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进驻老师|解析海昏侯刘贺墓



【致谢】感谢作者授权平台发布此文

【原刊信息】《春秋人文报》第84期,第4版史苑新语


【关键词】 考古;海昏侯刘贺墓


      海昏侯刘贺墓是近期中国考古学界的热点。虽然正式的出土文物室内整理还没有开始,考古发掘简报、报告一篇也未见,甚至一篇简单的纯学术性研究文章也没有出现,但学者,甚至广大的普通民众,对海昏侯刘贺墓的热情都非常高。尤其是最近海昏侯刘贺墓部分出土文物在首都博物馆展出,更是掀起首都文博界与社会大众的“海昏侯刘贺墓”热。虽然信息都是片段的、不完整的,甚至是误读的,但鉴于海昏侯墓及相关考古发现的重要性,还是有必要对涉及海昏侯刘贺墓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解剖,以期有一点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当然,将来正式的考古发掘报告出版以后,以及基于这些报告的纯学术研究性文章发表后,本文的有些看法可能需要更改,甚至有些会被证明是错误的。


一、刘贺其人与海昏侯国简史


       刘贺是西汉昌邑哀王刘髆的之子,而刘髆是汉武帝刘彻与李夫人之第五子。汉武帝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多年,先后废立陈阿娇与卫子夫两位皇后,钩弋夫人又被他赐死。唯有李夫人是他最为珍爱之人。而李夫人虽然也并没有完全按照西汉皇后之礼埋葬(因为她毕竟不是正式册封、有皇后名分之人),但李夫人的英陵是规模巨大的汉武帝茂陵内除汉武帝本人的茂陵外,唯一一座主墓,其余陪葬墓虽然很多,但皆在中心帝陵陵园之外的陪葬墓区,足证汉武帝对李夫人的“厚爱”。武帝去世后,曾长期受汉武帝宠爱的权臣霍光当权,霍光很清楚武帝对李夫人的感情,自然对武帝后人中李夫人一支较为“青睐”。

       海昏侯刘贺一生跌宕起伏,他五岁继其父刘髆之位嗣为昌邑王,十九岁被权臣霍光相中当上西汉皇帝。但帝位仅仅维系27天,犯下1127宗罪责。因为实在难挡大任,             被霍光废为庶人,谪居山阳郡(由昌邑王国贬降而来)。霍光去世后,心怀愧疚的汉宣帝刘询将郁闷十年、时年已二十九岁的刘贺迁居至豫章郡的鄱阳湖西岸之地,做海昏侯。列侯仅做四年,三十三岁的刘贺便因病去世,葬墎墩山海昏侯墓园。

       刘贺墓室布置得很文雅,尤其是主槨室“西堂”南侧靠近南边墓道处矗立描绘有“孔子见老子图”的屏风,且墓中还出有大量内容现在还不十分明了的竹简书籍,于是人们呼吁要为史书记载的刘贺的“荒诞”与“荒淫”翻案。但海昏侯墓的相关考古发现,只能证明他从帝位上“摔下来”后醒悟而“改邪归正”,但很难说就可纠正史书对于他青少年时代荒诞的记载。因为,首先,海昏侯墓如是布置是当时礼制和葬俗的要求,即令是荒淫与荒诞的列侯,去世后墓室也必须如是布置;其次,如果当初刘贺不是特别荒诞与荒淫,作为被霍光“精挑细选”而来的继承人,霍光实在没有必要在仅仅二十七天后就“换马”。刘贺5岁当昌邑王,19岁又得到他的叔伯们曾争得你死我活的当皇帝的机会,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因此他根本不可能体会到稼穑的艰难,“飘”是必然的。应该说史书关于他青少年时代荒诞和荒淫的记载,可能和史实基本相符。相反,后继的汉宣帝就大不一样,刘询还在襁褓中就由于巫蛊之祸,而遭牢狱之灾,尝尽悲欢离合人间苦,虽然也是被世界上最大的馅饼砸中,但十分珍惜得之不易的“帝位”,所以“宣帝中兴”却又是必然的。所以,刘贺青少年时代的荒诞和荒淫应该是基本和事实相符的,但自从从帝位上“摔下来”后,他应该逐渐变得正常,甚至向儒雅和贤明发展,这也是可以基本肯定的。海昏侯刘贺墓的发现也印证这一点。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死后,海昏侯国国除 。西汉元帝复封海昏侯国,但西汉末年王莽复废海昏侯国。东汉王朝复封海昏侯国。因此,海昏侯国也是几废几立,历史比较复杂。


二、海昏侯刘贺陵园的主要考古发现


       海昏侯陵园所在的赣北地区,实际上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早在海昏侯国的考古发现之前,考古工作者在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发现距今二万年的世界最早陶器与距今一万多年的世界最早人工种植水稻,在瑞昌县铜陵发现商代早期古铜矿遗址,在新干县发现商代晚期吴城文化大洋洲祭祀坑、牛头城遗址与樟树吴城遗址,在靖安县李洲坳发现有多人殉葬的春秋时期徐国国君大墓。由此可见,虽然汉宣帝迁封刘贺来鄱阳湖西岸做海昏侯时,赣北这一块地方相对偏僻落后一些,但也绝非蛮荒之地。

       除去刘贺陵园外,考古工作者还在附近发现另外三处类似的海昏侯陵园。又在海昏侯陵园的东北发现海昏侯国国都。总面积在五平方公里左右。整个遗址保存的相当完整,在迄今的为止的汉代考古中,相当罕见。

       学者们用“列侯规制、诸侯规模与皇帝残迹”来描述海昏侯刘贺墓园的基本情形。墓园的复杂性与刘贺其人复杂的人生经历恰相合。海昏侯刘贺墓作为列侯级别的墓葬,没有诸侯王墓常见的玉衣和黄肠题凑。虽然目前清理的西汉诸侯王墓大多发现有玉衣与黄肠题凑,但按照西汉礼制,玉衣与黄肠题凑是皇帝才有资格享用的丧葬礼仪。诸侯王墓出现玉衣和黄肠题凑除非缘于皇帝的特别恩赐,否则是不允许的。例如一些因为谋反等原因,被惩罚和除封的诸侯王之墓就没有玉衣和黄肠题凑。刘贺最后仅以列侯规制下葬,自然不可能使用玉衣和黄肠题凑。这一考古发现情形与传世文献记载的西汉礼制非常符合。

刘贺墓的墓上封土和墓祠的规格也比较小,与已经发现的西汉诸侯王墓所见没法比。但其墓室面积达400平方米,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因为一些西汉诸侯王墓的墓室面积还没有这么大。

       附葬在刘贺墓穴东边墓穴的夫人,可能先刘贺而去世。因为二个墓穴上面先是被共同的一大块夯土层覆盖,然后才是在各自墓穴的位置向上夯筑各自的墓上封土。如果是刘贺先去世,肯定要马上在墓穴上夯筑墓上封土。然后刘贺夫人去世后,挖穴埋葬,夯筑墓上封土,但不可能将刘贺墓穴上面已有的封土清除,再夯筑面积较大的一块夯土覆盖两个墓穴的墓口。只有是刘贺夫人先行去世,才有可能暂不夯筑墓上封土,待刘贺也去世后,夯筑不太厚的一大块夯土层覆盖两个墓口。看来,西汉处理列侯等级的去世有先后夫妇丧葬事宜的办法,与清代皇室不太一致,清代皇帝如果先去世,则依照礼制逐步完成丧葬过程,最后葬皇帝遗体于地下玄宫。若干年后,皇后去世,另建后陵埋葬之。但如果皇后先行去世,则待殡之,待皇帝去世后,合葬帝后于帝陵玄宫。刘贺夫妇的这种埋葬方式,考古学上呼之为夫妇异穴合葬,即夫妇二人虽不被埋葬在同一个墓穴中,但两个墓穴东西(如果墓穴是南北向的)或南北(如果墓穴是东西向的)并列,且空间位置一般较近。

       夫妇异穴合葬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高等级贵族中已经比较流行,例如距今4000多年前的陶寺墓地内高等级男性贵族墓穴两边就附葬女性贵族的墓穴,一般推测这些近旁的女性贵族是中间男性贵族的妃妾之类。而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中期反山与瑶山大墓墓地则是明确的夫妇异穴合葬。夫妇异穴合葬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一夫一妻制的流行。虽然高等级男性贵族肯定是多妻的,但众多的妻妾中只有少数几个(一般是一个)是正妻,只有正妻才有资格与丈夫合葬。晚商殷墟贵族已经比较流行夫妇异穴合葬。至周代,贵族一般都是夫妇合葬。延至西汉,上至皇帝与皇后,下至诸侯王与王后、列侯与夫人一律都是夫妇合葬,至今还未发现例外。西汉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贵族(无论等级高低)都是夫妇合葬,鲜见独葬者。

       海昏侯刘贺墓园夫西妇东的布局形式与西汉帝后陵园、长沙马王堆轪侯利苍、辛追夫妇陵园相类,与江苏徐州西汉楚王墓群以及河南永城西汉梁王墓群中很多墓组的南北布局形式有所不同(主要囿于海昏侯刘贺夫妇是南北向墓穴,而楚王墓群与梁王墓群中的很多墓穴是东西向的),但基本原则近同,即夫右妇左,尊右的原则是相同的。

       海昏侯刘贺墓陵园只有东、北二门,而东门又尊于北门的情况,可能与陵园在海昏侯国都西南有关,但更有可能是模仿西汉帝后陵园的规制。西汉帝后陵园之所以以东、北二门为主,是因为西汉帝后陵园是象征西汉帝国都城长安城的宫城——未央宫,而未央宫由于位处西汉长安城西南一角,出西、南二宫门后,就直接面对长安城大郭城西城墙上南起第一座城门——章城门与南城墙上西起第一座城门——西安门,由此而出郭城城门,则为城外。故西汉帝后及其他皇室成员与文武官员等最经常出入未央宫的两个宫门是东门与北门,而又由于东门外的长乐宫是西汉太后常居之处,而且东门外一度还有刘邦的高庙,所以西汉皇帝最经常出入的宫城门是未央宫东门。未央宫四门中只有北、东二门有巍峨的门阙,与上述缘由很有关联。西汉帝后陵园的陪葬墓区与陵邑也在陵园东门外,而且西汉帝后陵园(涵盖陪葬墓区与陵邑)也是东西向布局(可能模仿自秦公帝王陵园)。

       刘贺墓前东南(左前)为墓祠、西南(右前)为寝殿,这种情形与西汉帝后陵园的布局十分相似。例如汉景帝阳陵帝陵东南(左前)为罗经石所在的汉景帝庙(德阳庙)所在,而帝陵西南(右前)为阳陵寝殿与便殿所在。海昏侯刘贺陵园做成东西向的梯形,作东西向布局。诸种因素使得海昏侯刘贺陵园与汉景帝阳陵等西汉帝后陵园很相似,感觉就是“具体而微者”的帝陵园。这是刘贺虽在鄱阳湖西岸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但念念不忘他的皇帝大梦的证明,也是所谓“皇帝残迹”之一。因为已经发现的很多西汉诸侯王陵园,虽然规模很大,也有地上陵寝建筑,但布局和西汉帝后陵园如此相似者,非常罕见。

       刘贺墓穴主槨室内,东半为主棺所在,可视作“后寝”;西半置卧榻,且在南边靠近墓道处矗立一扇绘有“孔子见老子图”的精美屏风,可视作“前堂”。这种布局和曾侯乙墓很相似。曾侯乙的主棺置放在东椁室,可将其东椁室视作“后寝”,而东椁室西面的中室布置三面礼乐器(编钟与编磬)与大量青铜礼器,是庄重的礼仪场所,显然可视作“前堂”。东寝西堂的位置关系与海昏侯刘贺墓主槨室的布局相同。刘贺墓穴西北挖建有呈南边长条形的附葬车马坑,这一点与众多楚国贵族墓地相同。楚墓附葬车马坑内的车马一般均头西,寓意墓主人魂魄西行。墓主魂魄由东寝出发、经由西堂、再借助西北车马坑内的西向车马西去,方位安排十分妥当。

       刘贺墓园东西向布局整个陵园与包括西汉帝后陵园在内的很多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墓园布局很相仿,但其附葬车马坑形制及车马坑布置在主墓穴之西的形式则渊源于楚墓。有的学者以为马王堆是按楚制埋葬,海昏侯墓是典型的汉制,则不完全是事实。汉制也渊源于楚制。墓穴内中间为主槨室,四周为回廊与便房,回廊与便房内分区置放不同种类随葬品等情形,与其他地方发现的西汉诸侯王及列侯土石坑木椁形制相类。

       主槨室西边相当于前堂,内置卧榻,有的学者以为此与刘贺生前最后几年体弱多病有关,可能他生命最后几年都是在病榻上渡过的,死后则将卧榻移至墓室西前堂中,供刘贺魂魄在地下使用。


三、刘贺墓随葬品的特色


       海昏侯刘贺墓共出土铜钱10多吨,共200万枚,主要为武帝、昭帝与宣帝五铢。来源可能主要是其他贵族赗赙(助丧礼俗)。从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铜钱的放置情形推测,当时是将1000枚铜钱串成一贯,而每10贯铜钱(即10000枚)又以一木匣盛置。西汉时期,10000枚铜钱兑换黄金1斤,约合今250克。西汉时期规定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海昏侯刘贺的发现将中国古代铜钱千枚一贯制度上推至西汉中晚期,而且印证西汉时期一万枚铜钱值黄金一斤的传世文献记载。

       海昏侯刘贺墓随葬的黄金包括圆形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长方形金板,皆为千足金。共378件,100多公斤。另外,还有大量的镶金青铜器等。迄今中国考古发现的所有古代墓葬,还没有任何一座出土这么多的黄金。

       刘贺墓随葬的黄金主要来源于他父亲刘髆及他本人做昌邑王、谪居山阳郡与做海昏侯时所积攒,其中麟趾金和马蹄金(汉武帝时协祥瑞而特别铸制的特殊黄金铸币)可能源于西汉皇室对他父亲及刘贺本人的赏赐,而金饼和金版则可能是刘贺准备上贡给西汉皇室的酎金。从谪居山阳郡开始,刘贺回京助祭的权力就被剥夺,准备和积攒酎金只能说明他一直梦想有朝一日能应召回京。由于多年积攒的酎金从未被真正使用,所以只能死后随葬在墓葬中,故而数量巨大。因此,刘贺墓虽然只是列侯等级,但出土黄金之多却是任何一座西汉诸侯王墓都难以望其项背。

       刘贺从其父亲昌邑哀王刘髆那里继承下大量的马蹄金、麟趾金、金板与金饼等财富。由于仅做27天皇帝就被罢黜,作为一种补偿,西汉皇室将原来昌邑国的财富一律赏赐给刘贺,还可能得到西汉皇室额外的一些财富赏赐。

       从西汉文帝开始,西汉皇室要求各受封诸侯王侯必须按所食人户数,上贡黄金,以作皇室宗庙祭祀之用,如果所贡黄金重量或成色不足,将遭责罚。实际上是西汉皇室控制和打压诸侯王侯的一个手段。

随葬数量如此巨大的黄金,说明:一、西汉时期各诸侯王侯确实如传世文献所言,多拥有数量巨大的黄金;二、刘贺在从帝位上摔下来后,“改邪归正”,很注意积攒财富,没有浪费。也一定程度上为“黄金消失之谜”提供解释。

       刘贺墓出土的麟趾金和马蹄金为汉武帝所铸制的这两种特别黄金铸币提供直接的实物证据,出土的金饼和金板也是西汉黄金铸币的重要证物。

       马蹄金上的“上”、“中”、“下”可能是汉武帝命上林三官铸制马蹄金时,铸金炉的编号,即上炉、中炉与下炉。或在某种特定场合摆放的位置标识。

       海昏侯墓出土的礼乐器主要有鎏金青铜编钟二堵,共24件。铁编磬一堵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第一例,铁在西汉时期还是较为珍贵的材料,并且敲击铁制品,也确能发出悦耳的乐声。

       文献记载最高等级的贵族(天子)用宫悬,即四面都悬挂礼乐器;次一等级的贵族(诸侯王等)用轩悬,即三面悬挂乐器;再次一等级的贵族用判悬,即二面悬挂礼乐器;最低等级的贵族(士),用特悬,即只有一列礼乐器。

       而就考古发现的古代贵族墓葬情形来看,最高等级的宫悬(四面皆有者)尚未发现(前几年扬州隋炀帝墓也出土有编钟编磬等礼乐器,但隋炀帝死亡情形非常特殊,埋葬仓促,发现的墓葬规制很小,而且时代也较晚,不足为凭);考古发现的随葬有礼乐器的墓葬多为轩悬(三面悬挂者)层级的贵族墓葬,例如著名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即在其中椁室南、西两面布列青铜编钟,而在北面布置石编磬,形成三面悬挂的轩悬。此次发掘的海昏侯墓,也是较为典型的轩悬(二面编钟、一面铁编磬),与曾侯乙墓也较为近似。

       西汉时期最高等级的贵族当然是西汉皇帝,其次是诸侯王,再次是列侯。前几年发现过14件西汉皇室宗庙石编磬,但非墓中所出,且没有出土背景,为传世品,仅可供研究参考之用。按照礼制,作为列侯的刘贺或不能使用轩悬,使用则属僭越。

       从考古发现的较早的贵族墓葬来看,礼乐器只出现在等级很高的贵族墓葬中。例如春秋早期的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中只有虢国国君和虢国太子墓穴才出土礼乐器,虢国夫人墓穴则不见,更遑论其他等级的虢国贵族。北赵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编钟也均来自晋侯墓,而晋侯夫人墓穴不见青铜礼乐器。或许,中低级贵族可以在宗庙祭祀时使用礼乐器,但去世后,墓葬不能随葬。

       海昏侯墓中椁室西堂南侧,即靠边墓道一侧,出土屏风一扇,上有孔子见老子图,为目前所知最早的孔子像,其文字标注中有孔子出生年代线索,或将孔子生年提前15年。屏风是高等级贵族之物。但刘贺下葬之时距离孔子的生活时代毕竟也亦很远,而且这扇屏风上的内容似乎也是当时很程式化的内容,不一定是事实的忠实描述,因此,很难说这扇屏风的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修正我们关于孔子的旧有知识。

       刘贺墓内放置的漆器虽然腐蚀较为严重,但仍然可以看出数量巨大、种类丰富、造型精美、装饰豪华,而且很多都是成摞置放。很明显都是崭新的、专门为刘贺丧事特制的、从未使用过的高端物品。

       刘贺墓随葬的青铜器中有西周青铜卣与东周青铜缶,皆为盛酒器。鎏金青铜编钟,或以为也是东周之物。这些在当时已属传世物品。可能为刘贺父亲刘髆或其本人的旧藏,甚至有可能来自于西汉皇室所藏。

       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材料十分丰富,目前所知有《礼记》、《易经》等,随着简牍材料的逐步整理和公布,其价值将进一步展现。这应该是对于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最大的期待和变数。或成为海昏侯刘贺墓最珍贵的文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游记 (五)
海昏侯刘贺墓书法精选
还原一个真实的海昏侯刘贺
一望两千年,汉风今犹在 — 探秘海昏侯国遗址
从海昏侯墓制还原汉废帝的一生(互动有礼)
南昌海昏侯墓中的千年奇香是从何而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