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知识的生产车间:企业MOOC的现状、特征与展望

  近年来,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已越来越深入,自2013年始,我国企业也逐渐引入MOOC作为企业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目前尚缺乏企业MOOC的研究文章MOOC。在调研了我国两个代表性的企业MOOC情况的基础下,具体分析了企业MOOC的现状,包括:基于ADDIE框架和企业MOOC项目流程,比较了企业MOOC与高校MOOC的差异,和企业MOOC与企业e-learning的差异,并进一步研究了企业MOOC的特征属性,认为企业MOOC在类型属性上是cMOOC,在认知目标属性上是基于任务的MOOC,在目前的运营模式上是SPOC。高校MOOC是传统课堂知识的移植,而企业MOOC在体现了企业知识的创造,知识从无到有的过程。企业MOOC是企业知识的生产车间,在未来基于企业MOOC可以建立一个巨型的我国企业知识中心。


  按照维基英文百科的定义,MOOC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一个在线课程,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无限参与和开放存取。除了传统的课程材料,如讲座录像、阅读文献、问题集等,许多MOOC提供交互式用户论坛支持学生之间的互动。自2012年始,美国知名高校哈佛、斯坦福、MIT等纷纷进行高校MOOC的研究与实践。我国北京大学于2013年4月下发了“北京大学关于积极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高校MOOC正式起航,随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个高校也开始高校MOOC的实践。


  与此同时,针对MOOC这一新生事物的研究便呈指数增长。在CNKI上,用篇名包含“MOOC”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文献934篇,其中2012年2篇,2013年111篇,2014年641篇,2015年到3月底为止已经有179篇。由此可见,我国高校MOOC的研究与实践都进入了一个相对热门的阶段。


  MOOC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技术,一种模式。MOOC在大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MOOC在企业领域的应用探索。从现有的资讯来看,我国华为公司是第一家进行MOOC探索的企业,在2013年进行MOOC规划,于2014年进行MOOC平台开放,2014年下半年即走向应用,开发了几门MOOC课程,目前获得了较良好的效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吴峰课题组针对高校MOOC学习者与企业MOOC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进行比较,如图1、图2所示。


  研究发现,企业MOOC的整体学习动机3.151大于高校MOOC的整体学习动机3.118,企业MOOC的整体自我效能4.154大于高校4.143。由此可见,企业MOOC无论是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还是学习者的自我效能,都是一个不亚于高校MOOC的领域。根据掌握的资讯,2014年我国有三家大型企业进行MOOC实践与应用,2015年正准备将MOOC应用于探索的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很少,我们用篇名包含“企业MOOC”进行检索,有4篇文章,并且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文章。


  针对被调查者的访谈发现,一位来自某一线工作者对企业MOOC作了非常形象的比喻:“企业知识的生产车间。”这位一线工作者说,“企业MOOC就好比一个生产车间,我们通过这种模式,外加一定的流程,促使业务部门将知识生产出来,业务部门负责人也非常愿意配合,因为这对提升业务部门绩效有很大帮助。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在上面开课,更多的知识被生产出来。”与高校MOOC相比,高校MOOC并不能进行知识创造,只是传统课堂知识在MOOC上的移植,而企业MOOC是真正的知识创造,是一个知识从无到有的过程,从知识创造这层意义上说,企业MOOC比高校MOOC更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就是针对企业MOOC进行现状调查并且对企业MOOC的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对企业MOOC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企业MOOC现状:对A、B两家大型企业MOOC的调查


  (一)A企业MOOC

  A为我国大型民营企业,总部在深圳.从2013年开始了企业MOOC的实施准备工作,2014年由该企业IT部门自主开发完毕MOOC平台。目前,该企业中MOOC平台及e-learning平台并存,是两个独立的系统。MOOC工作的推进与管理由该企业的企业大学负责。基本情况如下:


  (1)课程总体情况:目前,已经开发了七门MOOC课程,例如客户拜访与沟通、合同管理、前沿技术培训、外籍员工培训等。


  (2)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由业务部门负责,业务部门组成3人左右的开发团队。技术支持由企业大学负责。


  (3)MOOC学员:目前仅仅面向企业内部员工开放,每门课学习人数在300人左右。某些特定的MOOC课程,要求特定的业务部门员工必修。大多数MOOC课程属于自愿选修。


  (4)学员流失率:流失率低于高校MOOC的流失率。能坚持完成课程的学员人数占最初报名人数的70%-80%,也就是流失率是20%-30%。学员流失率比高校MOOC要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企业MOOC学员人数比高校MOOC少得多。


  (5)证书:通过考核的学员可以拿到企业MOOC课程证书,最终能拿到证书的人数占完成课程人数的比例是30%-50%。


  (二)B企业MOOC


  B企业是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企业总部在北京,在全国各地有分支机构。B企业大学负责MOOC的管理及建设。B企业没有开发独立的企业MOOC平台,而是在已有的企业e-learning平台上开发了MOOC模块。B企业MOOC是在2014年开始策划、建设与实施的。目前,B企业的MOOC基本情况如下:


  (1)课程总体情况:开发了两门MOOC课程,第一门课程是“PMP项目管理”,第二门课程是“业务员职业资格五级培训”。


  (2)课程开发:第一门课程聘请外部专家作为课程主持教师,由外部专家团队进行课程内容开发与支持。第二门课程由企业内部专家作为课程主持教师,课程内容由专家团队负责,课程小组由3-5人组成。技术支持同样由企业大学负责。


  (3)学员:目前仅向企业内部员工开放,两门课程企业全体员工自愿选修。


  (4)学员流失率:第一门课程报名人数1406人,完成课程人数824人,流失率41.4%;第二门课程报名人数858人,完成课程人数403人,流失率53.0%。


  (5)证书:通过考核的学员可以拿到企业MOOC课程证书,第一门课程通过84人,通过率10.2%;第二门课程通过76人,通过率是18.9%。


  (三)基于ADDIE的MOOC项目流程


  针对两家企业MOOC的调研,可以发现,企业MOOC的项目流程遵循ADDIE模型,也就是经过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这五个阶段。


  (1)需求分析:需求首先由业务部门提出,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绩效问题与差距,向企业大学提出培训需求。企业大学分析这类培训是适合于面授还是适合于在线方式,如果适合于在线方式,是适合于e-learning模式还是MOOC模式。分析确定之后,由业务部门为主体,企业大学为支持,进行项目的下一步推动。在进行部门的需求分析同时,将做员工的需求分析,将员工的需求分析与业务部门的需求分析结合起来考虑。


  (2)设计:每一门MOOC课程成立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业务部门的部门负责人、专家(担任课程讲师)、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大学相关人员,小组负责人由业务部门负责人担任。开发设计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课程讲师的选择,业务部门负责人来进行课程讲师的物色与管理。从调研的两家企业的情况来看,课程讲师年龄大约在30-40岁之间,大多是企业内部的中层管理者,并且对于参与MOOC课程教学积极性较高。课程讲师不止一人,而是一个团队,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开发之后的后期教学支持、答疑以及管理。业务部门对课程进行设计,需要对每一讲的主要内容、使用素材、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设计。


  (3)开发:首先制作内容脚本,然后课程教师进行视频的录制,通过后期剪辑和处理制作成教学视频,放在平台上。内容脚本由业务部门负责,视频编制等技术工作由企业大学负责。每门企业MOOC课程大约由4-8讲组成,例如,“客户拜访与沟通”课程由四讲组成,每节视频课程量为30分钟左右,由多个视频知识点组成。除了需要开发视频形式的学习资源外,另外需要开发练习和作业,这样学员每周的学习时间共计需要2小时左右,这门课程时间为四周。


  (4)实施:实施环节的主要工作有:发布课程公告、引导学员进行论坛的讨论、问题的答疑、观察一个星期以来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问卷的发布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且会针对一些注意事项给学员发送邮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互动。互动分为学员之间的互动、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有论坛讨论版和作业互评,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主要是论坛互动和批改作业。实施过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内容的更新。学员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更深的知识需求,因此,需要对于参考文献、阅读资料进行定期更新,这样使得学习者有一个动态的学习体验。MOOC课程视频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不用更新的。内容更新工作由课程讲师和企业大学共同负责。


  (5)评价:对学员的评价标准主要参考学员的作业互评成绩和课程讲师批改作业成绩。合格者将颁发电子证书,企业内部平台上能显示合格者的证书。


  二、企业MOOC的比较


  企业MOOC与高校MOOC是MOO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MOOC的特征。另外,我国企业从2000年开始就逐渐建设e-learning系统,大多数企业目前已经正在应用e-learning,并且e-learning对于降低企业培训费用、提升员工培训覆盖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企业MOOC系统与企业e-learning系统在企业中共存,都属于是企业的在线学习,因此,比较企业MOOC与企业e-learning的差异,对于甄别两者之间的应用范围非常有必要。


  (一)企业MOOC与高校MOOC比较

  企业MOOC与高校MOOC在技术、平台、教学模式上是一致的,但是在目标、教师团队、学习者、课程、知识、效益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异。


  1、目标性差异

  高校MOOC的目标是拓展教学普及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另外,高校MOOC也可以促进同行之间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企业MOOC的出发点更多的是基于绩效技术模型,从企业业务部门中存在的绩效差距和问题出发,将MOOC作为培训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提升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最终提升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它是为企业的战略进行服务的。高校MOOC是服务于整个社会,而企业MOOC更多的是服务于企业,企业MOOC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


  2、教师团队差异

  高校MOOC的教学显然是以大学教师为主体,目前以1-2位主讲教师加上几个研究生组成教学团队的居多,另外,在大学里面也会有技术支持团队来负责教学设计支持、课程制作支持。企业MOOC的教学由一个业务部门负责,并由业务部门组成教学团队,其中有团队负责人,团队一般由3-5人组成。这个教学团队负责MOOC课程的教学、作业、考试及问题答疑。同样,在企业中有技术支持团队,这个团队是企业培训部门或者企业大学的工作人员组成,来负责企业MOOC的辅助支持工作。


  3、学习者差异

  首先是人数的差异。MOOC的一个特征是Massive,这个特征在高校MOOC中体现得很明显。根据对北京大学MOOC课程的调查,平均课程选修人数在一万人左右。而目前企业MOOC课程的选修人数在一千人之内,远远少于高校MOOC课程选修人数。因为目前的企业MOOC仅仅处于探索阶段,只针对企业内部开放,如果未来实现对整个行业开放甚至面向全社会开放,企业MOOC的人数将可以与高校MOOC的人数相媲美。其次是对象差异,高校MOOC面向的学员对象主要是来自各个高校的大学生,而企业MOOC的对象是企业员工,其特征是成人在岗学习。企业MOOC在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上需要适应成人在岗学习的特征,譬如,成人学习是问题导向型学习、成人学习是经验学习等等,而这些迥异于大学生的学习特征。


  4、课程差异

  高校MOOC更多的是大学课程教学在MOOC平台上的移植,课程周期也与大学课堂教学周期基本保持一致。大学课程周期一般情况下为12-16周,周期相对较长。而企业MOOC课程的周期为4-8周。从课程性质上看,高校MOOC课程理论性强,因此,这决定了高校MOOC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而企业MOOC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这种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企业MOOC课程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不会太强。


  5、知识差异

  企业MOOC与高校MOOC在知识方面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MOOC的知识是属于know-why和know-what的知识,而企业MOOC上的知识属于know-how和know-who的知识,也就是知识类型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高校MOOC上的课程知识是将传统课堂教学知识移植到MOOC网络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进行知识创造。而企业MOOC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创造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这层意义上说,企业MOOC更加具有价值。


  6、效益差异

  高校MOOC的产出溢出是全社会,因此效益大。而企业MOOC的产出溢出是企业内部,相对来说效益小。我国高校MOOC目前属于公益性事业,没有盈利模式。虽然目前企业MOOC也没有盈利模式,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未来盈利模式将是支持企业MOOC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选择。高校MOOC目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特别是一些知名大学举办的MOOC课程;而企业MOOC因为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走进社会,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企业MOOC与企业e-learning比较

  企业MOOC与企业e-learning都是在线学习的方式,都是企业培训部门来管理和运作的。也有专家认为,企业MOOC是企业e-learning一种。企业MOOC和企业e-learning从目标上都是为员工的知识技能提升服务,从而最终为企业的绩效及战略服务,这些都是两者共性的地方。但是,企业MOOC与企业e-learning也存在着差异,正是由于存在这些差异,才决定了这两种方式能够共存,否则的话,其中的一个系统必然替代另外一个系统。


  1、架构模型差异

  e-learning的体系架构是基于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这是一个系统化的架构模型,在这个架构中,企业中每一个在岗员工都能找到自己希望学习的课件,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缩短与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与这个模型相适应的,就需要许许多多的课件来支持这个体系。目前,企业e-learning平台上课件数量一般来说非常多,例如中国电信e-learning平台具有70000多门课程。企业MOOC的架构是基于绩效技术模型,也就是基于业务部门某绩效差距,基于某一问题,去开设课程。并不是所有的员工在MOOC平台上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企业MOOC无论是现在还是在未来,都不会有这么多课程。


  2、课程差异

  企业e-learning上面的课程更多地被称为课件,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课程,因为它是零散碎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关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而企业MOOC课程时长达到几周,与企业e-learning课件相比,它更加体系化,是多个知识点的有机整合。从课程来源看,企业MOOC的课程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而企业e-learning课程来源广泛,更多地是来源于外部购买;企业MOOC课程数量少,但是有深度,企业e-learning课件量多覆盖面大,但是知识深度往往不够。


  3、教师支持与教学环境

  企业MOOC的每一门课程背后有教师支持团队,课程与教师进行有机结合,教师为课程的内容与质量负责。由于有教师支持,MOOC平台的学习吸引力要更强。企业e-learning的课程往往没有师资支持,因为缺乏教师支持,所以e-learning平台上缺乏有效的教学环境,而企业MOOC具有良好的互动,具备模拟的教学环境。


  4、知识方面

  企业MOOC的知识是属于企业自己创造的知识,而e-learning更多是外部购买的第三方课件知识。从这些知识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来看,企业MOOC课程知识的重要性要大于企业e-learning课件知识的重要性。企业e-learning的课件知识在购买时就已经固化,以后不再进行更新,知识容易过时,在一定时间里就被淘汰掉。而MOOC课程知识是可以不断更新的,有关企业e-learning的一个调查的显示,员工认为e-learning中的课件知识过于陈旧是影响员工e-learning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5、发展路径

  企业e-learning和企业MOOC是企业员工在线学习的两种方式,未来趋向不同的发展前景。企业e-learning继续沿用广而泛的特征,在普及员工学习覆盖率、提升员工岗位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企业MOOC将沿着专而精的特征,在提升绩效上发挥作用。从战略层面上,企业MOOC的战略性要高,通过不断地企业MOOC课程建设,企业MOOC未来可能发展成为企业的知识中心。


  三、企业MOOC的特征


  (一)cMOOC类型

  MOOC包括以联通主义为基础特征的cMOOC和行为主义为基础特征的xMOOC两种类型。王萍详细论述了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点,她认为,cMOOC类型侧重于知识建构,强调创造、自治和社会网络学习;而xMOOC课程模式更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侧重知识传播和复制,强调视频、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方式。如表1所示。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企业MOOC的类型属性更倾向于cMOOC类型。


  (二)基于任务目标

  按照Lane M.L.基于认知目标的分类,MOOC可以分为基于网络的、基于内容、基于任务的三种类型。不同的MOOC与修订后的布鲁姆认知目标间存在对应关系:基于内容的MOOC比较适合记忆类和理解类的目标,它强调自主学习;基于任务的MOOC更加注重理解、应用类的目标;而基于网络的MOOC注重评价和创造类的目标。


  王志军、陈丽详细地分析了这三种类型的差异。基于网络的MOOC对于参与者要求最高,需要参与者高度地配合并且参与知识建构,每一个参与者贡献自己的知识、观点与方法,这对于研究生阶段的探究式学习比较适合。基于内容的MOOC,是以学生与内容的交互为主,适合的情景是大学的课程教学,传递的主要是一些知识层面,在教学过程中也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将课程知识放置在MOOC上供学生学习。目前,大多是高校MOOC是基于内容的方式,基于内容式学习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互不多。基于任务式,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任务进行学习,学习围绕一个清晰的目标展开。在学习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但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积极参与。


  从企业MOOC的特征进行分析,企业MOOC更加符合基于任务的MOOC。首先,在企业MOOC课程的设计中,就是以解决绩效问题、完成某一项目任务为目的。例如,中国移动MOOC上的PMP课程,就是以完成PMP项目管理为导向的。其次,由于企业MOOC针对的对象是成人,学习难度不能太高、学习时间不能太长,这些都与基于任务式的MOOC特征相吻合。


  (三)SPOC模式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的简写,“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康叶钦详细探讨了SPOC的四种类型,并分析了SPOC的优劣势。有的学者认为SPOC不同MOOC,是后MOOC的模式,有的学者认为,SPOC是MOOC的一种。


  MOOC由于大规模、开放及免费特征,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例如,不能遴选真正的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最终导致学员大量的流失率;高校MOOC教学的通过率不到5%;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答疑、辅导、作业等会占用教师的许多精力,导致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基于这些原因,哈佛大学教授Will oremus进行了SPOC课程实验。对着版权法这门MOOC课程,威廉?费舍尔教授从4100个全球申请者中遴选学习动机强的500人进行小班教学,而其它学生采取旁听的模式。试验结果表明,SPOC的教学效果大大改善,教学是成功的。Tim Goral教授对SPOC模式进行再研究,认为SPOC模式可能是未来MOOC可以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他认为,可以针对小班教学进行收费,进而维持MOOC的教学成本,激励教学动力,维持MOOC的长期发展。


  从目前企业MOOC的现状来看,企业MOOC正是实现小班教学,面对的是企业内部员工。未来企业MOOC会开放给行业,甚至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开放给全社会。如果针对企业内部员工及部分学习动机非常强的外部员工,实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堂,而更多的社会人群实行旁听制度,这样既可以保证课程讲师的精力不受人数过多的影响,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针对参与SPOC小班的外部学员进行收费,合理地解决实现企业MOOC的资金投入及讲师激励问题。因此,这种SPOC模式是适合于企业MOOC的特征需求的。


  四、挑战与展望


  (一)挑战:如何成为真正的MOOC


  MOOC,顾名思义,是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目前的企业MOOC是面向企业内部开放,每门课程选修人数在千人之内,远远低于高校MOOC的人数。企业MOOC的大规模特征远远没有体现出来,也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社会效益价值。因此,企业MOOC需要开放。MOOC的学员不仅仅是企业员工,还需要面向其它企业,甚至全社会。从针对企业的调研分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企业及教师需要克服知识分享的瓶颈,让企业知识的拥有者有足够的意愿去分享知识,去开设课程。因此,需要企业具有分享知识的环境与氛围,同时需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叶文芳针对MOOC中版权进行了研究,认为课程讲师应当采取合同的形式确立版权归属问题。在合同中可以约定版权的归属形式:个人所有、单位所有或共有版权;如是共有版权,则可进一步划分所占份额比例。


  第二,有效的商业模式是促成企业MOOC开放的关键。高校MOOC是免费的,这是由于高校本身的公益性质以及高校教师的教学动机决定的。但是企业MOOC迥异于高校,对于企业MOOC来说,一个合理的经济利益机制能够促进企业MOOC的推动,促进员工对于知识的主动分享,也促使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进行制作课程、答疑与辅导。


  第三,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将会促使企业MOOC更加开放。要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MOOC课程进行开放,就需要有一定的共性的机制设计,学分银行提供了这种设计基础。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终身学习立法研究,学分银行制度也正在顶层设计中。有了“学分银行”体系,学习者学习MOOC就有动力坚持下来,MOOC的流失率就会下降,MOOC的社会需求也就会增大。


  (二)展望:巨型的企业知识体系的可能性


  Kolowich S在研究udemy的成功机制的基础上,认为企业MOOC是企业知识生产的新系统环境。对于知识生产影响较深的一个观点由吉本斯等西方六位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在学科认知背景下产生的,当前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在更宽泛的跨学科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发生的,前者为知识生产模式I,后者为知识生产模式II。大学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唯一场所,研发设计者、生产工程师、熟练技工等可能是模式II知识的生产者。OECD将知识分成四类:know-what;know-why;know-how;know-who。前两类知识主要在大学机构中创造,企业中更多的是后两类知识。吉本斯的第二模式知识理论的提出以及OECD对于知识的分类,体现了企业知识的重要性及指导了企业知识的构建。


  企业MOOC可以将企业知识生产出来,通过不断的积累,企业MOOC将成为企业自身知识的中心。本文调研的一家企业计划,按照每年至少十门课程的进度进行MOOC新课程建设,那么十年中就可以至少产生一百门课程,每门课程后面都有一个教师团队在做专业支持,并且其课程知识内容在不断更新。我国有许多的企业,如果企业MOOC课程都能开放出来,甚至是部分开放出来,众多的企业MOOC将组成一个巨型的企业知识体系。如图3所示,每一个企业MOOC知识中心与“知识交换及认证”公共服务系统进行知识认证、知识交换(或者部分知识交换),构成了这个巨型的企业知识体系。在这个知识体系中,有数以千计的企业、数以万计的企业MOOC讲师、无数的MOOC课程知识、海量的学习者构成。公共服务系统是一个服务于企业MOOC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底层数据链接与各个企业MOOC关联。


  基于MOOC的企业知识体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它汇聚成千上万优秀的、在企业一线的师资与课程知识,通过互联网络提供知识服务给职业院校学生,大大弥补了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双师型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基于MOOC的我国企业知识体系,对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都有很大的意义,它将是我国终身学习的资源宝库。


  作者简介:吴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数字化学习、人力资源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四维度模型的企业大学创新体系”(编号:BKA120085)的研究成果,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致谢来源:《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第3期/总第22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学习、求向上 | 前沿早知道(四)之今天我们来聊聊SPOC的那些事
精彩演讲|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吴宁: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系列:如何认识在线课程?
SPOC环境下教师角色分析
【新理念】原来国内的SPOC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2.4万余门在线课程免费开放(附各大平台VIP开放信息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