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人家的孩子》走上歧路,爱撒谎的女儿买凶弑父

父亲睡梦中被凶手拖起来,一起被绑住的还有母亲。

凶手嘴上说着要钱但并没有搜刮什么,母亲还在撕心裂肺地吼着不要伤害女儿,冷静的父亲却恍惚间瞥到女儿和凶手低语的身影。

撒谎成性的“乖乖女”买凶弑亲?

珍妮弗出生于加拿大的越南华裔家庭,父母是遭受过战争的一代人,移民加拿大后,勤勤恳恳白手起家,让家庭慢慢有了起色。

小学的时候,珍妮弗就很优秀,各科成绩都很不错,在钢琴和滑冰方面也表现优异,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老师和同学的评价都是“努力、专注、好胜心强”。

她比较内向也比较好强,父母的管教和期待之高当然也是一部分原因,父亲虽然严厉,但一直以女儿为傲,尽管教育习惯让他很少说出夸奖的话。

但毕业时的学生代表被另一个热情、善良的同学“抢”走了,珍妮弗感觉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没有意义的。

上了中学,父母和学校都相对更自由一些,珍妮弗的成绩开始下滑,除了自己深爱的钢琴和滑冰依然优秀以外,学科成绩从优秀到中庸,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因为害怕父亲的怒火,她决定伪造成绩单,全是A和A+的成绩单竟然也没有得到父母的怀疑,因为女儿确实是如此优秀。

珍妮弗如此安慰自己:反正申请大学只需要最后两年的成绩,自己有的是时间慢慢赶上。但伪造是如此轻松,尝到甜头的她再未放下。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欧洲之行中,珍妮弗哮喘发作,被一个不起眼的同学挽救了生命,从此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个风趣体贴的人,开始了恋情。

父母对男生很不满意,禁止他们来往,恋情转为地下,偷偷摸摸感受美好的她还有抽空伪造每个学期的成绩单。

临近毕业,她按照父母的期待申请了最好的多伦多大学医药科,但自己计划申请的是次一级大学的音乐学院,还得到了一份一般大学的预录取。

但意外来了,微积分挂科让她不能申请任何大学,连预录取都被收回了。珍妮弗甚至没想过要重修,当年珍妮弗宁愿兢兢业业伪造四年八个学期的成绩单,也不愿努力把成绩提高上去,如今珍妮弗同样选择了绞尽脑汁地编造谎言,过着双面人生,而不愿花点时间重修微积分,重新申请大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有了伪造的录取通知书,上了“大学”以后,她更忙了,要从之前的同学口中了解大学生活,煞有介事地编造一些大学趣事,每天背着包去学校门口,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转头去了社区图书馆,从零零散散的书籍中完善自己的课堂笔记。

“忙碌之余”,她彻底沉沦于对男生的感情中,一定程度上这是缺失父爱的一种替代。

好景不长,母亲偶然发现她还在和男生联系,这引发了父亲的暴怒,从此监管更严,她对自己生活的伪装也更难了。

她一路伪造了自己的大学成绩、大学毕业证,毕业典礼的票谎称只能带一个人去,所以送给了朋友,毕业典礼照片都在朋友的相机里,那个朋友一参加完毕业典礼就坐飞机回香港地区了……幸好有那份伪造的毕业证,父亲并没有怀疑过什么。

谎称自己有了药房的实习工作,却从未带回来过制服和工卡,逐渐引起了父亲的怀疑,父亲亲自送她去上班,运气好也没有暴露;但第二天早上真相在闺蜜嘴里无意暴露,父亲极度生气,要他立刻断绝和男友的关系,继续上学。

她半真半假地供认自己其实上了一所一般的大学,也没有工作,继续编造自己有了实习,还将欺骗范围扩展到除了男友以外的所有人。

朋友感觉到不对劲,劝她离家单过,她以“家人就应该在一起”为由,掩盖自己贪恋家庭的事实。

男友被她父母严词拒绝后,也有了新欢;珍妮弗开始频繁给前男友和他的现女友发骚扰甚至恐吓短信,范围逐渐扩展到她的父母,但哪怕服刑后,她也从未承认过这一点。

把自己关在家里的珍妮弗简单尝试过自杀和自虐但很快就放弃了,她开始胡思乱想,开始觉得父亲是一切的原因,干掉父亲就能重新掌控生活,和男友幸福地在一起。

第一次买凶被骗了钱,她从前男友那里得到了真正靠谱的凶手联系方式;接下来的一个月,她构建了一套缜密的杀人计划,被害人就是自己的父母,通过计划,她也重新抢回了男友。

这套计划完备到,如果不是运营商意外保留的通话记录和短信,恐怕没有办法对她提起诉讼……

教育本质是人的塑造

这个悲剧的故事有些过于极端了,以至于从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可能有矫枉过正之嫌,毕竟家教严格的父母千千万,这样的悲剧却很少见。

但看完我实在是百感交集,怎么可能不引发一些思考呢?

首先就是教育问题,正如我在《看到别人的孩子上补习班兴趣班焦虑?应该幸灾乐祸!》中写到的:学历只是结果而已,甚至只是“实现自身价值,有所成就并幸福快乐”的结果,为什么放过核心原因和核心目标,去追逐一个最表面的结果呢?

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真的具备不错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那么他的学历会很差吗?就算很差,但具备不错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也实现了自身价值,有所成就并幸福快乐,学历差又有什么坏处呢?学历只是追求终极目标上顺手取得的一个功勋章,有或没有,在几年内好像有区别,但实际没区别。

如果把学习意愿作为核心的努力方向,而不是单纯把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珍妮弗会至于早早在中学就丧失了全部的学习意愿、宁愿伪造也不愿重修吗?

比追求学习成绩还蠢的,就是只追求学习成绩,甚至用高压追求学习成绩!

从而导致彻底丧失学习意愿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宁愿自暴自弃,同时也丧失了学习能力,才是最大的得不偿失!

珍妮弗是个活生生的案例,小学遥遥领先,可是然后呢?中学伪造成绩肄业、买凶弑亲,生活一塌糊涂,这像不像马拉松抢起跑然后摔残废的人?

找到真正驱动前进的驱动力,比暂时的领先重要无数倍!

其他

还有些其他的感悟:

人生就像投资一样,是比马拉松还要漫长无数倍的旅程,重要的不是起跑快了多少,前十分之一多领先,而是永远不被绊倒,即使被绊倒也能爬起来。

保持诚实就像守寡,撒谎一次就停不下来,直到谎言破碎;也像杠杆,用一次就会无数次,用到破产,破产无数次。

没有无条件的爱情,只有互相扶持,日久生情。

如果有多个选择不知道怎么办的话,不妨选那个最艰难的、最主动的、最耗费力气的……除了爱情。

……

完!

本文用时2h,值得你一个赞和分享!

我是揉揉人人,这是我的第403次成文,是他又一小部分平凡而无聊的人生,也是他又一点小小的进步。

欢迎来公众号“揉揉人人”找我玩。

感谢阅读,感谢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年亚裔女孩巧妙设局,雇凶杀害父母,父亲中弹苏醒后讲出内幕
当初只想望女成凤,他们做了虎爸虎妈,最后却把女儿逼成了杀人犯……
他们望女成凤,最后却把女儿逼成了杀人犯
腾讯新闻
受人尊重的高校教师,沦落成街边乞讨的流浪女,背后有何隐情
95后浙江女孩拒绝保送清华,大二未婚生子,22岁带着娃娃读哈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