》:口眼呙斜,脚背红肿。

(5)灸量:25~30分钟。

58.陷谷  属胃经。

(1)取穴法:在第1、3跖趾关节后方,2、3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取穴。

(2)特定穴:输穴。

(3)主治汇要:

《明堂》:善啮唇,善噫,腹痛,胀满,肠鸣,热病汗不出。

《千金》:咳逆。

《圣惠方·明堂》:卒疝,小腹痛。

(4)灸量:25~30分钟。

59.内踝尖  经外奇穴。

(1)取穴法:于内踝尖取穴。

(2)主治:《针灸学辞典》:转筋,脚气,牙痛。

少群:肿瘤。

(3)灸量:25分钟。

60.女膝  经外奇穴。

(1)取穴法:位于足跟后正中线赤白肉际处取穴。

(2)主治:《针灸学辞典》:吐泻转筋,骨槽风,齿龈炎、惊悸、精神病。

(3)灸量:25分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氏温灸法》
马氏温灸法二
常用穴五)下肢部
马氏循环温灸法经验穴
督脉穴位一览表,难得好文,不可不读!
各家著名的取膏肓穴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