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燕 | 普外科

不少市民在体检的时候

常会发现肿瘤标志物的数值旁有个↑

心里不禁咯噔

莫非

自己得了癌吗

于是紧张地前往肿瘤内科问诊

临床上常见一些体检中发现自己肿瘤标志物数值上升的情况,实际上,肿瘤标志物升高也不一定患有肿瘤,不升高也不一定没肿瘤,尤其是单独某项指标如铁蛋白上升更加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升高几倍以内一般可能是因为一些感染、妊娠、或者进食动物卵巢组织等引起,如果出现持续性上升或者高出正常值很多倍以上,那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就诊肿瘤专科咨询医生。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肿瘤

肿瘤标志物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异常升高的一些生物分子,这些生物分子本身是人体一些正常分泌的一些分子,在正常健康人群中,它的水平是有限的。但是在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这些分子就会异常的释放。从而导致血液中可以检测出它的高水平,因此也是这些生物分子称为肿瘤标记物一个客观的原因。

但肿瘤标记物有很多种,体检的时候会检测三种的肿瘤标记物,一种叫癌胚抗原,第二种叫CA199糖类抗原,第三种叫甲胎蛋白。

 那么重点来了 
          

一些人发现自己癌胚抗原异常升高,临床中这种情况多见于上皮样肿瘤里面。

CA199主要代表消化系统的肿瘤的升高,特别是胰腺癌的CA199的异常升高,是有非常特异性的一个指向的。女性患者,还要关注乳腺癌的指标比如CA153,卵巢癌的指标CA125。男性要关注前列腺癌的指标PSA,这些都是临床上,被称为肿瘤标志物的分类。部分肿瘤标志物有预警作用,部分可反映肿瘤存在,有助于临床辅助诊断和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

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所以不能在“肿瘤标志物”和“肿瘤”之间直接划等号。肿瘤标志物检测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防癌检查或癌症的早期发现目前主要依靠现代医学影像(内窥镜)学、细胞病理学、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师等的互相配合。

目前应用得比较成熟的肿瘤标志物有十余种,如AFP(甲胎蛋白,与肝癌有关)、CEA(癌胚抗原,与肠癌、胃癌、肺癌有关)、PSA(前列腺特异抗原,与前列腺癌有关)、EB病毒(与鼻咽癌有关)等。癌症的发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一些癌症的异常指标,像肿瘤标志物水平,很少会一下子飙得很高,常常是随着癌症的进展,一点点地逐步上升。这些指标只有上升到一定水平,才能检测出来。 

高危人群应该每年做1~2次防癌体检。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的大小,有时会有动态变化的。即使今年体检没有问题,下一年也不能放松警惕。

早癌早发现

重视三级防治

一些明显的症状较为容易为人们所发现,如中央型咯血、排便性状改变、胃肠疼痛、严重消瘦等,然而早期没有症状的癌症却不容易被发现,所以与其等到症状出来不如将预防做在前面。一般情况,预防肿瘤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实现。

01 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致癌因素。

临床中我们发现生活方式对癌症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好比说我们接诊过的一名21岁肺癌晚期患者,通过询问病史我们了解到,患者平时喜欢通宵达旦地在网吧玩游戏,并且喜欢抽烟。因此,避免不良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如不吸烟、不酗酒;不吃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保持正常体重;不吃发霉、变质的食品,少吃腌制的食品,尽量避免暴晒,减少皮肤癌的发生;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乐观的情绪。

多种肿瘤都可以通过健康检查、肿瘤普查以及定期的随访而早期发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癌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02 做到“三早预防”。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有效手段来减少癌症病人的死亡。癌症如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疗效好,远期生存率高,大多数病人可以获得根治。因此,及时体检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健康投资。

03 康复性预防。

癌症中的三分之一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可治愈,三分之一可缓解症状、延长寿命,我们不但要提倡“三早”,而且提倡“三前”癌前发现、癌前诊断、癌前治疗。

那么,对于高危人群我们可以通过前往专科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做进一步的筛查,以下为14种恶性肿瘤的筛查方法:

 大肠癌 

筛查建议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 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5.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其应用。

 乳腺癌 

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临床体检:20-29岁每三年一次,30岁以后每年一次;

Ⅹ线检查:35岁,拍摄基础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Ⅹ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次乳腺Ⅹ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Ⅹ线检查1次。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

 宫颈癌 

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Ⅴ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東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査频率视病情定;

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5.接种过HPⅤ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肺癌 

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LDCT复查;

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注:LDCT:低剂量螺旋CT

 肝癌 

筛查建议

1.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2.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胃癌 

筛查建议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作胃镜检查。

前列腺癌 

筛查建议

1.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甲状腺癌 

筛查建议

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2.一般人群

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

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毎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

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淋巴瘤 

筛查建议

1.一般人群

临床体检,每2~3年1次。

2.高危人群

临床体检,每年1次。

3.上述临床体检包括以下项目:

①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

②B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

③血常规。

食管癌 

筛查建议

食管癌高危人群

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毒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皮肤癌 

筛查建议

临床体检,每年一次。

有高危因素者,由专业的医进行皮肤检查、包括痣、胎记或其他色素异常区域,记录颜色、大小、形状或质地的变化,必要时进行活检。

 胰腺癌 

筛查建议

1.上述对象以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2.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检查。

胆囊癌 

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行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

2.一般人群:建议每年行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尤其是女性。

脑部肿瘤 

筛查建议

重视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需要到神经科或相关科室(眼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等)进一步检查。

以上是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皮肤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脑部肿瘤等14个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诊早治权威科普信息,希望每一个人能够重视健康,科学合理的做好早期筛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待体检项目中的肿瘤标志物?
躲开防癌体检的“3个坑”,医生教你正确查癌
从腹痛到癌症晚期仅3个月!竟是因为这个…很多人都忽略了
只建议高危人群筛查癌症
年年做体检,为啥还会患了癌?只因错了一个观念!
平时体检挺正常,为啥突然查出癌?两种体检不一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