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建民:中医理念在拇趾外翻临床中的运用

不知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非常中意的鞋子,但却因为足部拇趾外翻,无法穿上,只能放弃。拇趾外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它不仅带给我们病痛,同时也影响美观,让我们变得不自信。本世纪初,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在拇外翻病症治疗上取得突破。经临床检验,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技术治疗效果优良率达到了98.5%。这项技术因而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当年由国家科技部推荐,参加在德国召开的“新发明、新思维、新技术”世界博览会,并在博览会上斩获金奖。2003年,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技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十大科技成果向全国推广。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已得到推广运用,为两万余位病患带来福音,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技术,采用局部麻醉的微创方式,将第一跖骨内侧骨赘削磨,并对第一跖骨头颈部进行截骨,之后再利用中医传统的正骨手法,对拇外翻畸形病症及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进行矫正复位。这项技术避免了既往大切口手术的治疗方式,截骨端固定则运用中医筋束骨、筋骨并重理论, 保留拇内收肌止点,采用裹帘外固定(通过一、二趾蹼间夹垫及“8”字绷带外固定来实现)的中医方法代替了传统手术钢针、镙钉、石膏等易对身体产生较大伤害的治疗手段。这项技术是在融合中西医治疗理念的基础上、对传统拇外翻治疗方式的创新,彰显了中医的治疗特色和独到的理念。

1.中医“治病求本”理念在拇外翻手术中的运用

以往,医学界普遍认为,拇外翻的病因在于第一跖骨骨赘的形成,以及由此并发的拇内收肌紧张、第一跖骨内翻、拇囊炎等。而经过我们对1000余例拇趾外翻患者病症的仔细研究发现,造成拇趾外翻的根本原因在于拇趾跖趾关节脱位、拇外翻角增大。相应地,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将跖趾关节复位,将增大的拇外翻角恢复到正常的角度。对拇趾外翻病症成因的重新认识,正是得益于先贤“治病求本”的探索精神,是医圣张仲景提出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最好体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着利用微创技术切削部分内侧跖骨并在骨骼头颈部三维截骨,再利用整复脱位拇跖趾关节的方法,减少了开放截骨造成的软组织损伤,以及由此导致的并发症,减少了病患的痛苦,并且提高了疗效。

2.中医阴阳理论在拇趾外翻治疗的运用

在几十年拇趾外翻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我们发现引起拇趾外翻的病因,不仅与患者骨骼组织有关,肌腱等软组织的状态也对病症有着很多影响。由此,我们认识到,软组织的平衡在矫正术中至关重要。传统中医阴阳理论认为,内侧为阴,外侧为阳;背侧为阳,跖侧为阴。在拇趾外翻病症中,患者脚部内、外、背、跖等组织,是处于肌腱肌力阴阳失衡的状态。

通常情况下,人们脚部内侧(阴)的拇展肌与外侧的拇内收肌(阳)应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当拇内收肌的力量(阳)超过内侧(阴)拇展肌,拇趾就会向外撇,造成拇趾外翻的病症。如果阳性肌力(拇内收肌)继续向外拉,就可以减少阴性拇展肌内收的作用,起到改善外展拇趾的状况。同理,拇长、短伸肌(阳)和拇长、短屈肌(阴),保持了平衡,拇趾就可以正常屈伸。

以中医阴阳学说为指导,结合拇趾外翻的病症规律,我们在手术、手法整复及骨骼肌肉功能复健时,注意拇展肌与拇内收肌,拇长、短伸肌与拇长、短屈肌的阴阳平衡(也叫软组织平衡),采取松解外侧拇内收肌及关节囊外侧的方式,使阳盛的软组织与内侧阴弱的拇展肌保持平衡,则外翻矫正。同时,在手法整复的时候,将向阳侧偏斜的拇长、短伸肌与拇长、短屈肌矫正到阴阳的平衡这一中线上,从而达到拇趾外翻矫正。

3.筋束骨理论在拇趾外翻矫正手术中的运用

中医治疗骨科疾病历来重视“筋”的作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拇趾外翻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运用中医重视“筋”作用的经验,充分利用拇长、短伸肌,拇长、短屈肌,拇展肌与拇内收肌在拇趾外翻截骨术后的阴阳平衡作用,使内外、上下两对肌群保持平衡,加上趾蹼垫“8”字绷带辅助手段,使骨折端维持静力稳定。此后,再经由患者骨骼的正常外力作用,最终实现“筋”束骨的目的。这样的治疗方式,既保持了截骨端的稳定,又对截骨端产生一个应力刺激以促进骨痂的愈合。我们通过两万余临床病例治疗最终确定,只要截骨方向及包扎固定正确,移位骨折就会正常愈合,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医筋束骨理论的科学性。

4.小夹板纸压垫原理在拇趾外翻截骨术后的运用

小夹板纸压垫治疗骨折手段,是我国治疗骨折的特色技术。以往,我们在大切口治疗拇趾外翻手术的时候,经常遇到内固定术后出现偏差的情况,对患者的术后痊愈影响很大。当我们采用小夹板纸压垫原理来进行矫正治疗的时候,趾蹼垫“8”字绷带可以帮助病人将病症部位固定到一个稳定的位置。个别病例若经X光线检验,出现矫形不满意的情况,仍然可以在避免二次手术的情况下进行术后调整,免去病人不少痛苦。值得说明的是,如若操作得当,使用中医固定方法,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

5.“时时用屈直”,否则“日后曲直不得”在拇趾外翻术后康复中的运用

中医在治疗骨伤疾病时,十分重视功能锻炼恢复。在拇趾外翻治疗中,我们除了重视矫形的外观要求,受中医“时时用屈直”,否则“日后曲直不得”经验的启发,在患者术后也很重视病患的恢复锻炼,并由此总结出一套拇趾外翻术后功能恢复锻炼的方法和程序。

术后第1天,患者可以开始进行拇趾的主动屈伸功能锻炼,同时活动踝关节、膝关节,尝试锻炼小腿功能。患者允许下床活动,生活自理,以防骨质疏松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术后4周,患者可以在每天主动活动的基础上做拇趾关节的被动活动。保持每天30次的频率,每次保持5分钟,一直活动到关节功能正常为止。

由于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在我院治疗的患者患趾没有出现“日后曲直不得”的病例,很多病人术后拇趾功能甚至比术前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6.中医辨证施治在拇趾外翻术前术后的运用

中医治疗拇指外翻症状,还包括中药在拇趾外翻术前术后的内服与外敷。人体的足部经常处于阴脏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等有害微生物。对此,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具有不错的疗效。

临床上,术后病患被要求在骨科常规备皮的情况下,使用我们的调制药物泡足3天。这一过程可以有效杀除足部细菌。经过我们十多年对数千例病人的追踪观察,使用中药泡敷进行治疗的患者,没有1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的情况,充分证明了中药外洗对预防感染的治疗效果。

手术6周后,我们可以帮助患者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和消肿功效的中药,来对患者进行足外清洗。以此来促进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患者的恢复速度。

我们按骨折二期用药辨证,拟以愈骨1号和愈骨2号内服,以期帮助患者在术后6周内,消除术后肿胀、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恢复。我们同时对使用愈骨1、2号的患者进行跟踪复查,发现愈骨1、2号对促进骨折局部骨生长因子TGF-2、FGF-β、BMP、VEGF有明显的表达效果,证实中医辨证用药可加速拇外翻截骨端骨痂的生长。

以上,我们详细说明了中医治疗手段对拇趾外翻症状的有效治疗。中华大地有5000年灿烂的文明史,是闪耀在世界文明夜空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足以在日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作者:温建民,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医科学院望骨科主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
国医青年说因为科学,中医敢非凡 ——一个外科医生回归中医的认识迁变
吴建华内外兼攻荡顽疾
温建民教授:中医理念在拇趾外翻临床中的运用
原创︱拇外翻,你想知道的那些事!
踇外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