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俨少论画学

陆俨少 崇岩飞瀑 28×92cm 纸本设色 1979年

一、 论用笔法

下笔之前,必须运气,运指腕。

作画的要求不同,大大超过写字。其大要指实掌虚,四面出锋,回旋的余地要大,这是总的方法。但指实不是执死不动,尤其中指必须微微拨动。因为五个指头,大指、食指、中指紧紧执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只不过起到辅助作用,而上面三个指头,中指最靠近笔尖,稍动一下,点划之间便起微妙的变化。三指紧执笔杆,二指辅助,指实掌虚,是竖笔的执笔法。

用笔要竖得起,卧得下。……竖笔拖笔,必须穿插交叉互用,因势而行,切忌做作。达到运转自然,圆浑无碍,才是佳制。

训练运腕,要求腕的运作圈得转,就靠平时不断地画圆圈、打圈子,把指腕运活,配搭紧密,以达到圆转无碍的境界。

陆俨少 重山叠翠 23×26.5cm 纸本设色 1962年

还须训练拉长线条。长线条有直线和波浪纹曲线多种,都要中锋一笔到底,那就不止运腕,同时还要运臂。拉时腕不能靠在桌面上,正中端坐,利用腹部呼吸,沉住气,目光盯住笔尖,执笔要较高,笔杆垂直竖起,中指微微拨动,徐徐划过去,这样不论横线、直线,都能出于中锋,而且能拉得长,虽到末杪而气不竭。

线要拉得长,圈子要圈的圆,在山水画技法上,是基本功训练的两个方面。

运用笔尖时,要提得起,留得住。画一根线条,要用全身的力量送到底。送的时候中指向下按,同时臂腕向里拖,中指微微拨动,摇曳生姿,不是平划过去,这样线内就有东西,有了东西,就留得住。

在局部、细部,用笔也要动静参用,几笔凝重沉着之间,参以几笔飞动之势,求其不平,而得节奏之美。

如果只有沉着,而没有痛快,笔墨就要呆、要木。如果只有痛快而没有沉着,那么所谓痛快,每每要滑到轻和薄上去。所以有了沉着,再加痛快,才能做到笔墨运用的极致。

用笔要多用虚笔,少用实笔。……虽然笔毫在纸上轻拂而过,或则细如发丝,势若飘扬,但这仅仅是虚而不是轻。用笔要有内劲,则虽轻实重。作画用笔要毛,忌光。笔松乃见毛,然后有苍茫的感觉。但不是笔头干了才是毛,湿笔也可见毛。要做到笔松而不散,笔与笔之间顾盼生姿,错错落落,时起时倒,似断非断,虽湿也毛。

陆俨少 千丈岩瀑布 64×34cm 纸本设色 1962年

二、 论云水画法

山水画中每用云作为处理虚实的手段。画云主要有二法:其一用水墨淡淡烘染而成,不露笔墨痕迹,用以表现春山晴霭,是一种静止的云。其二用线条勾画而成,利于表现有动势的云,当然也可表现静止的云。

山水画传统画法中有大勾云、小勾云两种画云法,但历来多作灵芝状,少有变化,无生气。我对照自然云的形态,参酌古法,加以变化成之。

古语有“重若崩云”、“云蒸霞蔚”、“风起云涌”之说,可见写云要有动势,而惟有勾云法能达此要求。勾云能表现云的动势,所谓崩云或奔云,只有用线才能写出它的动态和动向,用渲染的方法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一幅山水画之中,画云要有呼应,既有大面积的云,也要有小面积的云,相互呼应。白云在山,随风流驶,来如兵阵,大小相属,虚实映带,要有呼应。

陆俨少 寥廓霜天 9.5×47.5cm 纸本设色 20世纪70年代

我创为留白之法,于积墨之中,白线回环,蜿蜒屈曲,得自然之趣。于积雨初止,林麓乍霁。其法先用水墨点,留出白处是云,要连贯相通,大小错落,疏密有致。把水墨留出白痕,缭绕萦曲,盘旋山际。这种白痕,或是云雾,或是泉水,或是日光,因为前人所未有,无以名之,姑名之曰“留白”。其法先画几条大墨痕,蜿蜒屈曲,或相平行,或相纠结,离合顾盼。心中先要有个底,何处应疏,何处应密,以至虚实浓淡,轻重干湿,大致画定。然后因势勾搭,填描出条条白痕。第一要粗细疏密,自然流畅,有生动之致,切忌做作,如僵蚓秋蛇,毫不见生意。

陆俨少 山水人物册(之九) 纸本墨笔 1962年

三、 论画学修养

读书可以变化作者的气质,气质的好坏,是学好画的第一要事。气质是创作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到创作上去。要有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加以对事物的敏感性,即有理想、有见解,以及笔有韵味、神采奕奕,亦即前人所主张的画要有书卷气,有了它,就有文野之分。新的含义就是有文明的素质,直接反映到画上去。

这三种学问,也就是时常讲的诗、书、画。这三个姐妹艺术,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宋代陆放翁告诫他的儿子作诗说“功夫在诗外”,是一点也不错的。我总是仔细观看,不放过一切看画的机会。人家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说熟看名画三百幅,不会作画也会作。

陆俨少 云气生虚壁 30×37cm 纸本设色 1980年代

学画早年成名,不一定是好事。成了名,应酬多了,妨碍基本功的锻炼,也没有功夫去写字读书,有碍于提高。所以学画切忌名利心太多。

我们看一幅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看它的构图皴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代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做到这些,第一个标准就差不离了。接下来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成规旧套,自创新貌。而在新貌中,却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做到这些,第二个标准也就通过了。第三个标准是有韵味。一幅画打开来,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无穷。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所以古人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一种纯正不凡的气味,健康向上的力量,看了画,能陶情悦性,变化气质,深深地把人吸引过去,这样第三个标准也就通过了。

有了名师,如非上智,每每为名师所圈住。老师的成就愈大,圈住的力量也愈大,也愈难跳出,终生是老师的面目,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反不如无名师指授,自己摸索,四面八方,吸收营养,少框框限制,容易自己出新。

陆俨少 永州八记书画册(之四) 48×29cm 纸本设色 20世纪60年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水磅礴迥出尘 —浅析陆俨少山水画的动态美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下)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34) 陆俨少画论
得书趣,得书力,是周凯山水风骨不凡,趣味雅正的万法之心。
黄宾虹 :我不负墨,墨将许我
中国画的诗情画意:诗书画大家陆俨少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