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家发现,肺癌患者体内独特的细胞可以预测生存期!

也就是说,确诊癌症后就可以预见自己能活多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都知道外科手术可以切除原发肿瘤,但在某些情况下,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在血液中循环,定居在其他器官并转移。于是,来自密苏里大学(MU)医学院和密苏里大学医疗的研究人员在肺癌患者的体内识别出一种由癌细胞和白细胞融合产生的肿瘤-巨噬融合细胞(TMF)。而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特殊的细胞竟然与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关。

密苏里大学医学院和医学院的外科助理教授、医学博士Jussuf Kaifi和他的研究团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三年的研究,并将他们与未患肺癌的慢性长期吸烟者(87例)和未患任何已知癌症的健康非吸烟者(20例)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对222名受试者进行了筛查,他们抽取了每位受试者的血液,并对肿瘤-巨噬融合细胞(TMFs)的大小和数量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在1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88例患者的循环TMF被发现,占比76.5%;但在没有癌症的长期吸烟者中很少见(87例中有6例,占比6.9%);在20个健康人群的对照组中没有在血液种发现这种特殊的细胞。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无癌症吸烟者中TMF的存在,特异性为93.1%,敏感性为76.5%。

研究人员还发现,较大的TMFs与较短的无病生存期(DFS)有显着的相关性。没有TMFs的患者的三年无病生存率接近76%,但那些TMFs超过50微米的患者接受切除肿瘤手术后的三年无病生存率略低于49%。

科普君来给大家做个总结:通过简单的血液分析来检测循环TMFs,这个发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最高。而这也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术后辅助治疗的依据,来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

在不久的将来,确诊癌症后或许我们真的能预估自己还能活多久。

不过,在癌症患者日常的诊断和复查中,还有一些指标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并且预测癌症复发转移的风险。读懂它们的中隐藏的秘密可以更好的帮助癌症患者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延长生存时间。

增殖风向标Ki-67:一把双刃剑


在我们的病理报告中,经常会看到Ki67阳性的数值(如下图),但Ki67到底是什么呢?

Ki-67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核中的蛋白,命名Ki是因为发现它的城市是德国基尔(Kiel),67这个数字来源于实验编号。Ki-67在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很活跃,但在增殖停止的时候就消失不见了,所以可以作为细胞增殖状态的标志,来判断多种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生存预后。

在一项针对14831例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荟萃分析中显示,Ki-67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和疾病进展有关。在Ki-67过表达和较差的分化之间,较大的肿瘤大小和较高的病理分期之间发现显着正相关。

Ki67的值越高,说明患者体内处于生长期的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越来越多的肿瘤细胞处于生长期,侵袭性就越强。打个比方,一位患者的Ki67+(阳性检出率为30%), 就代表活检中取到的所有恶性组织中的细胞,有30%的细胞都处于生长状态。这个比例越高,当然肿瘤就生长越快。

同时,肿瘤细胞的分化、大小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Ki67阳性率越高,细胞死亡越多。细胞死亡越多,患者的生存期就越短。

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细胞死亡越多,就会迫使周围细胞不断进入生长期,进入生长期的细胞越来越多,肿瘤生长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复发转移就会越来越广泛,患者病情就会越来越重,生存期就会越来越短了。

此外,发现Ki-67的高表达是淋巴结转移和晚期TNM分期的有价值的预测因子。

从前面两方面来看,Ki67数值越高越不好,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Ki67阳性率高的肿瘤,往往对化疗更加敏感,化疗效果会更好。

抑癌基因P5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健康的人,抑癌基因是细胞正常发育生长的“守护天使”,时刻检查着细胞的“身体状况”。当细胞DNA受到损伤时,抑癌基因就会通过一系列操作,诱导细胞衰老或凋亡。但是癌变的细胞,就源于原癌基因的突变和抑癌基因的解封。

显然,重新封印突变的基因就成为了扼住癌症喉咙的关键所在。此时,就不得不提及大名鼎鼎的P53基因了,它是迄今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针对不同人类癌症细胞进行基因组测序的结果表明:超过50%的恶性肿瘤中都会出现P53基因的突变。

正常情况下,调控细胞周期启动的P53蛋白就好像含在士兵嘴里的自杀药片,一旦发现士兵想要叛变,就会自动融化。然而一旦它突变了,不仅会促进基因突变,还会保证突变细胞能长久的存活——看家护院的忠犬,变成了黑恶势力的帮凶。

有时,黑化到极致的P53基因还会获得功能性突变,华丽丽地变身为一个“癌基因”,从多个角度给癌症的发生发展添砖加瓦,比如增强肿瘤的侵袭性和耐药性等。

显然,P53的突变是可以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的。通过定期检测P53的突变程度,可以判断手术后有没有复发。在放化疗前后进行P53含量检测,通过含量变化,还可以了解肿瘤治疗的效果。

P53抑癌基因的检测很方便,只需要5滴指端末梢血,不会有各种影像检测的射线辐射,也不会有患者身体条件的限制,是一种适合高频次监测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肿瘤标记物CEA:哪里都能见到它


如果要给肿瘤标志物做一个排名,CEA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榜首。

但我们知道,通过CEA的升高来预测肿瘤复发或者耐药,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一部分癌症患者即使病情进展,肿瘤标志物却在参考值以内,这就是所谓的“不敏感”。另外,有不少正常人体组织也会分泌少量的CEA。对于那些敏感的患者,也就是肿瘤标志物超过了正常参考值,CE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将会被提高。

一项针对142名肿瘤标志物敏感的肺癌患者的研究,可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利用CEA。

 1、预测靶向治疗效果 

这些患者中,有41位肺癌患者存在有EGFR、ALK或ROS1的基因突变,他们都使用了TKI类靶向药物治疗,这些患者的CEA都是超过了正常参考值,也就是所谓的CEA敏感型。

靶向药物治疗4周后,通过抽血检测CEA数值,41%的患者CEA在治疗4周内下降。但是59%的患者血浆CEA的变化反而是先上升,然后再逐渐下降到基线水平。

这就提醒广大觅友,即便是用一个月的时间跟踪CEA的数值变化,也可能判断靶向药物无效,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结合症状表现或CT等影像学检查再观察,不能因为4周内靶向治疗CEA没有下降就轻易判定靶向药物无效而换药。

 2、预测疾病进展或转移 

如果肺癌患者的CEA是敏感型的,也就是诊断时超过正常上限。在治疗后CEA会逐渐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数值,很多时候会落入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我们暂且将这个数值比作“基线数值”。

如果患者出现病情进展,不管是全身的进展还是脑转移,53%的患者CEA呈现出了上升趋势,血浆CEA数值升高幅度超过了基线数值10%。

如果是单独的脑转移患者,22%的比例会表现出CEA的上升(超过了基线数值10%)。所以,CEA可以判断进展,但它的变化趋势不能替代CT等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脑转移。

 3、预测晚期患者疗效 

在IV期肺腺癌患者中,包括CEA在内的四种肿瘤标志物(其他三种:CA125、CA19.9和CA27.29)都有可能升高,其中CA27.29在86%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升高并超过了正常参考值,其中最低的是CA19.9,只有46%的患者是超过正常参考值。

因此,患者如果想通过肿瘤标志物来做疗效监控,最好在检测时将这四种标志物都检测,看看究竟哪一种是敏感的,而不能只通过CEA的变化来判断。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文献:

[1]Manjunath Y, Mitchem JB, Suvilesh KN, Avella DM, Kimchi ET,

Staveley-O'Carroll KF, Deroche CB, Pantel K, Li G, Kaifi JT. Circulating Giant

Tumor-Macrophage Fusion Cells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J Thorac Oncol. 2020 May 13:S1556-0864(20)30381-6. doi:

10.1016/j.jtho.2020.04.034. 

[2] Mattioni M, Soddu S, Prodosmo A, Visca P, Conti S, Alessandrini G, Facciolo

F, Strigari L. Prognostic role of serum p53 antibodies in lung cancer. BMC

Cancer. 2015 Mar 18;15:148. doi: 10.1186/s12885-015-1174-4. 

[3]Wei DM, Chen WJ, Meng RM, Zhao N, Zhang XY, Liao DY, Chen G. Augmented

expression of Ki-67 is correlated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with 108 studies and 14,732 patients. Respir Res. 2018 Aug

13;19(1):150. doi: 10.1186/s12931-018-0843-7.

[4] Warth A, Cortis J, Soltermann A, Meister M, Budczies J, Stenzinger A,

Goeppert B, Thomas M, Herth FJ, Schirmacher P, Schnabel PA, Hoffmann H,

Dienemann H, Muley T, Weichert W. Tumour cell proliferation (Ki-67)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critical reappraisal of its prognostic role. Br J Cancer.

2014 Sep 9;111(6):1222-9. doi: 10.1038/bjc.2014.4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肿瘤的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生物标志物
肺癌生物治疗九成五专家不赞成
别再为看不懂肿瘤标志物而发愁,5问5答教会你
科学抗癌第一步,手把手教你看懂肺癌免疫组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