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懂怎么给好友安利夸赞建盏?学学古人如何巧妙把建盏夸出天际

宋代是我国陶瓷工艺和美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与宋代点茶、斗茶的流行密切相关。

建盏做为最理想的斗茶器,其质朴简约、师法自然的独特艺术魅力,与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自我、适意人生的生活哲学以及不加修饰、回归本真的审美情趣的不谋而合,从而产生了大量咏赞建盏茶诗、茶词。

如果你在好友面前不懂怎么夸建盏,今天笔者与你一起从这些诗词歌赋中来看看古人如何巧夸建盏的:

宋代文豪眼中的建盏——苏东坡

首先赞美建盏诗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众所周知宋朝是“点茶”“斗茶”的一个鼎盛时期,而苏东坡不仅是诗人更是资深茶人,不仅知茶理、懂茶性,而且他对建盏可谓是情有独钟。

公元1089年12月27日,苏东坡第二次在杭州任知州期间,到西湖北山葛岭寿星寺小叙。当时住在西湖南山净慈寺的南屏谦师,闻讯前去拜会苏东坡并亲自为点茶。

苏东坡深知谦师点茶有道,品饮了谦师亲手点的茶,更觉谦师茶艺高明。于是当场作诗一首,题名《送南屏谦师》

诗中道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诗中可见东坡先生不仅钦佩道人茶艺精深、令人叹为观止,更惊讶于道人所用的兔毫斑黑釉建盏,对其所用兔毫盏亦念念不忘!他用春瓮酿制的最为高档的酒香比作斗茶出来的茶香,以此来赞誉道人高超的斗茶手艺,并在时隔几年之后,苏东坡又作诗回忆称赞。

北宋名臣眼中的建盏——蔡襄、范仲淹

蔡襄

说到斗茶不得不提到盛极一时的小龙凤团茶饼,后人公论“北苑大小龙团,起于丁谓,成于蔡君谟”。

独创小龙凤团茶饼的北宋名臣蔡襄,不仅擅长品茶,也是点茶高手。

在蔡襄监制御茶期间,北苑乃至整个建州,种茶和制茶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缔造了被称为“龙团盛世”的茶史传奇。其个人不仅著有《茶录》一书,还有著名的《北苑十咏》。

其中赞誉建茶的《北苑十咏·试茶》咏道:“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作成花,云闲未垂缕。”

诗中描绘:用新烧成出来的兔毫紫瓯(即紫黑色的建盏)茶具和青泉烹茶,当沸水初滚时,便可清晰地看到如同蟹眼一般的沸水。

随之用竹筅扰动茶饼在沸水中,茶汤的汤面上会凝着一层如同雪冻花一样的泡沫,而茶汤泛起的香味似闲云飘荡,且无水痕。

“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写的是茶盏中云雾汹涌,想的却是让此种清味与芬芳泽被天下,让天下茶人共品茶香茶韵。

范仲淹

同为北宋名臣的范仲淹在与浦城籍的同僚章岷斗茶时所作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诗中写道:“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意思说:用贵如黄金的小龙凤团茶饼飞快碾出的茶末犹如绿色的尘沫,放在建窑烧成的紫玉瓯中用沸水冲泡,茶水如雪花涌起,好看极了。斗茶出的那美味连佳肴美酒也黯然无色,斗茶出的那香味就连兰花荷花也不如。

著名诗人黄庭坚眼中的建盏

同样著名诗人黄庭坚用建盏品茶时,对建窑出产的鹧鸪斑碗盏赞赏不已。

他在《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这首诗中写道:“建安瓮碗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

黄庭坚在诗中描述道:此宝碗斑纹令人眼花缭乱,犹如在山谷里的水帘中的流水与天上的明月一起,交相辉映。

此外,黄庭坚在与诗友品茗斗茶中,即席赋诗作出:“兔盏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的好诗。意思是说在镶有金丝边的兔毫宝盏里,小龙凤团茶经碾磨后,茶汤会呈现出状如蟹眼般奇观,刚刚沸响的茶雾香气随风飘荡。

诗言盏趣茶事,以建盏入诗的文人甚多,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融合了审美体验的斗茶乐事,也使得建盏带上了丰富的文化趣味为建盏做了历史上最好的推荐。

这些珍贵的文学艺术作品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可以说建盏已从一个单纯的饮茶器皿,上升到可以代表一个时代文化审美精髓的一个文化之器,让我们能凭此了解建盏曾经的美好和高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人的内敛与风雅:斗茶与建盏!
苏东坡与陆游对建盏的赏析
杯茶人生
皇室御用茶具之建盏
宋词中的建盏——明牕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李清照的茶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