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天易解之五:邵雍得到老子的真传
邵雍的易学被称为“先天易”,那到底什么是先天易呢?什么是后天易呢?
有人认为,“先天易”是指伏羲八卦图、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等易图。朱熹在《周易本义》对此解释:“据邵氏说,先天者,伏羲所画之《易》也;后天者,文王所演之《易》也。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文王之《易》即今之《周易》,而孔子所为作传者是也。
这一解释,是朱熹借邵雍的口说出的,似乎符合邵雍本人的易学思想,并得到后世学者的普遍肯定。但是,如果我们追问一句——
为什么伏羲易卦代表先天呢?
@#~*&¥%#¥&%¥#%…………
也有人依据“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从哲学意义上解读,认为“心”是指超越有形世界的“天地之心”,是宇宙本体,是主宰天地万物的终极存在,因此,“先天易”是宇宙本体之学。而“迹”是痕迹、形迹之意,所以“后天易”是天地形迹之学,是由“先天易”变化而来。
可是,如果我们再追问一句——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卦型一样,只是排列顺序变化一下,怎么就从先天变后天了呢?
@#~*&¥%#¥&%¥#%…………
虽然《周易·文言传》中早就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句话,但说实话,宋代以前,没有人注意这句话的特殊意义,学易者大都望文生义,将“天”理解为“天象”、“天道”,“天时”等,而将“先天”和“后天”解释为“先于天时”、“后于天时”或者“明晓天道”、“遵从天道”等等。
一直到了北宋,邵雍才明确提出“先天”和“后天”两个概念,并且与“心”和“迹”联系起来。但是,邵雍对于这个问题也只是点到而止,并没有详细说明,如此导致了后世的众说纷纭。
我们知道,邵雍的东西虽然都是以《周易》立论,但根子却是在道家那里。因此,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需要问问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上来就和我们做了一个文字游戏——
道可道”,前一个“道”是名词,后一个“道”是动词。
前一个“道”又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常道”,“不可道”、“不可名”的,佛家的话说就是“不可思议”的,是指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宇宙的本体和本原;另一个是“非常道”,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描述说明的,泛指一般事物及规律。
常道和非常道又有什么区别呢?
无名天地之始无名,不可道,不可名,天地未生,一片混沌,无可名状的,这正是邵雍所谓的“先天”。
有名万物之母。有名,可道,可名,天地生成,万物化生,这正是邵雍所谓的“后天”。
常无,欲以观其妙。妙,微小,精妙。即邵雍所谓“先天之学,心也。”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边际。引申为端倪,头绪,迹象。即邵雍所谓“后天之学,迹也。”
现代人往往把老子当做唯物主义哲学家,其实这是对他老人家的误解,老子既非唯物,也非唯心,而是心物一元。
《道德经》第一章其实一直在围绕着“物”和“心”的问题在做文章——没有脱离于“物”而存在的“心”,也没有独立于“心”而存在的“物,两者犹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作为本体和本原的“道”是不可思议的,而可以想象,可以描述的“道”,是“非常道”、“非常名”,这中间的核心因素就在于“人”。
名,因人而出,无名,即先天;有名,即后天,“人”是先天和后天转换的关键。
很多人把“先天”和“后天”当做一个时间概念,甚至机械地认为先天和后天与地球的地质生成有关, 这其实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在古人的语境中,天地不是一个地质名词,而是一个具有时空意义的哲学概念。无独有偶,《易传》开篇便写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包括地球在内的星球不可计数,然而天在上,地在下,天地(哲学概念)的形成,与地球的地质年龄无关,而决定于人的认知和定位。当“人”的因素没有参与的时候,即是“先天”,当“人”的因素参与进来的时候,即是“后天”。
这便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二为“天地之始”,三为“万物之母”,二为“先天”,三为“后天”,没有“三”,则天地不分,万物不生。
这便是易学所谓“太极涵三为一”的道理,也是邵雍所谓易有真数,三而已奥秘所在。
三,就是人,当然这个“人”,并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具有特殊能力的“人”。
按照老子的说法,就是:“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所谓“王”,并不是指国王或君主,而是指顶天立地,能够一贯三才的”人“。
《周易·文言传》则换了一个称呼:“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大人”,意即伟大的人,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圣人、王者、得道的人、成佛作作祖的人。历代解易的人,不明白为什么说完“大人”如何如何牛X之后,马上说“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唯有邵雍读懂了:这是因为先天和后天转换的关键在于“人”,在于“王”,在于“大人”。
对于这一点,邵雍进一步发挥道:“夫一动一静者,天地至妙者欤?夫一动一静之间者,天地人至妙至妙者欤?是故知仲尼之所以能尽三才之道者,谓其行无辙迹也。
因为孔子是“大人”和“王”的代表,能够虚心而不动行无辙迹才能“尽三才之道”,才能体现“天地人至妙至妙者”。而所谓“至妙”,正对应老子所谓“常无,欲以观其妙”,而所谓“辙迹”,正对应老子所谓“常有,欲以观其徼”。
在邵雍看来,人居天地之中,心居人之中,先后天的转换在于“人”,其实质在于“心”,心不动则为先天,心一为后天,而所谓的先天和后天则不单单是指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了,天地万物一生一死,一出一入,一动一静,一呼一吸之间,都蕴含着先天和后天的奥妙。
当然,这些道理老子已经写入了《道德经》里,只是千百年来无人能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一直留待千年以后,邵雍传承道家绝学,借助先天易才阐发出来,又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由此看来,邵雍确实是得到了老子的真传。

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邵雍先天学辨析
什么是先天?重新认识邵雍的先天之学
观点 | 姜海军:和而不同:邵雍、程颐的易学诠释及思想之比较(上)
谈朱熹对邵雍象数易学的发挥演变(郭彧)
究竟是先有“先天图”,还是先有“后天图”?
《邵雍传奇》(纪录片)——以此纪念邵雍诞辰1000周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