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釉下彩34,大明嘉靖年制凤缸

附近有一家不错的花鸟市场,还有两家仿日本风格的瓷器商店,但能遇见这种大缸实属意料之外。

典型的回青料,体型硕大,可惜的是周身修补太多。问了问老板价格,咋舌,七十万!可老板也有说道,这种大缸龙纹常见,可你遇到过凤纹的吗?是哦,老说大龙缸,大龙缸,没听谁说过大凤缸。器身写有大明嘉靖年制款,很规整,官窑体。

大龙缸,即形制巨大的瓷缸,因其通身绘画龙纹装饰而得名,它是封建帝王专用之物。早在明朝洪武时,景德镇御窑厂就烧制成了这种大龙缸,到宣德时,镇内烧造龙缸的专窑已增至32座。

既然明代御厂有那么多的龙缸窑,可见龙缸应属于当时宫廷内必不可少的日用器。但是,除了北京郊区定陵地宫中供有大龙缸,装上香油作为“长明灯”使用外,其它不见确凿的龙缸使用记录。其实,大龙缸以及绘上了其他图案的大瓷缸是供皇宫和上层社会消防灭火的一种储水器。更多的时候,大龙缸被闲置,成了事实上的大鱼缸。大龙缸结实耐用,因此在宫廷中用来储存粮、油、水都很适宜。

龙缸制作工艺复杂。现代景德镇复制一口径100厘米、高80厘米的龙缸,大约要用瓷泥500余公斤。寻常器具拉坯,一位师傅可独立完成。可是大龙缸的拉坯师傅要3到5位。还要先做成4段缸坯,最后将4段缸坯镶接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件完整的大缸。嘉庆时期,昌南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记载:一口大龙缸,要用整整19天时间才能烧制成。而且,御窑厂对龙缸、花瓶类的瓷器挑选极严,上交宫廷的“百不得五”,其余的全部砸碎。

因为烧造大龙缸,明代的一名督陶官曾被愤怒的景德镇窑工赶走,一名普通的窑工被奉为神仙。景德镇瓷工祭拜的一位神叫风火仙师。这位神原本是一个真实的人,名叫童宾,明代万历年间的浮梁里村人。他幼年读书,秉性刚直,因父母早亡,遂投师学艺,在御窑厂做工。万历二十七年,御窑厂奉旨烧造青花大龙缸,久烧不成。当时是一个名叫潘相的宦官监理景德镇窑务,监督烧造大龙缸。潘相假天子之命,对陶工、窑户进行“例外苛索”,动辄鞭挞甚至杀害窑工,瓷工处境十分凄苦。随着烧造期限的临近,潘相更是变本加厉,陶民随时都有性命之忧。窑工童宾看到同伴们的困苦,非常愤慨,纵身跳入窑内,赴火而亡,以示抗议。同窑的瓷工悲痛万分,决心烧好窑内瓷器,以此表达对童宾的哀悼。后来开窑一看,大龙缸果然烧造成功。童宾之死,激起了全体瓷业工人的义愤,最终导致民变,全镇工匠群起焚烧了御器厂的厂房。此举吓坏了潘相,这位督陶官只好偷偷地溜走。在瓷业工人的强烈要求下,朝廷为平民怨,缓和局势,不得不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定咨询
明朝烧那么多硕大的龙缸,都用来干什么的呢?
"大明嘉靖年制"青花龙纹魚缸
景德镇风物志(下)|镇上的风俗
歙县博物馆藏明嘉靖官窑青花大龙缸赏鉴
瓷都见闻 | 窑神童宾(景德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