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注意:三年级下册的寓言教学,你要重视这些问题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体,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浅显的文字,以小见大,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架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然而,寓言的教学价值,远没有得到发掘,寓言的教学,也远远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的寓言专题单元,足见编者对寓言阅读教学的重视。在新课标出台以后,再次审视这一寓言单元,更发现它独特的价值。
为了落实新课标精神,对于寓言单元的教学,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知晓寓言的文体特点
寓言到底有什么特点,以前的一二年级的零星篇目的教学上,可以不涉及,但是,在上完本单元四篇寓言故事后,应该让学生了解寓言文体的特点。这些特点,要从寓言故事群文阅读中去总结。
寓言的文体特点主要有:
01
虚构的故事

寓言故事大都是作者的假借或虚构,是现实中不大存在的事情。

02
结构鲜明

寓言呈现鲜明的二元结构,即每一篇寓言是由“故事+道理”构成的。表层结构是故事,目的是塑造寓言的形象;深层结构是寓意,表达人生的观念,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图,它与表层结构紧密相连,由故事具体的“形象思维”抵达寓意的抽象的“逻辑思维”,开启学生理性思维的大门。在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03
表达方法多样

在表达方式上,常常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的修辞手法。很多寓言故事的题目是《XX和XX》,起到了对比的作用。

04
人格化的角色

寓言故事的角色有各种各样的,以动植物角色最多,但是所有的角色都“人格化”。
05
写作目的独特

寓言的目的具有鲜明的讽喻、劝诫性质,通过小故事来讲大道理,有些道理(寓意)直接揭示,有些是需要通过对故事角色的结局来分析总结,总之,都是让人们明理的,所以,寓言故事可以成为学生人生的“顾问”。

掌握寓意的获得方法

毫无疑问,让学生懂得寓言的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难点。笔者在前面说过,寓意的呈现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直接揭示,一个是间接蕴含。领会寓意,简单的,就是仔细阅读作者在文中直抒胸臆的议论或点化、“诱导”;难一点的,蕴含在角色的结局中,那就要靠学生自己的分析、归纳、总结了。这是一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那么,总结寓意,有没有方法呢?当然有。
01
寻找关键语句
有些寓意,往往通过很明显的关键语句来说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关键语句,就很容易明白寓言的寓意。如第八课《池子与河流》最后一节“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被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这就是寓言的关键句,直接说明了寓意。
02
分析角色的结局
那些没有直接告知的,怎么办?那就需要分析角色的最后结局了。
例如《陶罐和铁罐》,我们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中,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03
进行联结类比
寓言角色大多是“人格化”了,在明白寓意的过程中,再把角色还原成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这是一种联结类比。如第六课中的陶罐和铁罐,让学生将他们与生活中的人联结,就会非常容易看出,他俩分别代表的是生活中的两种性格的人:傲慢瞧不起人的人和谦虚与人为善的人。这样进行联结,就很容易弄明白寓言的含义。
尊重寓意的多元性
寓言的作者通过虚构、假借的故事传递人生经验和讲述人生哲理,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阅历、经历息息相关。但是我们现在阅读寓言故事,已经失去了它原先的情境性。在中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出现的寓言,都是为当时的现实情景而创作的。现在将其剥离出来,单独阅读,就模糊了创作者的初衷,只能根据寓言故事“就事论事”了。例如第五课《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原文后面还有一句话在入选教材时删除了: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很明显,作者的意思是通过这个寓言反对守旧。但是,去掉这句话以后,我们明白的寓意与作者的初衷完全不搭边。我们只能根据单纯的故事,从中明白这些道理:“不能心存侥幸,那样会失败”“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偶然的事情不能当作必然”……这些获得,早已超出作者原来的想法了。
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对于寓意的多元解读,要关注他们的阅读体验,允许有不同的视角,让他们“因枝振叶,沿波讨源”,但是,也不能离开寓意的“核心”,所明白的道理,要与故事紧密“咬合”。
辩论寓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尽管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限,但是,也不能从寓言中得出偏激、片面的结论。如第七课《鹿角和鹿腿》,不能因为课文结尾“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从狮口逃生”而得出鹿腿比鹿角更有用的结论。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认知,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后习题让学生讨论: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这道题设计得非常好,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辩论,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培养审辩性思考习惯和能力。
第八课《池子与河流》,也安排了这样的题目: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池子抱有一种享受清闲的生活观念,而河流则有“不停地奋斗,给人们带来利益”的生活观念。孰是孰非?让学生辩论,不一定非得要批判池子的观念,也不一定非要认同河流的观念,学生有第三种观念(综合二者的观念)也值得肯定,因为在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中,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多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拓展,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新课标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之一。寓言的教学正可以为此发挥独特的作用。
因此说,寓言单元的教学必须引起老师的重视,尽力挖掘其蕴含的丰富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寓言故事 发展思维品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寓言的独特价值?听听教材编者的建议
备课参考 | 语文名师曾海玲领衔设计三下第二单元全部内容
教学手记|池子与河流
《坐井观天》教案
把握文本特征,凸显寓言育人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