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粥丨小菜


麦饭豆羹淡滋味,

放箸石钵颊犹香。

我本来是不怎么爱吃粥的。

一是小时候喝了太多的粥,二是我一向很能吃,清粥不耐饿。用我小舅子的话说,喝粥尿多。尿一泡之后,又感觉饿了。

尤其是这寒冷的冬日,单靠这米粥,如何熬得过漫漫长夜?

但我老婆却是一个典型的“粥控”,无论是地瓜粥、南瓜粥、百合莲子、海鲜粥、皮蛋瘦肉粥,鸡肉粥等等,一概喜欢。

外地人来福州,说福建人的饮食,汤汤水水,但福州人没感觉。

我在杭州念书,多多少少受到一点影响,吃饭有汤没汤,对我没什么影响。

但我老婆上学、工作都在本地,若是没有汤,饭是一口都吃不下去的。

尽管我自己不爱汤、不爱粥,但因为她的顽固,煲汤、熬粥,我都练得一手好手艺。

去年,我的肠胃出了问题。

医生说,要吃得简单些。少吃大餐多喝粥。

早中两餐,本就简单,所以所谓的简单,其实就是指晚餐。

想想做肠镜胃镜的痛苦,从那时起,我才又开始了向老婆看齐,心甘情愿地享受起清粥小菜来了。

也许是时移世易,我发现自己对米粥的态度,竟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

以前很排斥喝粥,觉得寡味,可如今,过度油腻的肠胃,反倒令我对清粥小菜,生出隐隐的期盼。

每次熬粥,我都是自己动手。

要熬好一锅好粥,是有一些诀窍的。

比如第一步,煮粥之前,要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这样熬起粥来,节省时间。


大家通常的作法,都是冷水煮粥,实际上,应该用开水煮粥。

为什么呢?冷水煮粥最大的麻烦就是坐锅糊底,用开水就不会有此现象。而且用开水要比冷水熬粥更省时间。

地瓜粥、南瓜粥谁都会做,大都是用高压锅。

福州海鲜多,说说怎么做海鲜粥。这里还是有几道诀窍。

火候。先用大火煮开,再转文火熬煮约30分钟。别小看火的大小转换,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搅拌。原来我们煮粥之所以不时搅拌,是为了怕粥糊底,现在没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担忧,为什么还要搅呢?

这是为了“出稠”,也就是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

搅拌的技巧是: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到呈酥稠状,出锅为止。

搅动时要顺着一个方向转,跟打蛋一样,这样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煮粥还要放油呢?要的。粥改文火后约10分钟时点入少许色拉油,你会发现不光成品粥色泽鲜亮,而且入口别样鲜滑。

底、料分煮。大多数人煮海鲜粥时,习惯将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全倒进锅里,这是不对的。

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放一块熬煮片刻,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这样熬出的粥品,清爽,关键是不浑浊,每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来了,又不会串味。

在人们的印象中,广东人很会喝粥。其实福建人也不例外。

在福州话中,粥就是“粥”,而在闽南话中,粥却叫“糜”。我的老家平潭也叫“糜”,这是受到闽南话的影响。

东方人以米粟为主食,其代表性食物,自然是稻米,所以米粥白饭也就成了最朴实的大众饭。

吃粥,在我国已经十分悠久的历史了,古人早有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的说法。

将药石与谷米同煮,称为“药粥”,具有协同调补的作用。

中医有个说法: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四季变化有别,食粥也要因人因时辨证选用。如春吃菜粥,夏喝绿豆粥,秋用藕粥,冬食腊八粥,各有讲究。

不同体质的人应选用不同性能的食物粥对症下病才好。

一碗粥,无需太多操作与配料,当地有什么物产,就做什么粥。其价值,却是最为丰盛的。

福建、广东人什么爱吃粥呢?

这个问题跟这两省人为什么爱移民的原因一样。地少人多,乃因过去粮食不够吃的缘故。

吃干饭费粮食,穷苦人家是吃不起的。

比如史书上就说,北宋文人范仲淹,小时候家境贫寒, 读书时,就一日三餐以粥果腹。

每到冬天,煮一锅白粥,盛在盆中放到屋外,然后像切豆腐似的,把粥冻切成小块,肚子饿了,就拿一块吃。并美其名曰“白云糕”。

明代李诩的“煮粥诗”,把吃粥之三餐不继、生活艰苦之窘状,形容的淋漓尽致:

“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熟商量。一升可做三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为了省粮,多加水火,把米饭熬成稀粥,这样的日子,我们也都经历过。读来令人心酸。

也有人做过考证,福建人多爱粥,除了生活水平限制,还有一个重要的地域特征所致。

福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人们每天大汗淋漓,常常食欲不振。

吃白粥,可以养胃气、生津液,充饥解渴之外,还是养生必须。

现在人们吃粥,肯定不是为了省粮了,而是为了养生和健康着想。粥是最易消化的,是身体瘦弱、大病初愈的人最好的补品。

清粥味淡。最好的搭配是榨菜、酱菜。

比如小酱菜,有酱乳瓜、酱萝卜条等。其咸中透甜,酱香浓郁、香甜脆嫩无比。

自然也可以炒一些清爽的时蔬,炒黄瓜片,干煸四季豆,炒莴芛,等等。

台湾作家、美食家舒国治在《台北小吃札记》中,写到关于台北淡水的清粥小菜。

他说,淡水清粥小菜之迷人,恰在于它是“生活最起码的、最不花哨的吃食”。

他说的意思是说,吃饭,填饱肚子这件事,本身并不带有高低贵贱之分,却有亲疏远近之别。清粥小菜一餐,鲍参肚翅也可一餐。

看似贵贱可分,但从人的最本质的需求来讲,都一样填饱肚子。

而能将清粥小菜吃出滋味者,才是真正的“生活家”。

我深以为然。

现代人收入高了,物质丰富了,生活中,我们喜欢了精致的美食,习惯了觥筹交错。

其实再富丽堂皇的美宅,需要的只是一个张可休息的床,再娇美的如花美眷,需要的也只是一只牵着不放的手。

我们追求幸福,却往往忽略了,幸福,其实就在炉火上,就在那锅翻腾滚卷的白粥中。

生活的本味,不在鲍参肚翅,而在于一碗清粥,两碟小菜。

本文由解道(微信号:jiedaoba)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享]香喷喷熬粥六绝招~
香喷喷熬粥秘笈6大招
实用 | 百年老店熬粥的秘诀,不看你就亏了!
熬粥秘笈六招
熬粥技巧总结-家常粥点-【家常菜每日推荐】
香喷喷熬粥秘笈5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