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全国人社系统新闻门户网站 clssn

  凝聚各方力量关注关心关爱青年

  记者: 《规划》 结合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时代主题, 提出了青年发展的总体目标。 在这一历史节点上, 《规划》 的提出对于青年发展有何意义?

  邓希泉: 青年发展事业是党和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工程。未来十年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 也是当代青年发展的关键阶段。

  《规划》 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青年发展规划, 具有非常鲜明的实践取向, 首次以较系统的指标性措施, 对青年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预期。 《规划》既为青年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又有利于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各方面力量, 关注青年、 关心青年、 关爱青年, 积极支持和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记者: 《规划》 中对于青年就业创业的举措有哪些创新之处?

  邓希泉: 《规划》 在青年就业创业举措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注重青年的主体性和特殊性。 在尊重一般性的基础上充分照顾到青年就业创业的特殊性。

  二是强调青年群体的整体性和多样性。 既把所有青年群体视为一个整体, 强调普惠性, 又注重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三是体现青年就业创业的紧迫性和支持性。 包括 “青年就业见习计划” 在内的一系列可行措施, 是对青年就业创业面临最大问题的政策回应, 必将为青年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措施保障和社会支持。

  记者: 《规划》 所提及的青年就业创业发展目标及四大举措对于青年发展事业有何积极作用?

  邓希泉:青年要发展, 就业创业是关键。 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发展水平决定着青年发展事业的成败。 青年群体就业创业的目标高度, 决定着青年发展事业的高度。 《规划》 设定的青年就业创业发展目标及与其配套的四大举措, 对青年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从构建制度基础看, 发展目标和四大举措明确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体责任, 明确了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 构建起主体责任清晰、 就业环节有效衔接的制度体系。

  从营造良好氛围看, 发展目标和四大举措给予青年群体以明确预期, 也为青年提供了明晰的发展路径。

  从夯实发展基础看, 发展目标和四大举措准确定位青年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发展水平指标, 同时为青年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就业模式正在转变青年就业仍需自强

  记者: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 就业形势仍非常严峻。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如何?

  邓希泉: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青年就业创业的风向标。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从我国高校学生规模、 年度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年度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毕业生总是面临着就业市场中较激烈的直接竞争,尤其是优质岗位的激烈竞争。 需要引起充分关注的是, 青年群体尤其就业困难青年群体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话语权相对较弱, 获得感不强, 需求表达机制目前尚未有效建立。

  记者: 近年来青年就业模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邓希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 “双创” 国家战略的推进,就业创业新模式不断涌现, 作为独立劳动者的自由就业群体和非传统工作者广泛兴起, 青年就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不断增强。

  从就业质量的结构效益看,数量型就业模式占主导, 效益型就业模式正成为关注对象; 从就业的空间形态看, 在企业就业的集中就业模式占主导, 个人化的居家就业模式和多媒体平台型就业模式不断扩展; 从就业的时间形态看, 全日制就业模式仍占主导, 弹性就业模式比例增长迅速, 非全职就业、 兼职就业、 阶段性就业等就业形态蓬勃兴起;从就业的驱动来源看, 就业的单一驱动模式正在进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 “双轮驱动” 模式; 从就业的流程步骤看, 毕业到就业的身份简单过渡模式正被 “实习+就业” 模式、 “预就业” 模式所替代; 从就业的身份状态看, 单一就业身份虽仍占主导, 但多种职业身份兼具, 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兼具等多元化就业身份日趋成为常态。

  记者: 当前青年在就业、 择业和创业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难以破解的困境?

  邓希泉: 当前青年在就业、择业和创业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三方面困境。

  一是主观努力不够与认识误区并存。 部分青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 “等靠要” 的依赖思想, 部分青年对基层就业和 “双创” 导向存在误解, 没有把握住政策带来的机遇。

  二是客观能力不足与就业期望不合理相交织。 缺乏工作经验、 专业不对口、 缺少面试经验、 学历低是青年就业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较低必然导致青年就业创业难。

  三是急需政策帮扶与对就业政策了解不够的矛盾。 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众多就业创业政策,但相当多的青年对政策了解不多, 不能有效利用政策优惠和扶持, 从而难以摆脱就业难的窘境。

  记者: 从青年个人来讲, 应如何克服这些困境?

  邓希泉: 青年必须从思想上重视、 行为上主动、 能力上匹配、 素质上具备等方面来进行有效应对,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择业观以及创业观, 主动寻求就业创业机会。

  青年要主动了解就业政策,争取政府支持; 要强化自身能力建设, 尤其要强化对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激发; 要适应鼓励基层就业和 “双创” 的政策导向, 积极投身中小微企业创建, 与中小微企业共同成长, 从基层岗位做起, 在做好岗位工作和构建和谐工作关系基础上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落实 “青年就业见习计划”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就业

  记者: 《规划》 提出十大领域的十个重点项目, 其中 “青年就业见习计划” 是重点项目之一,应如何落实这一计划?

  邓希泉: 《规划》 将 “青年就业见习计划” 列为重点项目,最大初衷是扩展惠及群体———从面向在校大学生扩展到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及各类社会青年, 从而实现政策效用最大化。

  政府要按照 《规划》 中提出的 “项目化运作、 社会化动员、规范化管理” 来实施计划。 一是要出台配套政策, 鼓励企业及社会机构提供见习岗位。 二是要对见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三是构建见习岗位大数据平台, 强化青年需求与见习岗位的匹配度。 此外, 各类企事业单位也要充分认识到提供见习机会是分内之责, 尽可能地配合。

  记者: 下一步, 我们将如何举全社会之力, 进一步实现青年高质量的就业?

  邓希泉: 一是国家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与青年自身努力并重。 全社会要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责任理念。 青年要主动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承担主体责任, 同时职业预期要理性, 在经济形势、 党和国家需求、 自身素质和岗位要求之间作出合理定位。

  二是动态采取解决青年就业创业最紧迫问题的政策措施,实现青年就业创业的优先战略与问题导向的有机结合。 当前,要在职业训练营、 就业见习招聘会、 创业导师营、 就业创业基金建设等方面实现较大发展;要积极搭建融合课堂教育、 求职辅导、 岗位模拟、 职场体验和专项就业服务等功能融合的综合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要科学评估青年就业创业的现状、进展与问题, 将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具体指标和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评估指标。

  三是尽快制定青年就业质量指数及监控指标, 对重点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保持高度关注, 确保就业公平公正。 当前, 要对高跳槽率青年、 慢就业青年、 无就业意愿青年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要把握大学生、 留学归国人员、 青年农民工在就业创业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新特征, 及时出台和调整政策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单位:就业见习可领补贴!速看
大学生就业:近半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规划”落地关键在于资源落实
我市多举措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有一技之长即可创业走天下
2011:天津给力青年创业就业-青春建功“十二五”——团省委书记系列谈-中国共青团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