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再让童年的伤,在你心里停留一辈子
内在伤痛,像手上迟迟未愈合的伤口。你用绷带,层层包覆。想伪装、防护。但每当有人触碰,心就再一次经历痛楚。
——Lise Bourbeau


僵硬的身体,发出求救讯号

1、
两周前,先生和我,借着上海、杭州工作坊的间歇,带着我的父母去旅行——一路上都还好,大家相处愉快。

可是,我慢慢觉察到——自己有好几次,看到先生做的事情,不「符合」我父母的行事风格。我会忍不住提醒他:不要「乱花钱」,不要「磨蹭」,不要点太多菜……生怕他一不留神,惹他们生气。提心吊胆之下,终于,我的身体也开始变得「僵硬」。这个「僵硬」,让我当下警觉——老天,作为几乎天天觉察自己、疗愈别人的故事疗愈师,我的内在小孩,居然还是这么害怕惹父母生气,害怕被责骂。

于是,我停下来,闭上眼睛,告诉心里的「她」:

「我的先生,不是由我们的父母养大的,所以,他有权利按他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如果父母失望了,那也是他们自己的事。不要为了『照顾』父母的感受,而『压迫』老公。这是界限。」

我的内在小孩,经过今年九月那次激烈的情绪冲撞,「她」大约也懂得了一些,慢慢放松下来。于是,我的身体也「松」了下来。

这个故事,现在回想,都让我感慨良久——疗愈了这么久,我的内在小孩,居然还残留「看父母脸色过日子」的模式。(当然,我对此的觉察力也在提升)

2、
记得早在十月份,就听到我的一位学生在感慨——每当想到过年回家,要面对父母的各种「叨叨叨」,就莫名紧张。

「哇,你这担心也来得太早了吧。」我惊讶。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我知道她的「紧张」,不是无缘由的。

我也知道,会被「叨叨叨」包围,搞得惊慌失措、垂头丧气或暴怒的,一定也不是她一个人。那么,春节前,让我们再来创造一场,以「疗愈内在小孩」为主题的,唤醒你内在的女神能量的,三天深度疗愈工作坊吧。别让童年的「伤」,一伤一辈子。


有中国特色的「叨叨叨」

1、
「你今年收入多少啊?你看人家那谁谁谁都买房买车了……」
「你二姑也说你能考上公务员……」
「你表妹都结婚了,你怎么还不抓紧啊,别挑了,再挑年纪更大,更没人要……」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或二胎)啊,年纪不小了……」
「你可得孝顺你父母啊,他们为了你牺牲太多了……」

「别瞎折腾了,凑合过吧……」
「女孩家的,别拼事业了,找个好男人嫁了是正经……或是:你一个男人没事业没房,谁家的姑娘能看上你……」
「心理学(或心灵成长),有病的人才去学那个呢……」

我们的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围绕着把头埋得越来越低、逐渐低到尘埃里的,那个自己。接下来,你要么被打击得生不如死,要么忍无可忍、拂袖而去……

2、
这样的春节即景,这样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你也并不陌生吧。这些评判,并不因你已经努力把自己奋斗到某个阶层,又或是落魄到什么地步,而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无论你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看在他们的眼里,只要不符合他们的三观,他们就永远能找出「灭」了你的理由。

无意识而热衷于评判的人,总能找到一切机会来评判。「挑错文化」,大概也算是我们国民性里的一种根深蒂固。那一声声「叨叨叨」,如同那「小李飞刀」。

每一刀,都戳中我们内心的那个内在小孩:「你不够好」,「你不够好」,「你还是不够好」……

2015这一年,我在「女神的花园」,款待了形形色色的女性驾临。有些人,真的是那种、若我在外面的世界见到她,也忍不住想要「仰视」的,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三句话之后,她们心里面的痛,一样会伴随着「情伤」汹涌而来,然后直指童年那些不被接纳、不断被挑剔、一直被嫌弃的伤痛。

别让童年的「伤」,一伤一辈子。

埋藏在情绪背后

1、
听着评判长大的我们,心里都藏着一个,害怕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内在小孩,想要被父母看见、欣赏、接纳的内在小孩,想被无条件接纳生命价值的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TA藏得如此之深,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TA的存在。然而,TA不断用「情绪」的方式,表达TA的存在:

为什么又评判我,把我和别人比较,我生气了!

为什么还不接纳我,我不断在讨好你们了,我很委屈!

求你们「看见」我的存在,我感觉很无力!

你们不能给我爱,我要把自己封闭起来!

请让我做自己,我要窒息了!

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卡在过去某个事件里的内在小孩。那些事情,发生在童年,甚至更久远的过去世。伴随着灵魂的轮回,类似事件或模式,不断在重复出现,直至我们真的学会有关于灵魂的功课,它才会终止。

2、
我听说,对于「要不要疗愈内在小孩」,许多老师有不同看法,尤其一些研习宗教的老师,会避而不谈。

可是,我知道:有些事情,需要在诚实面对自己的前提下,才是可以对其加以评论的。

像「内在小孩到底存在与否」,只要你轻轻闭上眼睛,往心里面看一眼,就知道TA在不在那里了。只有用心去感受,才会知道;单单用头脑,是感受不到的。
而且疗愈内在小孩的工作,并非软弱者的无病呻吟。恰恰相反,只有勇敢接近了自己的心的人,才有机会看到内在小孩的存在。

我听到过很多这样的评价,「明明事情早就过去了,你又没有怎样,干嘛一直紧抓着不放?」。

可是啊,人的感受,只有TA自己清楚,谁都无法替代TA,去决定到底痛还是不痛。如果TA说痛,那一定就是痛的。痛感,与事件本身并无多大关联。

一切,来自于我们的心。别让童年的「伤」,一伤一辈子。


认识你的内在小孩

1、
为呵护个案隐私,以下人物皆为化名。

蔷薇,儿时被父母送回老家,以便接受先进的教育。但是,童年就要独自面对与父母分离的痛,却让她一直以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妈妈不要她了」。长大后,她的内心很没有安全感,总有一种不被爱的孤单相随,即使在她结婚生子后,内心也总是觉得孤独。借由这位内在小孩,她今生要学习的功课是:重建对人的信任,以及爱自己和支持自己。

小婷,因为家里姐妹众多,而被过继给亲戚抚养。内心感受到巨大遗弃感的她,从小就要努力去掩盖自己的身世,很怕被旁人发现。而且,族中长辈曾经说她的八字显示,她的命不好,会克父母,害父母身体不好。长大后的她,在人群中总是担惊受怕,很担心会惹周围的人不高兴,害怕被评判。透过这个内在小孩,她今生要学习的功课是:信任自己的生命,信任自己的珍贵。

雨儿,有一对非常严苛的父母,从小对她的学习成绩看得无比重要。在父母眼中,一个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需要考虑。雨儿所有的业余爱好都被剥夺,甚至连写日记,都不被允许,日记本被妈妈撕碎。她说在父母眼中,她就是个学习机器,根本不是一个人。她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把成绩搞好,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长大后的她,对于工作、对于人际交往,都有很多恐惧,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这个内在小孩的存在,是要令她学习:如何透过「限制」「控制」,长出自己的力量;以及,不再为了获得父母的爱,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菲菲,生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大家庭里,母亲因为自己没有生出儿子,而觉得在妯娌间抬不起头来,于是对菲菲多有抱怨,抱怨她不是儿子、不能传宗接代、不能为他们养老送终……菲菲对于自己的生命,难以找到价值感,从小到大都活得非常卑微。菲菲,今生要疗愈的是:内在小孩,对于身为女性的限制性信念。

文颖,曾经受到熟人的性骚扰,对自己的身体和男性,有很深的厌恶感,却又极度渴望爱,不断在禁忌的亲密关系里寻找安慰。少女时代,她在完全懵懂的状态下怀孕,被母亲逼着自杀去自证清白……

怡然,生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从小目睹父亲殴打母亲,她经常被吓到躲进大衣柜里。

孟琴,则在母亲的殴打和辱骂声中长大,耳朵里充斥着「笨猪」「傻逼」「没用的东西」的骂声。

徐徐,童年骤然丧父,一夕之间从父亲手心里的小公主,跌落到痛苦的深渊,不再相信自己能够幸福,患得患失。

雾娜,挣扎在父亲出轨、母亲的眼泪中,感觉自己被抛弃了,她怨恨父亲的「背叛」,也怨恨母亲的「懦弱」,她不相信婚姻。
……

2、
这样的真实生命故事,我可以讲几百个。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她们或哽咽或号啕着,讲出这些生命里最痛最痛的记忆,我真的不敢相信,眼前这些鲜活、珍贵的生命,曾经在童年时代,经历过心灵的「炼狱」。

所有发生在过去的痛苦经历,都会在我们的内在,留下伤痕。因为那个伤太痛太痛了,当时的那个小孩子,只能选择麻木自己的感受,或是逼迫自己遗忘。

于是,曾经的自己,就被一层一层埋藏到内心深处,成为我们的内在小孩。

Lise Bourbeau,在她的著作《五种伤,五种假面》中写道:「内在伤痛,像手上迟迟未愈合的伤口。你用绷带层层包覆,想伪装、防护。但每当有人触碰,
心就再一次经历痛楚。」

所以,无论是面对外面那些叨叨叨的声音,还是在关系中一再遇到类似的境遇,我们的内在小孩,总是会一次又一次,被戳到很痛很痛。就这样,童年的创伤记忆,不断被「投射」到现实中。

别让童年的「伤」,一伤一辈子。


抚养自己,再长大一次

1、
一位觉悟大师说,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出生两次。一次,是从父母那里出生。一次,是从自己的心灵出生。

第一次出生,是身体的这个「我」。第二次出生,则是作为内在小孩的「我」,重新被抚养长大。

2、
2010年的夏夜,我第一次遇见我的内在小孩。面对着一段看起来奄奄一息的爱情,一颗绝望得不能呼吸的心,以及不敢设想的以后,铸成沉重的铅块,堆在我的胃里,翻滚然后坠落。

我对自己喊话:没关系,谁不会遇见失恋,你要坚强。可我的心,却像被揉搓成团的宣纸,柔弱到似乎再也无法展平。朋友欣,深深看进我的眼睛,问,「你怎么了?」

我强作欢颜:「没事啊,我很好」。

我怎么能够告诉她,在来程的地铁上,我偷偷把脸埋在臂弯里,任泪落尽,才敢抬眼面对世界。我怎么能够告诉她,我绞尽脑汁想留住那个男人。如同宿命般,他吸引了我整个灵魂,不顾巨大的年龄差距走到一起。然而,遇到外界一点风吹草动,他立刻要丢下我这块烫手的火炭。我该怎么办?我怎么能够告诉她,我的心碎了碎了碎了。我的心真的碎了。

她注视我:「宝贝,你的内在小孩在哭呢。」瞬间,情绪爆破按钮被按下,我再也绷不住,开始嚎啕大哭。周围人不断劝慰,「失恋有什么了不起的」「没事,再找一个比他好的」……

我根本听不进去,你们不懂我。我真的心好痛,像海洋一样无垠的悲伤,都化作眼泪。

欣说:「你要学会跟你的内在小孩说话,去表达你的爱,给TA安全感。把你的左手放在肚脐之下的丹田,把右手放在心脏的位置,用这样的姿势,去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然后对着TA温柔地说话。当你醒来后、睡觉前、觉得有情绪的时候,就这样去连结你的内在小孩。」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躺在床上,绝望地拥抱着我的内在小孩。

我说:「宝贝,我在这里,我和你在一起,我愿意看见你,我愿意爱你。我再也不会抛弃你了,我会永远陪着你,我会24小时陪伴你,不离不弃。」

「不离不弃」四个字,一说出口,我就听到TA用受伤小兽一般的哀嚎,从内心深处,狠狠地哭出声来。

这一哭,两个小时没有停过。我真的不知道,原来TA有这么多悲伤,这么多委屈,会这样害怕被丢下。TA藏在孤单、黑暗的角落里,那么多年,卑微地等待一个人来爱TA。

想要的就是「不离不弃」,对吗?才8个月大,就被送到托儿所,一岁多,又被送去奶奶家……对于抛弃和分离,我早早就感受过那其中的绝望了。第二天的早上,我从睡梦中,睁开哭肿的眼睛,再次左手丹田、右手心脏地拥抱TA,无法抑制的伤痛,再次喷涌而出。

「我陪着你。我再也不会让你一个人。我跟你在一起,生生世世,不离不弃,24小时都陪着你。」

从那时候起,五年了,我都陪着TA。那个孤单的,一绝望就想要切断爱的联结的内在小孩。那个没什么自信,总觉得自己很差劲、平凡的内在小孩。那个善良到,不敢说不、不敢拒绝的内在小孩。我抱起她,再未放下。

别让童年的「伤」,一伤一辈子。


疗愈内在小孩,创造万般可能

欣教我的这个方法,我每天每天都在继续用,也不断分享给更多人。抱起自己的内在小孩,把自己养大。不要再让你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孤伶伶地在那里,等待一个人来爱TA了。请你,成为那个你一直在等待的人吧。

像深入古堡、拯救公主的王子,像誓死保卫苏哥哥的飞流,像你渴望的父母、爱人那样,来好好爱自己吧。

别再让童年的伤,在你心里停留一辈子。

疗愈内在小孩,让TA感受到爱,感受到陪伴,感受并创造生命的万般可能吧。让伤痛,变成神可以把光照进你灵魂的缝隙。让伤痛,变成我们学会在人间行慈悲的剧本。让伤痛,终于可以开出生命那朵最美丽的花。

别让童年的「伤」,一伤一辈子。

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女神的花园,微信号 thegardenofgoddess。
编辑:高今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童年受的伤,别再留给孩子了
39岁杨蓉自曝被“猥亵”:童年受的伤,长大后如何真正走出来?
总是控制不住情绪,原来是内在小孩在作怪
34岁张含韵,向内生长的力量
家庭教育
真正的疗愈,是内在小孩的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