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论语·子路篇(12)王者治世30年后实现仁政


原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注释


(1)王,《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是天子、君主。本章指以德治国的君王。


(2)世,《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即三十年算作一世。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是三十年。本章指用三十年时间。


(3)而后,然后。


(4)仁,《说文》:“仁,亲也。”即亲爱。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是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本章指仁政。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出现并治理天下,一定要经过三十年的时间,然后才能实现仁政。”



解读


《子路篇》一共30章,一多半都是直接谈政治。前面我们说过,《子路篇》是上部《论语》之《为政篇》的解释与发挥。孔老夫子一生都在致力于其政治主张的推行,只可惜生不逢时,各种阻力在影响着他。本章提出了为政者最高目标,也是孔子所追求的,就是“仁”。在《为政篇》,只提到了“为政以德”,并没有提到“仁”。实际上,孔子所说的“仁政”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不是没有仁政社会的存在,而是缺乏真正的“王者”,而“王者”又是可以实行“仁政”的社会土壤培育出来的,二者缺一不可,真正的“仁政”又怎么会出现呢?我们学习佛法的人就会明白,这个社会会越来越糟,因为人类文明处在减劫。儒家叫作礼崩乐坏的时代,佛家叫作末法时代。所以,孔子对仁政的推行,也只是假设的肯定而已。所以,本章是孔子提出“苟有用我者”和“善人为邦百年”后的又一个希望。实际上,既不会有人任用孔子,也不会有善人相继治理国家100年。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我们读《论语》,一定要通过字面的文字了解孔子说话的语气,并透过语气明白孔子的心思。“如有”、“必”,这是一种假设的因果关系,意思是如果有的话,一定会怎么样。真有吗?如果我们真正明白这个假设的“王者”,也就清楚“仁”的社会会不会出现了。王,本义是天子、君主,按《说文》的解释是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本章所说的“王”,和《论语》中的“先王之道”之“王”是一个意思,就是施行仁政,以德治国的君王。在孔子之前,真正的王者只有尧、舜、禹、文王、武王等。在后世,贤明的国君或者皇帝叫作圣君,不敢称“王者”,因为后世所谓盛世的君王虽然表面上是以德治国,实际上还是通过武力和法制治理国家。所以孔子假设说,如果有王者出现并治理天下。


世,三十年的时间。这是与前面两章的“三年”和“百年”相比较而言的。孔子用三年时间可以做到有成就,善人治理国家用百年可以做到“胜残去杀”,而“王者”通过三十年的时间一定能达到“仁政”。为什么需要三十年时间?这三十年又是该如何做呢?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时间。对国民的教育,按我们这个时代所说的价值观已经形成,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再去教育国民有作用但不会有彻底的作用。三十年时间,意味着要从孩子抓起,要教化百姓全面普及重点在孩子,即是从培养下一代开始。所以孔子在晚年把主要的经历用在教育上。仁,对为政来说就是仁政,对社会风气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充满关爱。必,一定,孔子强调的是时间,是三十年的教育、教化。而后,然后。仁,指仁政。孔子是说,如果有王者出现并治理天下,一定要经过三十年的时间,然后才能实现仁政。




各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每日一句《论语》解读,告诉你被误解的《论语》背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87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2章》何为“必世而后仁”?
《论语》谭(三十八)
论语13.12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急功近利是不行的(13—12,讲于2022年7月21日)
圣人的政治理想是怎样的?孔子如是说。
一起学《论语》13.12 子路篇——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