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设计文章架构总是没规律?读者这个特质,揭示了最基本的行文框架

最近有刚接触自媒体写作朋友看了嫣然写的文章,询问写文章的窍门是什么,好几千个文字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有条理的罗列出来。其实不管是什么题材的文章,想要清晰表达文章主旨,我们就要为它设计一个基本的行文框架。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故事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他在专职写作之前曾经是以经营一家酒吧为生,他的前两部作品都是在酒吧的吧台上完成的。后来决定专职写作后,村上开始在生活方面变得非常自律,他把以前每天抽三包烟的习惯彻底放弃,并且保证每天五点起床锻炼身体。

村上春树严格自律,他每天坚持把所有时间用于做以下四件事的循环:1、早五点起床。2、每天严格抽出一小时跑步。3、日暮后的时间不再坚持工作用于放松充电。4、晚十点准时睡觉。这就是他三十八年如一日的生活循环。

其实跟村上春树把全部精力化成一天中四件自律的事为写作服务一样,对于把诸多文字罗列成有条理的文章,也存在这么一个“四件事法则”。

把所有想表达的东西汇聚成最精华的四个点,为创作内容服务。这样做不但能用尽量简单的方式表达我们的观点,还能让读者更有效的吸收文章内容。

文章结构模糊的主要原因在于,论点不明确和论据逻辑混乱。我们要写一篇文章,首先自己要明确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精确到一句话能描述出来。中心论点是创作一篇文章的领路人,只有明确论点,接下来的文字才能被精确定义。

论点不明确的原因,一般是我们这篇文章的创作目标出了问题,或许是目标模糊,也就是我们对想写的东西有不确定感。或是在两个相似的目标里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有人也许会说,我既然想写文章,怎么又会目标不明确呢?

其实这里主要问题是我们最初的设计意图就有问题,可能自己也根本没意识到。比如想写一篇教大家如何制作美食的文章,我们对论点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呢?你可能会说,肯定是以怎样更好的做好这道美食为中心论点。

但如何更好的做?这是一个很笼统的问题,这个论点有很多表现途径,可以是更快速的做,也可以是更入味的做。只有在更好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确定论点的方向,才能让论点更好的为我们接下来的创作方向指路。

跟论点相辅相成的是论据,如果我们最初的设计意图有问题,中心论点做不到清晰明确,论据也很难达到整体一致。更别说论点下面还有分论点作为支撑,分论点更要有论据来作为支撑。那么整个文章的架构就会显得散乱,甚至会相互矛盾。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是从源头去梳理问题,而不是把目光集中在某一部分的内容上。这就好比列文章提纲一样,其实提纲就是我们对创作意图的浓缩和总结,提纲的首要问题是审清题目,其次是确立中心和选择素材。

四件事法则是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记忆时发现的一条规律。研究发现,人如果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被干扰,记忆中能保存3-4项事物。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身边常用的长串数字,比如银行卡号,就可以发现这些数字一般都是以四个数为单位来空格划分,方便我们去朗读和记忆。另外记忆也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其中短期记忆也叫工作记忆。

短期记忆是指需要维持不到一分钟的快速记忆,比如我们在打电话时突然被要求记忆一组数字,手边也没有纸笔。我们需要在心里快速默念把它记在脑子里,这时用到的就是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创作文章时的转瞬即逝的想法,以及读者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的印象。要想提高短期记忆,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到四件事法则。有研究表明,四件事法则不但适用于短期记忆,对长期记忆也同样有效。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文章,发言稿一般会把要点总结成三至四条的原因。创作文章时的设计思维也一样,在写之前肯定会有很多相关的构思和思路,有时甚至会出现洋洋洒洒跑题了都还没意识到的情况。运用四件事法则能帮我们明确文章的设计思路,整合过于散乱的信息,精炼要点。

另外,读者在看文章时也做不到过目不忘,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文章结构如做不到足够清晰和明确,很难让读者走心。如果能以四件事法则为依据创作文章,在理清创作思维同时,还能帮助读者精炼文章要义,加深印象。

当创作思维混乱时,容易让大脑更容易受到局限,很难从全局角度出发去审视文章整体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养成在创作之前就以四件事法则为依据来精炼创作思维。

与其坐等陷入创作时的混乱局面,不如防患于未然,在创作之前就按照四件事法则的思维去设立文章的设计意图。这其中包括创作素材的整理,提纲,主题思路,论点确立的依据等这些创作元素都可以按照轻重缓急遵循四件事法则做筛选。

在创作素材按照四件事法则整合好以后,可依照读者需求来筛选创作提纲中的首要法则。随后在剩下的素材中再按照轻重程度去排列剩余的三件事,这样能让文章的主次关系更明确。另外在需要删除一些内容时,也不会发生左右为难的情况,避免陷入纠结。

虽然我们文中提到的都是四件事法则,但基于人们的记忆特点,我们还是要尽量精炼文章,能用3个分论点来表述的观点,就不要再去拓展第四点。在设计文章架构时,也可遵循四件事法则,需要展示给读者的信息尽量不超过4条。

在创作过程中,四件事法则可作为文章架构的设计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框架是人们的记忆特点,不必生搬硬套,数字四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动或调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句和律诗如何营造意境(不谈格律)?
如何阅读——做一个伟大的读者
写作方法|议论文如何开门见山提论点
玄幻主编太山告诉你,写作一定要注意的这两个层级
还认为英文原著是天书?两步法教你选英文原著,既学单词又学语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精读版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