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永锋 公益传播三步走,外加赠送“大叔 少女”模式

 

 

嘉宾-冯永锋

 

嘉宾介绍




冯永锋,1971年生于福建,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95年至1998年在《西藏日报》工作。1998年至今在《光明日报》工作。环保行动者发起人,自然大学联合发起人,千里马基金发起人,濒危物种基金发起人,环保益家人发起人。2006年至今,致力于民间环保与民间公益的研究与协作。出版《做环保,要趁早》、《为民间环保力量呐喊》、《没有大树的国家》、《鸟鸣花落》等环保书籍12部。个人微博@冯永锋,个人微信公众号《卖风买酒》。  

 




为什么坚持做传益学堂?


坚持传益学堂,不断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你的想法,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让大家参与进来。很多人认为传播是记者,传播官员应该做的。其实,传播是公益者应该做的,你想让更多人知道、了解,那你就需要去传播,如同去打广告、做宣传等。

 

时代在变化,我们也应该颠覆传统的各司其职。我们现在公益个人,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传播方式,我们自身就是一个传播分子,是我们自己分内的事。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传播经费不能传播;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好的成果也不应该传播。这些观点都是应该改变的。

 

传播是什么?


传播是一个全程、动态的事情。在横向上,是个人的事情,是所有人会参加的事情。在纵向上,是随时的,及时的。

 

在记者看来,好的传播是具有生命的,具有戏剧性的,有活力的。人是社会化的产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社交,从而传播已经成为社会化的一部分,但是传播也不局限于新闻稿,播报等。



 

 01

传播的标题





当你发起项目或者写文章时,你会本能从读者角度去取标题。如同邓飞的“免费的午餐”。大家一听就明白,很多人就不用你去介绍。如同我自己的自然大学,就是自然和大学的结合。如果在传播中,标题不太容易理解,就会减少传播。公众需要花时间记忆,理解,认可。当中,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时比较高的。如同现在的广告,如瓜子二手车、土豆视频等。这些事物是公众身边很熟悉的,大家就方便记忆的,在传播上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传播者都有微博,公众号。做任何的传播就是要公众一听就懂。一般来讲,名称在5-6个汉字,没有其他符号等。如果你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或者表明你的职业或者业务,进行一个链接,就会与公众进行链接,就会形成持续的运行。用名字代表真实,信任,大家容易理解并支持。

 

举个例子:

 

如果我做导航的话,就会从社会通用角度考虑,比较好理解,如“问路”。外卖平台如“饿了么”一样。后来我将自然大学改名为行动者基金。如同“千里马”,大家一听就懂,这是传播的第一要素。



 

 02

传播的真实性与行动




 

 

传播的消息必须是真实的,及时的,才能有能量到达率。什么是能量达到率?消息本身是携带很多能量的,让很多人很快看到就是能量的达到率。现在互联网在速度上是做的很好的,但是达到率是不能保证的。它不同于传统的编辑,先优化作品,然后发布。微博,微信等在时效上,可以快速,原创的发布。它可以满足很多公益者的需求,让公益人获得很多的支持。就算其中有错误的地方,也不会减少能量的达到。

 

让每个个体或者组织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进行表达后就会与社会公众进行链接,就会让文章有活力,就不会冷冰冰的。有一个现象是很多人经常替别人改东西,最后不仅自己会很忙,而且最后的作品不一定是原作者想要的作品。所以应该尝试让每一个个体能够得到成长,同时每个人自己承担,自己修改,就会成长,同时获得认可。



 

03

传播的持续性

 



 

传播的效率方面,静态传播是效率比较低的,信息传播会失去作用。当你的行动和传播同时开展时,不仅可以保证你的行动是持续的,而且会在公众中形成长期的记忆和能量的传输。同时持续的传播,可以不断提升能量,也会积累很多素材,这样后期中就会获得应该有的效果。但是主体在于个人,每天不断同步播报,行动加传播。然后,通过官方以及有权威的媒体组织公布,那就是效率的不断累加,多元形式发展,就会获得更多的效率。

 

当你不断报道,媒体也会主动来关注你,就不像以前去邀请媒体,转被动为主动,在能量的传播上就会获得他的全力支持。从而深入报道就会让观众得以理解支持,相关利益相关方也会关注,媒体也会成为一个合作伙伴,自身的阅读量也会提高。

 

一个机构如果将一个项目分成很多小案例,就会持续、长期的传播。举个例子来讲,助学。如果你不是一次将助学整体情况分享,而是慢慢分享其中的一些有趣的案例,一个一个的推荐,这样就会让很多人对这件事情越来越熟悉,不断积累,媒体就会去关注,就会解决问题。

 


 

04

结语 

 

第一,公益组织应该要与社会形势向结合,要有自媒体,运用互联网。

 

第二,公益人应该有自己的微博、公众号等传播自己的思想。

 

第三,在信息洪流中,持续去播报。

 

第四,不要追逐媒体,让媒体去寻找你,就会更有价值。

 

当我们掌握这些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去做,通过行动去实践,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编外分享:“大叔+少女模式”

  

有人想着传播与其他工作相分离,我们应该打破这种思维局限。不断去探索传播与行动相结合,这样可以节约成本,不用单独设立传播部门。同时公益组织在不断传播过程中,不断行动的时候,并不应该是分割,而是应该筹款,传播,行动的结合。

 

我把他称为“大叔+少女模式”。每个组织应该是功能多元的机构,公益人自身应该多能化。

 

我把根据现场编辑内容就会及时、真实的传播的人称为大叔,他们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对事实情况有相应的资料和把握,但是他们在信息传播方面时间较少,而且也不太擅长写作但是他们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我把少女定义为后期编辑人员,也就是一个团队辅助。他们将一线工作人员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及时传播,不断优化提高信息传播率,使消息的能量达到率得到很快的提升。

 

公益机构应该利用现代自媒体资源,长期持续去做公益,将传播、筹款、行动相结合,就会有好的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制定机构文化策略
互联网 公益的无限可能
为了让公益出圈,腾讯要请100+头部自媒体写“软文”?
为什么有传播部门的公益组织做不好传播?
古村 ?带你深度解读古村大会
抑郁症离我们并不远!【青音】爱,才是救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