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家酥糖探访记(五)
userphoto

2022.11.15 河北

关注

    王师傅说:“民间有两句话,是关于师徒关系的,它们都变了味道。”

“哪两句话?”我问道。

“你一定听说过,要想学的会,得跟师傅睡。”

   “听说过,这是一句调侃的话。”

“其实,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原来本不是现在的含义。老时候,讲究师徒如父子。徒弟会跟师傅住在一起,负责给师傅端饭,叠被子,端尿盆,伺候师傅的日常生活。”王师傅接着说。

     “对,老社会么,师傅剥削徒弟被认为是应该的。”

     “你认为这是师傅剥削徒弟吗?其实不是。只有徒弟跟师傅睡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师傅的生活习惯,从而融入到师傅的状态中,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古代讲究师徒如父子,那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感情。

    前面说过,徒弟学不好就要挨打,这挨打也不是随便就有的。这里有原则。”

    “原则?打人也要原则?”

“对,有原则。师傅生气的时候不要打徒弟。因为你生气的时候可能把握不好轻重,搞不好会打坏徒弟。打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会,如果做不到,就失去了打徒弟的意义。

       一般来说,一次两次做不好不会挨打。只有到了七八次甚至十多次还做不好的时候,师傅才会打。其实他们内心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情怀。”

     “是啊。对了,王师傅,还有一句呢?”

     “另一句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对对对,这句话也很好理解,徒弟学会了就会抢师傅的饭碗!”

     “其实也不是。刚才说过,师徒如父子,确实这样。古代讲究这些,所以师傅老了还要靠徒弟养老送终。师傅愿意把毕生所学教给徒弟,从而让徒弟掌握所有技能。”

“原来是这样的啊!”

    听完王师傅的师徒论,有所感悟。      

     我们对古人的做法往往产生误解,所以才会以否定甚至批斗的态度对待它们。很多东西失传了并不是因为师傅“留一手”造成的,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对待它们。

   “贸然问一句,你收徒弟了吗?”我问道。

   “没有。没有人学啊!”

“那,这门手艺岂不是失传了?”

    王师傅无奈地说:“那也没有办法。当初公私合营,我爷爷教过一些徒弟,可惜他们都没有传下来。”

   “那时候,沧州成立了糕点厂,请了一些师傅进去,但也只是二流的师傅,一流的都很有个性,不愿意去。”

     王师傅接着说,“那时候条件差,很多材料都很缺,做出来的食品达不到效果,他们怕坏了名声,所以不去。他们宁可去干别的。”

   后来,又说了一些关于食品厂的事情,马老师也跟他探讨了一番。

   “二十多年前,我开了这家店铺。有一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儿来到这里,他见到这些东西十分惊奇,问我家里有谁在食品厂上班。哈哈,他哪里知道食品厂的手艺都是用的我家的!”

  “虽然那时候我才三十多岁,就算那些老人也做不出这些!另外,我还有一套绝活儿,我能用手工做出最大十斤的月饼!”

   之所以愿意听这些,是因为想了解过去。实际上,这已经偏离了这次访谈的主要意图。

      看了一个空隙,我又把话题插了进来。我觉得说得再好也没用,过去做得再好也没用,关键是现在。

   于是,我决定打断这些话题,回到当下,这次他家藏着的最后一个秘密终于解开了!

   结果如何,下期文章继续,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教大观】带仙弟子是如何认师傅的
律师梦飞翔给刚入行律师的7大建议(2)
梦幻西游:冷漠师傅平时对徒弟爱理不理,出师时却做出感人的举动!
通领天下高科技推广中心了解到的赵本山和小沈阳内幕关系
处理好师徒关系十要素
重要原因,传统真功夫多有失传,很难原汁原味地传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