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书直街览宗祠

在海口琼山中学对面,有一条长不过200米北宽南窄的小街,叫尚书直街。明万历年间,琼州地方官员在府署前卫定安人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立“学士尚书坊”,街道因此得名。

街道保持原有的道路宽度、格局走向和空间尺度,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拓宽改造。


街道东侧有长者饭堂,大清早的,饭堂还没开张。


往里走进去看看,这里是府城街道鼓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两间很小的庙宇连在一起,像是民房,砖混结构,估计建造时间不会太长,也没有见到有人来上香。


靠北的一间是三圣庙,相传为纪念明朝皇妃三圣娘娘而建。三圣庙(宫)在海口琼山还有几座,这应该是最小的一座。

靠南的一间是关帝庙,里面供奉的是关云长和妈祖。这也是一个小型的关帝庙,在海口有一个大点的,在琼台福地里面。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不同阶层的人们对关帝信仰各不相同,军人为了旗开得胜,官员为了步步高升,商人为了生意红火,百姓为了生活平安……

关帝庙南,有清代琼州规模最大的黄氏宗祠——黄忠义公祠,以及邢氏族人创建的“邢知军书舍”等古建筑。

黄忠义公祠始建于1831年(清道光年间),据载该公祠从倡建到修成竣工耗时近10年,是海口府城地区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门额上阴刻红底金字“黄忠义公祠”,落款是“赐进士及第护理湖北巡怃承宣布政使张岳崧书”。张岳松是海南历史上四大才子之一,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


据载,这是侨居东南亚国家的黄氏后裔及居琼黄氏族人,为祭祀唐朝黄氏入闽始祖黄岸而共同倡建的祠堂。

黄忠义公祠列为省、市文保单位。它不仅是旅居海外琼籍华侨爱乡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清末海南社会经济和清代建筑历史重要文物。


黄忠义公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硬山顶,轴线上依次是门厅、中厅、寝堂,左右各有廊庑组成。

海南黄姓迁琼始祖黄篪、黄森、黄良左、黄至德、黄重、黄忠信等等,均为黄岸后裔,其中迁琼较早的是1136年(宋绍兴六年)科第进士黄篪(黄岸16世孙)。

黄岸(703-785年),被朝廷封为开国公,谥忠义。先祖来自江夏郡(今武汉市),乃入闽(福建)始祖黄彦丰嫡系第12世孙。



黄岸的子孙后裔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和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人口数百万。当前海南有黄姓人口约50多万,其中黄岸后裔占大多数。 




公祠门厅面阔五间,进深十一檩,前后出廊;中厅面阔五间,进深十五檩,前后出廊。






整组建筑表现了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布局主次分明,庭院空间开阔,屋面坡度平缓,梁架工整精巧。






屋脊的装饰,木雕、石雕和壁画工艺也较为精美。

黄忠义公祠东侧,是邢氏祖祠,为一般砖木构筑,建于1836年(道光丙申年),实为邢氏族人为纪念万安知军邢梦璜(文昌人)而建的“邢知军书舍”。

邢梦璜,名禄,字梦璜,海南文化名镇黄流镇第一位举人,琼南(黄流)地区传播儒学的先驱者。邢梦璜系邢氏迁琼始祖十二公肇周的第五代嫡孙,是邢氏迁崖始祖。



在“邢知军书舍”大门东侧还有一个大门,门头的匾额上隐约可见“革命委员会好”字迹,也算是一种历史遗迹吧。


邢氏祖祠大门紧闭,门前散落几块破石匾和石构件。


邢氏祖祠与东侧的鼓楼街相邻,故而转到鼓楼街登上鼓楼,俯瞰黄忠义公祠和刑氏祖祠。


刑氏祠宇坐北向南,院落二进,由祠门、过堂、后堂、东西廊庑等组成,屋脊皆白。


前堂院里还有一石砌古井。

这里召开过“海南刑宥研究会海南刑氏宗亲理事会会长扩大会议”。邢宥,广东文昌人,字克宽,号湄丘道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明代政治家、学者,清代海南探花张岳崧将其同海瑞、丘浚誉为海南三贤。


刑氏祖祠总体布局合格,具有清代建筑风格,单檐硬山式筒板式瓦顶。

 
(2021年12月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祠堂掠影 | 海口黄忠义公祠:彰显莆田始祖黄岸公忠义大功臣!
海南十大宗祠,文化底蕴深厚,一处“国保”,余皆“省保”单位
【家谱源流】黄姓迁琼始祖
海南历史名镇--黄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黄流人被誉为“海南犹太人”
海南十大姓氏排名 海南姓氏排名前100位(附各县市20大姓氏)
《洪家行迹》海南琴山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