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那些事】玉剑饰传奇(一) 细品细看


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古人亦云“务逞其穷兵黩武之心,而甘以国家为孤注,则我国民宁与偕亡,断不忍为人鱼肉也。”
不可忘“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古训。
剑素有“百兵之君”之美称
在冷兵器时代, 格斗武器是争城掠地不可缺少的进攻性武器。

中国古兵器中的剑滥觞(shāng)于商末周初,且早在东周时期,青铜剑就已成为随身武器的主流。东汉以后,逐渐退出实战领域。

东周时期,在剑上开始装玉制剑具,这种豪华的剑被称为玉具剑。且在铜剑和铁剑上都有使用。
河南三门峡虢(guó)国墓地M2001出土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的玉镶铜柄铁剑。
隋唐时期,佩剑之风尤为盛行。

剑往往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或者标榜身份财富的生活附属品。常以抒发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

诗仙李白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诗圣杜甫有“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佛王维的“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动百万师。”

刘向《说苑·反质篇》
“经侯往适魏太子,左带羽玉具剑”,则战国时可能已有这一名称。
《汉书·匈奴传》
颜师古注引孟康所说的“摽(biao)、首、镡(xín)、卫”。 其中首和镡装在剑上,而摽和卫装在鞘上。由此可以表明剑上的玉具最完各时共有四件,
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玉具剑是西周,那上面只有玉首和玉镡(剑格),春秋晚期后段才出现玉璏和玉摽(珌)。但其最兴盛的时期是在汉代。

河南淅川下寺出土春秋玉剑柄
玉剑饰的制式非一成不变,经历了由最初的装饰于手柄的首、格。如河南淅(xī)川下寺出土春秋玉剑柄。

后来演变为一套四件的完整组合。全件由剑首、剑格、剑璏(wèi )、剑珌(bì)组成。
古人如何佩剑?
《墨子·公孟篇》和《淮南子·齐俗训》说晋文公“大布之衣,牂(zāng)羊之裘,韦(Wéi)以带剑。”

《汉书·东方朔传》说汉文帝“身衣弋(yì)綈(tí),足履革舄(xì),以韦带剑。”颜注:“但用空韦不加饰。”可见用以贯璏系剑的带子多为革带。

皮革较硬,它的两端不便直接打结,故常用带钩勾括。然而由于剑带要穿过不太大的璏孔,所以不能太宽,相应地,那上面的钩也不能太大。
古人佩剑图
系带佩剑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战国人形灯座,璎结于颌下(青铜部分返金)
剑饰的鉴赏特征
剑首
形圆而略比璧厚,似小璧无“好”。有纹饰的一面较大且外缘外撇内略凹,边棱锋利,无纹饰的正中有圆圈一道,深且生硬,垂直工整,正面纹饰分内外,多涡纹,阴刻线条,细小而工整,细视有紧密的毛道。底端多有三个穿孔,以插剑茎。
01
剑首纹饰的类型
1、圆内勾云谷纹:典型纹饰,最为常见,也是西汉最为流行的剑首纹饰。云纹简要生动,有风起云涌之感,结合谷纹的表象,有风雷动、万物生的含义。如 首都博物馆藏西汉剑首。

2、圆内卷云谷纹:内圆为双圆外弧云纹,中有一小网格,较为常见,是云纹表现力很强的另一种形式,含义和上一种相同。如广州南越王墓地西汉剑首。

3、浮雕组合纹:高浮雕、玉质极佳、等级高、精美异常。 如出土的西汉勾云纹浮雕双螭剑首。
— 徐州博物馆馆藏玉剑首
1992年徐州巨山汉墓出土
直径5厘米。剑首安装于剑柄末端,形状为圆饼形,正面的中部有凸起的同心圆,上饰涡纹,内圆的四周饰谷纹;背面光素,有象鼻穿孔和沟槽,与剑柄端连接。图中的玉剑首是西汉时期比较流行的样式。
西汉变形云纹剑首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变形云纹剑首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柿蒂纹剑首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剑首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剑首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剑首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变形云纹剑首
南阳百里奚出土
西汉变形云纹剑首
河南芒山出土
西汉涡纹剑饰
湖南长沙出土
战国涡纹剑首
浙江余姚老虎山出土
战国剑首
重庆涪陵出土
战国变形云纹剑首
重庆涪陵出土
秦代变形云纹剑首
长沙左家塘出土
战国剑首
云南李家山出土
西汉变形云纹剑首
江西南昌出土
西汉凤鸟形剑首
陕西龙岗寺出土
东周剑首
程桥东周二号墓出土
湖北曾侯乙出土战国玉首削刀
山西太原春秋玉环首刀饰
战国云纹剑首
清宫旧藏
外径5.3cm,厚0.7cm。清宫旧藏。 此剑首玉质青白色,呈薄片状,中心有圆孔,一面花纹较复杂,环孔有一周6瓣柿蒂纹,其外又有两周阴线勾云纹。另一面以双阴线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素而无纹,有3个隧孔,外区饰“丁”形勾云纹。 玉剑首中以圆形剑首最为常见,但像这种两面饰花纹的作品并不多见.
剑格
玉剑格是镶嵌于剑把与剑身交接处的玉饰,玉剑格数量较少,一般多为铜质。

正视略呈长方形,中部有脊,侧视呈菱形断面,穿孔有长方形、菱形、椭圆形等,表面常饰勾连云纹、兽面纹、高浮雕螭(chi)虎纹等等。

战国时期出土的玉剑格多素面无纹。两汉墓葬则常见有以勾连云纹与蟠螭纹装饰的玉剑格。
汉代玉剑格
宽5.6厘米,高4厘米。1995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
剑格安装在剑柄与剑锋之间,作护手之用。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剑格截面为菱形,侧面为横长方形,中部凸起一脊如鼻梁,俯视如菱形状,以此为中心,琢出对称的勾连云纹,纹样自然舒展。

可以看出,图中的玉剑格空隙里仍残留有锈蚀的铁剑。徐州出土的汉代玉剑格多以这种装饰性强的菱形为主,此种形状的玉剑格也是西汉流行的样式,区别只在于剑格表面的饰纹。
春秋剑格
太原赵卿墓出土
西汉剑格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剑格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剑格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剑格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剑格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剑格
河南芒山出土
西汉剑格
湖南长沙出土
西汉剑格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剑格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剑格
陕西长安县出土

长按关注:古玉那些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瑰丽多姿的玉剑饰
西汉南越王墓——精美的玉剑饰
古玉学步(185):战汉玉剑具浅浮雕兽形纹饰的演进
【莞博藏珍】古代王侯贵族们的标配——玉具剑
精美绝伦的南越王墓玉剑饰
论剑|玉剑饰鉴赏(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