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孝”
userphoto

2022.11.15 河北

关注

     百善孝为先。古往今来,虽朝代更替但孝行不变。孔子和弟子们作《孝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孝经》险些失传。幸亏河间人颜芝献出一册,献王刘徳整理后收藏,又使其得以流传。

    古有二十四孝,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随着传统文化的推行,很多地方都在展现。

    凡是村名叫孝子墓的地方一定有孝子的故事。

前段时间有朋友希望我写一篇关于孝子墓来历的文章,因为太忙一直没有时间,深表歉意。今天在此顺便介绍一下。

    沧州青县有两个孝子墓,分别称为大孝子墓和小孝子墓。大孝子墓的来历跟一位叫马和的孝子有关。

     马和本是山东人,九岁丧父。因为母亲是小老婆,所以受到家族的排挤,母子二人被迫流浪北行。

    一路上二人乞讨为生,吃尽苦头。行至德州时,母亲因躲避恶狗跌伤腿成为残疾,后来眼睛也瞎了。小小马和被迫担当起生活的重任。

     行到青县孝子墓这里时,有位姓周的财主收留了他们。周财主让马和给他家放猪来换取母子二人的粮食。

     有一天,一只母猪突然丢失了。周财主以为马和偷走后卖了,就告了官,马和入狱。马和入狱后母亲生活失去了依靠,因担心母亲没人照顾,所以马和请求官老爷把母亲接到狱中。官老爷见马和是个孝子,很受感动。

    不久后周家丢的那头母猪跑了回来,还带来一群小猪仔,周家才发现冤枉了马和。于是接马和跟他母亲出狱。

      马和对母亲百依百顺,非常孝顺,得到众人好评。十六岁时,母亲去世。

     马和埋葬了母亲,在母亲坟旁搭建草棚相守,直到他五十三岁去世都没有离开过。

     周家人在其母亲坟旁埋葬了马和。为纪念马和的孝行,当地改名叫孝子墓。

     跟这个孝子墓相邻几百米有个小孝子墓,据说清朝一位戴姓回族前辈,在那里教书,去世后弟子们把他葬在那里,成为“学”孝子墓。本人觉得,沧州人把学读成“淆”所以演化成了小孝子墓。那么,另一个孝子墓当然就是大孝子墓了。

      除了青县,河间也有孝子墓村。这个孝子墓跟一户姓冯的有关。该村建于明洪武年间,原名抱子村,因冯贾氏抱子从山西徒步走到这里建村。到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冯氏有兄弟二人,哥哥考中举人,弟弟为将军。母亲去世后,二人辞官不做,在墓旁守制三年。乾隆根据地方官员奏折,降旨赐村名“孝子墓”。

全国有多少个孝子墓本人没有考证过,估计不在少数。

    古人说忠孝不能双全。所谓忠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对君王的效忠;另一方面是追求个人的名望。

     历史名人吴起就有这样的经历。当初吴起也是家财万贯,为了成名四处活动,散尽家财,受到乡邻的嘲笑。他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多人,然后逃之夭夭。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

     后来发展的还真不错,成了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功成名就。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母亲死了也不回家,真是个为了事业不要娘!

    他的老师是孔子弟子的弟子,特别重视孝道,对吴起的行为深为不满,觉得他辱没了师门。吴起的这一举动也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

      汉代开始有了丁忧的制度,就是朝廷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不能像没事人似的在那里任职,必须辞官回家守制,时间一般是三年。三年满后再申请复职。

  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这也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手段,让人感受到忠孝双全的人性化温暖。像明朝的张居正、清朝的马新贻这样的大官都经历过丁忧。

     当然,丁忧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当皇帝觉得离不开这位官员,需要他返回岗位时还有夺情的说法。夺情就是强制结束当事人的丁忧行为。

     一个地方出现了忤逆不孝的案件会对地方官进行考核。清朝同治元年,沧州就出现过一个案件:一赌徒因向母亲索取钱财遭到拒绝杀了母亲,案件引起了很大震动。按照规定,除了严惩凶犯外,还要将沧州城削去一角,州官撤职查办。

     幸亏沧州有一位孝子,他的孝行打动了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沧州将功折过才躲过一劫。

    这位前辈叫万绍曾,回族,义和街的私塾先生,从教三十多年桃李满天下。

      他在母亲病故后,在父母墓地旁搭了个窝棚,白日教书,晚上就居住在窝棚里,而且把斋吃素,不见妻室家人,诵《古兰经》祈祷,尽孝。如此三年。

    当地官员将这情况汇报朝廷,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非常感动,因此没有追究沧州官员的责任。万绍曾也由此获得两块匾额,一块书“感深雷雨”,另一块书“两山之亚”。两块匾额流传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丁忧制度不再实行,像为了父母吃饱活埋儿子的行为也不再被认可,但是现代的孝子并不比古代逊色。记得曾经转发过一篇文章《一个孝子的故事 让亿万人感动得泪流满面!》,王希海的感人故事真的感动了亿万人!

     王希海为了照顾卧床的父亲,二十六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自己也因此没有成家。他就是现代孝子的典范。

     古人也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由于误传,现代人也就曲解了它的含义。按照字面的意思,一般解释为:不孝的行为有三个 ,没有后代是最严重的。

      其实,这段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如下: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原文可解释为: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在取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

    像舜这样的圣贤也不能做到完美,普通人就更难了。如果不是用这么高的标准来衡量,对父母好一些,听他们的话就算是孝顺了。

    有的人自私至极甚至到了不能容忍父母的程度,这样的人千万不要跟他交朋友。连父母都不容的人,他会容你吗?

   很多年以前听说过“活着不养,死了不葬”  这样的话,多是出自未过门的儿媳之口,这是典型的不孝行为。公婆虽然不是生身父母,但也需将心比心。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

     动物没有孝的规则,但乌鸦反哺和羊羔跪奶给了人类很多的启发。孝,作为人类的特有产物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远流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心宝鉴》孝行篇
陈孝子庐墓诗四首
孝行天下的王氏祖孙三代
【二十四孝】图文
历史上的二十四孝
释义《二十四孝》故事 中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