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能检测仪能鉴定古玉的真伪么?】/杨雨号

许多人对智能检测仪鉴定古玉感到好奇,也持怀疑态度,此文试予分析。

智能检测仪主要由光学摄影和人工智能软件组成,对被检测的古玉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扫描(如同CTX光检测仪对人体扫描),然后进行图像分析处理。

但是,智能检测仪无法区分工的软硬和力度,无法判断真伪打磨痕迹,也无法识别真沁还是假沁。

判断古玉的真伪,不外乎判断“型”对否?“工”对否?“沁”对否?这三关,有一关过不去,即可判为仿品。

第一关、判型。对于有一定收藏经验的人,“望一叶、而知秋”,根本不需要借用智能检测仪。当然、智能检测仪可以提供大量典型的图例,便于进行快捷可视化对比。但是、现在的高仿几乎都是照着古玉的样子做,仅从“长像”判断,智能检测仪也会“失明”。捎带一句,对于器型怪异复杂,体型庞大,特别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玉器,一般都是低级仿品,不必过度理会,一枪毙了就好。

第二关、判工。即判是不是高速旋转的机器工?智能检测仪可以设定图形方式或控制特定参数,“靶向”捕捉机器工很难绕过的:拐弯过渡不自然,奇异短线等等特征。只要在成千上万个放大痕迹(样本)中,发现蛛丝马迹,立即“逮住”。也仅仅在这方面,智能检测仪比人工肉眼效率高。

但是,现在高仿古玉大都先用机器工打㡳,然后人工修饰表面,如果表面修饰得足够好,智能检测仪可能识别不出来。

另外,高仿在力道上总会缺少“一口气”,这口气只能用肉眼判断,智能检测仪无法辨识。

还有,智能检测仪无法根据玉器表面打磨痕迹的无序程度和迭代深浅,建立辨识对错的“标准模板”。

第三关、判沁。古玉表面有一层“皮壳包浆”,仿古玉一定也要仿一层假“皮壳包浆”。识别真假的困难在于,不论是真“皮壳包浆”还是假“皮壳包浆”,它们的“沁色”,以及沁色的变化(自然过渡或突变)会有千千万万种可能,如同上述对表面痕迹的辨识,智能检测仪无法建立起排它性“标准模态”,即便选择不同波长的光源,也不会获取具有特定意义的光学信息。

理论上,欲判“沁”的真伪,可通过玉器表面破坏性取样,进行材料金相学分析及化学分析,但这种方法对于青铜器鉴定可以,对于玉器是不可行的。

所以,古玉真伪的鉴定,目前只能依靠眼力和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包浆真伪鉴定(古玉皮壳厚重VS肤浅)
古玉包浆和皮壳鉴赏
生坑远高古玉器泡水鉴定真假的问题
新玉买质古玉买真
古玉鉴定进阶篇
辨识高古玉包浆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