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悲情李老十:白日画鬼的生命困惑

李老十:白日画鬼

李老十(1957年—1996年),哈尔滨人,画家。197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校美术转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1996年从北京国际饭店第二十二层跳楼自杀。他具有全面良好的学识修养,其画、印、诗、书、文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悲情李老十:白日画鬼的生命困惑

与怪兽作战者,得注意不要由此也变成怪兽。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善恶的彼岸》文/楚寻欢李老十的作品以画荷和鬼见长,尤以“残荷”和“鬼打架”颇具特色。因为喜欢画荷,他给画室取名“破荷堂”。
“画中作怪佯狂,风卷蓬叶苍茫。敢把真情写尽,无今无古何妨”这是李老十《题残荷图》中的自题诗,于此足见李老十令人动容的诗才与傲骨。
不管是《老笔横秋》的沧桑破败,还是《老柄风摇荡》、《秋雨》、《秋风断蓬》的枯寂凄凉,抑或《寒塘风雪》的傲立,都是李老十自我悲情人生的写照。
老柄风摇荡 91cm×59.5cm 1995年
他笔下的残荷给人一种风吹雨打的生命抗争,是带着脚镣的跳舞,更是一位画者渴望自由的一种情结。
“遍写荷塘不见花,风转翠盖乱如麻。胭脂买笑寻常事,谁解枯蓬胜艳葩”从他的题画诗中,还能看到他与“胭脂俗粉”的格格不入,大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
钟情于枯枝败叶,是他的生命体悟,“宁丑勿媚”是他的心灵觉性。这与他追求古朴苍拙,外粗内秀的行草书法如出一辙,恰如其自谓:有些东西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吧。
好人平安 180cm×76cm 1993年
不想在生命的最后年月,李老十转而迷恋上了画鬼。
那个画钟馗就很丑拙的李老十迷恋画鬼,大概也是顺势而为的一种笔墨延伸吧。
李老十尝枯坐书斋对影自怜,有自述为证:“怀抱冰炭,心常受其苦,常三五日不发一语。”
于是,画荷画鬼便成了这位少年老成的旧式文人纵情发泄之渠道。
李老十出身寒微却胸怀斩尽人间丑恶的豪情壮志,因对社会的不满与不争的矛盾性格促使他借鬼抒情,他笔下的鬼虽丑陋却不乏诙谐有趣。
“老十画鬼,俱在子夜,任意涂抹,非心中臆造,是目中所见。”李老十笔下的鬼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人,可以快意杀伐,亦可举杯浇愁,这种纸上图腾是他遣兴妄为的精神家园之再现。
鬼打架 136×68cm 钤印:李、破荷堂、鬼打架 著录:《李老十画集》,第3页,荣宝斋,2006年
李老十是笔墨高手,他和朱新建是彼时“中国新文人画”群体里最突出的两位代表。他们在完成自我的道路上脱颖而出走向了时代高峰。略显不足之处在于他们的作品都受古代“文人画”文本程式影响太深,继承良多而乏更进一步的现代性创新,更令人遗憾唏嘘的是两者都未及登顶便英年早逝。
李老十“独怆然而涕下”的敏感脆弱都洒落在下笔见性的真诚里,苍茫厚重是他的生命底色,他毕生痴情于把心里那点“病”跃然纸上。

李老十笔下的残荷和鬼都是自己心灵的映射,尤其是其笔下的“鬼”在借鉴贯休罗汉人物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嫁接,遂成为其画作中最突出的面貌形式。
人与鬼的欲望相连,虚伪与荒诞,正义与邪恶变得难解难分,“我与我战”式的孤独、自嘲与诘问是他笔墨里一直饱含的现实痛感。
文章何处哭秋风
如果说画残荷是李老十悲情宣泄的开始,那么画鬼便是李老十悲情到极处不可自拔的终结。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当海子、梵高、戈尔基、罗斯科都义无反顾地选择自杀的时候都有一种难以觉察的重复与偶然,艺术边界对于形而上的追问都显得捉襟见肘,这是生命难以承受之轻。
24年前,纵身一跃瞬间陨落的李老十不过刚刚走过39岁的青春年华。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吸引力,是生命隐秘的召唤。
画鬼画到害怕却欲罢不能该是怎样一种悲凉?抑或是一种他境遨游的解脱?

正如他在《题大鱼图》中宿命般的独白:“本是龙种,幻作鱼游,时隐时现,奈何钓钩。”我们很难揣测这位悲情才子钟情于画鬼背后的生命困惑,唯留下太多“人间不值得”的喟叹与遐想。2020/2/28



李老十书法篆刻艺术:孤韵横秋
【附】李老十:我的画,为什么那么苦涩?

文/李老十
我觉得社会生活中有善、有美、也有丑、也有恶。我觉得我看到的、感受到的、经历到的一些事情,在心里面产生很多的想法,想通过画,把它们表现出来。没有人见过鬼,但每个人心里都会遇到一个鬼的形象,你要画的时候,如果能够让大家都认同是很难得,所以我觉得画鬼也不容易。我对传统文化,原来是很喜欢,但接受一些西方文化以后,也受些影响。我想我最后还会回到传统文化,向传统文化靠,使我的画更单纯一些,更传统一些,这是我的愿望吧。我画了好多残荷,枯枝败叶的。
秋风
有一个年纪比我大的人,他就对我说:“我一直都想和你聊聊,为什么你的画那么苦涩?作为我,这个样子可以理解,什么反右啊、文化大革命挨斗啊,我经历了好多。你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我当时想了半天,怎么回答他呢?后来我说:有些东西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吧。更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说哪一种渴望更强烈,我就先做什么。我原来画残荷的时候就有人说过,你这个不是审美,是审丑。我说大丑大美啊。从喜欢画来讲,我比较喜欢那种苍茫、厚重。一个画家,画到最后觉得画得很到位的时候,就是把心里这点“病”给画出来,那就是画到位了。
月午树立影
我是画随意的画,想画得自己很舒服。中国的传统文化,文人画,是非常美好的。使更多的人了解它、亲近它。搞文化的每一个人,恐怕都会或多或少的、深浅的体会到其中的好处、妙处。所以,他们才会一直的在搞这些事情。就拿一条线来说,如果让我画一条非常纤细的线,我画不出来。我即使画出来,也马上把它撕掉。我觉得这条线太没有意思了、太弱了。和我内心里面追求一种比较苍老、比较厚重的东西不对劲儿。有时候一条线画出来,很有力度、很强,才觉得好。我的一笔里面,包含了我的全部内容,我的思考、我的性情,都包含在里面。这一点儿也不玄的。
啼笑皆非,137×68.5cm 1995年
我画的是人,但是人说是画的鬼,我说索性就画鬼吧。人说中国的艺术只是情绪是不够的。而我理解的意思是,中国的艺术还是要有一种把握、一种把持,不是情绪一气宣泄。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好就好在始终是在一个“度”的把握。画里尽可癫狂,但为人处世当在情理当中。这样对自己好,对别人也好。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它有很好的东西。现在主要是我们很多人,不具备接受这种好的东西的条件,好的东西他不认识,所以他轻易就否定了,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我刻过一方印,叫“向心所画”。就是这个“画”,完全是根据内心的一个要求。内心的变化,我想是跟生活、经历连在一起的。我问过陈绶祥:画人难还是画鬼难。他回答了一句话非常好,他说:画画最难。他已经抛开了人啊鬼啊表象的东西。
群雄图 137.5×69cm 1987年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不够超脱,后来我想,人活着无非就是去忍受、平衡自己。人生苦,这个人人都感受到了,可是谁都不敢去死。你不敢去死怎么办?那就只能好好活。该承受的承受,该化解开化解,该体会的体会。作为画家,最好的一点,我觉得就是能够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这比起普通人,我们要幸福的多了……


作品欣赏:

秋风断蓬,90×60cm,1990年 

秋意自在图

梦里云山 59×58cm 出版:《李老十作品集》P93,荣宝斋出版社

李老十 观鱼图

李贺诗意·南山田中行 59cm×53cm 1993年

李老十 如何是好

绿退红销  40.5x31.5cm 1994年 

瓶莲  52.5x48.5cm 1988年

母子图  137.5x68cm 1992年

白羽秋江图 135cm×68cm 1988年

泥塘独趣图,92.5×59.5cm,1989年

觅诗图

老柄风摇 1989年 137x69cm

秋雨风嗖嗖  136.5x69cm 1994年

寒塘风雪  81.5x40cm 1995年

月下清兴 43.5x36.5cm  1989年

山水  42.5x38.7cm 1993年

昨日如梦 68.5×50 cm

再回首  48x40cm 1992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谁记得画家李老十?
沉思者谁没想过自杀?李老十留下诙谐文人画却纵身一跃
李老十画残荷
画家李老十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对CP的千年之恋
中国画|李老十残荷作品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