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呼噜很尴尬?中医教你用这个小动作就能改善

中医打呼噜的早期描述

中医里将“打呼噜”称为“打鼾”,又称“鼾症”。《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中有记载:鼾,鼻息有声也——打鼾,是指睡眠时鼻腔发出的声音,这是对打鼾症状的最早描述。

中医典籍对于“打鼾”的两种记载

1)作为疾病发展、转归过程中的伴随症状:如《伤寒论》“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鼻息必鼾,语言难出”——患风温病者,寸部和尺部脉均现浮象...鼻窍气息不通而发出鼾声,说不了话,《伤寒广要》载“有大汗下之后,邪气已退...鼾息酣睡,此吉兆也”——用发汗之法祛除邪气后,患者出现呼呼大睡并打鼾,这是疾病好转的现象

2)作为独立的疾病: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打鼾是睡眠时喉间发出的声音,为气血不和的表现之一,若气血调和,睡眠时喉间气息调畅就不会打鼾

中医探究打鼾的发病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吃得太好了:平时喜欢吃偏油、偏甜、重口味的东西,导致痰湿在体内内聚生,阻塞咽喉,而致打鼾。

2)过度劳累:不注意劳逸结合,导致中气不足,阳气虚弱,不能温化水湿,水湿阻滞咽喉,而致打鼾。

3)脾胃虚损: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凝结壅滞咽喉而致打鼾。

中医关于打呼噜的辨证论治

中医将鼾症分痰湿、阳虚、脾虚三种证型。

1)痰湿证

临床表现:睡觉时呼噜声响亮高亢,时断时续;睡眠不实,疲惫嗜睡,睡不解乏,健忘乏力,胸闷、形体肥胖;晨起口干,咯痰白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苔白或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或濡缓,多见于年轻

治疗:化痰祛湿。二陈汤加减:制半夏、陈皮、石菖蒲、桃仁、红花、黄芩、川芎、当归、淡竹茹各10g,茯苓15g,泽泻、绞股蓝、生山楂各30g,甘草6g。

2)阳虚证

临床表现:睡觉时呼噜声轻微, 疲惫食欲差, 怕寒,手脚凉, 白天昏昏欲睡、不分昼夜, 健忘, 反应迟钝, 伴夜尿频或遗尿, 性功能减退, 腰膝酸软, 耳鸣头昏;舌淡苔白, 脉沉迟,多见于老年患者

治疗:宜温阳益气, 中阳不足者以附子理中丸为主方, 肾阳亏虚者以右归丸为主。中虚阳越者拟用《景岳全书》人参一味煎加竹沥。

3)脾虚证

临床表现:刚入睡就打呼噜, 呼吸短促甚至停止, 白天神情淡漠, 困倦乏力, 饮食无味, 面色少华, 舌质淡, 苔薄, 脉细弱,此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治疗:宜益气健脾, 以六君子汤为主方,可加麦芽、山楂、神曲等消痰导滞。

减轻打鼾症状小妙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如何察言观色
纯干货~看舌知病!中医舌诊大全
中医舌诊望哪些?正常舌像是啥样?
中医“舌诊”与健康
中医 | 如果舌头长这样,预示你该就医了!
关于腰痛,中医是如何辩证分型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