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附子的用量多少克

附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 id 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处方用名】盐附子、制附子、炮附子、白附片、黑附片、淡附片、熟附片。

【炮制加工】(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泡,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4)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h,取出,晒晾,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晒干,习称“淡附片”。(5)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用姜汤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人锅内用武火急炒至烟起,微鼓裂为度,取出放凉,习称“炮附片”。

【功效及用法用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痢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阳痿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常用剂量:3~15g。入汤剂应先煎30~60min以减弱其毒性。内服宜制用, 外用多生品。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

1.宋太医院经验: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39.5g)。(口父)咀,如麻豆大。治柔风,筋骨缓弱,不能行立;头风。(《圣济总录》)2.贾公孚、谢惠民经验:治疗颈淋巴结核,鲜白附子20~60g,捣糊敷患处,早晚各换药1次,5日为1疗程。并内服鲜白附10~30g水煎液,每日1次,可应用3~6个疗程。孕妇忌服,体弱者减量。(《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

1.吴佩衡超经验:(1)助阳解表,扶正祛邪,代表方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用量为30g;(2)益火之源,回阳救逆,代表方是四逆汤,附子用量至每日120g;(3)温补脾阳,燥湿运土,代表方是附桂理中汤,附子一般用量为30~60g;(4)温阳托毒,活血通滞,代表方是阳和汤,附子用量为60g;(5)温经通络,祛风止痛,以乌头煎化裁,附子剂量常用为60g;(6)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代表方是附子汤,附子用量为30~120g;(7)暖水燥土,温阳止泻,代表方是四神丸,附子用量为30~60g;(8)祛痰止咳,温化痰饮,代表方是附子加苓桂术甘汤,附子常用量为30~60g;(9)温暖胞宫,调经止痛,常以桂枝茯苓丸化裁,附子用量为30~60g;(10)滋养补虚,温通寒结,多用于老年寒性便秘,以附子理中丸化裁,附子常用量为60g。吴老在超大剂量应用附子时,特别强调须久煎,以煎液不麻口为度。而且服药后3~4h内忌食生冷,避风寒。(《河南中医》,2010年第6期)2.李可经验:(1)治疗心衰经验,认为当心衰垂危之时,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的大辛大热之性,不以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况且以附子为主药,附子的剧毒,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其治疗各种心衰的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g,干姜、甘草各60g,高丽参10~30g,山萸净肉60~120g,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3~0.5g),方中制附子使用剂量高达200g。(2)治疗癌症经验,制附子起始用量为100g左右,然后依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渐递增至200g、300g、400g,直至达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重症癌症患者,如果对用制附子大剂量效果欠佳者,常用生附子30~60g,以取得攻毒扶正之双重作用。(3)治疗疑难杂症经验,应用附片一定要出现“瞑眩效应”(即健忘)后,才能达到临床上的最佳疗效。(4)附子煎煮经验,在救垂死病人时,用开水武火急煎,随煮随灌。治疗内科肿瘤等疑难杂病,采用宽水久煎法。(5)附子毒性防范经验:常配伍甘草。甘草善解百毒,为保证附子用药安全,早期凡附子超过30g时,皆用炙甘草60g,他认为可有效监制其附子的毒性,但有时炙甘草用量也达90~100~120g,这时候应用炙甘草除解毒之外,尚有配合其他药物产生综合治疗的作用。而当附子与乌头同用之时,在组方上又加防风、黑小豆各30g,蜂蜜150g。或当药液煎好之后,再入蜂蜜150g,进行浓煎药汁,这样可最大程度控制乌附的毒性,使其发挥最大效果,产生最好的药物治疗作用。除防风、黑小豆、蜂蜜外,在一些组方之中,配伍的一些药物,除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外,对附子的毒副作用也有很好的监制作用。如生姜、大枣、童子尿,以及扶正益气药物人参等,对于增效减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河南中医》,2011年第8期)3.祝味菊经验:剂量常在15~30g,尤精于配伍,或师法先贤,或独出心裁。如附子与羚羊角同用,羚羊角治脑,附子强心,体虚而有脑症状者最宜。附子与石膏同用治高热。二药一以制炎而解热,一以扶阳而固本。附子之温配大黄之攻下治阿米巴痢疾。又以二药治风疹块。附子与酸枣仁同用具有强心之效力,胜于西药之洋地黄,尤其对伤寒及杂病病人的心脏衰弱。附子与柴胡同用,寒热往来与疟疾,以附子配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肝肿大胁肋胀满,附子配柴胡、当归、芍药,重则三棱、莪术,可使肝肿逐渐消失;附子配柴胡、控涎丹治胸膜炎有特效。附子配伍瓜蒌、薤白治风湿性心脏病。附子之温与磁石、龙齿等之潜而成,治咯血、失眠、心悸、怔忡、遗精、梦交甚验。附子与潜阳药或安神药并用,其意是使阳气振作而得潜藏,勿致躁扰不安。(《四川中医》,2003年第12期)4.史锁芳经验:治疗寒性哮喘,认为扶阳法在寒哮治疗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治则遵循仲景“当以温药和之”,其“和”字寓意在于温阳药物的选择,更在于温阳药量的运用。温阳药物方面,精选被喻为“百药之长”的制附子。用量选择一般分5档,即15~40g,45~70g,65~90g,95~120g,125~150g。具体应用时,多是根据患者病情及服用后的反应,采用每周递增法,慢慢逐渐加量,一般药后1周病情改善而未好转者,递增15~30g,直到哮喘控制不发1月,则维持服用该量3~6月巩固疗效。(《吉林中医药》,2011年第2期)。

【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芨同用。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

2.尽量避免附子中毒:(1)尽量用炮制过的附子,避免用生品。(2)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不可随意使用。(3)严防超量用药。(4)若需大剂量用附子必须先水煎1~3h以上,再入他药同煎。(5)甘草或干姜与附子同煎可降低附子之毒性。

潘青海经验,使用附子的“五禁”和药后“三问”,以便准确掌握附子的使用。五禁:面赤;舌红苔黄燥;谵狂心烦乱;尿短赤;脉数实。这5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证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亦称戴阳证,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三问:服后睡眠、小便、动静三方面的变化,如三症亢进,则附子减量或停用。即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证。

3.附子常见中毒反应:口唇、肢体发麻,恶心,呕吐,心慌,气促,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或抽搐,严重者出现心跳、呼吸暂停。附子中毒的解救:(1)万一有附子中毒,可使用生大黄30g,防风30g,黑小豆30g,生甘草30g,蜂蜜150g,煎汤送服生绿豆粉30g。或使用最快的方法,即蜂蜜3两到半斤立即口服,或用炙甘草100~300g煎服。(2)用高锰酸钾或浓茶反复洗胃。(3)以迷走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者(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对异位心律失常明显者则应用利多卡因,如两者皆有,可同用之。(4)电击转复。(5)相应对症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胡用量多少克
考证关于《伤寒论》中半夏的剂量
方剂药效与剂量的关系
蒺藜的用量多少克
适合自学中医的:处方用药技巧!(实战运用)
【柴胡】柴胡为辛散之要药。以其辛散,能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