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地玄黄:关于一件黄花梨大案的哥德巴赫式猜想 | 新室相

2019春拍临近,像往常一样,我们开始留意拍场上那些值得一叙的家具拍品。

翻阅了几家一线拍卖公司的家具专场图录,重器不少,对藏家来说是幸事,对我们研究、爱好者来说又何尝不是?

此次与大家分享的,正是 中贸圣佳《斫木》专场的一件重器:

LOT 655 明末清初 黄花梨如意云纹独板面翘头案


▲ 长 244.4cm 宽 50.6cm 高 93cm

'

本例翘头案以珍贵的黄花梨制成,选材匀称,以细腻顺直的大材为主。

案面为独板垛边做法,即上方为一整块厚板,形成“一块玉”的效果。板面下方,另附攒为一体的四框。

两边翘头的造型,如翼斯飞,轻轻扬起后又柔和下弯,如《长物志》所谓“飞角(翘头)处不可太尖,须平圆,乃古式”。

腿与案面之间,以夹头榫方式设断牙。断牙式长条案相对少见,其造型可上溯至宋元时期。

北宋佚名《瑶台步月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牙板的作用,在于托拱案面,提供支撑。倘是此案以厚独板为面,则不宜使用断牙,因为案面自身重量颇大,尤其是中间部分如无支撑,很容易塌腰。此案使用断牙的合理性在于:案面为垛边做法,自重减轻,且垛边可以提供一定的力学支撑。

'

等等,是不是看得有些枯燥?

那就让我们来点有意思的。^_^

一个圆透露的年代信息

让我们从一个“点”说起。

这件翘头案与众不同之处,便是其四字墨书“天”“地”“玄”“黄”(书于各牙板槽口处),其中地字以“点”作替。家具上出现这四个字本就不寻常,如此处理更是前所未见。显然,这不是率性而为,而是一种“别有用心”。我们的猜想,也由此展开。

说到“天地玄黄”,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千字文》,对其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早已耳熟能详。《千字文》为南北朝时期时人所编纂,但“天地玄黄”却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易经》——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因此,正确的表述应为“天玄地黄”,实为古人对宇宙探索之发轫。

《易经》本含《连山》《归藏》《周易》三部,前二者早已散轶,唯《周易》存世,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据《史记·周本纪》载,“文王其求羐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上述“天玄而地黄”,正出自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卦——坤卦。

坤,地也。 古人讲“天圆地方”,照此逻辑,翘头案上指代“地”的,应用“□”,缘何看似潦草地以“点”作替?在我们看来,实际上这是一个圆,不是点。进一步推测,到了此案的制作年代,人们已扭转“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而接受“地球是圆的”这一新型宇宙观。

那么这种转变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利玛窦。

这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 1552年生于意大利小城玛切拉塔,1582年远渡重洋抵达澳门,次年9月,他和一位同伴来到广东肇庆,开始了在中国毕其一生的传教事业。

为了扩大天主教的影响,1583年利玛窦在肇庆仙花寺举办了一个西洋天文仪器展览, 其中一幅用洋文标注的世界地图最引人注目。中国历代绘制的华夷图或天下图都只是附带邻近夷狄的中国地图,而在这一幅世界地图上, 中国只是其中一小块而已。

1601年利玛窦定居北京后,与中国学者李之藻合作摘译了西方天文学著作《乾坤体义》三卷,书中介绍了西方天文知识,如地球是圆形的、太阳大于地球、月球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四元行论和一些天文仪器的构造等。

更别忘了1601年‪1月25日这一天,利玛窦进京朝贡,其向‪明朝万历皇帝呈献的除了那两座著名的自鸣钟,还包括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经一本、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西琴一张和《万国图志》一册。《万国图志》是一本装帧精美的奥特利乌斯的制图学名著《双半球投影世界地图》,介绍了一系列有关地图和地学的西方近代科学方法,包括采用有等积投影和方位等距投影的地图投影方法,这无疑是对“天圆地方”传统观念的又一次挑战。

正是借由利玛窦这样的不懈努力,在万历年间,人们开始普遍接受地球是圆的,翘头案上的圆形符号,折射的或许正是这一历史背景。

那么可以认为此案就是万历年间的吗?当然不能。翻阅文献资料,从万历年间成书的《三才图会》、万历刊本《御世仁风》,到崇祯年间成书的《长物志》、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故宫博物院藏署崇祯庚辰之年款的铁力翘头大案,再到清康熙《圣谕像解》等,此类翘头案的文字、图像、实物资料频现,只能说它是明末清初那‪一时期的产物。

▲ 明《三才图会》插图“天禅几”

▲ 明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中的翘头案

▲ LOT 655 黄花梨翘头案局部

一条爻辞透露的空间信息

那么这件翘头案究竟作何之用,或说陈设于何处呢?若从上述文献资料看,其多半应在厅堂正中或两厢山墙处,贴墙陈设,上陈瓶花、鼎彝等珍玩雅物,案上墙面悬挂字画。但我们认为此案应有特定指向,而解锁的密匙仍在“天地玄黄”四字。

上文说到坤卦,翻阅《周易》,坤卦最后一爻为“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对此,学术界的解释众说纷纭,一般的说法是:天龙与地龙在野外作战,血流不止,两败俱伤。但这值得商榷,笔者比较赞同的一种观点是:这里的“战”应是“采战”之意,也就是交合。“龙”代表乾卦,阳性事物,而坤卦是纯阴的,到最高的时空点就会在野外跟阳性事物交合,流出来的血是“玄黄”,玄色就是黑色,天是玄色,大地是黄色,所以《千字文》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黄”就是乾坤,也就是阴阳交合的颜色。到最高的时位就会产生这种变化:纯阴会向阳性靠拢,即“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要交合,万物才能生生不息,生命方得以延续。

借由这一爻辞,我们认为此案很有可能为古时男女新婚时所添置,寓意“子孙满堂”。

▲ LOT 655 黄花梨翘头案局部

这并非捕风捉影,万历时期范濂《云间据目抄》即载:

“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家公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妆杂器,俱属之矣。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

可见彼时“嫁妆杂器”需求之盛,富裕人家更是不惜成本地使用名贵木料打造这些家具。不仅明代如此,清代关于厚嫁风尚的记载更是不绝如缕,民间甚至形成了斗财炫富之风,这也直接拉升了婚嫁家具的制作水准。

▲ 徐展堂艺术馆藏黄花梨翘头大案

▲ 美国埃塞克斯博物馆藏黄花梨翘头大案

正如张辉先生在《明式家具图案研究》中所述:

“婚姻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制度成果,婚姻用品代表着各时期人类日用品的最高制作水平,是实用性、审美性、精神性三者兼顾的物质成果。婚嫁家具不会抽离整个家具的制作环境,但它一定高于和领先于整个家具的制作水准,它是家具整体制作的宝塔之尖。

此种情形下,出现文中所述这样的稀世黄花梨翘头大案便不足为怪了。

那么它是如何陈设的呢?翻阅明崇祯聚锦堂刻本《金瓶梅》和《西湖二集》,均可见长而宽的大号平头案,上置梳妆用品,但本文所述翘头案似非作此用途。在清代密韵楼藏《顾云臣怀春图册》中曾见这样一页,贴墙处绘一翘头大案,无论是造型、结构还是细节,均与本文所述翘头案惊人一致,而就其案上所置器物来看,此当为供案。

▲ 左:明崇祯聚锦堂刻本《金瓶梅》

右:明崇祯 聚锦堂刻本《西湖二集》

▲ 清代密韵楼藏《顾云臣怀春图册》

除了是嫁妆和供案外,我们不妨再进一步猜想——坤卦的卦辞讲“西南得朋”,坤的方位在西南方,由此不妨对这件翘头案下一个推论:这是明末清初一对夫妇新婚时,在婚房西南角所添置的一件嫁妆,一件寄寓“子孙满堂”的供案。

至于“天”“地”“玄”“黄”四字,有朋友认为这样的“画押”是标注方位的数字,用来为家具组装提供线索。这种可能性当然不能否定,但若从东方神秘学的角度分析,它们仿若古人在添置新家具时进行过占卜一样,确定相应的书写位置,寄托美好的希冀和寓意。

▲ LOT 655 黄花梨翘头案局部

结语

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找寻更多的证据丰富一件古代家具的信息,这便是研究的乐趣。本文试图从“天地玄黄”四个字参透这件翘头案的奥秘,看似是一种玄学,实则是想探讨一种研究古代家具的新思路:如果没有太多的参照,是否可以通过仅存的只字片语,追根溯源挖掘古人的内心?

我们一直认为,古代家具不是冰冷的,不只是造型、工艺等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它是暖的,埋藏着所有的历史和历史中人的心绪。和今天的人们一样,古人同样在追寻美好的生活,人们之所以喜欢古代家具,其实正是建立在这种追寻的默契上。

就这件翘头案来说,它已经足够好,好到不用过多的介绍,但那种神秘感仍然会使我们不由自主地靠近它,直到抵达那个圆背后的隐秘世界。也许我们的猜想永远不会有确凿的答案,永远是一种哥德巴赫式猜想,但在这猜想的过程中,我们曾无限接近古人,这就够了。

“我只在乎生命的过程,我理解的人生就如水面的划痕,一边划过,一边消失。”希望你也喜欢这句话。

▲ LOT 655 明末清初 黄花梨如意云纹独板面翘头案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编号 263192】明晚期 黄花梨「金玉满堂」夹头榫带托子翘头大案
香炉腿明式黄花梨案子
拍案叫绝:天下第一案
见证 | 历史的“黄花梨第一大案”
明式黄花梨重器翘头大案欣赏
纽约春拍第一重器,黄花梨独板翘头案长三米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