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神奇的心理学实验,竟帮父母把“学习火儿”戒了!

文丨王小骞   编辑丨金雀儿

来源丨王小骞亲子成长学社(ID:WXQCOLLEGE)

推荐丨布谷学习(ID: iBookgood)

布谷老师

因为“学习问题对孩子发火”,在家长发脾气原因里排名第一。

知乎上有位家长一语道破这个发火过程:

辅导作业—发火—后悔—反思—再辅导作业—再发火。

反复恶性循环。

底下有个评论说:所以很多孩子都成为了“庸才”。

面对孩子的学习,我们怎么就变成了一只“喷火龙”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从一个心理学实验说起。

神奇的“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

1920年,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华生和他的助手,进行了一项显示人类经典条件反射经验证据的实验。

“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

他们在医院挑选了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阿尔伯特,在征得孩子母亲同意后开始实验。

华生让他的助手先给阿尔伯特身边分别放了小白鼠、猴子等物品,一开始阿尔伯特对这些东西没有任何的恐惧,反而很好奇地摸着它们玩。

两个月后,阿尔伯特正跟小白鼠玩时,华生和他的助手突然猛烈的敲击金属棒,阿尔伯特被巨大的声响吓得大哭起来。

随后,每次阿尔伯特触摸小白鼠时,他们都这么做。

反复多次后,小婴儿阿尔伯特再也不敢跟小白鼠玩,即使华生他们把小白鼠放到阿尔伯特面前,不敲击金属棒,阿尔伯特也会惊恐万分,哭着逃走。

之后,阿尔伯特把对小白鼠的恐惧反应,延伸到了其他带有毛皮的的动物和物品上,一看到就害怕。

华生由此得出结论:人的情绪化反应,其实是被外界刺激之后的产物。

有学者指出:

家长因为孩子学习不断发脾气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就像华生进行阿尔伯特实验时,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当家长因为学习吼骂孩子时,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父母说的什么,唯一记住的是他们发火时的愤怒,狰狞的面孔,那会让孩子非常恐惧。

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条件反射,一就想到父母生气的样子,就不想学习了,甚至排斥一切与学习有关的物品,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敏度越降越低。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越骂越“笨”,越催越慢

差评,对孩子的伤害超乎我们的想象

美国的科学家调查发现:

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每天平均会听到35个“不”字。这样频繁的提醒,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不断的否定和打击,就像是一种诅咒。

父母的这种行为引导着孩子朝越来越差的方向行走,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中,负面影响最大的是:自我效能感降低,对父母的苦口婆心产生“免疫”。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身能够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长期接受差评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心理力量变弱,丧失掉挑战的勇气。

《小欢喜》中,乔英子一直是学校的佼佼者,长期位于榜首。但就因为后来考到了第二,被妈妈不停地唠叨和提醒,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不仅考试时会做的题都要故意做错,而且焦虑得彻夜失眠,直到后来出现了抑郁的症状,妈妈才意识到自己把孩子逼得太紧了。

《安家》中,那位苏阿姨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但是收效甚微。

因为孩子学习垫底,却痴迷于电子游戏,苏阿姨不断地责骂,想引起孩子的重视。但是孩子早已对她的话不以为然,一听她唠叨拔腿就跑。

父母的不信任,会让孩子产生“反正我什么都做不好,干脆别做了”的心理。

那种挫败感,会使自己产生一种无望、无助的绝望状态,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

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放弃学习,甚至会关闭与外界接触的大门,只留停留在自己构想的世界中,容易产生自闭现象。

更严重的:父母的火气,很可能烧掉孩子活下去的勇气。

有人说:

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放弃爱自己。

前几天,武汉江夏区一中,一名初三男生因为在教室里与另外两名玩扑克牌,老师请家长到学校配合管教。

男生的妈妈在五楼走廊当众扇了儿子两耳光,在妈妈离开后几分钟,这名男生当着楼道的同学,从五楼跳下去当场身亡。

看着评论里,这名男生的同学的留言,深感痛心。

同学说,他妈妈骂人和打巴掌的声音很大,隔着一面墙都能听得见。

这位在同学眼中活泼开朗的孩子,顷刻间就放弃了活下去的医院,旁边的同学也已经自责到不说话,不和父母交谈,接近自闭了。

父母们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随口的指责,会成为语言暴力,一直笼罩着孩子脆弱的心。

跳楼前的两巴掌,则让孩子失去了尊严,放弃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很多成年人说,是不是现在的孩子受到爱太多,太娇气了,咱们谁小时候没挨过父母和老师的打骂?

其实相反,我们小时候身边有爷爷奶奶、姑姑舅舅、隔壁邻居,爱的来源很多。

而现在的孩子受到的爱恨单一,更多只是来自于单个的家庭。

有些孩子甚至除了父母,跟其他人都没有深度的链接。

如果父母也不会爱的话,就很容易出事。

善于给孩子“好评”,他才会往好的方向走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

当你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人生,创造想要的未来时,你会拥有无限的潜力。

当然,这并不是盲目的幻想,而是一种心理暗示。

每个人有了自己的期待和目标,并且相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时,会激发出所有的潜能和动力。

会愿意付出加倍的努力,去达到想要的结果。

而对于孩子的学习,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们这种信心和推动力。

1

帮助构建孩子正确的情绪人格。

父母首先要好好爱自己,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认知层面改变消极看待事物的思想。

只有阳光的父母,才能教出乐观的孩子。

对于小孩子,可以通过游戏、情绪绘本、真实情境模拟,来让孩子从小学会表达情绪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憋在心里或者逆反抵抗。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则要少说多听,重复他们语言的末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那样才愿意更多地交流。

2

正确夸孩子,会让孩子变聪明

《垫底辣妹》中,女主沙耶原本是一名典型的学渣,整天不学无术,跟三位爱玩爱美的姐妹瞎混,重男轻女的父亲已经彻底放弃她。

但母亲一直认为她是好孩子,也从来没有看轻过她,无条件接纳,并且想尽一切办法攒钱送她去补习班。

面对沙耶浓妆艳抹的形象,补习班的坪田老师没有嘲讽,而是夸她很时尚,第一次见面他便赢得了沙耶的好感,愿意在这个班里待下去。

面对零分的入学测试试卷,坪田老师没有骂她,而是说没关系,起码她还知道怎么做。

坪田老师始终认为,没有不行的学生,只有不行的老师。

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一名学生丧失信心,而是对于不同性格和学习基础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方式,因材施教。

在他的不断鼓励下,沙耶定下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目标,考庆应大学。

尽管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但她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教导,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如愿以偿。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一年之内由学渣逆袭为学霸的几率并不大。但是,对孩子的肯定和鼓舞,一定会使他在遇到困难时,有更强的心理力量去应对。

家长们,试着将你对孩子打的×变为√,也许孩子真的能如你所愿。

3

榜样力量,是对孩子最好的引领

“巾帼英雄”陈薇,在孩子出生不久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生活,更没空去盯着孩子哪个字写错了,是不是学习态度不端正,陈薇始终都是在做最好的自己。

儿子麻恩浩小的时候,想妈妈了,会去亲吻正播放妈妈的视频的电视。

上中学时,主动申请到西非做志愿者,高三时,还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全国预防艾滋病基金会,大学以全A毕业。

在他脑海里,没有妈妈的唠叨声,只有不断追随妈妈步伐的奋进心声。

他在陈薇的表彰会发言中提到:

妈妈从来没有对我要求过高,尊重并且支持我的选择。

对孩子来说,与其喋喋不休的唠叨和指责,远远不如以身作则,将那些值得学习的品质,从自己身上散发出来,影响到孩子。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

以色列的牧羊人,带很多羊去放牧,羊群一跑到有荆棘的地方就会被刺伤,羊感觉到痛时,越挣扎,荆棘就越绞进毛和肉里。

而牧羊人不会直接伸手去拔除荆棘,因为那样小羊会奋力抗拒。

但牧羊人会在羊身上淋上一层膏油,抹上之后,只要耐心等一下,羊的毛就顺了,原本粘在上面的荆棘就自己掉下来了。 

教育也是如此,家长们与其强行去拔孩子身上的刺,搞得彼此都伤痕累累。

不如用“油膏”抹抹孩子的头,让他福杯满溢。

父母发自内心的爱与接纳,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最强的推动器。

你还会因为学习对孩子发火吗?

 

王小骞

著名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王小骞亲子说”创办人,中科院心理所“婚姻与家庭心理辅导师”,中国妇女基金会“家庭成长计划”爱心推广大使,“爱育未来”家庭早期教育公益项目专家顾问。深入研究自我、家庭系统与孩子的发展规律,持续探索实用、可操作的儿童养育理念及家庭解决方案。因在家庭教育领域的践行和强大的使命感与践行力,深受百万爸爸妈妈信赖。

粉丝福利

《妈妈知道怎么办》盛大开售!

孩子拖拉怎么办?

不顺着就哭怎么办?

不好好写作业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56个核心方法让你的养育“一通百通”

让你快速变身养育高手!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哭声免疫法”就是在逃避责任
一个残忍的实验告诉你,孩子为什么会越来越胆小!
残忍的“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表明,永远不要因为学习对孩子发火
残忍的“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证明,永远不要因为学习对孩子发火
一个残酷的实验告诉你,孩子为什么胆子小
6万家长“私人订制”的“坏叔叔”恐吓孩子视频:这不是教育,这是施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