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山海经成书于什么年代?结果令人?

关于山海经成书的年代一直是个谜,但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商朝以后的作品,有的

还说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这是不正确的,今天,小编带大家来探讨下,山海经成书于什么年代?

我们从山海经中记载的大量祭祀用品来分析下。

从目前考古中我们发现,在商朝祭祀大量使用了青铜器。

考古

比如最著名的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四羊方尊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遗址。

90年代初,山西平陆县商代的早期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有大方鼎,圆鼎,爵,觚和铜斧。

大方鼎,圆鼎,爵

这说明在商朝祭祀普遍使用的是青铜器。

但在《山海经》中描述的大量祭祀仪式中,从来没有出现过青铜器,而是以玉为主进行祭祀的。

比如《南山经》记载的祭祀之礼是: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白菅为席。毛就是长毛的动物,璋玉就是一个祭祀用的玉质容器。

稌米指糯米,白菅是种茅草类的植物。翻译过来就是:用璋玉装着有毛的动物埋了,精米选用糯米席子用茅草。

在《中山经》中记载的祭祀之礼是: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太牢就是猪牛羊全备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用猪牛羊做祭品。

再悬挂上吉玉献祭,丝毫没有青铜器的影子。

《中山经》还有用公鸡祭祀,《中次三经》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祭祀泰逢、熏池、武罗三位山神,要把一只公羊劈开来祭祀,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其余二位山神是用一只公鸡献祭后埋入地下,祀神的米要用稻米。

以上例子说明,山海经的年代是 以玉为兵的石器时代,要远远早于商代。

在我国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非良渚遗址莫属。

但是《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也要早于良渚时代。

为什么呢?

据考古学家考证,良渚文化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在良渚遗址中的最大特色是出土了大量玉器,包含有壁、玉镯、冠形器、柱形器等等。

这和山海经记载的非常相似,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是:在良渚遗址出土了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丝织物。这块距今5200年的丝绢被称为世界第一片丝绸。

在《山海经》全书中从未记载过丝绸、丝绢、丝织物。

这说明,在《山海经》时代还没有出现丝织物。

那么,《山海经》成书年代是早于良渚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

《山海经》的成书至少在5000年以前。

有人说,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治丝的发明者,难道《山海经》比黄帝还早吗?

《山海经》肯定晚于黄帝时代。

《山海经》中记载:黄帝妻嫘祖,生昌意,并没有记载嫘祖养蚕治丝的故事,查阅古籍文献可知,嫘祖养蚕的故事最早出于《史记》,在汉代以前,并无嫘祖养蚕的记载。

所以,可以推断,山海经的成书时间在黄帝之后,距今5300年前的这一段时期。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味奇谈丨三星堆又双叒火了,它究竟还有多少秘密?(下)
没有发现三星堆遗址前,《山海经》就是一直...
管窥古蜀之西陵氏得名考
山西发现上古遗址,出土6000年前文物,推翻中国丝绸起源历史
山西发现6000年古遗址,挖出半个神秘蚕茧,却颠覆了“嫘祖始蚕”
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