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TEM ”教育实践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教育管理创新③

在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的目标引领下,南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推进实施指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STEM+”教育,即在STEM基础上融合语言、艺术、人文,坚持人文素养与科技素养并重。

我校于2015年构建了“金字塔式”的“STEM+”立体课程体系。其中的基础课程注重学生文化基础,将数学思维、工程意识、技术素养有机地渗透在国家课程中,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发现和创造;拓展课程关注学生社会参与,以项目设计与实施为载体,将学术性学科知识借助创新实验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等转化为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荣誉课程促进学生自由成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依托现代实验技术,以环境、能源、食品、材料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为情境,开展创新能力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聚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凸显“STEM+”教育育人功能。

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几乎都是由单科培养产生,自身缺乏跨学科学习的经历,更没有“STEM+”教学经验。教师过去钻研的往往是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很少打破学科边界进行跨学科互动交流,很难实现不同科目的融合教育。

为此南外创建了由30多位教师组成的“STEM+”教学团队,老师们来自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学、艺术、历史、政治等多个学科。这群富有创新活力的青年教师,广泛开展团队内的相互学习交流及集体备课,合力开发体现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共同研讨项目学习的开展与评价,同时加强与高校教师及STEM课程开发人员的合作。

学校打破当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垒,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社会资源的融合,合力推进“STEM+”教育。我们邀请高校专家学者来校担任高中生专业导师,学生每周都有机会与院士、博导等零距离接触;用学术讲座、高校参观、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同时也提升教师对科学前沿知识、技术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对学生研究项目的指导能力。学校还与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馆院合作,开发博物馆课程,将科学与人文、历史相融合。“南博南外古陶瓷修复”“面对历史和我们”课程均获得2019年南京市中小学精品课程一等奖。

自2015年9月全面推广“STEM+”教育实践以来,我校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多次在国际国内学科竞赛或科创大赛中摘金夺银;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得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青睐。教师也在国家级学科教学和实验创新大赛中屡获一等奖。在全省高中课程基地展示活动、全省首届STEM教育大会现场,南外教师展示了多节“STEM+”示范课;多名教师主持或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STEM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近40篇论文介绍我校“STEM+”课程和具体实验创新项目。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江苏省“基于STEM理念的化学课程基地”,全省首批STEM试点单位、首批优秀STEM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30日第7版

作者:邹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STEM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施
STEM教育的五大争议及回应
【信息素养】基于STEM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探究
STEM 学术 - 3分钟视频说清楚《什么是STEM教育》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得主经验分享:如何基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进行教学创新
真实情景下学科融合的创客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