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才是天津人眼里的 ''土特产''!

在天津

关于“吃”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百年老字号美食

口味依然绝佳

天津的“老字号”数不胜数

这个既厚重又尊贵的名词

承载了天津这座城市的舌尖记忆

天津人的嘴刁那在全国有也是出了名的

但凡能在天津这座城市屹立不倒的美食店

随便一家拿出来都是有千百把刷子的!

没有人谁比的上

咱天津土著们更懂天津美味的精髓

外地人来天津超过80%的游客

都会先去尝尝传说中的

天津三包子炸糕麻花

但是没有一个天津人会推荐你去吃

就像没有一个北京人会推荐你去南锣鼓巷

也没有一个上海人会推荐你去城隍庙的小吃街

下面这些才是天津人眼里的 '土特产'!

藏着天津人的童年味道…

没吃过这些别说你在天津待过!

天 津 张

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生于市井,亲近百姓的传统民间艺术品,始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叫张明山。

皮糖张

天津皮糖张皮糖,是一种著名的民间休闲糖果。清光绪年间,张家祖辈就在梁家嘴一带(现为红桥区区域)生产皮糖。20世纪初张家由其第二代传人张均先生接管,他综合了天津刘记和业记皮糖的特点将皮糖技术推进了一大步,人们俗称该皮糖为“皮糖张”皮糖。

果仁张

果仁张的果仁制作自有一套理论,讲究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样色,有琥珀色、米色、冰糖色等。也就是说,什么季节掌握多大的火力和时间,要把果仁炸成什么颜色都是有规定的。这样严谨又变通的制作方式,难怪会传承一百多年呐。

崩豆张

崩豆张是一种色香味俱全的天津传统小吃,始于清嘉庆年间,创始人张德才曾在宫中御膳房供职。咸丰年间,张德才去世,“崩豆张”的第二代传人张永泰兄弟三人携妻带子回天津定居,这一宫廷食品也被带到天津。第三代传人张相继承前人传统工艺,再一次将其发扬光大,创立了多家字号,自产自销祖传豆类干货小食品。因其技术精湛、质量极佳、口味纯正而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人送绰号“崩豆张”,从此崩豆张的字号在民间广为流传。

乐器张

“乐器张”品牌是由中国民族乐器制作“乐器张世家”创立。乐器张世家专注于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手工艺制作已历经百年之久,从民国时期乐器张文声斋、1945年的天魁元、1952年天津民族乐器厂 、1983年洪声乐器厂,至今乐器张依然保留民族乐器制作先辈们所留下的制作理论与制作工艺。

糖画张

糖画,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皮影张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张三峰Kid)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常言道“吃尽穿绝天津卫”

天津人好吃、会吃是有传统的

所以天津的老字号当中

做和吃有关买卖的就特别多

老 字 号 饭 店 篇


八大成饭庄

康熙元年(1662年),天津“八大成”饭庄的第一家——聚庆成饭庄开张营业,奠定了天津传统菜形成的里程碑。

聚庆成饭庄装饰豪华典雅,家具、用具华丽精美,承办宴会档次分明。美馔佳肴,丰富多样;堂柜管理,细致规范;厨房操作,工种齐全,分工明确。聚庆成饭庄具有大菜系、高级饭庄的应有条件,并为以后的天津传统菜系高级饭庄的建筑、陈设、经营、管理,创立了最基本的模式。随后聚和成、聚乐成、义和成、义升成、福聚成、聚升成、聚源成饭庄相继开业,统称为“津门八大成”,雄居津沽,名噪一时。


二荤馆

民国初期,天津的饮食行业依据服务档次、规模自然分工、区分经营类型。

传统高级饭庄以“八大成”为代表,专营高档宴席,不接待散客,顾客大部分为达官显贵、社会名流;“二荤馆”比“八大成”略降一格,既包办酒席又接待散座;酒席处主要出“外台”,上门操办婚丧嫁娶酒席。

二荤馆此外还有专门的清真菜馆、素菜馆、面食馆等。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先生认为,当时的饭馆规模,从名称上便可看出,凡挂有“庄”“楼”字的多为大饭馆;凡挂有“坊”“园”字的多为中等饭馆;凡挂有“居”字的多为小饭馆。

登瀛楼

登瀛楼饭庄是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天津具有近百年的历史,以经营津鲁大菜,风味炒菜、各种面点小吃而著称。坐落在滨江道94号,是天津涉外旅游定点餐馆之一。

燕春楼饭庄

燕春楼饭庄,是一家以新疆菜为主的餐厅。一个菜是一个味儿,牛羊肉类选料新鲜,分量不小。屹立多年的老字号,1楼大堂,楼上单间,环境还不错,比较干净。

总去他家吃,燕春楼算是中高档的了,很有名气也是老字号价格适中口味纯正,环境也干净舒适如果禁烟会更好,因为服务员比较少在一楼大厅吃饭会等时间长些,二三层包间没有这种情况,为了美食等等还是很值得的。推荐大家定他家的节日包间或者定结婚酒席,菜品好环境也不错很体面!

红旗饭庄

红旗饭庄是天津老字号,著名的天津风味餐馆。具有70余年的历史,前身为“同聚楼”,因1958年被评为全国五省三市卫生红旗单位而得名。

会芳楼

这家店还是比较不错的,品种繁多,东南西北通吃,且时有创新特色东西尤其地道。装修简单大方,装修比较现代化,很有地方特色。

服务态度很好,很用心,也很热情,这里的服务不会让进来的每个客人失望,都是彬彬有礼的对待来的每一个客人,这般的服务相信来过的人也深深体会到了,使人感觉很舒服。充分体现出了该店的热情度,勤劳。再介绍这里的东西,道道都是非常的美味。吃上一遍还想第二遍,在里面用餐这种感觉很是惬意~

正阳春烤鸭

“正阳春”----天津烤鸭店的原名,始建于1862年。闻名全国老字号菜品多次荣获国家金奖部市级优秀食品奖,以经营自制烤鸭为特色的餐饮名店。

曾用名“正阳春鸭子楼”、“八一三食堂”,1972年更名为天津烤鸭店,现名为“正阳春天津烤鸭店”。

小 吃 点 心 篇

天宝楼

天津的老字号当中,跟吃的有关买卖的就特别多,其中有一家是专做酱货出名的老号,叫做天宝楼。

天宝楼是一家以京式酱肉为主营产品的餐饮公司,位于天津,创建于民国1921年,是一家有着近百年的“中华老字号”。

曹记驴肉

曹记驴肉是京津地区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因创始人姓曹而得名,流传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曹记驴肉,精选新鲜优质驴肉,配以多种香料,放进锅里慢火煮七至八个小时。富含蛋白,酥烂易嚼,味道鲜美,远近闻名。

多年来,“曹记驴肉”以肉质酥烂、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醇厚、咸香可口的特点受到天津消费者的欢迎。

八十年代它被收录进《天津名吃》及《中国名吃大辞典》等书中。近年播出的电视剧《厨神》第29集提到中国四大驴肉时,也把“曹记驴肉”列为其中之一。

熬糖马家

曾经最大的津门“糖业家族”糖果不是近代的舶来品,在公元前就成书的《诗经》上就有“堇茶如饴”一词,这“饴”字,就是麦芽制成的糖浆、糖稀,这几乎就是糖果的雏形了。季羡林生前著有《糖史》一书,据其考证,这“糖”字的出现就和“饴”息息相关。

在天津说糖,几乎没有不知道熬糖马家的。上点年纪的,怀念牙口好时的嘎嘣脆地嚼着硬糖的劲头儿,不管家境如何,那马家的各种糖是岁月里最甜蜜的回忆;年轻的,“追寻传统”也是一种时尚,各种手工制糖的味道承载的是对津门老字号的骄傲。早在清宣宗道光五年,也就是1825年,河北青县郝伯镇的马永富到天津西北角定居后,遂以熬糖为营生,“熬糖马家”就由此得名。

到了1915年时,熬糖马家的字号已经在津门叫响。这马家的糖果以纯糖熬制,没有任何添加剂,还不受气候变化影响,一直是京津一带“嗜甜者”的真爱。

传到如今,“熬糖马家”已有七代。

名顺斋烧饼

“明顺斋”什锦烧饼,是天津饮食业的名特小吃,共创始人叫吕凤祥,六十多年前便在今日纬路浦善里“唯一斋”经营烧饼。

芝兰斋糕干

糕干天津著名风味小吃,芝兰斋是具有6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芝兰斋创始人于天津沈庄大街开店制售糕干,因产品质佳价廉,颇受人们喜欢,以致成为农历正月人们最喜欢的食品,并传承至今,成为特色小吃之一,它和一般糕类的区别是糕内有馅。

芝兰斋糕干是用小站稻米、糯米磨粉夹入多种馅料蒸制而成。因该糕干系芝兰斋字号创制,故名芝兰斋糕干。芝兰斋糕干外观洁白、不粘牙、不掉面、口感绵软、风味独特。

大福来

天津名吃“大福来锅巴菜”,创始人姓张,是宋代梁山好汉菜园子张青的第十三代。

传说那年乾隆帝下江南回京途经天津,路过张掌柜的煎饼铺,先尝了煎饼卷大葱,后叫上汤。女主人急切中就把煎饼撕碎,放上盐、香油、香菜,用沸水一冲送上。

乾隆边喝边吃,感觉煎饼一泡味道更佳,就问女主人名字,回说郭八。乾隆一听,笑说:“锅巴可不能叫汤,应再加上一个‘菜’字才好。”又过了几天,张掌柜刚开门纳客,一位御前护卫就闯了进来,大声嚷道:“你的大福来了!”说着,放下皇上赏的二百两银子。“大福来锅巴菜”就此成名。

桂顺斋糕点

天津桂顺斋,是一个拥有80年历史的老字号糕点店铺。以经营各式糕点而闻名,是刘珍于1924年始创。主要产品有:萨其马、蜜麻花、一品桃糕。

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天津传统小吃,早先它并不是小吃类,而是更高级的“小货儿”类。

明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追随燕王征战的将士们为了军粮便于携带,就把一种用面粉烤制的饼抹上羊油脂。刘家人见到这种饼子后萌生出制作一种既便于携带又口感上佳的面食的想法。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刘家人在祖辈传承的面食技艺的基础上探索出工序多达26道的“蛤蟆吐蜜”,并将之完整地传承下来。

药 材 篇

隆顺榕

隆顺榕药庄,始建于公元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创始人:卞楚方,以藿香正气水闻名于世!坐落在当时天津的商业繁华地带北大关针市街,是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卫”字号药庄。她以“药材地道、诚信经营”而享誉津门,成为卫药之创始者。

1994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企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个中药片剂、中国第一个中药酊剂、中国第一个中药静脉注射针剂、中国第一个中药颗粒剂等等,都在隆顺榕诞生。

手 艺 篇

老美华

津老美华鞋店,是创建于1911年的著名鞋店。

现在老美华又根据顾客的需求,生产了许多典雅、大方、轻软、耐磨的鞋子,如呢子面、清水毡里的骆驼鞍鞋,棉篓鞋,牛筋底猪皮鞋等,依然保持了自己的销货个性和好的服务传统,受到各阶层中老年人的赞许。

风筝魏

风筝魏是天津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故称风筝魏。魏元泰自幼在一家扎彩铺当学徒,他对制作风筝产生浓厚兴趣。为了提高扎风筝的造诣,他反复研究飞禽和飞虫的飞翔姿态以及它们的身躯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并应用于风筝的制作。以前的风筝,以硬翅为主,造型简单,色彩也比较单调,为整体式。

他扎的风筝可以拆展折叠,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叠后可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他研制的平板式、弓子式、立体式、串式和袖珍式风筝近200余种。在着色上富于民族特色,并吸收了古建筑彩绘上使用的退晕法以及冷暖对比色调,使之更加适合高空放飞的特点。

1914年,他带着风筝,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了银牌奖章和证书。后来魏元泰的侄子魏慎行,侄孙魏永昌继承了他的事业,都在天津工艺美术厂工作,担任工艺师,并培养了许多徒弟,他们设计的新样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它们就是天津的传说!

论味道,一家比一家经典

论年代,一家比一家久远

10年、20年、50年,久经时间的检验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永远都在排队

永远都是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食指南之美食简介天津篇(4)
天津旧闻,这些老餐馆,才敢称得上是舌尖上的“哏都老字号”
天津人最耐吃的60道硬菜,一道比一道硬可!
太怀念了!细数76家天津老字号,全认识的天津人已经老了...
漫画版天津美食 总有一款适合你
天津皮糖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