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与学的关系之辨

★★★★★★★★★★★★★★★★★★★★★★


 教与学的关系之辨

教与学关系的重塑,学校正处于一个言必称“改革”的当口,而课堂又处于学校改革的核心地带,所以有专家说,课改需要在“改课”上寻求真正的突破。

改课改到深处是改关系,即改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这两对关系恰恰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

我们今天要辨析的是“教与学”的关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我们似乎一直缺乏必要的共识。柳夕浪主任在文中说过,过去,教学关系经历过两次转变;其实,在两次转变的基础上,教学关系必将呈现出三种关系样态。

 第一种关系是基于“教中心”的。教是占绝对主导和领导地位的,学则从属于教,受控制于教,教的程度直接决定学的程度,似乎教师教到位了,就意味着学生学到位了。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虚假学习,很容易形成教掩盖了学的结果。由此,教就可能走向反面,不是促进学、支持学,而成为学的障碍,对传统课堂的批判正是基于这一点。

第二种关系是基于“学中心”的。课堂要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让教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这是当下课改专家们普遍的主张,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领域大家形成了最广泛的共识。

当下渐成趋势的所谓翻转式课堂,就是将教与学的顺序,教与学的主体进行翻转,从原来的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将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化为学生教教师学,就学习者而言,施教比受教更能学到东西。这也是当年陶行知在他的学校里推行“小先生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主张让学生从“为学而学”走向“为教而学”,显然,切中了“教是更好的学”这一规律。

那么,除此之外,教与学还有没有新的关系存在。直到我们走进河南汝阳圣陶学校,才看到了曾经停留在理论推演的“第三种教学关系”的真实样态。

“教与学”不能陷入简单的“二元对立”中,教与学还应有第三种关系,那就是去中心化的,摆脱教中心与学中心的窠臼,走向一种不断纠偏的课堂状态。

教与学表面的对立中却是一种统一的关系,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立背后的关系本质。如果将其对立起来陷入到非此即彼的争论中,显然是肤浅的。

 过去,教与学一直被作为静态关系看待的。而实际上,教与学的关系不是理论研究时假定不变的,相反,真实存在的教学关系恰恰是动态变化的。当我们跳出这样的思维逻辑,课堂改革的具体行为才可能得以矫正。

不同的教学流派都试图通过坚守自己的立场来解决教育的问题,但面对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而言,教与学都是复杂存在的,课堂教学没有真正的万能之药可以医治。      

进入第三种教学关系,课堂则实现了一种混合式学习。在整个教学链条中,有时候是以教为中心的,通过教促进更好的学,有时候是以学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成为核心特征,进而实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不分彼此的样态。建立在二元关系的统一上,最终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随着学习资源的开放,第三种教学关系支撑下的混合式学习成为可能。    

 需要提示的是,教与学是相互转化的过程,而课堂改革是不断纠偏的过程。如果说前两种关系的转变都需要一种新的制度设计来确保,那么,走向第三种教学关系的课堂则需要一种文化来涵养,这种文化既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作支撑,又需要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来奠基。这一文化可以有效放大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学习者的特征,进而使师生进入“新学习时代”。

(作者系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主编)

本期编辑:衣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讨论“教中心”者提出的10个问题
江苏教育报 第593期 A4版:关注课改的3个意识
成功教师的 15条特征
凌宗伟:教学关系就如自行车
南阳市学校混合式学习
高效课堂新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