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象视界|台湾行】黄玄龙:为《竹人录》做图谱

今天,我们仍然隆重推出【大象视界】和《典藏》杂志中国版联合呈现的【台湾行】系列专题,前两期专题,我们分别探访了台湾顶尖收藏家团体清翫雅集的两位成员——何国庆先生和洪三雄先生。台湾行的第三站,我们造访的是在华人世界享有盛名的文房品牌——台北翦淞阁。

大象和翦淞阁主人黄玄龙先生

大象和翦淞阁主人黄玄龙有过很多很多次的互动,同时,大象也不止一次造访台北的翦淞阁了,但每次跟着玄龙老师学习,都会有一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在如今的华人古董大行家里,能将拍卖做成一门系统性学问,能将收藏玩成赏心悦目的生活美学的,或许真的没有几个人能做到,所以大象才一直说,我绝对是玄龙老师的忠实粉丝。

黄玄龙先生过去这一年有点忙,就在去年12月,他刚刚和上海保利华谊首拍合作,完成了又一场经典文房拍卖——【神采璀璨】,同时,还和著名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先生来了一场“古今对话”——万里江山图迭山赏石特展。而事实上,黄玄龙先生这一年的工作还远远不仅于此。

记得一年前大象拜访台北翦淞阁时,就听黄玄龙先生谈起未来的计划,这一年下来,其中的一件大事或许很快就要完成了,这便是为《竹人录》出版释文版和图谱。

清 蜻蜓万代竹盒

宽4.8cm;高9.3cm

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  翦淞阁专场

成交价:471.5万人民币

大象了解,在所有的文房杂项门类中,竹刻是黄玄龙先生最为钟爱的之一,黄玄龙先生曾经在他的著作中道出了钟爱竹刻艺术的四大理由。

我一生钟情文人艺术,而竹刻艺术是文人艺术最重要的一种。对于竹材,自有一种特殊的好感,略举数项言之:

首先,竹材中虚劲节,传统文人多以竹比德,明人何景明有《玉冈黔国地种竹》诗云:“比德亮无暇,抱节诚可久。”质感高洁,令人宝爱。

次者,晚明文人标榜清高独介者,以山人、道人自号,然达官富绅有喜爱附庸风雅者,多采用金、玉、象、犀作为文房清玩材料,因此使用竹材本身就是一种叛逆的标榜,代表文人之品位。竹刻作品之所以能“以古铜玉、宋瓷诸器并重”、“上者至与金玉等价”,不在于原料价格,而是一经匠师巧手,竹刻所呈现的美术表现和艺术价值。

三者,使用荒亩杂生的竹材创作,取之于自然又不损伤自然,正是传统文人对大地的尊重和向往。竹人以最无富贵意蕴的材质来创作,不求此材如金石般立于天地千年而不散,其心思何等谦卑,而其意境又何等清高?然证之于今日的环保观,又是多么契合?

四者,由于竹材属于有机物,经二三百年而有明显葆光变化,抚物忆昔,神交古人,心头手中,别有一番情意趣味,教人焉能不爱?

——黄玄龙

在竹刻领域,黄玄龙先生为什么如此看重《竹人录》这本书呢?

清  顾珏  杜牧诗意园竹笔筒

高13.1cm

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 翦淞阁专场

成交价:172.5万人民币

中国的竹刻艺术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竹刻作为一门专业的艺术存在,始于明代的正德、嘉靖年间,之后的两百多年来涌现出众多不可复制的传奇名家,而到了清嘉庆后,竹刻艺术渐渐式微,难以重现往年之神采。各地流派中,尤以嘉定竹刻为翘楚,不夸张的说,嘉定派竹刻代表了明清两代中国竹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清中期嘉定文人金元钰所撰写的《竹人录》是历史上第一部竹刻专著,记载了从明正德到清嘉庆两百多年里的嘉定派竹人六十余家,全书共17000多字,完成于嘉庆12年(1807年)。

清  周芷岩  梅道人风竹图 竹笔筒

高14.3cm  直径  9.7cm

翦淞阁藏

《竹人录》作者金元钰本身就是嘉定人,其父又是竹刻藏家,因此,他得以接触到嘉定竹刻两百年最第一手的资料,而由于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嘉定竹刻艺术由盛而衰的分水岭,所以金元钰的《竹人录》很少提及和他同时代的竹人,和金元钰有过交集的清中期竹刻大师,可能就是活到89岁高龄的大师周芷岩了。作者所处的特别历史年代,加上他的家学渊源和深入考证,《竹人录》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竹刻艺术不可复制的经典之作,直到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对于嘉定竹刻的所有新发现的考古、研究成果几乎都完全符合《竹人录》中的描述,所以《竹人录》堪称无法超越了,称得上是研究竹刻艺术“不可少之书,而必传之作也”。

金元钰在《竹人录》中详细记载了每一位竹刻大师的艺术才能、作品风格、师友传承、社会交游和艺术评价等等,所有的信息都做到严谨客观,但与此同时,《竹人录》也体现了作者的历史情境和个人情感。

金元钰在其序中这样说:

“刻竹虽小道,其人非具郑虔三绝、灵襟洒脱、居处出尘,不能下一笔。世人比之子刚治玉、抱云冶铜,犹未识诸君子之用心矣。”

——金元钰 《竹人录》序

序中提到的郑虔(691759)是唐代的诗人和书画家,史书记载他是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的一代通儒。所以,在金元钰看来,两百年来,真正的嘉定竹刻名家远非仅仅只是手艺高超的匠人,而是“灵襟洒脱、居处出尘”的博文多才之士。正是这样的文人风华,才能造就出真正的竹刻艺术大师。

而竹人录诞生不久便遭劫难,传世版本稀少,国家图书馆所藏清嘉庆12年刻本为底本,民国时期,嘉定收藏家张鸿年复从竹人时湘华家获得抄本,民国11年(1922年)由嘉定光明印刷社出版的版本将嘉庆12年刻本散佚部分补齐,基本能还原的金元钰原作了。

清  施天章风格  济公像

高10cm

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 翦淞阁专场

成交价:345万人民币

2004年,黄玄龙曾经将金元钰的《竹人录》和清末褚德彝所著《竹人续录》合刊印行,并请王世襄题字,这便是翦淞阁2004年出品的《竹人两录》。而这十几年来,黄玄龙先生一直都有一个十分宏大的计划——当年的《竹人录》只有文字而没有图片配搭说明,黄玄龙经过了这些年的积累、研究,厚积而薄发,终于可以有能力完成这样一件没有人完成过的学术任务了。

《竹人录》《竹人续录》民国刊本

黄玄龙先生对大象说,为了出版《竹人录》图谱,他做了十几年的准备工作,这些年来,他探访公私所藏的竹刻名品,搜集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嘉定竹刻标准件的图版,最终将呈现竹人录中十几位顶尖竹人的约150件作品,全部都必须是典型的标准器!

竹刻作品的鉴定和书画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书画领域,比如唐伯虎或者文徵明这样的大名头,历朝历代的仿作极多,以至于我们在拍卖会上所见到的,其实大部分都不是他们的真迹。而即便是国家博物馆的馆藏,很多也有疑问。而相比之下,竹刻标准器的认定可能比古书画还困难得多,一方面,竹刻自古以来相比较书画收藏要小众很多,因此,除了权威的《竹人录》,其他有关于竹人的文献记载相比较书画少之又少,自然,其鉴定和辨别标准件的依据就要少得多。另一方面,在竹刻名家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无款真迹,相反,有很多仿作却后加上了名家的款识,我们要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找出真迹,尤其是无款的那些标准件,这需要的是极为高超的鉴赏眼光和极其丰富的资料累积,这十几年来,黄玄龙先生就在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工作。

那么,黄玄龙先生是如何来认定竹刻名家的标准器呢?

黄玄龙说,竹刻的鉴定和书画鉴定其实有着很多相通之处,鉴定竹刻需要同时研判“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

如果说,书画的“主要依据是看笔墨,那么竹刻的“主要依据便是观察用刀的风格技法了。而对于明代的竹刻鉴赏,我们可能更需要将作品放在其时代背景之下,和同时期甚至更早的雕刻艺术进行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你就会发现嘉定竹刻的风格流变和传承,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一位竹人的真迹鉴定,还是需要仔细的研究其个人的风格技艺,一刀一刀的去看,像能在《竹人录》中著录的一等一的名家,在刀法技艺中一般而言是不会有任何的败笔的,如果有哪怕一刀不到位,对该作品的真伪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和书画一样,竹刻的鉴定也有很多“辅助依据,比如相关的历史记载、著录传承、所用材质本身等等,都会对鉴定有所帮助。

黄玄龙先生在翦淞阁给我们上手看了由明入清十多位名家精品,而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这里为朋友们部分呈现,同时做一个小小的声明,由于室内场地灯光条件有限,我们很难通过现场照片将竹人的美物完美的还原呈现,如果有机会的话,大象带朋友们去看看实物吧,嘿嘿。


**朱鹤

朱鹤(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中期)是嘉定竹刻的创始人,他工诗善画,精于篆刻,将书画艺术融入竹刻之中,朱鹤不仅仅是嘉定竹刻的鼻祖,还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雅士,《竹人录》中记载,朱鹤的一位好朋友陆祭酒请客吃饭高朋满座,但只要朱鹤不到场,他是会很不高兴的。

字子鸣,号松邻。世本新安,自宋建炎徙于华亭,又六世而东徙,遂为吾邑人。云间陆祭酒,宏奖风流,高朋满座,顾无松邻子,不乐也。工韵语,兼雕镂图绘之技。所制簪匜,世人宝之,几于法物。得其器者,不以器名,直名之曰“朱松邻”云。为人孤介绝俗。

刻竹创自松邻子,自前明至今二百八十余年,流传不废。前人制度浑朴,今则渐趋新奇,失古意矣。家藏山人手制儒冠,高雅古朴,断非近今作手所能梦见也。

——清 金元钰《竹人录》

乾隆皇帝绝对是朱鹤的粉丝,有记载,乾隆曾经在朱鹤的《西园雅集竹笔筒》上题写:“高技必应托高士,传形莫若善传神”的诗句,可惜,这只曾经为乾隆爷御题的笔筒已经无处追寻。

黄玄龙先生说,尽管一些博物馆馆藏有少数他们定为朱鹤的作品,但是否为其真迹,还值得商榷,在黄玄龙先生看来,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还未见到能够让他信服的朱鹤的真迹,所以,“竹人录图谱”中,朱鹤的作品恐怕暂时只能空缺了。

明  周翥  花卉纹紫檀笔筒

翦淞阁藏

但在台北翦淞阁,玄龙老师从库房拿出了两件和朱鹤同时期的漆雕大师周翥的木刻作品和我们进行比对参照。

玄龙老师说,欣赏明代的竹刻,首先就是要放在其大时代背景之下。一方面,明中期以来,王阳明心学的流行引发了思想的解放,从麦哲伦发现新航线再到隆庆开关,世界最早出现了地球村的概念,这时的中国工艺美术多多少少开始受到了西洋美学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早期明代的竹刻和元代以来剔红的刀法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说到竹雕鼻祖朱鹤,就一定需要和周翥、鲍天成、陆子冈等联系起来看。我们知道张成是元代雕漆的一代名匠,而周翥和其同时期的名匠都受到了元代张成以来剔红技法的影响,这便是黄玄龙所说的“主要依据”中的“时代风格”。

朱鹤的作品开创摹北宗画派的先河,风格质朴雄浑,高古清雅,影响到了嘉定竹刻后世两百年的主流风貌。《竹人录》中说朱鹤的作品“制度浑朴”,犹如汉魏之诗歌,质拙而刚健,所以明代的竹刻更多的体现出了这种高古雄浑的美,这是清代的竹刻家再怎么精于模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朱小松

朱鹤之后,其子朱缨(号小松)(1520-1587)继承了嘉定竹刻的衣钵,相比较朱鹤更注重刀法本身,朱小松或许更接近雕塑本身的语汇,从小松一代开始,嘉定竹刻开始出现了代表竹刻艺术最高成就的圆雕作品。而小松本身的作品同样追求高古的格调,清代学者钱大昕有诗赞曰:“多栽盆树倚窗前,截得筠筒手自镌。花鸟徐熙山马远,无人知是小松传”。我们一起来看看《竹人录》中对于朱小松的生动描述。

性嗜酒,故独酒家能数得之,他求者弗即应也。养生家劝之节饮,笑答曰:管辂顿倾三斗,扬雄酒不离口。世间殇子岂尽酒人哉!卒不听。县令尝召之,不往。令急之,曰:我能破家。笑曰:我乃无家,何破为?徽王以币聘,谢曰:“锄草衡门则有余,曳裾王门则不足。”未几,王坐法废,人服其见。平日诗不苟作,间一写,其中所欲言,悠然之味常在言外。著有《小松山人集》,惜全稿散失。

——清  金元钰《竹人录》

明 朱小松 刘阮入天台竹香筒

上海博物馆藏

相比较朱鹤几无传世作品,我们有幸能够找到朱小松确切无疑的标准件。1966年在上海宝山顾村朱守城墓出土的刘阮入天台竹香筒,带有小松款,称得上是如今存世有具体年代可考的朱小松代表作了,对于我们今天研判朱小松的作品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标准器。

对于朱小松的艺术,《竹人录》有着这样的记载。

朱缨字清父,号小松,松邻子,居清镜塘,貌古神清。工小篆及行草,画尤长于气韵,间仿王摩诘诸名家,山川云树,纡曲盘折,尽属化工。刻竹木为古仙佛像,鉴者比之于吴道子所绘。

——清  金元钰《竹人录》

黄玄龙先生研究的有趣之处便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可靠的实物,反过来去印证《竹人录》中的记载,翦淞阁便藏有一件朱小松风格的观音大士像,即可验证《竹人录》中记载“刻竹木为古仙佛像,鉴者比之于吴道子所绘。”

朱小松风格  观音大士竹雕像   翦淞阁藏

29cm,9.5cm

我们所见的这件观音大士像,高古气息浓郁,所费刀斧不多,但却已传神写照了。整件观音像便符合黄玄龙先生所说的明代三朱时期的竹刻风貌,刀法雄浑而又内敛,格调高古,刀法藏锋不露,隐起圆熟。这样的作品,便是黄玄龙先生所说的,既符合其时代风貌,也符合其个人艺术特征,又能在《竹人录》中找到相应的记录,这便是《竹人录》最好的图释了吧。

明  朱小松  象牙笔筒

翦淞阁藏

玄龙老师又拿出了一件朱小松制的象牙笔筒给我们上手,对于我们了解其“藏锋不露,隐起圆熟”的雄浑之风有所帮助。


**朱三松

朱缨之子朱稚征(生卒年不详)号三松,是明代嘉定竹刻“三朱”的第三代传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还善于规划园林,如今嘉定南翔的古漪园最早便由朱三松所擘划。他的画风有一点点模仿著名的元代“洁癖”画家倪瓒,因此,在竹刻上也有着逸趣横生的简约之风。翦淞阁所藏的这件朱三松麻姑献寿便是其简老朴茂、雄浑内敛的代表作。

  朱三松  麻姑献寿图竹笔筒   翦淞阁藏

高:18cm  直径8cm

朱氏擅名竹刻,比之山阴父子,虽羲、献自有分别,然源流一也。大抵花鸟规抚徐熙写意,人物山水在马、夏之间。画道以南宗为正法,刻竹则多崇尚北宗。盖以刀代笔,惟简老朴茂、逸趣横生一派,最易得神也。

——清 金元钰《竹人录》

黄玄龙先生这几年跑遍了世界各大拍场寻寻觅觅,就在去年,他还在厦门博美找到了一件符合《竹人录》中所记载的朱三松的趣作。

稚征号三松,小松仲子,稚美之弟。祖、父、兄三世以高尚称。松邻子又以刻竹名家,至三松而技臻极妙。三松性简远,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长画驴。其雕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见者情惬,则任其携去勿惜。意所不属,遗以多金弗愿也。所刻笔筒及人物、秘阁、香筒,或蟹或蟾蜍之类,当时即已宝贵,今日则琼弁火齐,名重五都矣。

——清 金元钰《竹人录》

2016年厦门博美春拍

明  朱三松风格  竹根雕金蟾摆件

成交价:63.25万人民币    翦淞阁藏购

去年厦门博美的这件小竹雕蟾蜍,也就一根小指那么大,但其巧妙利用竹根天然纹理下的栩栩如生在当时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大象在拍前也曾经将这件重点宣传过。而最终,这只小金蟾从4万元一路竞价到63万元为黄玄龙先生竞得。黄玄龙先生说,这件蟾蜍的雕刻技艺其实难度极大,可以仔细留意蟾蜍的鼓起,这样的细节非一流高手难以为之,而尽管无款,其圆雕的刀法和艺术特征也十分符合朱小松的风貌。有趣的是,《竹人录》中早有关于朱三松雕蟾蜍的记载,或许这便是一件活生生的实物佐证吧。

黄玄龙先生所,明代的竹刻以三朱作为鼻祖,他们的艺术特征整体要从“高古雄浑”四个字去理解,这种雄浑的气韵生动其实是后世最难效仿的,甚至是朱三松的两个顶尖弟子秦一爵和沈两之都难以做到,这种“雄浑”到了清代的作品中就完全消失了,因为时代赋予的气息完全不同了。而到了清代,自康熙至乾隆年间,嘉定竹刻涌现出了格局特色技艺的诸多名家,呈现出了精彩纷呈的竹刻艺术面貌。


**吴之璠

明代“三朱”之后,吴之璠(约康熙时期,生卒年不详)称得上是嘉定竹刻的第一高手,他早年师法“三朱”,晚年变法,仿造洛阳龙门石窟的浅浮雕,独创出薄地阳文刻竹。吴之璠名气太大,所以市场上经常能见到所谓吴之璠款的竹刻作品,但能找到的真迹寥寥无几。我们一起来看看《竹人录》中的记载。

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所制薄地阳文最为工绝,今流传人物花鸟笔筒,及行草秘阁,秀媚遒劲,为识者所珍。天津马令素挹其名,延为上客。后马令去官,有殉知之契,从之偕往,遂不知所终。

 ——清  金元钰《竹人录》

清  吴之璠  黄杨木三顾茅庐笔筒

翦淞阁藏

吴之璠较为可靠的真迹,存世大约就是以二三十件来计吧,黄玄龙先生从库房拿出了一件吴之璠的黄杨木雕笔筒,尤为珍贵。吴之璠的黄杨木雕笔筒我们已知的大概就是两件了,一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赫赫有名的《东山报捷图》笔筒,以淝水之战作为表现内容,笔筒人物众多,将一代名将谢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英姿表现得淋漓尽致,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而翦淞阁所藏的这件吴之璠的《三顾茅庐》同样精彩绝伦,刀笔之间,将刘备的求贤若渴,关张二人的各种不服以及诸葛亮悠然以待天时的神态跃然于方寸之间。

王世襄先生曾经撰文比对这唯一的两件吴之璠笔筒,给予《三顾茅庐》笔筒极高的评价,王老甚至认为,《三顾茅庐》的艺术水准更优于故宫的《东山报捷图》。

两图对比,刻捷报既省却构图之惨淡经营,又免去人物之提炼简化。两器均为鲁珍(吴之璠字鲁珍)铭心之作,自不待言。但呈进定须维恭维谨,难免稍见矜持。不若三顾图定稿后,便可放手运刀,更饶潇洒自然之趣。

——王世襄

如果将吴之璠这样的顶级笔筒作为平面图展开,绝对称得上是一件完美的山水人物之作,画中甚至能够看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而要知道,这一切都需要在一个圆形笔筒上筹划完成,真乃鬼斧神工了。


**顾珏

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顾珏是一位另辟蹊径的竹刻大家,读竹人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其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一器必经二三载而成”,顾珏所长玲珑巧致的圆雕和透雕,刻露精深,巧穷毫发,这样的精雕细琢,其传世作品自然绝少,在大象的印象中,早在十年前,顾珏的一件竹笔筒就已经拍出千万元的高价了。一起来看看《竹人录》中的记载

珏字宗玉,居城南。朱、沈相承,平淡天真,纯以韵胜。珏则刻骨精深,细入毫发,一器必经二三载而成,是又不袭前人窠臼,而能独立门庭者。戏仿灵璧,英州石,以沉檀香、黄杨木制为奇峰,真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致。其遗迹槎里罗氏收蓄最富。

——清  金元钰《竹人录》

清  顾珏 和谐  竹水丞

“宗玉”款  

宽13cm  高7.3cm

翦淞阁藏

翦淞阁所藏的这件竹水丞,带有“宗玉”款,便完全能体现顾珏精雕细琢,玲珑巧致的艺术风貌,相比较明代“三朱”的雄浑气质,顾珏的圆雕“刻骨精深,细入毫发”,观赏此作,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荷叶的飘动和小螃蟹的骚动,令人叫绝了。

201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

十七世纪  顾珏风格  竹根雕观景图山子 

宽10.5cm

成交价:200万港元  翦淞阁藏购

另一件“静听松风”是玄龙老师在2015年苏富比拍卖会上的斩获,尽管没有顾珏的本款,但这件作品的雕刻风貌便完全符合顾珏的艺术特征,老者和童子的神态活灵活现,仿佛景外有景。而如《竹人录》中的记载,“戏仿灵璧,英州石……真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致”,背景的刀笔之间,举重若轻的刻画出了圆浑的山石,并特意镂空以在视觉上加强山体的厚实之感,这样绝妙的技艺,非顾珏不能为之了。


 上周举行的纽约佳士得夜场上,一批藤田美术馆旧藏的古物,总共拍出了约合人民币18亿多的天价,可见来源和著录给艺术品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附加值。而如果一位藏家,能够通过自己的收藏,为古代的经典提供实物的图释,从而为后世创造另一种全新的经典,这样的收藏境界,有多少人可以为之呢?黄玄龙先生正在为此而努力着,让我们期待他的新作问世吧。

“台湾行”系列专题由【大象视界】和《典藏》中国版共同呈现!3月份这一系列的“台湾行”特别专题就此告一段落,今年如果有机会,我们还会推出类似的系列专题,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象视界】近1200万!一个竹笔筒为何能抵上海市中心一套房?
竹刻风华
说说嘉定竹刻(图)及侯崤曾
以刀代笔 以书法刻竹:明清竹刻艺术的文化魅力
史上最牛“玩家”,他们改变了“文玩史”!壹号收藏2019-4-28今天
竹刻艺术神乎其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