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质能力模型

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关注的都是员工的行为、知识和技能。这些内容在企业的岗位说明书任职条件当中经常会被要求,因为这些内容是表象的,很容易被考查到。但是根据冰山模型我们知道,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冰山下面潜在的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例如,从自我形象能够判断一个人自信不自信。可以从着装、打扮、行为举止等因素进行判断出是否自信,这些表象都是潜在素质的要求。

个人品质、内驱力、灵活性、成就导向等等,都会导致潜能力,潜在能力的构成就是人的综合素质,在平时,潜在内容往往比表现出来的内容更多。而且有时潜在内容往往更有价值和意义。

以上5个层次的因素,表面的是平时容易看到的、掌握和评价的,那么水下的品质动机等,是平时我们不容易掌握,但是这恰恰是对绩效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因此更应该重点的研究水下的潜质的素质。

根据洋葱圈模型可以看出,外圈的技能、知识等等,这些恰恰是企业在员工成长过程当中比较关注的方面。企业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这是比较容易培养和评价的。那么内圈的自我形象、价值观等,在企业当中经常愿意通过企业文化等进行培养。所以培养员工的态度、价值观,形象塑造等,一般通过软实力使员工能够提升。

至于个性和动机,往往是员工自身拥有的。他为什么工作?为什么要努力工作?为什么要工作做好?这些员工自身拥有的素质是不太容易掌握和改变的。那么企业跟应该学会去认识员工潜在素质。在了解员工的内在需求后,然后把员工的需求和企业发展方向进行有效地结合,这是要进行素质分析的重要核心,通过素质能力的分析。了解员工并将之培养成为企业有贡献价值的人。

个性动机、形象、态度、价值观是后天难以学的,也很难以评价的,因此我们就要找到认知的方法,通过认知评估,从而提高员工的绩效,产生更大的作用。

知识技能包括的 促进团队交流、影响、战略领导、网络、演讲、资源管理 、专业、增进创造力和知识;这些方面也是评价知识技能的依据。

自我认知、社会角色包括、客户导向、商业导向、建立关系、结果导向、社团导向、企业家定位等因素,这些内容是建立素质模型关键的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有些人喜欢数字,有些人喜欢图形。每个人对很多东西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于人的大脑结构利用的优势导致的,每个人脑结构主体都是相同,但是每个部分的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优势。

大脑优势导致了兴趣,兴趣往往是根据大脑的结构的偏重发展的程度导致的,所以说,有些人可能对音乐感兴趣,有些人可能对逻辑思维感兴趣,有些人可能对图像图形感兴趣,那么兴趣产生以后,就会使人产生某些偏好。

因此,兴趣导致了偏好,偏好导致了动机,动机的强弱导致了能力的高低。

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又分为左上脑和左下脑,右脑分为右上脑和右下脑,奈德.赫曼德的全脑模型把一个人脑分成了四个象限。分别是左上脑A象限,定位为分析家;左下脑B象限,定位组织家;右下脑C象限,定位为交际家;右上脑D象限,定位为梦想家。

1.A象限,分析家。逻辑性强的、好分析的、重事实的、强调量化的人,一般都是左上脑(A象限)比较发达,所以经常把这些人定位成分析家。

2.B象限,组织家。有条理的、循序渐进的、重规划的、重细节的人,一般都是左下脑(B象限)比较发达,所以经常把这些人定位成组织家。

3.C象限,交际家。善交际的、重感觉的、重运动的、情绪主导的人,一般都是右下脑(C象限)比较发达,所以经常把这些人定位成交际家。

4.D象限,梦想家。直觉的、整体的、融会贯通的、创新的人,一般都是右上脑(D象限)比较发达,所以经常把这些人定位成梦想家。

通过大脑的分工,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是因为整个脑结构当中某一部分发展的比较好,形成了某象限的特征比较突出。体现了内在素质。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素质的特征和要素直接会影响行为。如果企业事先了解一个人的素质特征,就可以预测这个人未来的工作行为。

从此图可以看出素质决定行为,行为就决定了绩效。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成就动机,关注后在动机方面多一些培养,这样才会导致员工的绩效提高,员工绩效的提高,企业的绩效才会提高,企业目标得以实现。

企业战略目标实际上是绩效目标的一个指引,也就说只有绩效目标实现,战略目标才能够实现;绩效目标是靠员工和整个团队的行为实现的;行为是由个体素质能力组合构成来形成的;因此素质能力模型决定了个体员工的整体行为,也会导致企业目标的实现。

根据上图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个组合过程是不断循环调整的,才能最终实企业战略目标。所以说素质和战略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素质模型最核心的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达成一定的绩效目标,这是定位素质模型产生的前提和依据。为了实现这样的工作和绩效目标。就要求任职者应该具备的不同的素质的要素组合。

对任何一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幅度越大、越宽,就会对素质的要素要求就越多。因此就会导致选人会很难,所以通常在素质模型中,会有四到六项要素组成。这是便于我们在选人、用人提供方便,减少用人的难度,同时也便于对人员的培养、管理、考核。

素质模型的素质要素分为6大要素,目标行动族、帮助与服务族、影响力族、管理族、认知族、自我概念族。通过典型性行为的方法将每一个要素分成各种级别,这在应用素质能力模型的要素时便于企业评价和判断。

通过这个分级图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将绩效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清晰的把每个级别进行基本的定义,然后对员工岗位运用分级图形判断人员的成就导向,这就是素质分级的应用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用6+3能力量化技术快速识别和选任人才
一位人力资源从业者眼中的能力素质模型
什么是胜任力,与领导力有何关系?如何构建领导力模型?
继任管理的五大关键要素
绩效考核在“人岗匹配”中的作用 内附:完整案例解析
胜任力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