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道来:贺子珍确认他是毛泽东失散的儿子,毛泽东却说:交给组织

“毛毛,他就是我的毛毛!”

看到朱道来的那一瞬间,贺子珍泪流满面,一把将孩子搂进怀里。

1934年10月,我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经过慎重考虑,下令决定:长征!

考虑到路途凶险,毛泽东和贺子珍将2岁的儿子毛岸红,交给留守苏区的毛泽覃(毛泽东三弟)照顾。

随着毛泽覃的牺牲,毛泽东和贺子珍从此失去了毛岸红的消息。

直到解放前夕,江西省优抚处干部王家珍才打听到,一对叫朱盛苔和黄月英的夫妇曾收养过红军的一个孩子,叫朱道来。

朱道来

为了确定朱道来是不是毛岸红,王家珍带着黄月英和朱道来来到上海,让贺子珍当面辨认,这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随后,贺子珍还和朱道来验了血型,两人血型相符。

所有线索都证明,朱道来就是毛岸红。

然而,这时候,南京的朱月倩却跑来,说朱道来是她和霍步青的孩子。

霍步青曾是中央巡视员,为革命奉献了一生。

一个孩子,两个母亲,两个家庭,且两个都是革命功臣,都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所有。

此刻,无论说孩子是谁的,必然会有一位母亲受到伤害。

事情变得棘手起来!

为革命丢下儿子毛岸红

1934年的一天早上,警卫员给毛泽东收拾书桌时,发现了书桌上的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英(狗)、青(猪)、龙(兔)、红(猴)”,纸的一角还带着已经洇干的斑驳泪痕。

这是毛泽东4个孩子岸英、岸青、岸龙、岸红的出生时间。

确定红军长征的路线,并决定不带孩子后,贺子珍一直郁郁寡欢。

哪个母亲能忍心丢下自己的孩子?更何况当时的毛岸红才2岁,正是需要父母关爱和照顾的时候。

看到贺子珍难过不舍的样子,毛泽东安慰她:

“我们是要转移,行军路上,条件非常艰苦。甚至还要打仗,毛毛跟我们走会非常危险。把他留在这里,有三弟和贺怡照顾他,比跟着我们安全。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再把他接回身边。”

安慰妻子,毛泽东有理有据。可作为父亲,毛泽东又何尝不悲痛?

毛岸红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第二个孩子,1932年10月在福建长汀福音医院,由傅连璋接生。

得知贺子珍平安生子的消息后,远在江西宁都开会的毛泽东马不停蹄赶往长汀。

见到孩子的那一刻,毛泽东又高兴又兴奋。他小心翼翼抱起襁褓中的婴儿,止不住地笑:“好啊!好啊!”

“给孩子取个名字吧!”刚生产完,躺在床上的贺子珍虚弱地说道。

“岸红,就叫毛岸红!”

贺子珍看着毛泽东,知道毛泽东对孩子寄予了厚望。

“红”字,说明毛泽东希望孩子能继承红军的革命精神,继续为祖国光明的未来而奋斗。

孩子平安降生,可当时的贺子珍却身染疟疾,不适合喂奶。为了孩子健康着想,毛泽东便托人找了个奶妈。

奶妈是江西人,她为毛岸红起了个小名,叫毛毛。毛泽东和贺子珍也跟着奶妈一起叫毛岸红为毛毛。

不能亲自喂养孩子,做母亲的贺子珍满是自责。但与长女毛金花未出满月,就被送到革命群众家里抚养相比,贺子珍已经很感恩了。

当时,我党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前景还比较稳定,所以毛岸红出生后,便和父亲毛泽东、母亲贺子珍住在一起。

那段时间,是毛泽东最开心的一段日子,因为有毛毛的陪伴。

每天忙完工作,毛泽东和贺子珍就陪着小小的毛岸红一起玩耍,陪着他慢慢长大。

毛毛跟毛泽东一样,生了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刚过一岁就会吱吱呀呀地喊“爸爸”“妈妈”。

看着孩子蹒跚学步的可爱样子,听着孩子稚嫩地喊自己爸爸,为革命形势担忧的毛泽东总能暂缓心中的苦闷心情,抱着毛毛转转圈。

有一次,毛泽东把毛毛扛在肩上出门遛弯儿,见人夸毛毛长得好,毛泽东笑得合不拢嘴:“毛毛长大了,比我有出息哩,我才一个毛,他比我多一个毛哩!”

幽默的毛泽东一番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毛毛在一旁也一个劲儿地笑,嘴里还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毛毛!毛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毛泽东变得日益繁忙起来。

毛毛见贺子珍总是等毛泽东回来一起吃饭,2岁多的他就有样学样,总是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等爸爸回家。

有时候到了吃饭点,还不见毛泽东回家。贺子珍怕饿着孩子,忍不住让毛毛先吃,毛毛却说:“等爸爸,等爸爸!”

这么相亲相爱的一家三口,任谁看了不说一句“这一家人真好啊”!

可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有一天,毛泽东很晚才回来,他一脸严肃告诉贺子珍:“中央决定转移,除了个别女同志可以随行外,孩子和其他妇女全留下。”

得到命令,贺子珍就开始马不停蹄地收拾行李。作为一名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贺子珍毫不犹豫,任何时候都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

然而母亲的身份,却让她忍不住一边收拾行李,一边默默落泪。

她不是没想过带着毛岸红一起,可长征路上,条件异常艰苦不说,说不定还会遇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各种凶险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最终,在她和毛泽东的商议下,决定把2岁的毛毛交由留守苏区的毛泽覃照顾。

临行前的晚上,贺子珍将自己的一件穿得花白的军装剪开,一针一线亲手为毛毛缝制了一件小军装。

毛毛穿着灰色军装,开心地在地上转圈圈。看着孩子天真的笑容,贺子珍再次忍不住泪流满面。

人小鬼大的毛毛见妈妈哭了,他像是知道了什么似的,也开始嚎啕大哭,怎么哄都哄不住。不知过了多久,小毛毛才哭着睡着了。

那一晚,贺子珍彻夜无眠,毛泽东书房的灯也一直亮着。

第二天一大早,趁小毛毛还没睡醒,他们就踏上了长征之路。

警卫员在收拾毛泽东书桌的时候,发现了写着4个孩子生肖的纸条。

4个孩子,岸英、岸青、岸龙都不在毛泽东身边,如今还要被迫与岸红分离,作为父亲,毛泽东心中如何不伤心难过?

可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毛泽东和贺子珍却又不得不这么做,他们满怀希望,期待革命胜利,和孩子重逢。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一走,竟是和儿子毛毛的永别。

寻找下落不明的毛岸红

毛泽东带领红军部队开始长征之路,瑞金和中央苏区相继沦陷。

毛泽覃见形势日益严峻,考虑到小毛毛的安全,他先是将小毛毛藏在一户百姓人家,后来又带着小毛毛去了江西瑞金。

考虑到小毛毛身份特殊,毛泽覃并没有将他的藏身之处告诉任何人。他独自守着这个秘密,期待有一天能亲自告诉毛泽东,可他却没等到这一天。

毛泽覃

1935年4月26日,毛泽覃在瑞金附近的黄膳口红林山被埋伏的国民党包围。为了掩护游击队员突出重围去报信,毛泽覃以身作盾,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

毛泽覃的牺牲,让毛岸红的藏身之处彻底成了秘密。

直到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才开始有计划开展寻找红军长征时失散孩子的工作。期间,远在上海的贺子珍,由于念子心切,特地给负责此次任务的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写了一封信。

信中详细介绍了毛岸红的情况,还说他的小名叫毛毛。信的最后,贺子珍几乎用请求的语气说道:“思儿心切,请体谅一个做母亲的心,千万千万帮忙寻找!”

为此,江西省优抚处干部王家珍成立了“寻找毛岸红任务组”。随后,她便和工作人员连夜赶往瑞金,希望能早日找到毛岸红。

一到地方,王家珍就在当地县委的帮助下,给当地的老红军开了一个会,希望能从这些老红军嘴里得到一些关于毛岸红的消息。

一番询问下来,老红军不仅不知道毛岸红的下落,大家甚至连毛岸红什么时候被送养的都不知道。

只能说毛泽覃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到位了,可这也为寻找毛岸龙加大了难度。

随后,王家珍又查看了当地的户籍,看有没有在1934年期间给孩子入户口。他还查看了《瑞金县志》,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线索。

然而,一番搜查下来,什么也没查到。王家珍也由刚开始的信心满满变得有些心灰意冷。

但他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为了找到毛岸红,王家珍开始了地毯式地搜查。他一家一家去问,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去找。

有一天,王家珍来到一个叫叶坪乡的村子,她询问了村子所有的人家,依然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

离开村子时,经过一处麦田,看到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的王家珍下意识了问了一句,1934年有没有收养过一个红军的孩子。

本不报希望的王家珍,却在农民口中得到一个重要线索:不远处的朱坊村,有一个朱盛苔的农民,曾收养过一个红军孩子。

据他所说,这个红军孩子的父亲,还是红军部队的一位高级干部。

得到这个线索的王家珍,第二天一大早便驱车来到朱坊村朱盛苔家里。

朱盛苔和妻子黄月英见是红军来找孩子,没有丝毫隐瞒地告诉王家珍,他们确实收养了一个红军孩子,还是个小男孩,当初是被一个红军送来的。

孩子送来时才2岁左右,为了保护孩子安全,黄月英给孩子重新起了个名字,叫朱道来,意思为“半道而来”。

收养时间、孩子年龄和经历,都能跟毛岸红对应上,王家珍当即表示要见一见朱道来。

可朱盛苔夫妇却说,2个月前,一个叫朱月倩的红军遗孀,带着南京空军司令部的介绍信,把朱道来接走了。

“她说朱道来是她和丈夫霍步青的孩子,我看她一脸诚恳,又有组织的介绍信,丈夫还是红军的高级干部,所有信息都对得上,就让朱道来跟她一起回南京了。”

听到这里,王家珍的心情有些复杂,他一边为烈士遗孀能找到自己的孩子而高兴,一边又为寻找毛岸红的线索中断而失落。

为了纪念这次寻亲,王家珍请求朱盛苔,能不能给他一张朱道来的照片,他回去也好有所交待。没找到毛岸红,其他红军能找到孩子也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当王家珍接过朱盛苔递过来的照片,原本已经平静的心再次泛起了涟漪。

这孩子的额头、鬓角、脸的轮廓,不是跟毛泽东主席的一模一样吗?

他是革命的后代

犹豫再三,王家珍还是将朱道来的情况及照片上报给了邵式平。

邵式平了解了具体情况后,认为事关重大,便上报了中央组织部。

中央组织部将材料和照片送到了贺子珍的住处,请求贺子珍确认。

看到朱道来的照片,贺子珍的泪水夺眶而出,她哭着说:“朱道来好像我的毛毛啊!”

单看照片很有可能会出现偏差,经过慎重考虑后,中组部同意把朱道来接到上海,让其与贺子珍面对面辨认。

1953年6月,王家珍带着朱道来和黄月英前往上海,贺子珍的住处。

看到朱道来的那一刻,贺子珍忍不住痛哭起来,朱道来和毛泽东长得实在太像了。

可贺子珍还是不能确定,朱道来到底是不是她日思夜想的毛毛。

这时候,黄月英从包袱里拿出一件破旧的衣服,说道:“这是他小时候送来时穿的一件衣服。前几天,我收拾柜子时看到了,想着可能对你们认亲有帮助,就拿来了。”

看到衣服,贺子珍一个箭步冲过去,将衣服拿在手里仔细端详:这不就是她当年做给毛毛的那件灰色军装嘛!

贺子珍转身走到朱道来身边,用她颤抖的双手抚摸着朱道来的脸庞,像是喃喃自语般:“毛毛,这是我的毛毛……”

当时,我国还没有可以验证血缘的DNA检测技术。为了进一步确认身份,贺子珍和朱道来做了血型检测,结果显示他们是同一血型。

就当所有人都认定朱道来就是毛岸红时,远在南京的朱月倩赶来了。她一口咬定,朱道来是她和霍步青的儿子霍小青。

朱月倩的坚定,让所有人不知所措。

虽然从很多方面来看,朱道来是毛岸红的可能性更大,但也不是百分百确定。

那么,朱道来到底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儿子毛岸红呢?还是朱月倩和霍步青的儿子霍小青呢?

此时,无论说是谁的孩子,对另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特别是作为母亲的贺子珍和朱月倩。

多年来,她们一直思念孩子,思念成疾,实在承受不住再一次的伤害。

此前,在北京的毛泽东主席也收到了一张朱道来的照片。毛泽东主席拿着照片端详了好长时间,才缓缓说道:“这孩子跟三弟毛泽覃年轻时倒有些像!”

这句话说明,在毛泽东主席看来,他认为朱道来是毛岸红的可能性大一些。

然而,当他知道,朱月倩也表示,朱道来是她和霍步青的孩子时,毛泽东主席陷入了沉思。

霍步青曾作为中央巡视员,为革命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祖国的大功臣。后来新中国成立,他又是福建军区第三分区的政委,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而奋斗不止。

如果现在妄下结论,如何对得起为革命、为国家奉献一生的革命烈士呢?

经过再三思考后,毛泽东主席果断表明:“不管他是谁的孩子,他都是革命的后代,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把他交给人民、交给组织吧!”

在此期间,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钱希均(毛泽民的夫人)等领导同志都前来看望这个引起争执的孩子朱道来。

特别是邓颖超和帅孟奇,当时他们家里已经收养了一批革命烈士的遗孤。她们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朱道来嘘寒问暖,体贴备至。为了疏导孩子的情绪,还多次跟朱道来谈心,关心他的成长。

最终,中组部决定,考虑到贺子珍和朱月倩两位母亲的心情,也考虑到朱道来的学业问题。朱道来既不回上海贺子珍那里,也不回南京朱月倩身边,而是留在北京,由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奇负责照顾。

后来,朱道来被安排到北京师大南二附中,也就是后来的101中学读书。

学校条件优渥,老师尽心尽责,很多革命先辈的孩子都在这里学习知识,朱道来面对新环境,很快就适应了。

一年以后,他以平均分8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报答了对他关怀备至的每一位叔叔阿姨。

再后来,朱道来顺利考上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国防科研单位工作。

结语:

毛泽东主席的一生共有10个孩子,生下来夭折两个,在战场上牺牲一个,先后又丢失四个。

在这丢失的四个孩子中,唯一可能活着的,就是丢在中央苏区的毛岸红。

可以说,毛泽东主席的一生都在承受失去孩子的痛楚。这种痛,没有为人父母的人,是无法想象和承受的。

然而,面对很有可能是毛岸红的朱道来,毛泽东主席却大义凛然,私事公办。

至于朱道来到底是不是毛岸红,已经不重要了。

就像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干革命就是为了造福下一代,不管他是谁的孩子,他都是革命后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3年,贺子珍凭借信物认出失散21年的儿子,毛主席为何放弃相认?
凭借一件棉衣,贺子珍认出失散多年的孩子,为何毛主席不让相认?
贺子珍坚信朱道来是毛岸红,身份成谜,毛泽东:把他交给组织
身份成谜的朱道来,贺子珍认定他是毛岸红,毛主席:把他交给组织
毛主席的小儿子毛岸红,在民间意外失踪!后来到底找到了没有?
贺子珍找到孩子,验血与毛主席一致,报告中央后,毛主席:有点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