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强势的父母,是怎样把孩子变差的?
要问孩子最怕碰上什么样的父母,「强势的父母」一定榜上有名。
他们有时像一架盘旋在孩子头顶的直升机,严密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以便随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有时又像一位资深保姆,把孩子的生活安排打理地井井有条,不用孩子费一点心思;
更多的时候,像高高在上的君主,说一不二、用不可撼动的权威发号施令,让孩子俯首称臣······


很多强势的父母,认为对孩子要求高、自己也尽心尽责为孩子付出很多,必定可以教育出一个优秀、强大的孩子。
然而,现实生活中无数真实案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相:父母越强势,反而越容易把孩子变差。
这种差不仅仅是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更多的是性格、心理、人格成熟程度、获取快乐幸福的能力等,对孩子人生影响更深远的方面。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项研究发现,在强势的父母或者“直升机式教育”下,即使父母对孩子充满热情,体贴备至,也无法缓和强势干预孩子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强势的父母,是怎样把孩子变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缺乏界限感,控制、包办
有一个强势的父母是什么感受?
27岁的天天体会很深。
腾讯新闻策划的一档亲子对话节目《不好说特想听》中,27岁的时尚公关天天打小生活在妈妈的高压管制中。
把自己活得像个女战士的妈妈,对孩子的控制欲极强,强势地侵入天天的成长空间:
妈妈不但偷看他日记、查手机、拆掉他房门的锁、在他洗澡时推门就进,还因不放心儿子工作跟踪他。
现在独住的天天,也被逼得给妈妈录门锁的指纹。

《不好说特想听》
天天感到窒息,也十分缺乏安全感。
强势父母这样全方位管制的“爱”,是自私的,本质上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掌控感”,获得价值感。
在满足自己“掌控感”时,会把“你不行”“你很差”的感觉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自卑。
缺少充分的个人成长空间,孩子就会缺少体验、实践和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比如独立思考、尝试、做决定,只能被强势父母的个人意愿裹挟着走,心灵得不到舒展。
于是,孩子会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容易形成懦弱、易退缩放弃的性格,不论何时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父母帮助。
这是父母和孩子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想培养出一个有主见、有自信、有能力的孩子,父母必须要有界限感
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克制自己总想对孩子的事情指手画脚、横加干涉的习惯;
给孩子多一点自己独立的成长空间,做选择、做决定、承担相应后果、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经验。

高要求和期望
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相应回报,强势父母的控制与包办下,伴随的就是极高的要求和期望。
渴望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心中最满意、最优秀的样子,不尊重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
《小欢喜》中宋倩也是典型的强势妈妈,因为离婚,更是把孩子当做生命的全部。
为了女儿英子的高考,她特意辞掉自己金牌物理教师的工作,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专门陪孩子备战高考。
在饮食上、学习上要求严苛,甚至在英子的房间装上透明的玻璃墙和百叶窗,随时监督孩子的学习。
高考的时候,英子决定报考南京大学天文系,圆了自己的梦想。
可是宋倩坚决反对,一定要英子报考北大清华,最后甚至私自改了英子的高考志愿。
来自妈妈长期的高要求、高期待、控制,终于绷断了英子情绪的那根弦,英子跳上桥栏杆企图跳海,想要逃离这一切。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倒U型假说,当一个人赋予另外一个人高度期望的时候,是一种压力,压力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阻力。
对孩子有要求和期望,是好事,但是要考虑实际情况。
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会造成孩子过大的压力。一旦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孩子会产生很大的挫败感、不配得感,非常影响心理健康。
父母对孩子有所期望,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但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允许孩子表达,学会倾听和理解。
不要总是以自己的想法来决定孩子的人生走向,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多鼓励、认可他,毕竟孩子自己才是他人生的主人。

忽视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不会共情
英子情绪失控跳上桥栏杆差点落海时,宋倩一边哭喊一边还不忘记质问:

“我想的都是为你好啊...你为什么非要去那个南大啊?”

很多亲子关系,就是毁在了这句“我都是为你好”。
强势父母另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自以为是地用“为孩子好”的方式对待孩子,却把最重要的——孩子自己的感受,忽略了。
比如孩子在外面被欺负了,首先不去安慰,只会对孩子说:“现在你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了吧。”
孩子在公众场合犯错了,在众人面前就斥责起孩子,讲道理、说教,不顾孩子的自尊。
孩子内心还很缺爱和安全感,却突然逼着孩子独立,忽略了他的恐惧与不安。


天天的妈妈也是如此,从儿子小时候开始,就用各种方法逼他独立。
在学滑冰这件事上,儿子第一次学,摔了13次跤,周围朋友都不忍心看了,但她还是狠心不去扶,看着他爬起来,再摔再爬;
到了天天18岁,她直接断了儿子的经济来源,放他独自一人在英国洗盘子,为了赚钱,天天曾喝白酒喝到去洗胃。
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天天真正的感受却是:孤独感、无人可依靠的绝望。
忽略孩子感受的教育,是本末倒置,即便孩子收获了外在的成功,内心的这些创伤却无法消除。

攒够了孤独与失望,孩子便不会再信任父母,情感淡漠,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教育的前提,永远是爱、接纳和理解
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陪伴和支持,懂得共情,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会增强和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孩子的内心能量会更充足。
比起刻意的训练甚至是逼迫,这种能量,才是孩子努力进取、成为更好的人,最有效的源动力,也是孩子面对挫折时最稳固的心灵支撑。

如果你是一位强势的爸爸或妈妈,首先应反思自己“强势”的原因:
是自己童年时期被同样对待过,心里脆弱不安,需要不停地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和强大;还是在于内心的恐惧,对自己不接纳,从而试图掌控别人。
其次,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学会谦卑:改变自以为是的思维模式,了解自己的局限性,懂得学习;
学会克制:有界限感、不以自己的想法操控孩子的人生,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
父母不强势,孩子才有可能强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悖论,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反而越容易变差
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要对子女说的两句话,做父母的要收藏
妈妈总爱指责爸爸
孩子想当李佳琦:这个妈妈的回答太赞了
育儿:《以家人之名》告诉你:什么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荼岚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家长比孩子更脆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