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口古镇

早起赴上饶,本为登灵山,天雨灵山缆车不开,转游铅山县城所在地河口镇。河口曾是江西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齐名)。北宋时称“沙湾市”。明嘉靖年间,这里手工业发达,水路直通鄱阳湖,商品交换的扩大促进了“沙湾市”的繁荣。到了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的“八省通衢”之地。

在复兴北路的一条小河边,新建有一座牌坊,南侧刻有“河口古镇”,北侧刻有“八省通衢”。如今,这里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的风貌。

沿复兴北路去老街江边,路旁有一家“中国食品公司江西省铅山县公司肉食品门市部”,大名头,繁体字,这个老商店至少应有60年历史了。

还有一家老百货公司门市部。这两家商店,在当年并不为奇,但能保存在现在确实稀奇。因为,如今这样的商店在很多县城几乎早已消失了。

复兴北路北端,就是信江。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又名上饶江,古名余水,唐代以流经信州(今江西上饶)而名信河,清代称信江。

古镇北面,是闻名的九狮山,为县北门户,又称龙门。山下江水深不可测,据说从这里可以直达龙宫,故名“龙门第一关”,现镌刻在峭壁上的“龙门第一关”五个大字仍清晰可见。

江上有浮桥,据说几十年前就有了,不过现在的船是铁壳的。

江边东望,远处是九狮大桥。山上有一尊32米高辛弃疾雕像,手持10米长剑。1181年,40多岁的辛弃疾因受弹劾而被免职,归隐上饶,在铅山居住10年左右,并终老于此,在这里,辛公度过了暮年时光,也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沿河五里长的明清古街,由东而西沿信江南岸建筑,旧分一堡、二堡、三堡,路面用长条青、麻石铺砌而成,布满车辙。镇内小河蜿蜓迥转,一座座青石桥横跨两岸,增添了小镇的水乡情调。沿江码头的碑石上,字迹历历可见,令人回想起当年“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杨,舟楫夜泊,绕岸灯辉”之盛。

古镇“九弄十三街”的店屋和居宅,栉比鳞次,没有繁缛排场、拘谨的格局,布局自由,既自有天地而又四通八达,这就是所谓的“井邑之宅”。漫步于残存的九弄十三街中,你的视线便会出现屈曲、含蓄而有情调的传统审美观的折射之光。

沿街原来开设的纸号、茶号、布店等商店和手工作坊等铺面额枋上,老字号的印记依稀可辨。万里茶道从这里开始一路北上,最终抵达俄罗斯。享有“茶中皇后”的河红茶便源于此地,还有闻名遐迩的连四纸……

说到河口,不能不提到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的何氏家族百年老药号“金利合”药店,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西方宗教建筑造型,是一座非常典型的中西合壁之作,其在当时规模很大,在各大城市都有分店,据史料记载每年赢利30万银元。

二堡街的“金利合”药铺,在河口残存的商铺中保存得最为完好,明清砖石结构透露出典型的近代风格。重点装饰的是大门,磨砖雕镂的精细华美令人赞叹不已。

古街由东而西,沿信江南岸的巷弄,幽曲相连。可惜,旧时的一堡街、二堡街、三堡街,只有二堡街留存得最为完整,而三堡街被拆得差不多了。

繁华的街市,热闹的商品交易,抑或临河码头上装货卸货的工人和挑夫忙碌辛劳的身影,都需要我们启动超强的联想能力。

透过遗存的明清古街,臆测当年“九弄十三街”的格局风貌、无异于“管中窥豹”。或许, 五彩石上的车辙印可以助我们解读河口古镇的前世今生。

商铺、作坊、旅舍和民居融于一体,这种“街巷制”的城市建设格局,充分说明了宋以来铅山独特的商品经济发展。

门楣上被凿去石刻大字,还能辨认出是“江西省银行”;左侧窗户的木板上,还有用红油漆书写的毛主席语录。

吉生祥药号建于民国初年,是河口最早的股份制企业,该药号建筑宏大,门面雕刻精美,当时花去5千银元,历时3年方建成。

清代河口邮政局,设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4年),邮臣八品,隶属九江邮政总局。光绪三十二年(1909年)在此增设电报支店,翌年改电报局,归武汉交通邮政司和省电报局双重管理。民国时为电报局,解放后作为电信局使用。

吉安会馆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狮江社区一堡街,始建于清早期,道光二十五年(1845)被火毁,吉安府籍士商募捐重建,现存建筑结构完整,保存较好,大门上题“吉州福地”,内祀旌阳许真君。

该会馆坐南朝北,面宽16米,进深20米,面积320平方米,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布局严谨,由照墙大门、戏台、院内场地及两廊走马楼,享堂和两侧生活居屋建筑群组成,地势从前到后逐渐升高,自北而南次第而建,用柱较多,柱及柱础形式繁多,工艺精美。整个建筑用材精良,雕刻装饰精美,戏楼重檐歇山顶,如角飞翘,形似展翅欲飞的雄鹰,造型优美,明间上方设有藻井,装饰华丽,金碧辉煌,保存完整。

印有“吉安会馆”的青砖。

福建会馆,又称全福会馆、天后宫,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旅河福建士商集资兴建,内祀天后圣母娘娘。道光二十四年(1844)毁于火,同治八年(1869)重建。可现在只能见到这个门坊。

河口曾经是一座商业重镇,也是一座生活的小城市。当年的大商号成了卖点小烟酒的小杂货铺和早点店,更多的商号成了住家还有闲置着的。陆路时代注定了这个镇子的没落,昔日喧闹和忙碌已经不再。但是留守着老街的老人和孩子们,似乎延续了老街的生命或者说赋予了老街新的生命,他们以老街为家,有了只属于他们的生活。  

河口,还是一座颇具小资情调的古镇,这里的人们,早上起来吃一碗香喷喷的铅山烫粉,饭后走走浮桥,爬爬山,登高俯瞰河口全貌。中午,炒一盘螺蛳,上一笼灯盏馃,悄悄天(上饶俚语,意为聊聊天),好不快活。晚上,夜幕降临,到古镇走走,错落有致的青石板正是那段辉煌历史最好的鉴证。

20185月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铅山千年古县:万里茶道第一镇——河口镇
江西这座古镇,风光堪比婺源,被誉“万里茶道第一镇”却少有人知
远离喧嚣的原生态古镇,江西四大古镇河口
闽赣古道上饶4
江西历史文化名镇:铅山河口古镇
又一个免费的古镇,拥有江西第一明清古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