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志澄:中国的篆刻艺术
(异式印)
(异式印)
(异式印)
(异形印)
(异式印)
(异片印)
(花押印)
(异式印)
(异式印)
(异式印)

篆刻,又叫治印,因为自古治印多用篆字,故名篆刻。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之一。

早在三千年前的殷代,人们便在龟甲和兽骨上用刀具刻划文字。印的出现,则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叫印玺,用玉石或靑铜制成,是国君发号施令的一种凭证。有的还把印做成一体两半相合的伏虎形,叫做虎符,可以用来调兵遣将。公元前257年,魏国公子信陵君,窃得魏王的虎符,调动十万兵马,击退秦兵救了赵国。所以,许慎在他所着的《说文解字》中说:“印,执政所持信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玺”为皇帝专用,其材料用玉,以小篆字体入印,印文圆润挺拔,结构高妙。

到了汉代,印章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使用材料也有金、银、铜、玉等。那时,皇帝、皇后、诸侯王的印称“玺”,其余官史的印都称“印”,将军的印称“章”。地位高低以印的质地和印钮及系在印钮上的印绶来区别。印质有玉印、金印、铜印。印钮有虎钮、龟钮、鼻钮。印绶有紫、靑、墨、黄等不同颜色。

汉代的印,多是铸造而成,军中为应急需,也用凿印,叫“急就章”。

汉代篆印使用的文字有别于秦代的小篆,其字体平正方直,古朴浑厚,介于篆隶之间,叫做“缪篆”,用它制印,有极高的艺术性。并成为后世金石金所取法的典范。淸代篆刻家陈鸿寿说:“初学治印,以汉人为宗,心摹手追,必求神似,才能使印章成为上品。”

日庚都萃车马(古巨玺)
(肖形印)
(肖形印)
(肖形印)
(肖形印)
(私印)
(凿印)
(肖形印)
(肖形印)
(铸印)

唐代官印,不使用缪篆,也不刻白文,而是用“九叠篆”,刻朱文,所谓“九叠篆”,相传是取《易经》“乾元用九”的意思。每个字的笔划都要屈曲九叠,旣不生动也很难辨认。元代的官印中亦间用蒙古文,取诎曲盘回之势。明代亦沿用九叠文,风格更加工整圆满。淸代关防官印则以汉满文并用为多。

历代官印都有一定的等级规定。而私印,除不准用“玺”字外,可按照各自的爱好来镌刻。这种自由,使得私印在使用范围或印文内容以及治印艺术上都得到不断发展,成为被人们喜爱的艺术之一。

私印使用范围最广,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姓名表字印、花押印、书简印、书画印、吉语印、斋馆别号印、收藏鉴赏印、闲文印等等。其中当以闲文印内容最为丰富;成语、格言、诗句、俗语等无不可以入印。这些印文多为有感而发,从中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

除此之外,在传世的大量古代印章中,还有一朵瑰丽夺目的小花——肖形印。

肖形印在古代一般不作为凭信工具使用,从其刻制的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人物、动物等图案为主,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如狩猎、舞蹈等活动,可称是一幅幅古代社会生活的组画。另一类以文字为主体,中间刻姓名,四周刻龙虎或四灵图案。

肖形印常以夸张、槪括的手法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极有观赏价值,在印章艺术中独树一帜。

唐代以后,书画收藏成为社会风气,用来收藏字画的收藏印、鉴赏印应运而生,这种用印与书画的结合改变了秦汉人用印的传统,从此印章开始分支;一支继承实用,另一支则转向艺术。

到了宋代,宋徽宗编辑了第一个印谱《宣和印史》使得印章正式跻身于艺林,成为与书画鼎足而立的艺术品。

元末的王冕使用“花乳石”治印,开创了文人自篆自刻的先河,在材料上给印章作者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条件;石章的流行,使得明淸两代的篆刻艺术流派纷呈,蔚为大观。

明代中后期,被后人称之为流派印章史上开山门“鼻祖”的文彭(1498-1573),早期以治牙章为主,后来发现灯光冻石可用来治印,遂专刻石章。文彭精硏六书,对文字学深有硏究,主张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他刻的朱文印,圆劲秀丽,白交师法汉印,格调淸新。他的主要功绩是开始向汉印学习,力求典雅秀润,以矫宋、元诎曲盘回的积习。何震,学习文彭,他吸取汉铸印的长处,篆法简洁,刀痕明显,作风劲悍、生辣,令人耳目一新。

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龙是何震的继承人,也是何震的革新派,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学习秦汉而又能创造新意,不落流俗,被人们称为皖派。

断皖派之后,形成又一大流派的是浙派。它的创始人,是淸代乾隆时的丁敬(1695——1765),他善于吸取秦汉以下各个时期印章的长处,擅长切刀法;他刻的印章,印面静穆苍劲,平正安详,白文喜用碎刀,颇露锋颖。因他是浙江杭州人,后世将他的刻风格称为“浙派”。

丁敬的篆刻艺术风格风靡一时,时人以师承模仿丁敬为时尙。其中不乏杰出之士,如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他们的作品深稳谨严,师法丁敬而各具特色,后世合称“西冷八家”。

比丁敬稍后的邓石如(1743——1805)在浙派之外又创立了新的风格。他将石鼓文,汉碑篆额和多种汉篆的笔意,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作品刚健婀娜,变化极多,人称“邓派”。

淸代末期是印坛名手辈出的阶段。主要人物有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

敬身

崖道人(丁敬刻)

(文彭刻)

(文彭刻)

(何震印)

南湖草堂珍赏书画印
(黄易印)

守素轩(邓石如刻)

雷轮(邓石如刻)

二金蝶堂(赵之谦刻)

为五斗米折腰(赵之谦刻)

印章边款(赵之谦刻)

师慎轩(吴让之)

甘泉岑镕仲陶(吴让之刻)

吴让之(1799——1870),是邓石如的学生,取法邓石如风格中圆劲的一路,善于运用刀刃披削、冲刀浅刻,腕虚指实,作品篆法舒展、凝炼流动,一生刻印万余方,功力极深,影响深远。

赵之谦(1829-1884),也刻印先学丁敬,后学邓石如、吴让之,同时能充分运用日益增多的出土文物,把权量诏版,砖瓦碑刻、泉布镜铭文等金石文字吸收到篆刻艺术中而自具面目,时出新意。在边款艺术上,能用切刀镌刻人物、山水、造像等图案。

吴昌硕(1844——1927)稍晚于赵之谦,他的刻印,吸取泥封、瓦当等金石文字,使其作品草而不率,破而不碎,神完气足,自然天真。可说是篆刻上的“泼墨大写意”,超越前人而达到了新的境界。

黄士陵(1849——1908)早年师承邓石如,继受赵之谦启发,以汉砖瓦文字或三代铜器文字入印,刀法刚劲,挺拔生动。他不为明淸流派所缚束,遍学各家、入而能出,将历来以烂铜印作为拟汉唯一标准给予变革,以光洁姸美的风姿,创造了寓险绝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风格,被称为黟山派。

在流派印章艺术史上,吴昌硕、黄士陵之后,独树一帜的要推近代的齐白石(1863—1957)。他刻印以单刀深切为主,白文往往一刀刻过,任其驳落,不加修饰,以纵横的笔势,强烈对比的章法,脱尽前人窠臼,自辟蹊径,以奇险取胜。是印坛史上的近代大家。

(徐三庚刻)

(徐三庚刻)

(黄士陵刻)

(黄士陵刻)

(易熹刻)

(易熹刻)

泰山残石楼(吴昌硕刻)

湖州安吉县(吴昌硕刻)

澄海高氏蛾街小轩珍藏佛敎经典之印

(吴昌硕刻)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齐白石刻)

人长寿(齐白石刻)

这些前辈大师们的艺术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治印的艺术技巧。按治印过程来说,主要包括书法,章法和刀法三方面内容。而书法是根本的,书法造诣的高低,直接左右印章艺术的成败。对历代汉文结构的特征和发展要十分熟悉,不能任意杜撰。在章法的安排上,要讲究疏密相应、繁简得体,气脉生动。刀法上可分为冲刀和切刀两大类,不论用哪种刀法,运刀都要讲求徐、疾、轻、重,刻出来的效果能结合文字内容、印章的形状,达到整体和谐的艺术效果。

刻治印章,除了印面之外,还包括边款,印钮以及印石的因料取材;它们的浑然一体,使印章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印章的边款,类似书画的题字落款,刻在印石的边上。它的内容多种多样,有作者的署名和创作时间及地点,有对印文内容的说明,还有表达作者的艺术见解或与友共勉的格言、诗句等等。边款的书体也是真、草、隶、篆各体皆备。用墨拓在印谱上,与鲜艳的朱红印面互相映衬,一朱一黑,意趣盎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花押印)

印钮,就是印章尾端用来系带的环子。《说文》说:“钮,系也”。最初是为了方便携带。随着石印的兴起,历代治印艺人们不断创造,使印钮的造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款式。它们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别:最简单的一种叫鼻钮,其形如鼻孔的一个环。第二种是瓦钮,形似瓦筒。第三种是柱形钮。第四种是人物形钮。第五种是动物形钮。

一方成功的印钮,能以相石度势、按材施艺、刀法灵活、形态逼真而堪称上品。由此可见,石质的优劣也很关键。刻印用的石材有靑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数种。其中,以田黄和鸡血最为名贵,且为我国所独有。其中田黄俱备石之六德:细、洁、润、腻、温、凝,加之产量稀少,为世所珍,有“石帝”之称,深受人们的喜爱。

把印章钤盖在书画作品上,可以起到使书画作品的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增加构图的完美、成为书画作品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书画所独有的标志,它像一颗夺目的珍珠,闪耀在世界艺术的宝库之中。

大洞(寿山石)

橘皮黄田黄

荸荠糕地鸡血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流派印对当代篆刻影响刍议(下)
印章-中国篆刻(图文经典) - 牧羊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书画上用的印章有什么讲究?
丁衍庸篆刻书印作品
文人刻印为什么不刻砚?
浅议方去疾篆刻取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