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趣谈——名称的由来

“医生”“大夫”、“郎中”和“坐堂医”名称的由来

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的人的称呼,。“医生”一词,始见于《 唐六典》:“ 医生四十人”,这里的“医生”是指学习医学的人。

医生还有大夫、郎中等别称。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为业医生者之通称。

现在我们习惯把医生也称作大夫,把走街串巷的游医称为郎中,而把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成为坐堂医。

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这种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大夫、郎中的称呼是怎样来的?其实,最早的时候大夫、郎中不是指医生,而是官名。上古时候,天子分封诸侯设大夫,官位在卿的下面,士的上面,分上、中、下三级。郎中,在周代是近卫侍臣的通称,秦朝开始为官名,管理车、骑、门户,内充侍卫,外出从战。直到宋朝以前,大夫和郎中都是职位较高的官。

我国从古代很早就设有医官。秦朝有太医令、丞等,延续到唐代,除太医令外,还设医学博士、医监、医正等官职。五代设翰林医官使,宋代设翰林医官院,医官分七级二十二种,最高级的为大夫,其次是卿(即郎中)、医效、祇候等。为了区别于官名,人们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

至于后来把医生称为大夫,是因为人们为了称赞医生的医术,或为使对方能为自己精心治病,医生是不是医官都通称为大夫,有奉承抬举之意。大夫是最高级别的医官,又因为医官中还有郎中次之,因而又有人把医生称为郎中了。

宋代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另外,按照民间传统,一般把设馆坐堂(主要指中医)的医生称为大夫,把四处行医的称为郎中。如今,郎中又带有贬义,泛指医术不高或不学无术的游医,即江湖郎中。


复归中医 寻找本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生、大夫和郎中的来源
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郎中?
医生称谓集锦
民间医生称谓
草泽医人
古人从何时称呼医生为大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