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一件民钧仿品浅谈钧瓷的几点鉴赏

从一件民钧仿品浅谈钧瓷的几点鉴赏



对钧窑比较熟悉的藏友,应该能辨认出上面的图片是件现代的钧窑仿品。

 看斑

民间有句谚语“钧窑不挂红,一辈子都受穷

可见,人们对钧瓷上的红色十分看重。

大家都知道,红色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而铜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窑炉中的温度和气氛稍有变化,它就会做出反应,由于古代窑炉全凭窑工经验,要把红色烧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真品钧窑带红色鲜艳纯正者极少,大多数红斑中心部位都带有发黑或带绿现象,红和蓝之间有一条很宽的过渡带,其色渐变,釉质凝重,光泽温润。

近年来,由于使用清洁能源的梭式窑烧制仿品,可以把窑内温度和气氛控制得非常精确,所以制作的仿品色泽更加鲜艳,釉下气泡明显增多,质地也越发光亮,红、蓝分明,其过渡带也变得十分狭窄,甚至没有,缺少了变化。

上面那件盘中的红斑就显呆板,不够自然,釉面不够莹润,缺乏真品中自然、流动、幽雅含蓄的乳光。

下面是真品的斑纹,

可做参考

 看底

粗略认识钧瓷最好从钧瓷的底开始

因为底部所反映的信息量是最大的。

文字形容这些底的特征不如自己看后找感觉。

下面列举一小部分

不同窑口的真品钧瓷的底部,

供大家参考▼


看了上面这些真品的底,如果有些感觉,我们再返上去看第一件完整器的底足,就会感觉不够干爽,可以看出胎质新嫩。

下面是几张仿品的底足


 看“线”

大家再看下面这些图片,

尽量多看看胎和胎釉结合处的形态,

有什么共性


红色圈出来的胎釉交接线,往往多有一条黑色或红色的线,有些深有些浅,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釉在熔融时,其中含铁、碳化合物,被釉排挤在外,先行流淌。并且,这部分是最容易形成土沁,就是釉有一层白点点状腐蚀痕。当然有的没有,不能千篇一律。胎釉线也是实战中需要注意的一点,而仿品往往要么没有,要么交代不清。

 

此外,

掌握了整体,

再来看一看微观▼

钧窑的气泡比较特别,犹如虾眼嵌在釉中,又如水草上的水珠粘在流动的草上,这些气泡大小不一,深浅有别,有的散布在熔融的釉料中,真像是鱼籽。在放大镜逆光下看,可以发现凹下的气泡处,犹如一个个透光的小洞洞。

看“纹”

蚯蚓走泥纹是钧瓷釉面上形成像蚯蚓爬过的痕迹,长短、曲折不同,使人们在观赏钧瓷神奇绝妙的窑变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动与静的完美结合。通过考察,发现古代钧窑瓷器,多是用先素烧、后釉烧的工艺烧造而成。其中釉面形成蚯蚓走泥纹这一特点的以钧台八卦洞窑居多,其它窑址偶有发现。釉料配方、釉料细度、釉层厚度、烧成方法等都会影响到蚯蚓走泥纹的形成。

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关键是素烧。就钧瓷而言,古代除八卦洞产品进行素烧外,一般多产品是生坯上釉,一次烧成。生坯上釉需要工匠掌握高超的施釉技巧。一是要动作敏捷,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就会因吸水过多造成坯体坍塌变形。二是坯体在施釉前要保持一定湿度,过湿过干都不行,过湿会降低坯体吸水率,使坯体变形或釉层过薄,过干会使坯体遇水后产生风化爆裂。尽管如此,生坯上釉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节省燃料不需要素烧,其次是胎釉结合较好,不会出现龟裂现象。要知道钧窑属厚釉产品,釉面在干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龟裂,特别是经过素烧的陶胎,如果釉料过细或过厚都不行。蚯蚓走泥纹就是因釉面龟裂而产生的。在经过素烧的陶胎上施釉,很容易出现龟裂现象,为了使釉面保持完好,工匠们会在入窑前用毛刷蘸水刷涂釉面,使龟裂的釉面重新愈合,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官钧瓷器釉面上的刷痕就是这样来的。釉面上的龟裂纹经过刷涂只是暂时看不见了,入窑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龟裂纹又会重新出现,当窑温达到1100℃后,釉面开始熔融将龟裂纹再次愈合。钧瓷属乳浊釉,龟裂部位与釉面会产生色差,人们称其为蚯蚓走泥纹。

 

上只是钧瓷学习的一些入门知识,关于钧瓷釉面质地、修足,说实话,对于刚刚开始学习钧瓷的藏友来讲,如果没有大量上手看实物的话,钧瓷的釉质比较难掌握。

无论是钧瓷还是其他种类的高古瓷器,一件器物放在那,能够给我们的信息量非常多,器型、胎质、釉面质地、修足等等,我们必须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等你掌握了新老的判断方法,剩下的事情就是要上手大量的标本实物,将图片与实物结合起来进行实战演练。

一定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只有这样才会使你在正确的收藏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作者/赵勇

▍赵勇 

英文名 Jason

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上海博物馆义务讲解员。

中国古陶瓷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这位80后青年实战派,业余时间专研和传播古陶瓷文化,志愿将博物馆冰冷的古陶瓷所蕴含的文化温度传递和分享给参观者。

主要研究南方高古陶瓷,由于讲解身份所需,亦涉猎明清瓷器,并专项收藏瓷香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累积了一定的功底和鉴赏水平。

END

艺术品收藏圈的那些事儿……
| 书画 | 玉器 | 瓷器 | 杂件 | 修复 | 科鉴 |

艺素链,是全球领先的艺术文玩知识共享平台。

艺,即艺术,技艺;素,即素人,爱好者;链,即通达、融会贯通,知识网络链接化之意。艺术文化、素人学习、共享发现。

艺素链创始团队希望构建一个文玩知识分享平台,给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希望能感染更多的国人去认识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藏品的艺术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破解钧窑蚯蚓走泥纹
钧之蚓--宋瓷美学之十三
宋钧瓷的“蚯蚓走泥纹”
钧瓷招牌纹饰蚯蚓走泥纹 是指什么高超技艺
风华绝代的钧瓷,是如何用美惊艳了世界
祭红釉的真伪辨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