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提升自己的书法审美

最近又咳得厉害,实在是没心思搞太用脑子的东西,一通咳嗽下来,思路全断了,还是搞一期闲谈比较好。很多人曾经来问我如何提升书法审美,我一般都回答“多写就好了”。但实际上,除了多写,还有一些关键因素,今天就来展开聊聊,既然是聊聊,就没那么严谨,可能废话多点。


1、“审”美不是“看”美,要用脑子

你看到了一美女,说她“美”;看到了一只小猫,说它“可爱”;看到了长城,说他“壮观”;看到了泰姬陵,说它“华丽”,这些并不说明你多有审美能力,只能说明你没瞎,且思维和大众基本暗合。当然,你如果跟我抬杠说根本没觉得它们“美”,那我们就没有聊下去的必要了。因为脑回路清奇的人,要么就是“万中无一的艺术奇才”,要么就是“杠精”(哈哈)。

“审”,是审查、发掘、感觉、体会的意思,谈到审美就必须要有“审”这个动词介入,这就使“审美”具有了主观性,有了思考性。上段中列举的数个意象的确是“美”的,是显而易见的,看懂这一类“美”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而真正需要我们来“审”的“美”往往不是那种一眼既得的,而是需要思考、感受的,真正考验一个人审美能力的,是对待那些一眼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光鲜亮丽、雄伟挺拔的意象的态度。

2、什么是“美”

“美”是没有通用门票的,从古到今无数哲学家、美学家都对“美”产生过讨论,就算是到今天都没有定论。有人说,可能是文化背景不同,我们还是讨论中国传统范畴的“美”吧,毕竟我们在聊书法,但中国的美学家也是对“美”争论不休,我们这里不上哲学课,也不上美学课,我在下面给出一个我自己的看法,当然,我的看法不算个啥,因为在任何主体面前,其他人的看法都只能服从于自己的主观意识。

我认为美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针对某个具体个体使其产生“情感共鸣”的意象,能“审”自己的“美”是本能,能“审”他人的“美”是智慧。对,“审美”其实就是对一个人智慧的启迪。

比如“枯藤老树昏鸦”这首诗,诗中出现的“枯藤”、“老树”“小桥”“夕阳”等意象都是埋藏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家”的意象,这并不是说这些意象代表的是你“家”,而是能让沉浸在中国文化内的一大部分群体能联想到“家”,中国人很容易理解这种“意境美”。

而书法的形象也能使我们联想到一些自然意象,如上图王羲之“寒”字与悬崖的对比,这是我能联想到的意象,我体会到的是一种“险绝”之美。但如果有人把它看成一种“妖娆”,就像下图这样,也很正常,毕竟每个人能产生的联想不一定相同。

这可能就是韩愈说“羲之俗书趁俗媚”的来由吧(哈哈)

假如一个喜欢壮美的人,把某件事抽象出壮美的感受,那么对于这个人,这件事物可能“美”的;假如抽象成“妖娆”,那么这个人很可能认为这件事是“不美”的,反之亦然。那为什么是“可能”而不是“一定”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场景问题,场景不合适,再符合自己的“审美”也白搭;亦或者这个人是一个“智者”,他不但能欣赏自己所认为的“美”,也能欣赏他人所认知的“美”,这就是“美”所启迪智慧的方面。

自己认为怎样并不重要,能了解别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才是“审美”启迪智慧,有益人生的表现。

3、如何提升书法审美?

有了上述两个前提,我们谈书法审美就容易的多了。

首先,对于一件书法作品,你是否“思考”过?它所表达的技法、情感到底是什么,是代表了严肃规整的《九成》、《神策》,还是代表了山野天真的《石门》、《开通》?而书风的表达是否与文意所表达的情感相吻合?又是否和所在环境相匹配?因为“文以载道”,而表现“文”的“书”也是载道的。这就给了我们以下几种要求。

①要了解中国书法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特征及书体以及他们的审美法则,不能用楷书的法则规范行草,也不能用摩崖的情趣去贬低庙堂的森严。要评论之前,首先想想自己看过多少。

②要了解各种书体的技法难点是什么,这就需要大量实践,这也是我说的“写的多了就懂了”的含义。如果一个人在书写时可以避免某些难点技法,没有节制地重复某些相对简单的技法点,那么至少说明这件作品的“技术含量”不够,也就是“功力不够”。要评论之前,再想想自己自己能写多少。

③要了解作者的基本的生命状态,每个人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工作、家庭各方面因素错综复杂,单纯评论一件作品,上述两点足够,但中国人始终讲究“书为心画”,如果不能了解一个人的生平。往往再多评论都是空洞的。有人说乾隆字俗不可耐,那我想问,你让一皇帝天天想你那样每天写八个小时《九成宫》?还是让一生活在儒家文化氛围浓烈的最高领袖写一手“汉砖文”?要评论之前,想想自己是否了解这种书风形成的原由。

《论语.宪问》中说:“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这并不是说孔子是马后炮,而是说孔子在发表言论以前,有着等待事实真相和背景漏出水面的一天,这样才能做到对事件的客观评价,我认为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书法审美。


4、最后说一下跟风的问题

跟风不是什么坏事,谁还不跟个风呢,只是有的人跟的风强点,有的人跟的风弱点。既然跟风不是坏事,那我们也一起呗,反正大树下面好乘凉,我宁愿做鼓风者的砂砾,历史的炮灰,反正当下饿不死就行。

人各有志,我只想说我自己的看法。我想心安理得的写字,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要“下必有由”,这种思想能让我心安理得地写下每一笔,也指导着我心安理得地活着。只有知道每一股风是由哪些大咖吹起来的,那些大咖为什么会吹起这样的风,你才不会写得迷茫。今天被张大师说一句,明天被李大师说一句,后天被刘大师说一句,大后天呢?不知道该怎么写了。这还是要在跟风的同时,扩充自己的书法视野,就算不会写,也要看得懂。这时候,书法带来的也是智慧的启迪,而不单单是书写的快感与炫耀的满足。我们可以漂着,但不能像浮萍那样不知道将要漂往何方,至少要像荷叶那样有根茎东西拽着吧(哈哈)!

最后说一句,大部分在网上乱喷的基本都是连书法史基本脉络都理不清的“键盘大师”,对于一个真正想提高书法审美的普通人来说,我只有一句话提醒。就是“知而后言”。

知,代表你知道了我上述的三个基本条件,尤其是前两者,这需要在传统中下很大功夫,耗费很大精力,那么此时你再言,无论是处于主观上的褒贬,还是出于同理心的抑扬,都能“言必中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有收藏价值?
什么是书法的意境
王力春老师《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带你了解最美的汉字(补发八)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叶朗-美学原理(美在意象) - 道客巴巴
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之六:黄金分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