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发现一个10年10倍的好行业

最近一直在思考未来10年最大产业投资机会。

一个是新能源汽车或者智能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未来10年大概率还有10倍的增长空间;

另外一个是5G产业,特别是5G普及以后,做为基础设施带动的新兴产业的崛起,带动的产业规模增长超过10倍;

最近又发现一个10倍空间的行业—医药研发外包,未来10年市场规模保守预估会超过10倍,逻辑也比较简单,CXO市场空间=研发生产投入×外包比率×中国市占率;

而药明康德就是这个行业的龙头公司。

2018年的夏天,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令多少人笑中带泪。该片最终斩获30亿票房,成为中国去年上映的最受关注的电影。除了感动人心的故事和生动鲜活的形象之外,该片谈及的社会问题同样引发了广泛讨论。然而“天价”药的背后,本质就是新药研发的高风险与高成本,单纯地讨论分配方式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而今天要聊的公司,正是一家致力于为医药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的公司——药明康德。

李革,1967年出生于北京,父母都是温州平阳人。温州自然不必多说,平阳同样也孕育了不少优秀企业家,其中就包括李革。1989年,李革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有机化学博士。博士期间李革的聪明才智就得以展露,他与导师共同发明了“标记的组合化学技术”,并由此发现了多种药物前体化合物。

“努力一定要有结果,梦想一定要实现。”这是李革在上海药明康德2017年会上说的。1992年博士毕业后,李革加入了导师的创业的生物技术公司Pharmacopeia(即著名医药公司PDD的前身),成了公司的合伙人和创始科学家之一,开始第一次创业。1995年,Pharmacopeia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时,李革年方28岁。尽管李革后来放弃了在美第一次创业的成就,可在参与创业背后的过程中,让他懂得了如何发现机遇,并把它变成商业价值。

1999年,受邀回母校北大演讲的李革,在考察国内市场时发现,中国的原研药被进口药企一统天下,而集中在科研院所、高校的新药研发,商业转化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商业公司媒介,“产学研”严重割裂。

但是对于李革来说,困境就是机会。同时,九十年代末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浪潮,令李革看到了民营企业的春天就要来了。于是,李革决定回国创业,做中国人自己的医药研发企业。

于是,2000年12月,李革在上海创立了药明康德。最初,药明康德只在上海外高桥一间只有700平米的实验室,共4名员工,除创始人李革外,另有三位合伙人,都是李革的“学霸”同学。决定创业后不久,在筹建化学实验室的过程中,李革感到了丝丝凉意。化学实验室需要专业通风橱,他们在国内找了一圈却找不到生产厂家,最终不得不自己设计图纸定制生产。而彼时的中国对制药技术的需求并不高,制药公司大多对药品进行合法仿制,且国家对新研制药物管控较严,有不被批准上市的可能。

制药这条路成本高、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且风险大。只有700平米实验室、四名员工的药明康德就好像在一条崎岖的雪道上滑行——危险又看不到尽头。

同样的,另一件事也让李革闻到了机会的气息。在一次国内航班上,李革画了20个化学药物模板分子,让实验室人员试着合成。李革带着合成结果找到一家美国药企,对方感到十分震惊:这个产品居然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研发速度,降低研发成本。

在这种背景下,李革发现,如果只是做一家单纯的“药厂”,并不足以完全发挥药明康德的优势。于是李革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即药物临床试验合同研究组织。

所谓的CRO,特点是不研发新药,就像阿里巴巴一样,它本身并不卖货,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达成交易。当时国内医药企业用的办法,自己从头做起,耗费巨大的财力、人力。而绝大多数药企在研发和注册方面都是较为薄弱的,一个制药公司成为强研发强注册的公司是困难的、高成本的,甚至不可能的。

此种情况下,CRO应运而生。每家企业都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去研制新药,不如设置一个机构可以提供统一的研制平台和技术团队以达到高效利用和资源整合的目的。CRO的终极形态,就是像药明康德一样,做一站式研发平台,可以为医药企业节省下高昂的成本。

在当时,全球最大CRO昆泰医药(Quintiles)早于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无奈起初水土不服,业绩平平。

而李革则似乎很快就找到了CRO在国内的痛点,也认清了自身的核心优势,即“组合化学技术”。

什么是“组合化学技术”?与传统化学合成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统一合成、逐一纯化、逐一筛选的药物研发模式。传统合成方法每次只合成一个化合物;组合合成用一个构建模块的n个单元与另一个构建模块的n个单元同时进行一步反应,得到n×n个化合物;若进行m步反应,则得到(n×n)m个化合物。有人作过统计,一个化学家用组合化学方法在2~6周的工作量,十个化学家用传统合成方法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组合化学大幅度提高了新化合物的合成和筛选效率,减少了时间和资金的消耗,能快速筛选以寻找和优化先导化合物从而大大加快了新药的开发进程节省了新药开发成本。

凭借这一技术,李革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被称为了“中国CRO的拓荒者”、“中国医药研发外包产业第一人”。同时果断出击国际化学服务市场,并在快速发展中逐步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化学技术服务平台。

与药明康德合作过的药企足以彰显这家独角兽的耀眼光芒:强生、正大天睛、拜耳、罗氏制药、李来杰、Takeda California…

耀眼光芒绽放前,李革经历了黎明前的黑暗。一开始外包公司在中国市场同样吃不开,技术和团队经验是一家CRO公司的核心价值,李革深知这一点,一边广揽国内外人才,布局硬件设施、完善体系,一边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服务。

2002年,药明康德就实现2500万元的营收,此后数年业绩连连翻番。此后,药明康德先后获得美国富达投资等知名创投的投资。2005年,药明康德化学规划服务规模达到全球第一,更先后获得美国富达等知名创投公司的投资,2007年,药明康德成功登陆纽交所。当天,涨幅超过40%,总市值超过10亿美元,并引发了当时纽交所中概股的一轮投资热潮。

这一次,药明康德被称为:“美股第一次为中国的头脑买单”。

在《胡润百富榜2017》上,美籍华人李革、赵宁夫妇以280亿元财富,荣登中医药类富豪榜第5位,排名其前的分别是恒瑞孙飘扬家族、康美马兴田家族、扬子江药业徐镜人家族、以及步长制药的赵步长、赵涛父子。

李革的太太赵宁,也是个超级学霸,与丈夫有着相同的求学经历。两人皆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又同去哥伦比亚大学,还一样取得哥大的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只不过,李革当年在美第一次创业时,赵宁是在美国百时美施贵宝等跨国药企工作。药明康德成立后,赵宁才回国,助力夫君创业。

这一对“学霸”夫妇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在公司上市之后,依旧在寻求公司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在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之后,同时大量外国CRO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寻求出路,上门求“卖身”,于是药明康德走上了并购道路。

在接下来几年中,药明康德先后收购了化学合成物提供商Chemdep,生物试剂提供商Abgent,国内临床研究服务商Jiecheng、MedKey等公司,并最终选择与AppTec合并。这是一家有400多名员工,提供生物制剂与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测试和生产服务,这正是药明康德缺少的。合并后,两家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专业技术完美互补,药明康德完成了在化学医药、生物制药及医疗仪器领域的服务全覆盖。

同时药明康德也广泛地招贤纳士,致力于为员工提供一个开放的成长平台。很多人来到药明康德,也是想来学东西的,想快速成为“技术大咖”,还有很多人选择药明康德,是因为公司提供的全球工作机会,可以帮助其拓展其国际视野。

截至 2017 年底,药明康德公司员工合计 14,763 人,其中研发专业人员 11,721 人,占公司人数接近八成,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 5,757 人,另有 600 余人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或拥有 10 年以上海外新药研发工作经验的资深海外归国人士。

其中,2016年药明康德公司的三位科学家助力美国药企默沙东实现一款突破性新药在美国获批准上市,他们也因此获得美国化学会“化学英雄奖”。

与此相呼应,药明康德已在全球拥有26个研发生产基地和分支机构。同时为全球 3000 多家客户提供创新医药研发服务,在研新药开发项目达 1000 余项,支持和承载着全球多家知名药企的 200 多个临床 I-II 期、30 多个临床 III 期及商业化阶段的小分子化学药生产。

2015年12月,药明康德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当时,该公司声称:“取消上市的主要原因是,作为私人持有实体,药明康德管理层可拥有更大弹性专注于改善长远财务表现而毋须承受公开股本市场着重短线的期间与期间财务表现而带来的压力。”

其实就是觉得美股估值太低了。

2015年上半年时,迎来了A股的浪潮,25家中概股都宣布要进入私有化退市进程,一直以来,中美市场的估值差都让中概股烦恼不已,为了谋求更好的估值,不少公司都启动私有化回归A股。然而到了2015下半年股灾之后,绝大部分公司都终止了私有化的进程。但药明康德却完全相反,即使A股在当时的低潮期,药明康德依然坚持私有化,从2015年8月初次宣布到2015年12月彻底完成,仅仅花费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2015年退市之时,资本巨头汇桥资本、高瓴资本、平安集团等就已经参与进来,2016年12月,泰康集团、国寿成达、平安置业等也相继进场。

从美股退市后,药明康德马不停蹄的将旗下做CMO/CDMO业务的合全药业分拆出来,在2015年5月率先挂牌新三板。而药明生物(2269.HK)作为前年港股上市,市值已经冲到940亿港币。光是两家分拆出来的公司就已经超过了当年美股的市值。而在去年5月,药明康德A股上市,主要承担小分子CRO、CMO 业务,在经历十四连板之后,市值一度接近1500亿,后稳定在1000亿左右。

所以说回归国内的意义相当明显。

药明康德开创了业界独特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和开放式平台模式,并见证了全球小分子医药研发领域的变革。过去的十余年间,从创始之初仅650平方米的化学服务实验室起步,已经建立了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及小分子化学药生产的贯穿整个新药研发过程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迅速成长为全球医药研发领域中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而李革“成为全球医药健康产业最高、最宽和最深的能力和技术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宏伟愿景及战略蓝图也在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实现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霸夫妻打造千亿生物科技帝国
本想毕业后当个教授,却在7年内创业两次,如今50岁的他成了千亿产业掌门人!
药明康德李革: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
药明康德及其概念股最全梳理(值得收藏)
千亿市值?CRO老大?你并不了解药明康德
CRO行业估值持续上升 又一巨头睿智化学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