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殡葬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二)

(2)灵魂观念的影响。自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以后,就有了埋葬亲人的习俗。古时人们受落后的社会殡葬文化的影响,认为人的灵魂是永存的,人死灵魂不死,对于后代既可以降福,也可以施祸,关键是要看对死者的态度和安葬的方式。古老的中国就是在这种灵魂观念的影响甚至支配下,对殡葬的认识越来越具体、越全面,许多新奇多样的殡葬形式随之出现。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逐渐产生了宗教迷信灵魂不死的观念,《孟子》中说 “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自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 念以后,就有了埋葬亲人的习俗。《易经系辞》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即以柴草裹尸体,置于荒野,不积土 做坟,不竖木做标记,丧期也没有规定。

在半坡遗址中,埋葬的死人多是头朝西,表示灵魂寄托西方的意思,这种宗教信仰和对祖先的崇拜,在我国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即“凡墓而不坟,不封不树者,谓之葬”。坟,是 指墓上的堆土。直到西周,墓上仍是不做坟堆、不做标记的。后来,人们开始追求最能表达活人意愿的殡葬形式,如墓室的精良、葬品的丰盛、葬礼的隆重,并开始流行殉葬奴隶、合葬夫妻,出现了数十代于一地的家族墓地,产生了祭祖习俗等,给古老的殡葬深深地打上了灵魂观念的印记。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厚葬之风和迷信活动盛行,奴隶主阶级为利用宗教迷信维护其统治,大力提倡对凶礼的习俗,甚至把奴隶也作为祭品杀掉,作 为殉葬品埋掉。用活人殉葬是古代可怕的暴政和习俗。《墨子节葬》:“天子 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左 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 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诗经秦风鹪》反复吟唱的“临 其穴,惴揣其栗”的诗句,对残忍的殉葬制度作了强烈控诉。

在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神学思想、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 等意识形态,麻痹、统治、压迫广大人民群众,极力推行封建的葬礼,倡导 “慎终追远,重检厚葬”“破家而葬,债子而偿”“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 必繁,丘陇必巨” “坟丧必择吉地”等,形成了一整套繁杂、铺张的殡葬习俗。

几千年来,我国的殡葬习俗贯穿着一个灵魂不死的思想,认为人的身体可死而灵魂是永生的,因而主张重魂厚魄。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竭力推行土葬 和封建的丧制、丧礼,年长日久就形成一种习惯势力,使土葬、厚葬及与之 相伴的封建活动成为几千年来在我国人民中主要的殡葬习俗。随着社会的进 步,人类的殡葬行为日益变得规范和复杂,同时也逐步走向文明。

【来源:杭州市民政局_民政动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丧葬习俗与殡葬文化
不能靠丧葬礼俗来保护传统文化
中国殡葬发展极简史(上)
殡葬文化
死不死得起是殡葬习俗的观念之争
***穆斯林葬礼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