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文人雅士不光是喜欢品茶,

他也在改变着品茶的仪式。

而这其中,最有趣的,当属于:

斗茶。

斗。

奇奇怪怪,繁繁锁锁的”斗“文化。

那些爱较真的茶人都在较劲什么内容?

”斗“个什么劲?

斗茶,又名斗茗、茗战。源于唐,盛于宋,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

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


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

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今天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

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

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


斗茶者对源水的要求极为严格,

特别讲究用水的功夫。

一般的斗茶者多选用泉水、江水等活质水源,

高雅一点的也用植物沥水。

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

所以有的比赛要求用同样的水煎茶,这样最能检验茶质和技法的优劣。

这种斗茶,必须了解茶性、水质,

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而陆羽则是用水讲究”处女座“级别的存在,

为此,他特意评出了”天下二十泉。“

陆羽缘何评此水为第三泉呢?

据唐朝张又新《煎茶水记》云:

得之楚僧煮茗记,说唐代宗时李季卿官湖州刺史,至维扬,遇陆羽,见陆羽有笔记写道:“圻水兰溪石下水第三,乃二十水中之一水也”。

《煎茶水记》又写道:“陆羽所评泉水,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下水第二,蕲水兰溪石下水第三,峡洲扇子山有石突然,浅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第四,苏州虎丘寺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横塘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可见兰溪“天下第三泉”确为陆羽所评定,但系张又新所传信。

庐山康王谷谷帘泉,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泉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蛤蟆泉,第四;

苏州虎丘寺石泉,第五;

……

这个号称天下第三泉蕲州兰溪石下水

就是石隐山泉茶泉水。

水,给予茶第二次生命

陆羽有言“水为万茶之母”

蔡襄则言:“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佳茗必须有好水相匹配,方能相得益彰:

用对水,茶汤加分,茶汤明亮、茶香高扬、醇厚甘爽;

反之,有了好茶,若不得好水,佳茗也不佳也:

茶汤则会浑浊发暗,香气发闷,苦涩单薄,十分之茶也可变成三分。

好茶泉,清冽、甘美,

用于煮茶,芳香扑鼻,

茶气升五尺而不散。

唇齿留香,茶汤有韵。

评。

在寺院中,若有机会普茶或饮茶,就能体会到“茶禅一昧”的微妙。这其中,既需要好茶,还需要好水,缺一不可。为了让诸位名士能够感受天下第三泉的魅力,胡先生特意在五祖寺举办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品水茶会——东山茶会。


五祖寺山门前有元代飞虹桥,为跨越山涧溪流的古廊桥,桥两端各有一幅匾额,东头书“放下着”,西头书“莫错过”,别有深意。当我们放下心中各种妄念,便不会错过生命中最平凡的风景,回到祖庭禅乡,在行住坐卧的每个当下,寻找源头,安顿这颗心。
3月26日至28日,天下祖庭五祖寺第四届“莫错过”东山茶会圆满举办,茶会期间,茶人和嘉宾在法师们的带领下体验了禅宗祖庭的丛林生活,参加禅修、早课、过堂、巡礼祖庭等活动,体验“放下着”与“莫错过”。
在五祖寺的短短三天里,茶人和嘉宾们普遍感觉祖庭很干净,很清静,来到这里内心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并不觉得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种感受很真实。
是的,就像一行法师所说,我们都回家了,回到了我们内心的故乡。

      
我已到家了,已到家了

在此地,在此时
我不动,我自在,于佛土,我安住了
到了,到了
到家了,到家了
安住于此地,安住于此时
让我们再次回顾这美好的茶会
因为这不可思议的因缘
我们彼此遇见

于樱花树下布一方茶席,

在樱花飞舞中感知“茶香”,

在一杯茶中,找寻心中的安顿。

那年,那月,那日,莫错过。

晚,“莫错过”东山茶会如约展开。

茶会伊始,春雨忽至,竟无人心绪不安,茶人专注于茶席中的点滴,嘉宾沉浸于茶汤中的滋味,大家仿佛形成一种默契,莫错过这樱花,莫错过这春雨,莫错过这碗茶和这场相遇。雨中喝茶,樱花飘舞,这是一生中多难得的际遇!这盏茶朴实的让人会心一笑,真实的让人回味无穷!

 茶与香·十一席 

- 茶人寄语 -

【胡云福】

不汲汲于富贵,不汲汲于仕途,精心地择水、择茶、择境,

在一杯茶中,寻得“隐之澄怀地”

【任政林】

茶器手作人,自然茶会创作人

“这一刻会永远留在我的生命里”

【回香】

茶人,旅日华人

“把最好的给予别人”

【陈翰星】

苏州本色美术馆馆长

“茶,与内心相处最好的方式”

【曹庆励】

修造手艺人,“那个山头”工作室创建人

“为残缺重新赋予生命”

 【老莫】

茶器手作匠人,广州“上山堂”主人

“一颗禅心,生发无尽”

【汪泓】

创作者

“任何平常的事物都可以带来情感的东西”

【何肥】

茶人,杭州“见山茶事”主理人

“见山还是山”

【乐砚仲】

安般茶道创始人,书法篆刻家

“忘记茶汤的滋味,看到自己的心”

 【李迪】

茶人,杭州曾韻茶文化工作室

“来山里,喝一杯轻松的茶”

【李士海】

沉香收藏家,北京“无双阁香馆”阁主

“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

 【肖玉慧】

茶人,黄石“静慧茶修”主理人

“刹那欢喜,愿大家享受当下”



感恩胡云福先生
如他所说:
每一次全力以赴的努力
都会迎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场茶会因为大家共同的付出
成就了每个人与这个春天
与祖庭,与樱花,与禅法的
“莫错过”

莫错过不辜负茶汤、茶泉樱花好天气。



名寺与名泉。

五代时毛文锡在《茶谱》中称:“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旁蜀岗有茶园,其茶甘香,味如蒙顶。”他所说的茶,就是大明寺五代时的蜀岗茶,当时是作为进贡的贡茶。现今,蜀岗高地双峰云栈一带仍有五百亩茶树,这些茶芽尖鲜嫩,条索紧密,汤色明亮,清香浓重,常常叫人赞不绝口。当然,在大明寺这一带,不仅茶叶好,而且讲究泡制,首先是水,最好的冲茶水当为大明寺第五泉水,而这第五泉的名号是出自于唐代状元张又新的《煎茶水记》。

北宋欧阳修守扬州时,曾撰《大明寺泉水记》,称赞泉水之美。苏东坡守扬州时曾记道:“大明寺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为胜。”北宋抗金民族英雄李纲也写过《次韵赵帅登平山堂》诗两首,其中赞曰:“小斛蜀井寒冰齿,旋俯波光碧蘸空。”为此曾有专家提取了大明寺第五泉的水样,通过专业水质化验部门检测,结果显示水中偏硅酸和锶的含量很高,矿物质丰富,竟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天然矿物水,并且水质远远超过市面上的矿泉水。

王澎曾在雍正六年在无锡惠山书写过“天下第二泉”,为此当时扬州高知府向七旬高龄的王澎请书。王澎当时虽身患疾病,但仍欣然题书“天下第五泉”,其书挺拔清秀,不减往年之俊美。高知府之后立石刻于寺内西园中,石刻刀法苍劲有力,刀锋明快。此石刻后移立于大明寺山门外西偏壁上,与东偏壁上的“淮东第一观”石刻两相对应。而现立于美泉亭旁的一方“天下第五泉”小石刻是道光癸巳年由王诚所书。其实这“天下第五泉”我们通过文字了解的再多,都不如自己亲自来到大明寺亲身去感悟、去品味这被历代文人雅士所赞美的天下第五泉。

现今,在茶隐山房,已经有现有的“第三泉”纯天然茶泉水可以饮用;在大明寺卧佛殿内,有瘦西湖景区历时数月精心打造的《鉴真东渡禅茶秀》,品一壶扬州特有的蜀岗茶,在禅定状态下静心体会六幕鉴真大师东渡故事;而在茶隐山房,不仅可以借由“东山茶会回味“莫错过”的禅声,也可在静默的茶中与佛像相伴,放松身心,与空间收藏的一尊尊佛像伫立观照,体察生命,感受禅茶的魅力,如此才不虚来此探寻这天下第三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最美的泉,养眼更养心!
茶会邀请函| 品水会
[转载]旧文:寻山志
武林茶会之“执壶画境”
篆书: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于丹《趣品茶韵》|第六集: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